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開叉的歷史由來到底是什麼?

2021-01-09 落筆曉生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本國獨一無二的傳統服飾,就比方說韓國的漢服、日本的和服,而我國作為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民族多樣的國家,傳統服飾多到難以數清,不僅有漢服、唐裝等古代民族服飾,還有中山裝、旗袍等近現代民族服飾,這些服飾每一種都有他們獨一無二的特點,而其中最能展現東方女子溫婉性格以及窈窕身材的,非旗袍莫屬。

作為我國傳統服飾中流傳、接受度最高的服飾,旗袍能夠完美展現出其主人的完美身材,同時還能將東方女性身上所擁有的柔和美展現的淋漓盡致。不過想必很多人都好奇,為何旗袍兩側開叉。在經過多方的查閱驗證後,在這裡對旗袍開叉的原因做出了一個大致的總結。

在了解旗袍為何開叉之前,我們先弄清楚旗袍的起源。旗袍原本同它的名字一般,是給旗人穿的袍子,而這裡面的旗人指的就是「八旗子弟」中的旗,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滿族人。而我國古代服飾除卻一些方便勞動的服飾被特以改短外,其餘皆以長袍為主。

不過現如今我們所了解到的旗袍同我們人之中的袍子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最初的旗袍在設計上並不似現在這邊窄,而是非常寬的,兩邊開叉的部分是為了方便旗人在狩獵以及勞作過而準備的。當旗人需要打獵抑或是勞動的時候,便將前後兩片袍襟掀起,打成一個活結,這樣就能便於勞作。

但是我們這裡說的是最初版型較寬、最為原始的旗袍,因此同我們現如今認知中的旗袍存有一定的差距。而旗袍在清朝統治期間被大規模流傳開來,因此許多漢族女子也都開始穿著這種旗袍,在這個過程中旗袍不斷的被漢人所改良,變得越來越貼合身體曲線,能夠完美的將女性身材進行展示,因此當時很多女性都喜歡穿著旗袍,都會花費不菲的價格來制定幾件貼合自己身體曲線的上等旗袍。當時皇宮內還有很多妃子也十分喜愛旗袍並時常穿著,這一舉動更是將女子穿著氣派的風向推到了頂端。

等到民國時期,中西方文化開始漸漸融合,而我們的傳統服飾也開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現如今我們所見的旗袍便是受西方影響下的產物。旗袍變得更短、更加貼合女性身體曲線,同時還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新型樣式,而這種被改良後的旗袍也受到了外國女性的青睞,很多外國名媛也紛紛穿上中國的改良版旗袍,致使旗袍在全世界盛行。

經過時代的漫長演變,最終旗袍變成了我們現如今所見到的樣子。對比於最初寬鬆的旗袍,現如今的旗袍完美的勾勒出女性妙曼的身材,相較於最初男女都能夠穿的旗袍而言,現如今旗袍已經變成只能由女性穿著的一種複試。旗袍所改變的不僅僅是外型上的變化,更是在功能上進行了改變。

舉例說最初旗袍在前方開叉是為了便於工作,而現如今旗袍開叉則是為了更加明顯的向外界展示女性修長的雙腿以及使女性在解決生理問題時能夠能加便利。

相關焦點

  • 你知道旗袍兩邊為什麼需要開叉嗎?除了好看,主要是為了方便!
    你知道旗袍兩邊為什麼需要開叉嗎?除了好看,主要是為了方便!文/勿忘初心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經典的東西隨著歲月的沉澱,流傳了下來,它們是我國文化的典型象徵。京劇,書法等等,這些都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內涵,直到現在還有許多人非常喜歡。
  • 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與中國的旗袍,到底有多少歷史關聯?
    對於中國的旗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很多比較正式的場合上,很多女性都會穿上旗袍,顯示東方女性獨有的身材。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一個和中國旗袍很相似的衣服,那就是越南的奧黛。在越南的大街上,奧黛幾乎隨處可見,深受越南女性的歡迎。從外形來看,奧黛和旗袍確實非常相似。
  • 旗袍的由來及演變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二十世紀初期,盛行「旗袍馬甲」。就是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一九二六年,短襖和長馬甲合二為一,成為現代旗袍的最初款式。
  • 旗袍的歷史變化歷程
    在三百餘年的清朝歷史中,女裝以旗服為社會的主流。而民國時期丰姿百態的旗袍就是從這種滿族服裝逐漸演變而來的。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總結清代的女子服飾為:梳旗髻,穿旗袍,外著琵琶襟馬甲,足穿花盆底旗鞋,「後隨漢滿兩族長期接觸,滿漢服飾逐漸融合」。
  • 旗袍流派大比拼,「新老」旗袍各有優點,哪款才是你的菜?
    旗袍的起源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各路學者爭論的焦點,因為我國歷史文化悠久,加上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族風俗的相互融合,所以,在歷經各朝各代人們服裝的發展和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後,旗袍的起源時間變得更加的撲朔迷離。
  • 貓尾優化方案公布,唯獨旗袍開叉……
    老實說,在特效上,貓尾還是挺不錯的。火紅的旗袍照亮了玩家的雙眼,可誰也沒有想到,這原本的驚豔之處竟會成為其詬病的所在。至於為什麼會這樣?主要還是因為「旗袍沒有開叉」。本來好好的旗袍,瞬間變成了第五人格女性服裝裡千篇一律的「 包臂裙」,美感全失。
  • 動漫和遊戲作品裡穿旗袍的女性角色盤點
    動漫和遊戲作品裡穿旗袍的女性角色盤點時間:2018-12-06 16:18   來源:網易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動漫和遊戲作品裡穿旗袍的女性角色盤點 作為中國女性的傳統服飾,旗袍真是一種神奇的存在,首先它能完美貼合女性的身材,穿上去後玲瓏浮凸,婀娜動人;更厲害的是旗袍能包容任何一種氣質的女性,根據它的剪裁和設計的變化
  • 於明加天生貴婦範,穿高開叉旗袍顯嫵媚,身後鏤空罕見「蝴蝶背」
    37歲的於明加就是如此,身穿一席高開叉旗袍出席活動,襯託出"3D"好身材,盡顯嫵媚,身後鏤空設計更是展示出罕見的"蝴蝶背"。作為公眾人物,參加活動的造型難免踩雷,但是這次於明加真是穿對了,更加突出上品的顏值與氣質。時尚界的創新從未停止,尤其是各種元素的融合,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如今在時尚界也算是有了一席之地。
  •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
  • 旗袍發展歷史和趣談
    在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的助推下,海派旗袍成為了近代上海歷史變遷的直接戶籍見證,在很多影視劇作品,你可以看到一些女學生穿的旗袍,這是當時最先出現的旗袍樣式,一直到後來的旗袍馬甲,倒大袖旗袍等等。老氣的旗袍,被上海的女子經過一番脫胎換骨的太改造,最終成為了時興之物。
  • 什麼樣的身材穿旗袍更好看?如果你身材有這幾點特質,就穿旗袍吧
    不知道有沒有細心的人發現,現在無論是大街上還是日常生活中,亦或者是一些明星參加的公共場合,旗袍的身影越來越多了?怎麼樣穿旗袍才好看?什麼樣的人適合穿旗袍,是大家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在我們國家的高速發展下我國中華兒女對於傳統文化的認可度越來越高。
  • 彩虹圈是什麼?彩虹圈的由來歷史及特點
    【中外玩具網訊】彩虹圈是什麼?小時候,很多人都玩過五顏六色的彩虹圈,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準確叫出名字,那麼彩虹圈到底是什麼?彩虹圈是怎麼來的?今天隨著中外玩具小編一起了解什麼是彩虹圈,了解背後的由來歷史故事和特點。   彩虹圈是什麼?
  • 電視劇中的旗袍女郎,歷史是否一樣呢?
    最近一則「劇中千嬌百媚的旗袍女郎」的詞條登上了熱搜,大家紛紛在網上曬出了自己心目中影視劇裡最驚豔的旗袍造型。這些風情萬種,韻致各異的旗袍,或婀娜典雅,或溫婉大方,仿佛是從泛黃的歷史畫卷中穿越而來,充滿了年代感,也充滿了故事。《花樣年華》張曼玉《金陵十三釵》倪妮《胭脂扣》梅豔芳旗袍,不僅僅是一件衣服而已。
  • 氣質出眾的TVB花旦胡定欣,穿旗袍身段好,卻被大濃妝變成大媽
    在《深宮計》中,胡定欣和馬浚偉挑大梁,戲外胡定欣穿旗袍穿上身,胡定欣成了有氣質的名人,然而,TVB的妝很濃,旗袍很漂亮,卻被造型師變成了阿姨!胡定欣身著鮮豔的旗袍,完美地展現了她高挑修長的身材,帶有民國名媛的氣質,旗袍表面光滑的絲綢散發出華麗的光澤,使胡定欣高貴而華麗,她衣服上的碎花浪漫復古,表現出濃厚的民國風情,這件旗袍不太好穿,但胡定欣還是駕馭住了它。
  • 龍紋旗袍搭配復古波浪捲髮,還是一貫的撩人
    隨著時尚潮流的不斷發展,旗袍在設計師們的手中也有了豐富的表現形式,改良版半臀旗袍便是其中之一,既保留了旗袍的經典元素,又符合當下時尚潮流發展的趨勢,因此時尚達人走起復古路線總會用它來凹造型。這不,戚薇這次挑選的旗袍便是半臀款,再用龍圖騰來點綴,奢華又顯大氣,將東方女性的成熟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 倪妮的公演旗袍造型惹眼,細腰長腿很是美豔,可惜在儀態上吃了虧
    淺析02、旗袍倪妮這組造型中,選擇了一件深紅旗袍。旗袍的材質很有質感,平滑感體現出這條裙子的高級用料。將花邊運用到旗袍上,穿插著金色的線條,讓造型更具層次感。而且旗袍的袖口處也做了巧妙的留白,讓手臂更顯纖細。必須說,倪妮是穿旗袍的最好人選之一,胸脯豐滿,腰身纖細,高開叉,腿也很有魅力。
  • 旗袍是一件藝術品,也是幾代人的記憶,永遠記得它的歷史與故事
    旗袍就是這樣的一件藝術品,經過幾代人的深研打磨,一件件精品被廣為流傳,雖然創始人早已不在,但他們的工匠精神長存。也許你不知道這個旗袍是誰做的,但你多是知道這個旗袍的歷史與故事。今天小編就要跟集美們講一個來自網友投稿的一個故事,內容深沉而美好,跟旗袍密切相關。
  • 張嘉倪鵝黃旗袍拍寫真,眼神神採奕奕,突顯出東方柔情韻味
    日前網上曝光了一組張嘉倪身著鵝黃色旗袍拍攝的真人秀,再現了相思悠長的東方風情。這款鵝黃的旗袍,自帶兩側開叉的設計,加上蕾絲流蘇的下擺和袖口點綴,整體在兼顧貴氣雅致的同時,也帶來幾分清新的質感,古色古香的背景,給造型增添了不少優雅氣息。
  • 元旦的由來歷史
    所以元旦一詞的由來,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  堯舜時期,人們把舜帝祭祀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新年的開始,並且規定正月初一為「元旦」。而在漢朝之前,正月的時間常常跟隨朝代的更替而變換。到了漢朝,漢武帝正式規定把孟喜月定為正月,孟喜月的第一天就稱為元旦,這個曆法也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末年。
  • 飼養的孔雀魚尾巴經常開叉,原因在哪?
    不知道現在魚友的鑑賞水平到底是提高了還是下降了?叉尾孔雀魚竟然會成為香餑餑,擱在三十年前就是些垃圾品種,現在又講起了什麼原生態,你說原生的鬥魚,地圖,七彩倒是有些看頭,孔雀魚嘛,本人是不敢苟同。孔雀魚在飼養中造成尾巴開叉,難道他們想變成獅王鬥魚嗎?不是的,基本上來講只能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外傷造成的,其他的原因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