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後,項羽分封三位秦將為王,結果都被劉邦消滅!

2021-01-14 情懷與歷史

秦朝(前221年~前207年)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公元前221年,嬴政稱帝,史稱「秦始皇」。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在秦始皇嬴政去世後,其子胡亥即位,為秦二世。秦王朝雖在歷史上擁有巨大影響,但是其存在時間不過十幾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斬木為兵,揭竿而起,天下響應。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

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封給18個諸侯。為防劉邦勢力擴張,牽制劉邦,他又將陝西的關中和陝北一分為三:封秦降將章邯為雍王,都廢丘(今東馬坊村遺址),轄鹹陽以西及甘肅東部地區;封司馬欣為塞王,都櫟陽(今西安閻良附近),轄鹹陽以東;封董翳為翟王,都高奴(城址史有三說:富縣、安塞、延安)轄陝北。不過,讓項羽沒有想到的是,他分封的三位秦朝將領,最終都被劉邦輕鬆消滅了。

一、雍王章邯

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朝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胡亥在位時,章邯曾擔任少府這一官職,負責皇宮內的事務。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章邯原本不是一位武將。當然,在秦朝末年,面對各地風起雲湧的起義,章邯臨危受命,逐漸成為秦朝最後一位大將。

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驪山刑徒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對此,在筆者看來,在巨鹿之戰前,章邯屢戰屢勝,已經顯示要平定叛亂的勢頭。

但是,巨鹿之戰中,章邯被項羽擊敗,漳紆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項羽分關中之地給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在劉邦和項羽之間,章邯的立場,自然是偏向於項羽的。換而言之,項羽之所以冊封三位秦朝將領為王,目的就是防備劉邦重回關中。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劉邦用趙衍之計,從他道攻陳倉,雍王兵敗。章邯在好畤停下與漢軍交戰,又被漢軍打敗,退保廢丘。劉邦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鹹陽,率軍圍困雍王於廢丘。劉邦久攻廢丘不下,至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劍自刎。

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章邯全力抵擋劉邦,甚至可以說是誓死不降了。但是,因為整體實力上的差距,章邯最終還是敗亡了。值得注意的是,項羽當時因為齊國田榮的叛亂,難以支援章邯,這也是章邯最終敗亡的重要原因。

二、翟王董翳

董翳(?—前203年),秦朝都尉,春秋晉國太史董狐後裔。在秦朝末年,為了各地的起義,秦二世胡亥便任命章邯為將,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輔佐章邯作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過黃河攻趙,把趙王趙歇圍困於巨鹿(鉅鹿)。楚將項羽率兵救趙,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章邯。章邯派司馬欣向鹹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董翳於是勸說章邯投降,章邯亦擔心趙高迫害,遂率兵向項羽投降,二十餘萬秦國降兵不久便被項羽下令坑殺。

在秦朝滅亡後,項羽封董翳為翟王,管轄關中北部。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率軍攻打翟王董翳。相對於全力抵抗的章邯,翟王董翳則選擇歸降了漢王劉邦。不過,在後來的成皋之戰中,翟王董翳再次出現,而且是在項羽大軍中,這意味著翟王董翳很可能背叛了劉邦,又跑到項羽麾下了。

三、塞王司馬欣

司馬欣(?—前203年),程姓,司馬氏、程伯休父的後裔,秦朝長史,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巨鹿之戰戰敗後,章邯、司馬欣、董翳投降項羽,秦滅亡後,由秦人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獲得關中之地。分別為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

根據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的記載,項梁曾犯事被櫟陽縣逮捕,項梁乃請蘄縣監獄官吏曹咎,寫信給櫟陽縣監獄官吏司馬欣,故得止息。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早在秦朝末年,司馬欣就和項梁有交情了,甚至可以說司馬欣救了項梁一命。所以,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等到巨鹿之戰爆發的時候,司馬欣很可能已經成為項羽在秦朝大軍中的內應了。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章邯率兵渡過黃河攻趙,把趙王趙歇圍困於巨鹿(巨鹿)。楚將項羽率兵救趙,楚軍「一以當十」,在巨鹿之戰中大敗章邯的秦軍。章邯派司馬欣向鹹陽請求援兵,但趙高不允,並派人追殺司馬欣。

對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章邯已經是秦朝最後的支柱了,趙高即便再囂張,也沒有必要逼迫章邯。所以,趙高的逼迫,或許是司馬欣傳達的假消息。司馬欣回到軍營後告訴章邯秦廷已被趙高控制,無論打勝仗抑或打敗仗,一樣會被殺。章邯亦擔心趙高迫害,率兵向項羽投降,二十餘萬秦國降兵不久便被項羽下令坑殺。從這一角度來看,章邯能夠放棄抵抗,讓項羽成功消滅秦軍主力,司馬欣可以說是功不可沒了。

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初步平定三秦後,準備東出與項羽爭天下。在劉邦平定關中的時候,塞王司馬欣雖然也沒能擋住劉邦,不過,和章邯不同的是,司馬欣成功逃到了項羽麾下。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十月,劉邦和項羽進行成皋之戰的時候,曹咎領兵出城,渡汜水,欲與漢軍交鋒。劉邦趁其半渡,揮軍猛攻,大破楚軍,再次收復成皋。曹咎及司馬欣、董翳皆自殺。劉邦遂率漢軍駐於廣武(今榮陽北),取食於敖倉,並圍楚將鍾離眜於滎陽。因此,對於翟王董翳和塞王司馬欣來說,最終也被劉邦徹底消滅了。總的來說,秦朝滅亡後,項羽將劉邦視為心腹大患。雖然沒有在鴻門宴上除掉他,但是,在分封諸侯上,項羽卻是想方設法限制劉邦。特別是章邯、司馬欣、董翳這三位降將,無疑是項羽留下的第一道防線。當然,最終的結果則是這三位諸侯王都倒在了劉邦腳下。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項羽分封諸侯後,此人率先起兵反抗項羽,兩個月內連殺二王!
    於是,在秦朝滅亡後,項羽憑藉著手中掌握的四十萬軍隊,於次年一方面陽尊懷王為義帝於郴縣,而暗中密令英布、吳芮、共敖將其殺死於南遷途中;另一方面,則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以霸主的身份將天下分成十八個封國,分封給諸侯、部將和降將為王。
  • 世人知道劉邦懸賞將項羽分屍,卻不知道為侮辱他還幹了這件事
    秦始皇雖然統一了六國,但是在秦朝只傳到第三代就亡國了,整個秦朝兩代皇帝加一代秦王合計也就只有14年的時間,公元前207年,以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宣告秦朝的滅亡。
  • 秦統一天下時,劉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範增都在幹什麼?
    曹氏雖淪落風塵,卻在劉邦的花言巧語之下,由良後為劉邦生了一個兒子,名叫劉肥。但曹氏至死亦未被劉太公承認。之後,豐邑遷到了大戶人家呂公,家中十分富裕,連縣令也要去打理一番。本地有頭有臉的人都帶著厚禮跑過去拜見,劉邦也去了,手裡拿著賀萬的禮單,拿著今天的白條,居然被呂公賞識,把女兒嫁給了他。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而劉邦,改變命運的是女人。
  • 為何劉邦要把自己的嫡長女,許配給他的兒子?
    劉邦為了化解鴻門宴上的危機,提出與項羽的叔父項伯結為兒女親家,明眼人都知道劉邦是在利用項伯,並非真心誠意與他結為兒女親家。事實上,與劉邦結為兒女親家的是張耳,張耳本來是一位四處飄蕩、居無定所的遺民,然而他卻很幸運,不僅後來成為一方諸侯,還跟劉邦結為兒女親家。那麼張耳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劉邦為什麼這麼看中他?
  • 從一個「無才無能」的草根,劉邦是如何逆襲當上皇帝?
    劉邦慢慢的發展從3000多人發展到5000人。之後和項羽攻陳留,攻下之後還師,駐軍彭城。劉邦率軍西徵,一路上收服了項梁陳勝散卒、秦關守將等,用張良計策,以酈生、陸賈說服守將,進軍藍田,攻破秦軍,進駐霸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 劉邦善於用人而得天下,稱帝後卻剷除異己,真是因為兔死狗烹嗎?
    ——《史記·淮陰侯列傳》前言秦朝滅亡後,昔日的六國貴族不甘淪為平民,欲復闢舊國,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年代,劉邦帶領著自己的草根團隊擊敗了驍勇善戰的西楚霸王項羽,最終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為了西漢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毛主席曾評價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邊最厲害的一個」,那麼劉邦到底是憑藉著什麼出眾的才能實現了草根逆襲的巨大成功呢?
  • 毛澤東點評項羽:不可沽名學霸王
    詩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思的是2000多年前楚漢之爭的歷史故事,用的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當今大計。   項羽和劉邦同是胸懷大志的人物。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秦始皇遊會稽、渡浙江的壯觀場面,項羽和他的叔父項梁一起看到了。項羽說:「彼可取而代也。」項梁忙用手掩住項羽的口說:不要妄言,被秦人聽見了要誅滅九族啊!
  • 正當劉邦坐立不安的時候,樊噲推門而入,項羽:請壯士吃豬腿
    劉邦的崛起之路不算順暢,他的軍隊多次受到打擊,而且那個時候的項羽無可匹敵,也無人敢和項羽作對,劉邦只要不和項羽鬧翻,就有翻身的機會,而且那個時候的劉邦並無多少家產,正所謂光腳不怕穿鞋,劉邦此前遇到的危難都不算難熬。可秦朝被覆滅之後,劉邦和項羽這兩支最大的起義部隊在鹹陽郊外碰頭的時候,劉邦才迎來了真正的危機。
  • 鴻門宴上放過劉邦,項羽既保存了軍事實力,又空手套來半個楚國!
    以後來人的眼光來看鴻門宴,覺得項羽放過劉邦,是錯過一次斬草除根的大好時機。但如果以戲下分封的結果來看,項羽放過劉邦,是既保存了軍事實力,又空手套來半個楚國的一石二鳥之妙計。劉邦先項羽兩個月進入關中,關中、漢中、巴蜀,本就已在劉邦的控制之下,再加上劉邦從豐沛起家,楚國的泗水郡、碭郡,也都在劉邦的控制之下,劉邦奉懷王命西進,一路招降納叛,那些投降的秦將,其實是向劉邦投降的,那些投降了的將領,或者是獨立自主地控制著城池,或者是幫劉邦控制著城池,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地方,那便是韓王成所控制的土地。
  • 無賴劉邦為成就帝業,不僅縱容呂后出軌,還慫恿項羽吃掉親生父親
    據說在彭城之戰後,劉邦原本有56萬兵馬,卻被項羽的3萬大軍給擊潰了,劉邦打仗的本事由此可見一斑。更是凸顯劉邦無賴本色的是在逃跑過程中,僅僅是為了減輕重量,加快馬車行進速度,竟然三次將其老婆和孩子直接踹下馬車,這對於任何有一點點良知的人都是沒法想像的,如果知道劉邦是這樣一個,在生死關頭可以扔下女人和孩子毫不顧忌的男人,誰還敢嫁給他啊!
  • 一目兩眸,嗜殺成性,揭秘歷史上真實的西楚霸王——項羽
    這不,項羽的下場不也是四面楚歌了,被逼自殺了嗎。病症就病症,搞成高貴象徵也真是醉了,項羽的重瞳本質只是多瞳病症而已。項羽作為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後人,出身非常不錯,家族世代為楚將,比較劉邦這草根創業者,他是實實在在的貴族階級。
  • 劉邦的一次講話,張良聽懂活下來了,韓信沒懂命丟了
    這是劉邦稱帝後,在洛陽南宮的一次講話,是對過去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預告,此次對話是一次承上啟下的講話。在這次酒宴上,他分析了項羽為何會失敗,也總結了自己是如何得到天下。正如他所說,蕭何、張良和韓信,都是當代人傑,而自己能取項羽而代之,大部分都是因為有他們三人相助。但若從這三人跟劉邦的關係來看,蕭何的地位最超然。
  • 秦國統一的那一年,劉邦在喝酒泡妞,項羽痛哭至親,韓信乞討度日
    而且,不僅是漢高祖劉邦,其實項羽、蕭何、張良、韓信等人,都在始皇帝的統治下生活過一段時間。也就是,在始皇帝殲滅六國時,這些大秦帝國的掘墓人,都已經降臨到人世間。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扒一扒,當始皇帝在締造龐大的大秦帝國時,那些後來的「造反者」都在做什麼。
  • 項羽自刎後,為何被亂刃分屍?劉邦的一道命令,令漢軍發瘋
    公元前202年,項羽兵敗該下,在突出衝圍後遭到漢軍追殺,最後逃到烏江岸邊,橫劍自刎。項羽的一生堪稱傳奇,死得也是轟轟烈烈,然而漢軍將士卻沒被項羽感動,他們在項羽死後,如同發瘋了一遍,居然一擁而上,將項羽亂刃分屍!漢軍將士到底為什麼這麼殘忍呢?這件事說起來還得怪劉邦!
  • 韓信攻下魏國後,抓到群漂亮的寡婦,劉邦大喜連忙說:送我宮裡
    可是,你知道麼,漢武帝的曾祖母卻是劉邦撿的一個寡婦。她就是薄姬。她堪稱漢朝的救命稻草。其實,薄姬的命挺苦的。父親和魏國宗室私通生下了她。後來,秦朝末年,各地紛紛起來推翻秦朝,身為魏國宗室的魏豹趁勢自立為王。薄姬她娘就把薄姬送給了魏豹。當時的天下大勢是這樣的,劉邦在謀士張良蕭何等的輔佐下不斷的壯大起來。不過,劉邦和項羽還有很大的差距。
  • 項羽對部下很恭敬,為何人才都跑了?因他不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一語道破了拿破崙的豐功偉績背後是有無數的士兵拋頭顱,灑熱血,為他辛苦賣命。對於項羽來說,士兵不過是自己成為王的工具。客觀來講,他確實是惜才愛才,能做到對部下噓寒問暖,也會有同理心為士兵的死亡感到傷痛。但僅是做到這樣還遠遠不夠,因為項羽缺少了能真正讓士兵和賢才為自己賣命的保證。秦王暴政,嚴賦酷刑,修長城,焚儒生,百姓的怨恨不斷積累,最終隨著陳勝吳廣揭竿起義而爆發。
  • 他因搶到項羽1/5的屍體被封為千戶侯,家族一直興旺了上千年!
    在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進行了長達5年的楚漢之爭,最後以劉邦的獲勝,項羽自刎於烏江結束。當時劉邦下令,誰能搶到項羽的項上人頭,賞萬金,封萬戶侯。所以在項羽死後,被劉邦的大軍團團圍住,死後被人五馬分屍一代西楚霸王落得這樣的下場。
  • 項羽找人比武,劉邦不屑的回覆8字,如今卻成為鬥嘴專用詞
    在秦朝的末期,因為秦二世的荒淫無道,趙高亂政,後來劉邦項羽兩人都想著反秦而統一天下。項羽的武功非常的高,據說力能扛鼎,勇猛無比,在楚國大的貴族後裔,最初帶著八千個江東弟子直接起義,讓人驚訝的是居然在多年的戰爭之中從無敗績,人稱西楚霸王,揮揮手就能夠將秦朝給毀滅,可是就是這樣一位霸主,卻在反秦的道路上被劉邦給絆倒了,劉邦是的出身要是和項羽比起來可以說是不值一提,可是在這個世界上身世的卻不能決定所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