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天生社會性動物。——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經常有家長反映,自己寶寶適應不了集體:
1、不懂課堂規範或遊戲規則
2、不知道如何和同伴玩或交流
3、要上幼兒園、小學了不適應群體生活
4、不自信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講話
5、衝動任性自控力差
6、喜歡一個人玩不合群膽小、粘人、愛哭
7、聽不懂集體指令與個人指令
這其實是社會化不足的體現,在自閉症、多動症等特需兒童身上尤其明顯。
導致他們被排擠、孤立,不能很好地融入幼兒園生活。
① 什麼是兒童社會化?
② 那有什麼方法可以彌補孩子社會化不足的情況呢?
我院團體治療老師劉晨,將為大家分享這方面的知識。幫助小朋友彌補社會化不足這個短板,更好地融入校園和社會。
01.兒童社會化是什麼對孩子有哪些幫助
說得簡單點,就是小到如何刷牙、說話、交朋友,大到遵守規則、法律、道德標準等等,都是孩子在與人交互的過程中學會的。
而自閉症、多動症的孩子因為自身的社交障礙、多動好動等影響,常常不能順暢進行人與人之間的交互。
那麼,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幫助他們順利實現社會化呢?也可以說是如何幫助他們回歸社會?
02.集體課幫助孩子實現社會化的橋梁
其實我們孩子回歸社會,成為社會人的軌跡就是:個訓--集體課--家庭--社會。
它們相互交錯,而且集體課是我們孩子回歸社會的一個重要基礎環節。
它就像是進入校園的銜接班,兒童不僅學會怎樣適應社會,而且通過社會化的這個過程,學到了怎樣成為更好的個體。
03.集體課上孩子們都在做些什麼呢(部分內容舉例)
1.美術手工課
美術是一種非語言的交流方式。
自閉症孩子普遍存在溝通交流障礙,因此視覺就成為他們主要的溝通交流方式之一。
通過學習美術,觀看色彩絢麗的圖畫,可以激發孩子學習交流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的想像能力和創造能力。
同時還可以訓練孩子握筆和書寫等精細動作。
這對於提高自閉症孩子的綜合素質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美術手工課學習到的技能回到家後還可以不斷地練習、鞏固,因此對於自閉症孩子是一門很有價值的課程。
2.生活自理課
自閉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較差,吃飯、上廁所、穿衣服……都需要一遍一遍的教。並且缺乏主動性。
因此生活技能的訓練對他們來說是十分必要的,這也是將來獲得社會適應能力的基礎。
在生活自理能力課上,老師們通過引導小朋友吃水果、餅乾等,鍛鍊他們進食的主動能力和主動語言。
還可以讓小朋友們交換食物,學習如何分享、拉近同伴關係。
對他們來說,生活自理課著重訓練的是基本的生活技巧,以及激發孩子主動做事的積極性。
▲集體部的老師們認真的分析案例,討論解決方法。課後和家長溝通訓練情況
3.音樂時間
跟著音樂舞蹈,是很多小朋友喜歡的事情。
在集體課中,音樂也是其中一部分。
當然,這不是在教孩子聽歌去跳舞,而是鍛鍊孩子跟著歌詞的指令做相應的動作。也就是鍛鍊孩子的聽指令能力。
同時,音樂的內容是貼近日常生活的,比如認識身體的部位、用合適的表情和動作表達心情等。
集體課還有其他課程內容,如玩具課,讀書課、行為……不同的內容設置,是為了給孩子個別化的幹預訓練。
總的來說,在集體課上,孩子不僅學習怎樣適應社會,而且通過社會化的這個過程,學到了怎樣成為更好的個體!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
★ 在家如何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 在公眾場合如何訓練她的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