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

2021-01-11 新浪財經

來源:投資者網

原標題: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背後

2021開年第一周,滬深300指數創13年新高,但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成都銀行」,601838.SH)領跌銀行板塊,當日跌幅最高,備受市場關注。

作為四川省首家城商行,成都銀行的房地產貸款佔比兩個指標均「大幅」超限,2020年前三季度,該行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三成,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

就上述問題,《投資者網》聯繫成都銀行辦公室,得到相對詳細回復。

房地產類貸款「雙踩線」領跌銀行板塊

1月4日,成都銀行股價跌幅8.06%,截至1月8日收盤,該股周跌幅達11.81%,儘管成都銀行並不是唯一一家股價下跌的銀行,但在14家A股城商行中,周跌幅名列前茅(見圖1)。

多位分析人士認為,銀行股與大盤連漲的背離,與監管部門下發的《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有關。2020年12月31日,央行、中國銀保監會發布《通知》,建立了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根據《通知》要求,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上限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上限分為五檔,而成都銀行作為中資小型銀行,其兩個指標適用上限分別為22.5%和17.5%。

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數據顯示,成都銀行房地產貸款餘額佔比35.8%,個人住房貸款佔比26.02%,分別超出監管部門「紅線」 13.3和8.52個百分點(見圖2)。

《通知》指出,2020年12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佔比、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個百分點及以上的,業務調整過渡期為自本通知實施之日起4年。

也就是說,根據監管要求,成都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需要儘快壓降。對此,成都銀行表示,「公司將做好經營計劃安排,積極穩妥推進信貸結構調整,有信心在過渡期內將相關貸款佔比調整至符合監管要求。公司自新一輪戰略規劃實施以來,堅持推進『數位化、精細化、大零售』三大轉型,持續調整貸款結構,推動全行經營高質量發展,此次監管政策調整不會影響公司持續優良的經營基本面。」

在上證e互動平臺,多名投資者就房地產貸款佔比雙指標踩線表示關注。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房地產信貸集中度管控對銀行業整體影響中性,銀行股明顯回調,是市場對房地產信貸集中度政策過度反應,不排除有投資者對於不利消息情緒釋放的原因。

就成都銀行壓降房地產貸款佔比的進一步計劃,成都銀行回復《投資者網》時表示,「我行將認真學習、積極研究央行、銀保監會發布的《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按照監管要求做好相關工作。」

信用減值損失同比增三成

除相關指標大幅超標的影響,成都銀行相關減值計提使得淨利潤降低,從而導致股價下跌也引起投資者極大關注。

數據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成都銀行營收104.24億元,同比增長12.06%;歸母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4.81%;扣非淨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4.71%,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差距拉開(見圖3)。

而兩者增速差距拉大的背後,是其增長三成的信用減值損失:2020年1-9月,成都銀行信用減值損失33.33億元,上一年同期為25.83億元。

對此,成都銀行告訴《投資者網》,「今年一到三季度信用減值損失較去年有所提升,一是今年我行貸款規模穩步增長,減值準備計提有所增加;二是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對未來銀行資產質量帶來了一定不確定性,為應對疫情的影響,增強風險緩釋能力,參照同業一般實踐經驗和相關監管要求,本公司在減值模型中考慮疫情下未來宏觀經濟變化,減值準備計提有所增加。」

成都銀行在回復《投資者網》時強調,始終把風險降控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及早」「全面」「紮實」部署風險降控工作,近年來信用風險降舊控新取得了顯著成效,資產質量持續向好。

不過,也有投資者看出了另外的疑點。在上證e互動平臺,曾有投資者直言,「今年成都銀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撥備覆蓋率較去年有所提升,但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招行、農行、交行、工行、建行、中信、中行分別比去年末降低了2、16、21、9、10、5、9個百分點。擔心2020年底成都銀行又大幅提高撥備覆蓋率,導致股價下跌,其實新冠疫情在國內已基本控制,貴行能否降低撥備覆蓋率,給中小股民一點實惠?」

銀行從業人士吳檀芝向《投資者網》分析稱,「對銀行來說,不良貸款餘額已定的前提下,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減值準備呈正向關係,多數公司計提減值損失的主要原因是針對不良資產,另外,隨著銀行貸款餘額擴張,各銀行為提高風險抵禦能力,會相應加大客戶貸款的減值計提力度,但提高信用減值損失,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少銀行利潤。」

這就不難解釋,為何中小投資者會更加擔心成都銀行股價下跌了。

核心資本充足率下滑

資本充足率一直是成都銀行的難題,尤其受疫情影響下宏觀經濟下行的2020年。

截至2020年9月末,成都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18%、9.43%、9.42%,較2019年末分別下降2.51、0.71、0.71個百分點。

在談及補充資本充足率的計劃時,成都銀行方面表示,「我行於2020年11月已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成功發行了60億元人民幣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補充其它一級資本。未來將綜合考量各層級資本充足率水平適時開展資本補充工作,將密切關注監管政策及資本市場動態,跟進關注資本工具創新,形成多元化、多層次、靈活彈性的資本補充機制,確保資本充足率處於良好水平。」

不過,鑑於上述債券的發行並不涉及對於核心一級資本的補充,在與《投資者網》進一步溝通時,成都銀行又解釋稱,「目前我行各級資本充足率保持良好。我行根據資本耗用情況、資本利用效率、資本結構優化等因素統籌考慮資本補充計劃。」

作為四川省首家城市商業銀行,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成都銀行能否把握成都發展政策支持的集中機遇期,借勢借力,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穩定的發展?股價何時才能走出低迷狀態?今後如何更好地回饋投資人?《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思維財經出品)

相關焦點

  • 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
    房地產貸款「踩線」減值計提增三成 成都銀行遭拋售周跌幅近12%背後 2021-01-11 08:13:07 來源:投資者網
  • 開年第一周收9張罰單 長安銀行減值損失佔營收超四成
    來源:投資者網《投資者網》丁琬瓔來自銀保監會官網的數據,2021年開年第一周,長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安銀行")可謂罰單"大豐收":9張罰單,合計被罰近300萬元。實際上,在1年內,該行共收到29張罰單,而同樣總部位於西安、資產規模接近的上市城商行,西安銀行,同期收到11張罰單。
  • 資產減值背後:利潤的「調節器」,企業的「魔術棒」
    那我們就來看看企業都是如何在資產減值上做手腳的,主要有兩個方面。 1.轉入又轉出,調增調減利潤 根據新會計準則,流動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可以轉回,而非流動資產計提之後則不可轉回。
  • 央媒:離開了房地產!銀行就賺不到錢?也不盡然
    比如上市城商行之一的寧波銀行,其房地產類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合計在其近1.6萬億元總資產規模中佔比不到1%,其經營業績卻很不錯,該行去年前三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達112.71億元,不良貸款率穩定在0.79%。寧波銀行賺錢的大頭主要來源於製造業貸款和具有較高附加值的國際貿易融資、投行、票據、理財業務等。
  • 新築股份前三季度虧損6600萬 擬計提資產減值準備3716.28萬
    從營業成本看,前三季度公司營業總成本20.62億元,已經超過營業收入,其中前三季度的;營業成本為16.22億元,遠高於去年同期的10.27億,幾乎和去年全年持平;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為8284.06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近900萬元;而前三季度管理費用為1.56億元,和去年同期持平。
  • 「國資」入主威創股份,此前計提12.76億元併購幼教資產商譽減值
    【原創】「國資”入主威創股份,此前計提12.76億元併購幼教資產商譽減值 摘要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直屬的事業單位國家信息中心即將成為威創股份的實際控制人。
  • 1.3萬股東又踩雷!公司計提資產減值準備近2億,1年營收僅1500多萬...
    A股的投資者真是太難了,歲末年終,總有部分公司計提資產減值。1月4日晚間,ST凱瑞(002072,SZ)發布公告稱,2020年公司及下屬子公司計提各項資產減值準備共計1.98億元,佔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總資產、淨資產及淨利潤的比例分別為32.92%、841.31%、2323.11%。
  • 消費貸為何大增?監控存盲點貸款流向房地產
    中國人民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1-7月月均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主要是按揭貸款)4677億,相比去年下半年減少500億;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佔新增貸款的比重(月均)為39%,相比去年下半年下降26個百分點。 不過,今年1-7月,居民新增消費性短期貸款達1.06萬億,累計同比多增7137億。分析認為,部分消費貸以及信用卡借款用於支付購房款,從而曲線流入房地產市場,擾亂了房地產金融調控工作。
  • 早新聞丨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四證不全放貸無望;樂視網預虧百...
    早新聞丨房地產併購貸款漏洞被堵,四證不全放貸無望;樂視網預虧百億還有「後續」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2-01 07:57:36
  • 全國首家小額再貸款公司2019年淨虧損近5億元,踩雷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2019年末,立根再貸小額再貸款業務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5.4億元,不良貸款餘額為6.8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37.49%。到2020年3月末,不良貸款餘額達到6.78億元,不良貸款率上升至41.17%,較年初增長近4個百分點。 立根再貸稱其不良貸款激增,主要是近年來宏觀經濟下行,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產生多筆不良貸款。
  • 金城醫藥子公司連續兩年計提商譽減值致淨利下滑 回應稱「目前計提...
    對於業績變動,金城醫藥稱,2019年子公司北京金城泰爾製藥有限公司 (「金城泰爾」)受醫藥行業政策及市場競爭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未完成預期業績目標,計提商譽減值準備2.89億元,從而影響了公司整體業績。這已不是金城醫藥第一次計提商譽減值。2018年,由於併購金城泰爾未完成業績承諾,公司對其計提1.22億元。
  • 債券違約集中 中原銀行鄭州銀行兩家深陷不良泥潭
    事實上,低撥備水平下,能夠調節利潤的空間變小,同時由於不良還在繼續增長,撥備計提不但不能停止,還需加大力度,由此大概率的導致淨利下滑,這個邏輯在中原銀行有充分體現,其上半年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大增38.4%,導致中期淨利潤同比下降4.9%。與此同時,該行逾期貸款還在增加,半年時間,又增加了5.81億逾期貸款,其中主要是逾期3個月以內和逾期1年以上貸款增加。
  • 2020年八月房地產大事件盤點!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賀小榮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在認真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並徵求金融監管部門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經院審判委員會討論後決定: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4倍為標準確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取代原《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促進民間借貸利率逐步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水平相適應
  • 豐盛控股半年暴跌88%:內地股民虧損7成 中信銀行踩雷
    豐盛控股跌跌不休,今日再度大跌逾17%,報價0.248港元,市值不足50億港元,不足1年時間,公司股價便暴跌近9成。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公司股價跌跌不休,公司是否和豐盛集團債務危機有關聯?  12月25日,南京豐盛產業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豐盛集團)發布公告稱,豐盛集團有12.78億元到期債務未及時清償,並可能觸發5隻債券總計45億元提前還款條款。
  • 諾德股份計提大額減值信披違規 董事長陳立志收警示函
    經查,發現諾德股份存在以下違規行為: 諾德股份2019年計提客戶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1.23億元,計提公司子公司青海電子材料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改造的設備資產減值損失3056.34萬元。前述計提大額減值事項未以臨時公告形式對外披露,僅在2019年年報中進行披露,存在以定期報告代替臨時公告的情形。
  • 剝離幼教大額商譽減值,疫情衝擊實控權易主,威創股份前路幾何?
    淨虧損達12.31億元,較2018年的1.58億元淨利潤,大減876.82%;2019年威創股份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12.41億元,較2018年的1.10億元驟減1227.32%。2019年業績遭重創,引來監管關注收問詢函;報告期末剝離幼教資產,計提大額商譽減值;2020年再遭疫情衝擊,實控權將易主。威創到底經歷了什麼,風雨飄搖的威創股份在教育領域又將何去何從?
  • ST康美欲加快剝離非主業資產 獲百億貸款為何仍被市場拋售
    除此之外,各家銀行捲入康美實業的貸款也不少。   11月28日晚間,ST康美公告稱,為有效獲得流動資金貸款支持,降低公司財務費用,延長貸款期限,公司擬與公司存量貸款的銀行成員(銀行成員組成銀團)籤訂《ST康美存量貸款銀團合同》。
  • 被指違規給寶能集團貸款265億?上海銀行澄清:屬於正常商業行為,不...
    徐國良在公開信中稱,上海銀行副行長黃濤勾結寶能集團,步步設局侵吞衡源企業所有的百聯中環、徐匯濱江項目近200多億資產。其指責,在黃濤「威逼、利誘並強烈主導之下,忍辱與寶能集團籤訂了極不公平的併購協議」。上海銀行在澄清公告中表示,2019年以來,衡源企業及相關公司在該行的貸款風險化解工作取得重大進展。
  • 金城醫藥這次又要計提7.42億商譽……
    1月11日晚間,金城醫藥披露2020年業績預告,由於擬計提商譽減值準備7.42億元,金城醫藥2020年預計虧損4.5億元-5億元,上年同期為2.03億元。但金城醫藥的股價表現卻有些出乎意料。1月12日(今日),金城醫藥跳空低開超12%後飛速拉升、且迅速翻紅。截至今日收盤,金城醫藥的股價為20.2元,反而大漲13.55%。
  • 溫州銀行「踩雷」米莊理財:曾警示P2P風險,多次被罰、上市未果
    曾開展P2P網絡借貸風險提示專項宣傳活動的溫州銀行,也在與P2P網絡借貸的合作中踩雷。因在愛財集團旗下米莊理財借款,遭警方談話,且相關帳戶被凍結。近日,有網友自稱為是杭州信釜資產管理有限公司(P2P名稱「米莊理財」)出借人,投訴稱2018年溫州銀行與愛財集團合作過程中存在重大的違規行為。同時,請求溫州銀行儘快把近8000萬資金還給愛財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