根據進化論的描述,現今世界所見的一切物種都是在漫長歲月中進化而來的,當然,也包括我們人類。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與猿類有著共同的祖先,我們人類的祖先和其它靈長類動物一樣,有著一身濃密的毛髮,但人類在後來的進化過程中逐漸褪去了。為什麼人類會褪去毛髮呢?
人類是所有動物中最擅長奔跑的,當然,說人類擅長奔跑並不是因為人類跑得有多快,而是因為人類能夠連續長時間的奔跑。在馬拉松的比賽中,人類可以持續幾個小時連續奔跑,這是任何動物都無法做到的,所以人類的祖先在捕獵的時候通常會採用長時間追獵把動物累死的方式來獲取獵物。
人類之所以如此擅長奔跑,是因為人類能夠排汗,而在排汗的過程中,毛髮就成為了障礙。
為了能夠適應持續性的奔跑,人類逐漸褪去了毛髮,而且起源於非洲的人類祖先的確也沒有必須要擁有毛髮的理由。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逐漸走出了非洲,一些人遷移到了高緯度的寒冷地區,既然人類能夠在進化過程中褪去毛髮,為什麼在高緯度生活的人類未能再次進化出濃密的毛髮呢?為什麼在這裡進化論似乎不起作用呢?
其實,並不是進化論不起作用了,而是我們對進化論存在著一些誤解,很多人還抱著進化就是「用進廢退」的錯誤認知。
進化的本質並不是「用進廢退」,而是基因突變。
以大家所熟知的長頸鹿為例,「用進廢退」原理認為長頸鹿的脖子之所以越長越長,是因為長頸鹿不斷去夠高處的樹葉所致,越夠越長,最終就有了今時今日的長頸鹿,事實上這種認識只是一種想當然。事實上進化並不是什麼「用進廢退」,而是基因突變所致。
還是以長頸鹿為例,在長頸鹿群中,有一些長頸鹿發生了基因突變,脖子變得比其它長頸鹿更長,於是在食物匱乏的時候,這些脖子更長的長頸鹿就能夠獲取高處的食物,也就有了比其它長頸鹿更強的生存能力。
發生基因突變使長頸鹿的脖子變長,這本身只是一個隨機事件。
只不過這個隨機事件提升了長頸鹿的生存能力,而短脖子的長頸鹿由於無法獲取高處的食物,在食物匱乏的時期被自然所淘汰,而長脖子的基因則流傳了下來。
基因突變本身是隨機的,不利於生存的基因突變會被自然淘汰,而有利於生存的基因突變則會傳承下來,這就是進化的本質。既然進化的本質是隨機性的基因突變,也就是說進化實際上與環境無關,所以高緯度的人類並不會因為寒冷而主動進化出毛髮,進化是一種被動的隨機事件。
高緯度的人類之所以沒有進化出濃密的毛髮,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其一,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通常需要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時間。其二,也許一些高緯度人類曾經出現了基因突變,長出的濃密的毛髮,但是這種基因突變並沒有使得這些人比普通人擁有更強的生存能力。
這是因為認為是一種智慧生物,沒有濃密毛髮的人類可以通過衣物禦寒,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創造溫暖的室內環境,自然界寒冷的環境本身並不會對人類的生存構成威脅,所以沒有濃密毛髮的人自然也就不會像短脖子長頸鹿那樣被自然界所淘汰。由於科學使人類擁有了更好地適應自然的能力,所以進化問題對於人類而言會變得比其它物種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