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人過三十不學藝」?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指農村人過了三十歲以後就不再學習新的手藝了。這句話有道理嗎?要分時代來看,在過去的農村,人們生活困苦,一般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家裡的長輩學習各種手藝,到了而立之年,手藝正好發揮作用,可以用來養家餬口。
所以過去在農村才有了人過三十不學藝的說法,但是這是有時代局限性的。過去的農村手藝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例如泥匠、木匠、水電工等等,長年不變的幾種,讓手藝人可以做到少時學會,老來吃飽的效果。
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各種新的技術每天都在出現,別的不說,僅僅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就讓人目不暇接。你今天學的電腦知識,可能明天就已經過期了,現代社會人們所倡導的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不是到三十歲就停止學習。
即便是在農村,傳統的手藝人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以建築為例,新型的建築材料,建築方式不斷湧現出來,老的方法在不斷消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不學習的人如何才能應對社會的發展呢?
三十歲,正是人生當中最黃金的年齡段,如果不用於學習,實在是太可惜了。而在現實情況中,我們看到一些年輕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放縱自己,他們不願意學習,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
他們寧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打遊戲,購物和逛街上,渾渾噩噩過一生。而另外則有相當一部分人卻在奮發努力,不斷學習各種新知識,以便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由於新行業的不斷湧現,知識更新的速度明顯比以前要更快了,所以不學習就意味著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掉。
所以說,這句俗語「人過三十不學藝」放在現代社會的大背景裡是沒有道理的,正所謂「藝多不壓身」,多學一點始終是沒有壞處的。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報導,在一個工廠裡,一個打工妹平時除了上班之外,還自學了日語,雖然她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派上用場,但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學習。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偶然有一天,廠裡來了一個日本客戶,而原來準備的翻譯當天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及時趕到。老闆著急上火,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此時這個打工妹毛遂自薦,主動上陣,以一口流利的日語幫老闆解決了大難題。
事後,這個打工妹被火速提拔,開始了自己另一段不一樣的人生,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在當代社會中,學習是伴隨著每一個人終生的事情。
學習不再只是學生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世界已經融合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各種文化交流碰撞,需要我們學習和掌握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莫說三十歲,就是八十歲,也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要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苦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