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傳統服飾奧黛,與中國的旗袍,到底有多少歷史關聯?

2021-01-09 轉瞬間落日殘煙

對於中國的旗袍,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很多比較正式的場合上,很多女性都會穿上旗袍,顯示東方女性獨有的身材。去過越南旅遊的朋友,應該發現了一個和中國旗袍很相似的衣服,那就是越南的奧黛。在越南的大街上,奧黛幾乎隨處可見,深受越南女性的歡迎。從外形來看,奧黛和旗袍確實非常相似。但從具體的作用來說,奧黛又比旗袍更加實用。那麼,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之間,到底有多少繼承關係呢?

一、奧黛的前身五身襖,與中國的長襖非常接近

首先,我們聊一下越南的歷史發展。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徵服了百越地區。百越地區的面積很大,其中就包括越南的北部。換而言之,越南的北部在中原王朝的直接管理之下。這樣的情況從秦朝一直持續到五代十國時期。在1000多年的歷史上,越南北部地區使用和中原王朝一樣的服飾、文字、制度。中原文化對越南的歷史發展形成了很大的影響,至今,越南國內仍有太原、西寧等名字很有中原王朝特色的城市。在五代十國時期,越南擺脫了中原王朝的管理,但仍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在文化、服飾等方面,越南開始出現自己的特色,不過大體上與中原王朝保持一致。例如漢字,漢字曾經是越南選拔官員的必修項目,不懂漢字就不能為官。在明朝統治時期,明朝的婦女們喜歡穿長襖。在中國漢服形制中,長襖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服飾。

根據越南遺留下來的畫像和資料,就在明朝流行長襖的時候。也在越南國內,十分流行四身襖和五身襖。從樣式和形制來說,四身襖、五身襖非常接近中國的長襖,四身襖和五身襖同時也是奧黛的前身。五身襖比較耗費布料,一般來說,只有那些中產以上家庭的婦女們才穿著五身襖。至於廣大的勞動女性,則喜歡四身襖。四身襖比較節省布料,而且方便勞動。在17世紀,清朝入主中原,建立了自己的統治。隨後,清朝開始推行自己的服飾制度,女性們開始穿寬大的旗裝。越南雖然保留了原有的服飾樣式,但作為清朝的藩屬國,越南服飾或多或少受到了清朝服飾的影響。通過一系列老照片的對比,越南女性經常穿的四身襖、五身襖都發生了變化。首先是袖子越來越窄,原來的袖子很寬大。第二,襖子整體比較修身,不再刻意遮掩身材。

二、越南的奧黛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內涵

五身襖和四身襖越來越瘦,那些越南貴族婦女的五身襖上,開始出現清朝官服上特有的馬蹄袖。馬蹄袖在越南女性服飾上,逐步成為貴族和平民之間的代溝。由於使用方面,包括越南貴族在內的男性們,也開始使用四身襖和五身襖。在近代歷史上,清朝和越南均遭受了西方列強的侵略。1885年,越南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法國開始推行一系列西方文化下的制度。20世紀初期,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北洋軍閥時代。在法國的統治下,很多西方元素的文化進入越南,對越南各個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其中就包括服飾。越南的四身襖、五身襖開始融合西方元素,加入了圓低領、馬甲剪裁、肩膀打折等特色,逐步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奧黛。與此同時,中國的傳統旗裝同樣融入了大量的西方元素,逐步形成了旗袍。

從歷史源頭來說,奧黛的前身是四身襖和五身襖,這兩種服飾的前身是明制長襖。中國旗袍的前身是清朝的旗裝,雖然旗裝進行了很大的改進,但仍會繼承明朝傳統服飾的一些特點。從這個角度來說,越南奧黛與中國旗袍有很深的歷史淵源。但兩種服飾又有很大的不同,為了防止走光,旗袍最多開叉到大腿部位。奧黛則可以穿下裝,能夠一直開叉到腰部。從實用性來說,奧黛擁有明顯的優勢。在中國的風俗中,比較正式的場合上,女性才會穿旗袍。行走、站立的時候,都需要十分注意。在越南境內,奧黛則沒有這些問題,大多數越南女性都喜歡穿奧黛。由於可以穿下裝,就連騎車都不用擔心走光。嚴格的說,奧黛和旗袍在逐步形成過程中,都融入了不少西方元素,並不屬於傳統服飾。隨著越南經濟的持續發展,越南新一代的年輕人,更喜歡追溯19世紀之前的越南傳統服飾。

相關焦點

  • 在追求瘦成閃電的年代,豐滿身材的越南第一夫人面相富態多旺夫
    由於各個國家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每一位「第一夫人」都獨具風格,比如我們經常會提起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她霸氣身材好,優勢很明顯,而今天小編想說的越南總理夫人。越南總理夫人的衣品很棒,雖然她身材沒有那麼纖細,身高也不算高挑,但是她的衣品總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非常有東方女人的魅力。
  • 越南新四寶:咖啡、綠帽、簸箕船,還有一個是中國男人的最愛
    新四寶分別是咖啡、綠帽、簸箕船還有奧黛美女。這些怎麼就成了越南的新四寶?有什麼值得稱道的?聽完臺灣大哥的解答豁然開朗。穿奧黛的美女是越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奧黛是跟隨越南女人一生的傳統服飾,每每人生重要的時刻總是要身穿奧黛,越南美女從學生時代開始穿著,結婚,喜宴,甚至有些職業都規定女性在公眾場合一定要穿奧黛。
  • 旗袍開叉的歷史由來到底是什麼?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本國獨一無二的傳統服飾,就比方說韓國的漢服、日本的和服,而我國作為有著上千年悠久歷史、民族多樣的國家,傳統服飾多到難以數清,不僅有漢服、唐裝等古代民族服飾,還有中山裝、旗袍等近現代民族服飾,這些服飾每一種都有他們獨一無二的特點,而其中最能展現東方女子溫婉性格以及窈窕身材的,非旗袍莫屬
  • 瀰漫著法式浪漫的越南胡志明市
    胡志明市原名西貢,是越南南部的經濟中心!受法國殖民地的影響,這裡充滿歐式風情和法式浪漫情懷,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市!西貢聖母天主教堂,也叫紅教堂!它的整個建築造型獨特、莊嚴宏偉,兩座40米高的鐘樓塔尖直衝雲霄,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起巴黎聖母院的鐘樓!
  • 「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 傳統服飾扮靚東方女性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劉文英 通訊員 林漢偉年近歲末,深圳市文化市場行業協會旗袍文化分會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展示傳統服飾之美與東方女性的婉約之美,彰顯當代女性的自信和擔當,「旗袍韻影 盡綻美麗」2020年周年慶典大會12月29日在龍崗南粵春宴會莊園舉辦,龍崗區文聯主席林楠
  • 中國遊客自駕遊越南,當地男人認為戴綠盔是有品位的象徵
    河內街頭身著傳統服裝奧黛的越南美女從今天開始,我們搖身一變,將成為潛入東協三國——越南、寮國、泰國的「拓路者」,用車輪、真實體驗和照片,去記錄一段特別的旅程。與常規入泰路線不同的是,此次,我們選擇另闢蹊徑——在中南半島上鏈出一條巨大的跨境自駕縱貫線。
  • 旗袍發展歷史和趣談
    我想大家可能在很多的影視劇作品見過,像大上海啊,花樣年華啊等等,旗袍不僅可以勾勒出女性的線條,而且穿上它還散發出難以言表的一抹溫柔,我想這就是旗袍的魅力。作為我們中國最傳統的服飾,上海作為旗袍的發祥地,一點也不為過。那旗袍是怎樣流傳至今的呢?
  • 國粹旗袍:90年前被定為國家禮服,東方女性美的傳統服裝
    說起中國的傳統服飾,很多人會首先想到漢服。其實,還有一種服飾,在中國歷史上也曾佔據重要的地位,那就是旗袍。旗袍,是中國女性傳統服飾之一,90年前還被定為國家禮服。它在近百年的發展歷程裡,旗袍也經歷了繁榮、衰落、繁榮的變化。
  • 旗袍的歷史變化歷程
    在三百餘年的清朝歷史中,女裝以旗服為社會的主流。而民國時期丰姿百態的旗袍就是從這種滿族服裝逐漸演變而來的。沈從文先生在《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中總結清代的女子服飾為:梳旗髻,穿旗袍,外著琵琶襟馬甲,足穿花盆底旗鞋,「後隨漢滿兩族長期接觸,滿漢服飾逐漸融合」。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服飾,枇杷襟衣等服飾
    長袍是漢、蒙、藏等族的民族服裝,屬於長袍之列的旗袍是滿族民族服裝。旗袍的長短、寬窄,袖的長短和大小,也隨著時間的變異有別,直至現在,它對各民族的影響較深,現穿旗袍非常時興,很有發展的趨勢。坎肩(馬甲、背心、半臂)不同年代結構上均有變化,一般以襟的不同形式和扣襟的裝飾及紋飾為特色。男子坎肩有的無花飾;有的不僅有花飾,而且以故事情節的山水、人物為主,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 旗袍的歷史發展過程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漢滿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漢滿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人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漢化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
  • 各國第一夫人穿傳統服飾,梅拉尼婭穿「旗袍」,不丹王后贏在年輕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的顏值和身材自然沒話說,他是模特出身,不但顏值高而且身材好,穿上西式的裙子,盡顯好身材,可以說是360度無死角,雖然梅拉尼婭的身材屬於比較強壯的,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很有魅力,怪不得她的丈夫能夠對她愛的瘋狂。
  • 電視劇中的旗袍女郎,歷史是否一樣呢?
    張愛玲代表著平等和進步的長衫,拋卻了傳統的繁瑣贅飾,力求男性化。因此早期的旗袍形態是簡潔而直板的,好似一個梯形。用張愛玲的話說,是像清教徒一般嚴冷方正。「五族共和之後,全國婦女突然一致採用旗袍,倒不是為了效忠於清朝,提倡復闢運動,而是因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國,自古以來女人的代名詞是『三綹梳頭,兩截穿衣。』
  • 圖說旗袍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最耀眼的「近代女性美學史」
    《花樣年華》旗袍是最能展現中國女性之美的經典服裝。旗袍,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服裝設計師將滿族女性的傳統旗服,糅合了西方服飾的特點所設計的時裝。而旗袍也是「源Blanc de Chine」一直以來最重要的經典設計之一,在「源」即將邁入第25個年頭之際,讓我們為您訴說「旗袍」的故事周璇是三四十年代紅極一時的演員,至今還常能聽到的《夜上海》就是她當時的作品。
  • 越南滴滴咖啡壺的前世今生 一半法式爛漫一半越式粗曠
    對越南的印象,是否來源於越南女人的靚麗以及他們奇特的旗袍(奧黛)?其實越南出了美女,還有獨特的咖啡文化,雲南第一家咖啡廳就是越歸華僑創辦的。越南專屬的咖啡器具是越南滴滴咖啡壺,簡稱越南壺,多為鋁質和不鏽鋼材質製造,在越南和越歸華僑圈中盛行,是一種比較獨特的咖啡製作器具。
  • 陰丹士林旗袍是民國女知識分子的首選
    親眼看著父親把古董旗袍一件一件收回來,自己慢慢從中感受到旗袍的美,了解到旗袍背後深厚的傳統文化,張雙蓮越發地想為父親做一些事情。「展覽承載的是我和我爸爸推廣傳統文化的心願和夢想。」張雙蓮表示。近期,張雙蓮又收藏了一些晚清旗袍,剛好有一個機緣與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合作,張雙蓮決定把百場旗袍公益展的首站就定在學校。
  • 喜相知丨旗袍的歷史,就是一部「近代女性史」
    旗袍是民國時期最有代表性的女裝。20世紀20年代旗袍開始興起,但進行了改造,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不再寬闊,並吸收西洋服裝的裁剪方法,縮短下擺,收緊腰身。到了30年代,旗袍進入全盛時期,發展成窄袖、收腰、無袖等款式,先是流行高領,領子越高越時髦,後又興起低領,領子越低越時髦,甚至有無領旗袍。袖子的變化長短交集,衣長有長至下擺曳地,後又流行短過膝蓋。從40年代起,旗袍的樣式逐漸趨於短袖,縮短衣長和減低領高,旗袍更加輕便、適體。旗袍成為這時期中國女性最典型的服飾。不論貴賤,都以旗袍為尚。
  • 沒有看過這個攻略,就不要去越南!
    提起越南,或許你品嘗過她的咖啡之香,耳聞過她的新娘之迷,熟讀過她的戰事之殤,但她的模樣對於很多人來說,似乎仍然是模糊的,但又是神秘而美麗的。越南概況越南,位於中南半島東部,北面與中國接壤,西面與寮國、柬埔寨交界。越南是所有東南亞國家中,歷史受中國文化影響最深的國家,所以很多節日習俗都與中國相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