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減值背後:利潤的「調節器」,企業的「魔術棒」

2021-01-11 騰訊網

做了這麼久的財務分析,看了那麼多財務造假的新聞,我會常常問自己一些問題:通過財務報表我們真的能發現企業隱藏的大問題嗎?我們所看到的都是企業想讓我們看到的嗎?

其實,是也不是。三張報表加上企業年報幾乎涵蓋企業經營的全部信息,勾稽關係錯綜複雜,想要編造一張天衣無縫的完美報表難上加難。

無法從報表中發現問題其實還是要歸於自身水平的不足。而找到企業問題暴露的關鍵還是要跟一個個細小的財務指標較真。

上回我們說到資產負債表中的「調節器」其他應付款,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利潤表中的「調節器」:資產減值損失。

一、啥是資產減值損失?

根據《中級財務會計》定義,資產減值損失指的是:

企業在對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後,如果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應當將資產的帳面價值減記至可收回金額,減記的金額確認為資產減值損失並反映在利潤表中,同時計提相應的資產減值準備並反映於資產負債表中。

說白了,就是我認為我的資產不值原來那些錢了,我就把損失的差額計入該科目。

一般來說,資產減值損失包含的東西很多,應收帳款、存貨、長期股權投資、持有至到期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商譽、無形資產等發生減值的確認都計入該項目。根據之前的經驗,一旦某一個會計科目的下屬明細科目變的多而繁雜,那麼它很可能成為企業搞小動作的絕佳地點。

二、怎樣利用減值科目調節利潤

我們先來看一個公式:

所以說,資產減值是可以直接影響淨利潤水平的,而資產減值涉及科目繁多雜亂,自然就成為了企業調節利潤隱藏貓膩的絕佳地點。

那我們就來看看企業都是如何在資產減值上做手腳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轉入又轉出,調增調減利潤

根據新會計準則,流動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可以轉回,而非流動資產計提之後則不可轉回。那麼對於可轉回的流動資產,如應收帳款、存貨、交易性金融資產等等,就會被企業利用,通過轉入轉回來調節利潤。

比如說企業為了使業績數據平滑穩增,在利潤較高的年份大額計提存貨的減值損失、應收帳款的壞帳損失等,將利潤壓低。

然後在利潤不好的年份找個理由再轉回來——我的存貨又漲價了、人家欠我的錢又換回來了、我的金融資產又升值了……以此調增利潤,那我們誰又知道它的轉回理由是真是假呢?

就像獐子島的扇貝一樣,扇貝跑了就計提減值損失,扇貝出去玩又回來了就轉回損失,為了使獐子島規避「連續三年虧損」就退市的規定,扇貝們也是辛苦了。

2.放大主觀性,隨意計提減值

除了在計提減值的時間上做手腳,減值損失計提的數額也是由企業自行操控,這就存在了極大的主觀性。根據會計準則,企業對資產減值的判定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然而在實際的資產減值過程中,還是由企業自己來評估,也就是想減就減、想減多少就減多少,存在的主觀性很強。所以有的企業為了調節利潤,大額計提減值或者該減值的不計提減值——我自己家的存貨還能不能賣上價別人又怎麼知道呢?

三、上市公司資產減值案例

剛說過,資產減值涉及的方面很多,我們就從三個不同的方面來看看真實的上市公司案例。

1.商譽減值——湯臣倍健

啥是商譽減值呢?假如我花了100萬收購了一個淨資產40萬的公司,那麼就會產生60萬的商譽。某一年我覺得這個公司不賺錢了,不值100萬隻值90萬了,我就可以計提10萬的商譽減值。

2019年湯臣倍健的淨利潤驟減135.6%,出現了十年來首次虧損,而究其原因就是公司之前高溢價收購的海外公司銷售業務能力受損,計提商譽減值高達10億、無形資產減值達5.6億。

35.6億元高溢價收購的公司LSG一年內就出現了大額的商譽減值,不禁讓投資者們產生懷疑:收購時的價值評估是依據什麼得出的?高級價收購背後是否涉及私下的利益輸送,通過商譽減值來讓這次輸送永久消失?公司為何一次性大額計提商譽,是說明以後還會有減值的可能嗎?

另外,通過在業績平平或者下滑的年份大額計提減值,也是企業掩蓋業績問題的好方法,還可以避免日後多次計提蠶食利潤。

所以,企業存在大額商譽這種存在減值風險、且容易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還是少碰為好。

2.存貨跌價——小熊電器

存貨跌價其實很好理解,就是我的存貨因為受損、過期或者售價低於預期而無法收回的成本就計提跌價準備。

小熊電器是今年新上市的小家電新秀,2020年一季度小熊的資產減值損失為-1770.6萬元,。再來看看2019年同期,公司計提了1216萬元的資產減值。

我們可以做出懷疑,疫情之下小熊的存貨漲價,迴轉了前期計提的存貨跌價損失。這前後調整近3000萬的利潤,使我們在分析企業報表的過程中要將其排除來發現企業的真實業績水平。

3.信用減值——銀行業

這裡我們主要說銀行的信用減值,它主要包括貸款減值損失、投資資產減值損失和表外資產減值損失等。信用減值損失主要是具有「先利潤後風險」特點的銀行應對未來風險以及調節利潤的方法。

舉個簡單的例子,銀行貸出去一筆錢,發現碰上了老賴,感覺很可能收不回來了,就要計提貸款減值損失。

對比了幾家銀行發現,銀行業的信用減值損失營收佔比都很高,如宇宙第一大行招商銀行2019年信用減值損失達到610億元,佔營業收入22.6%左右、北京銀行去年信用減值達到225億元,已經超過淨利潤水平,營收佔比達到35.7%……

行業特性決定的大額信用減值就給了銀行巨大的利潤調整空間,對於銀行來說,通過調節減值來平滑利潤可謂信手拈來。我為啥不看金融股而經常看大消費食品股?

——吃到嘴裡的東西遠比看不見摸不著的資金運作靠譜得多~

四、總結

所以說,企業調節利潤的方法其實多的是,越是這種不起眼的小指標,在財務分析的過程中越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那麼,問:今天穿襯衫出門與別人撞衫了,我是否應該對這件襯衫計提資產減值損失呢?

相關焦點

  • 新築股份前三季度虧損6600萬 擬計提資產減值準備3716.28萬
    結合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超過5成,可以發現前三季度公司雖然營收大幅增長,但由於成本持續高位運行,銷售帶來的不是利潤而是虧損。此外,由於公司向銀行進行了大量長期貸款,導致公司前三季度長期借款餘額同比增長超過7成,高達3.18億元;而長期應付款餘額也增加超過5成,為2.41億元。未來一段時間公司需要支付的大量應付款和利息也將對利潤造成較大壓力。
  • 雪佛龍大幅減值資產 四季度虧損66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季度的資產減值規模達到了104億美元。去年12月,該公司曾警告說,這筆費用將在100億至110億美元之間。財報顯示,該公司第四季度收入為363.5億美元,低於分析師386.39億美元的預期,同比下降14%。不計特殊項目,每股收益為1.49美元,低於一年前的每股1.95美元,但好於分析師1.45美元的預期。全年石油日產量為308萬桶,同比持平。
  • 「國資」入主威創股份,此前計提12.76億元併購幼教資產商譽減值
    【原創】「國資”入主威創股份,此前計提12.76億元併購幼教資產商譽減值 摘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直屬的事業單位國家信息中心即將成為威創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 影視公司突然比拼商譽減值 原因是什麼
    在虧損原因中,華誼兄弟、萬達電影、捷成股份(300182.SZ)、北京文化(000802.SZ)等多家公司提及計提商譽減值準備,且數額巨大。  高額的商譽減值引發了相關證券交易所的關注,部分公司在以前年度和2019年半年報問詢函中稱,並未發現存在減值跡象。  昨日晚間,華誼兄弟收到創業板關注函,提請公司對商譽減值進行說明。
  • 59份年報勾勒2020年信託行業圖譜:強馬太效應凸顯、資產減值縮水...
    在分析人士看來,信託公司淨利下滑與資產減值有較大關係,2021年外部形勢仍然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信託公司風險管理壓力仍較高。營業收入增速整體下滑在已披露數據的59家信託公司中有36家公司2020年實現了營業收入正增長,佔比約61%。其中部分信託公司營業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 金城醫藥子公司連續兩年計提商譽減值致淨利下滑 回應稱「目前計提...
    金城醫藥在年報中透露,由於計提商譽減值而影響了公司整體業績。4月20日,金城醫藥發布的「關於2019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告」顯示,2019年度對金城泰爾產生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根據減值測試結果,收購金城泰爾產生的商譽發生2.89億元的減值,母公司對金城泰爾的長期股權投資存在減值跡象。
  • ST獅頭大股東被疑掏空上市公司資產
    同時,由於特種水泥噸成本並未因收入的減少而降低,其數額與前幾年相差不大,為188.37元,因此,陽泉特水2005年特種水泥噸利潤嚴重縮水,僅為3.37元,相比2004年45.49元的噸利潤,縮水了92.6%,而相比2002年73.99元的噸利潤,更是縮水了95.4%。
  • 年底小心「商譽減值」這個驚天大雷!剛剛爆了一個(附潛在地雷名單)
    商譽減值一般由被併購方業績不達預期所觸發,近年來快速上升,創業板壓力較大。2013年全年(中報+年報)僅發生商譽減值16.6億。時至2017年,這一數值變成了363.6億,其對利潤的負面影響已不可忽視。此外,2018中報超預期地發生了49.6億減值,而往年中報幾乎沒有減值,這似乎預示著未來幾年來自商譽減值的壓力仍將繼續上行。
  • 剝離幼教大額商譽減值,疫情衝擊實控權易主,威創股份前路幾何?
    2019年業績遭重創,引來監管關注收問詢函;報告期末剝離幼教資產,計提大額商譽減值;2020年再遭疫情衝擊,實控權將易主。威創到底經歷了什麼,風雨飄搖的威創股份在教育領域又將何去何從?2019年巨虧12億,早幼教業務業績全線下滑過去一年多,威創股份在教育領域的日子似乎不太好過。
  • 太陽鳥高溢價併購背後存國有資產流失之痛
    很明顯,在這次股權轉讓過程中,並未遵循同股同價的一般市場化原則,中航深圳和中鐵二局背後的國資系股東在退出亞光電子過程中顯然是吃了大虧。  對此,亞光電子解釋稱,中介機構中聯資產評估集團有限公司針對亞光電子,分別在2016年5月和2016年9月作出了兩次資產評估,評估結論選取方法均為收益法,其中前一次評估結果為136751.59萬元,後一次的評估結果則為324700萬元。
  • 珠海艾派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草案)摘要
    本次估值,綜合考慮被估值公司的特點以及本次交易結構,選取盈利基礎的企業整體價值比率 EV/EBITDA(企業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價值比率),其中:企業價值(EV)=股權價值(股價×發行的普通股股數)+帶息債務-貨幣資金;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稅前利潤+折舊/攤銷-利息收入+利息支出。
  • 鳳形股份:擬購買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權項目資產評估說明
    2019年6月初,評估人員開展前期布置工作,評估師對企業資產評估配合工作要求進行了詳細講解,包括資產評估的基本概念、資產評估的任務、本次資產評估的計劃安排、需委託人和被評估單位提供的資料清單、企業資產清查核實工作的要求、評估明細表和資產調查表的填報說明等。
  • 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近2億,1年營收僅1500多萬...
    A股的投資者真是太難了,歲末年終,總有部分公司計提資產減值。1月4日晚間,ST凱瑞(002072,SZ)發布公告稱,2020年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98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總資產、淨資產及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32.92%、841.31%、2323.11%。
  • 揭秘幾個著名的「魔術」,背後的原理很簡單,你看明白了嗎?
    說到魔術大家都不會陌生了,魔術是一種利用技巧和道具,營造錯覺和認知偏誤的一種表演藝術。許多神秘的魔術背後的道理其實非常簡單。比如最著名的「分人」魔術,其實是有兩個人在箱子裡面,一個人露出頭部,一個人露出的是腳部,所以造成了觀眾視覺上的誤會而已。
  • 康芝藥業年報遭問詢:頻繁收購虧損公司,商譽減值疑雲難消
    2011年,通過收購和參與競拍,取得瀋陽延風製藥有限公司100%的股權和河北天合製藥集團有限公司全部資產。 2014年,康芝藥業作價3841萬元收購廣東元寧製藥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於收購後進行了1000萬元的增資。
  • 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
    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背後 2021-01-11 08:13:07 來源:投資者網
  • 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
    來源:投資者網原標題: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背後 2021開年第一周,滬深300指數創13年新高,但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銀行」,601838.SH)領跌銀行板塊,當日跌幅最高,備受市場關注。
  • 圓通董事長喻會蛟大舉減持背後:多位高管低價增持 償債能力下降
    但值得注意的是,圓通速遞董事和高管紛紛增持背後,董事長喻會蛟卻在加速減持。6月15日-6月19日, 實控人也是喻會蛟的上海圓鼎通過集中競價方式轉讓公司股份1933.18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的 0.61%,減持總金額3.18億元。
  • ...私人有限公司擬轉讓資產涉及的DARNUM DAIRY PRODUCTS資產及負..
    278,899.79千澳元,評估減值1,438.69千澳元,減值率0.51%; 負債帳面價值為45,282.65千澳元,評估價值為45,282.65千澳元,無評估增減值; 所有者權益帳面價值為235,055.83千澳元,評估價值為233,617.14千澳元,評估減值1,438.69千澳元,減值率0.61%。
  • 金城醫藥:2.9億商譽減值利潤下滑 標的盈利穩定性差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近期,金城醫藥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公司2019年實現的歸母淨利潤預計為1.72億元--2.5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35%,主要系計提子公司金城泰爾(原朗依製藥)商譽減值準備不超過2.90億元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