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古黴素治療藥物監測,2020年指南推薦意見一覽!_騰訊新聞

2021-01-16 騰訊網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萬古黴素目前是治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 感染的一線用藥。但值得注意的是,萬古黴素的治療窗很窄。因此,提出了萬古黴素治療藥物監測(TDM),以使其臨床療效最大化並降低腎毒性。為了促進萬古黴素治療的管理,中國藥理學會治療藥物監測研究專業委員會對2015年了萬古黴素治療藥物監測指南進行了更新,主要推薦意見如下。

萬古黴素TDM的適應證

推薦意見1.1:對於危重症、肥胖、燒傷、同時接受腎臟毒性藥物治療以及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推薦進行萬古黴素TDM。(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備註:伴隨腎毒性藥物包括氨基糖苷類、兩性黴素B、環孢黴素、他克莫司、鉑類化合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

推薦意見1.2:對於兒童、新生兒和接受腎替代治療(RRT)的患者,建議進行萬古黴素TDM。(強推薦,證據質量極低)

推薦意見1.3:對於腎功能不穩定的患者,建議進行萬古黴素TDM。(強推薦,專家意見)

【備註:腎功能不穩定的患者表現為腎功能變化,迅速改善或下降,例如48h內血清肌酐升高 0.3 mg/dL (26.5 μmol/L)】

推薦意見2.1:對於老年患者(年齡>65歲),推薦進行萬古黴素TDM。(弱推薦,證據質量低)

【備註:腎臟清除率通常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下降,老年患者在應用萬古黴素之前應對腎功能進行評估。】

推薦意見2.2:對於中度至重度心力衰竭、腎臟清除率增加(ARC)或體重過輕的患者,推薦進行萬古黴素TDM。(弱推薦,證據質量極低)

【備註:體重過輕定義為體重指數(BMI)<18.5 kg/m2,ARC患者肌酐清除率為130ml /min /1.73 m2。燒傷、蛛網膜下腔出血、外傷、外傷性腦損傷、發熱性中性粒細胞減少以及膿毒症患者存在ARC風險。】

萬古黴素TDM的指標

推薦意見3:推薦監測谷濃度或24小時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24)。(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備註:如可行,可通過貝葉斯方法或一級PK方程估計AUC24。腎功能不穩定患者不適合監測AUC24,當谷濃度降至10-20mg/L時再加藥對這類人群來說是更實用的方法。】

推薦意見4.1:推薦成人患者的穩態谷濃度維持在10-15mg /L。(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推薦意見4.2:對於嚴重MRSA感染的成人患者,建議萬古黴素穩態谷濃度維持在10-20 mg/L。(弱推薦,證據質量低)

【備註:嚴重MRSA感染指腦膜炎、骨髓炎、菌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和醫療相關肺炎,在這些情況下,可能需要較高的穩態谷濃度。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萬古黴素最低抑菌濃度 (MIC) >1 mg/L的MRSA菌株,可以根據臨床判斷考慮應用替代藥物。】

推薦意見4.3:建議兒童患者或新生兒的穩態谷濃度維持在5–15 mg/L 。(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備註:醫生可根據患者感染部位、感染的嚴重程度、潛在病原體、最低MIC等因素在此範圍內選擇具體目標谷濃度。】

推薦意見5:建議AUC24維持在400–650 mg × h/L。(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

【備註:考慮到萬古黴素的MIC下降(2008 - 2018年萬古黴素MIC>1 mg/L的比例有所降低)和MIC報告的誤差範圍,制定了AUC24的建議,假設MIC=1mg/L。在兒童患者中未發現與AUC24有關的證據。】

開始進行萬古黴素TDM的時間

推薦意見6.1:對於腎功能正常的患者,推薦在第3天(萬古黴素首次給藥48h)開始進行萬古黴素TDM。(弱推薦,證據質量極低)

推薦意見6.2: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推薦初始應用萬古黴素72 h 開始進行萬古黴素TDM。(強推薦,證據質量中等)

重複萬古黴素TDM的時間

推薦意見7.1:當首次TDM後調整劑量時,建議在4-5次劑量後重複進行萬古黴素TDM。(強推薦,專家建議)

【備註:腎功能不全患者達到穩態的時間可能更長,醫生應評估患者是否達到穩態。】

推薦意見7.2:對於入住ICU的患者、接受血管升壓藥物治療者、接受RRT的患者以及嚴重MRSA感染的患者,建議至少每周重複進行TDM。(強推薦,專家意見)

萬古黴素劑量優化方案

推薦意見8:建議應用PK工具進行萬古黴素個體化給藥。(強推薦,證據治療低)

【備註:藥代動力學工具可用於TDM初始劑量計算和劑量調整。經過驗證的PK和人群PK模型可以幫助計算初始用藥劑量。】

負荷劑量的應用

推薦意見9.1:對於嚴重MRSA感染的患者,建議給予負荷劑量。(弱推薦,證據質量低)

推薦意見9.2:當處方負荷劑量時,成人單次劑量為25-30mg /kg,兒童單次劑量為30 mg/kg。(強推薦,證據質量低)

新生兒和兒童患者初始經驗性萬古黴素的劑量方案

推薦意見10.1:新生兒(0-30d),建議萬古黴素的處方劑量見表1。(強推薦,證據治療極低)

【備註:未發現早產兒的相關證據】

表1 新生兒初始經驗性萬古黴素給藥方案

推薦意見10.2:對於兒童患者(1月齡至18歲),建議給與萬古黴素的劑量為60 mg/kg/d或更高(每天3次或4次)。(弱推薦,證據質量極低)

【備註:1-6歲兒童患者中,低於最佳濃度的風險可能會更高。】

腎功能不全者初始經驗性萬古黴素劑量方案

推薦意見11:對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建議調整萬古黴素的劑量,具體見表2。(弱推薦,證據質量極低)

表2 腎功能不全者,萬古黴素應用劑量方案

參考來源:Na He ,Shan Su.et al.Evidence-based Guideline for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of Vancomycin: 2020 Update by the Division of 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Chinese Pharmacological Society.Clin Infect Dis.2020 Dec 23;71(Supplement_4):S363-S371.doi: 10.1093/cid/ciaa1536.

相關焦點

  • 炎症性腸病藥物治療和疾病監測推薦意見:亞洲兩大消化疾病學術組織...
    近期,來自韓國的研究小組確定了一個NUDT15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可能部分解釋了為什麼亞洲人使用巰嘌呤治療誘發的白細胞減少症的風險更高。 西方國家已經有很多IBD疾病管理和治療的指南,如歐洲克羅恩病和結腸炎組織(ECCO)指南和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指南。亞洲一些國家也已經制定了適合自身IBD患者需求的臨床指南。
  • 兒童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治療進展
    MRSA感染的治療應包括對原發感染灶和其他感染部位的及時發現、清除和/或清創(如膿腫引流、中心靜脈導管拔除和骨髓炎的清創)。但是,機體不同部位MRSA感染的治療方案不盡相同,現就2011年美國感染性疾病協會(IDSA)發布的成人及兒童MRSA治療實踐指南(該指南文中簡稱為IDSA指南)並結合近期相關研究,對兒童MRSA感染治療進展作簡要介紹。
  • 異質性萬古黴素中介金黃色葡萄球菌:困擾我們的難題
    (MRSA)感染的有效藥物,也是治療該菌感染的最後選擇,目前該藥巳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瓊脂稀釋法是美國CDC與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推薦的篩選方法,配製0.5麥氏濁度的菌懸液,取10uL接種至含萬古黴素6mg/L的BHI瓊脂(BHIA6V)上,35C培養,24h和48h時各觀察1次,如有>2個菌落生長則判斷為陽性;此外,也可採用含5mg/L替考拉寧的BHI瓊脂(BHIA5T)或MHA(MHA5T)平皿進行篩選,該方法的敏感性較BHIA6V高,但特異性差』由於成本低、無需特殊儀器
  • 2020年美國SCCM指南:重症監護室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
    2020年2月美國重症醫學會(The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發布了重症監護室(ICU)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指南,主要目的是為ICU成人急性和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管理提供循證指導建議。在指南中,ACLF是指肝硬化急性失代償、器官功能障礙和短期高病死率為特徵的症候群。
  • 兒童青少年進食障礙的藥物治療:2021年美國兒科學會指南建議|指南...
    臨床工作中,兒童青少年進食障礙的管理很有挑戰性,往往需要在有限的治療資源下實現有效的多學科協作。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兒科學會(AAP)發布了兒童青少年進食障礙識別及管理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全文發表於2021年1月Pediatrics.。
  • 兒童感染性腹瀉,這居然是指南推薦的抗菌藥!
    二、口服慶大黴素,用藥風險難預料2014年版《兒童急性胃腸炎循證指南》未推薦使用慶大黴素;2015年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除胎兒彎曲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瀉之外,未推薦使用慶大黴素。慶大黴素屬於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不僅有耳毒性和腎毒性,而且可致呼吸抑制,嚴重者可致命。兒童腹瀉國內存在濫用口服慶大黴素(注射液、片劑、顆粒劑)現象。
  •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的診斷與治療
    2014年4月30日,WHO專家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WHO首份全球114個國家抗菌藥 物耐藥和抗生素耐藥的監測報告數據,報告指出,抗生素耐藥性將導致患者死亡風險增加,MRSA患者死亡的可能性比非耐藥患者大64%。不適當的治療是導致其高病死率的重要原因,需要保持高度警惕。
  • 看藥事網和騰訊新聞...
    本文首發「全民較真-騰訊新聞」 藥事網與騰訊新聞聯合出品 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被廣泛添加到保健品中用於防治骨關節疾病,但對骨骼疾病的功效不能確定。得了骨關節炎,我們應及時向專業醫療人員尋求幫助,進行個體化的正規治療。
  • 咳咳咳,毛細支氣管炎的治療,各國指南怎麼說?
    二 藥物治療推薦 對於毛細支氣管炎,各國指南均不推薦常規應用藥物治療: 各指南中均不推薦給予患兒常規使用支氣管擴張劑(霧化或靜脈),目前沒有證據證明使用該類藥物對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是有益的,使用這些藥物潛在的不良反應(心動過速和震顫)和使用成本超出了其潛在的益處。
  • 用藥要審慎:這類患兒容易治療失敗,甚至藥物中毒
    2017年的《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近年來主要大城市0~7歲兒童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約為7.3%。除了常見的兒科疾病外,肥胖兒童可能還會伴有肥胖相關的合併症(如高膽固醇血症、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需要長期用藥。然而,對於肥胖兒童的最佳藥物劑量選擇方法仍不清楚。
  •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 指南共識
    《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我國是Hp感染和胃癌發病"雙高"國家,規範診治Hp感染對降低我國胃癌發病率及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中華醫學會組織編寫了《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以進一步規範基層醫療機構對Hp感染的診治。關於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內容。
  • 2020年ADA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更新解讀
    2019年12月21日,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在DiabetesCare官網發布了2020年版《糖尿病醫學診療標準》。該診療標準自1989年第一版發布以來,歷經二十餘次更新,已成為指導臨床醫師、護理人員進行糖尿病管理的權威臨床實踐指南之一。
  • 哮喘指南更新,這7大要點你get了嗎?
    更新速覽首先,咱們來速覽一下2020年指南和2007年指南相比,究竟有何獨到之處。更新要點1:推薦輕度持續性哮喘患者(步驟2)使用每日小劑量ICS加按需短效β受體激動劑(SABA)治療或按需同時使用ICS和SABA治療。
  • 科技部發布「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國科發資2019〕45號)等文件要求,現將「主動健康和老齡化科技應對」重點專項2020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徵求意見稿,見附件)向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徵求意見時間為2019年9月30日至2019年10月15日,意見和建議請於2019年10月15日24點之前發郵件至電子郵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相關重點專項的凝練布局和任務部署已經戰略諮詢與綜合評審特邀委員會諮詢評議,國家科技計劃管理部際聯席會議研究審議,並報國務院批准實施。本次徵求意見重點針對各專項指南方向提出的目標指標和相關內容的合理性、科學性、先進性等方面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
  • 中國登革熱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南
    為規範登革熱的診斷、治療和預防,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熱帶病與寄生蟲學分會和中華中醫藥學會急診分會根據國內外最新的循徵醫學證據和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登革熱診療與防控指南"[1]、2014年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頒布的"登革熱診療指南"[2]及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登革熱診斷(WS216-2018)"[3],於2018年組織國內有關專家制訂了"中國登革熱臨床診斷和治療指南"(以下簡稱本指南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
    抗菌藥物的經驗治療對於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獲知細菌培養及藥敏結果前,或無法獲取培養標本時,可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礎疾病、發病情況、發病場所、既往抗菌藥物用藥史及其治療反應等推測可能的病原體,並結合當地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
  •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慢性腎病藥物治療的重大突破:DAPA-CKD研究揭曉 2020-08-3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日本急性胰腺炎治療指南(2015)》評介
    2006年發表的英文版篇幅較大,針對診斷、嚴重性評估、治療等內容分為9個章節論述,每個章節既可獨立成文,內容上又前後呼應。2010年,結合診治進展又在該雜誌發表了修訂版,仍以分章節的形式發表。鑑於篇幅較長,給閱讀及應用帶來一些不便,2010年版《指南》又提煉出推薦等級為A、B的項目,概括為10條建議,予以強化。
  •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版)》解讀
    >概念在臨床得到廣泛認可,2015版《原則》在描述有關藥物時,對其PK/PD分類加以介紹;在臨床廣泛應用的「社區獲得性肺炎治療指南」「醫院獲得性肺炎治療指南」「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治療指南」「侵襲性真菌感染治療指南」等相關內容在新版《原則》相應內容中均有體現;同樣,2015版《原則
  • 2019年腎內科熱點指南共識,一文匯總!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微血管併發症學組制定了本指南,旨在規範我國DKD的診治。本指南有以下特點:(1)突出臨床實用性;(2)充分納入DKD領域的中國證據;(3)重視早期篩查;(4)強調規範化綜合管理的重要性;(5)注重新型抗高血糖藥物在DKD治療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