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人過三十不學藝,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2020-11-29 小小嬴政

先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人過三十不學藝」?從字面意思上來理解,就是指農村人過了三十歲以後就不再學習新的手藝了。這句話有道理嗎?要分時代來看,在過去的農村,人們生活困苦,一般是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跟著家裡的長輩學習各種手藝,到了而立之年,手藝正好發揮作用,可以用來養家餬口。

所以過去在農村才有了人過三十不學藝的說法,但是這是有時代局限性的。過去的農村手藝相對來說比較單純,例如泥匠、木匠、水電工等等,長年不變的幾種,讓手藝人可以做到少時學會,老來吃飽的效果。

可是現在時代不同了,現代社會高速發展,各種新的技術每天都在出現,別的不說,僅僅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就讓人目不暇接。你今天學的電腦知識,可能明天就已經過期了,現代社會人們所倡導的是「活到老,學到老」,而不是到三十歲就停止學習。

即便是在農村,傳統的手藝人也面臨著很大的問題,以建築為例,新型的建築材料,建築方式不斷湧現出來,老的方法在不斷消失,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不學習的人如何才能應對社會的發展呢?

三十歲,正是人生當中最黃金的年齡段,如果不用於學習,實在是太可惜了。而在現實情況中,我們看到一些年輕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放縱自己,他們不願意學習,他們覺得學習是一件很苦很累的事情。

他們寧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打遊戲,購物和逛街上,渾渾噩噩過一生。而另外則有相當一部分人卻在奮發努力,不斷學習各種新知識,以便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新需要。由於新行業的不斷湧現,知識更新的速度明顯比以前要更快了,所以不學習就意味著會被這個社會淘汰掉。

所以說,這句俗語「人過三十不學藝」放在現代社會的大背景裡是沒有道理的,正所謂「藝多不壓身」,多學一點始終是沒有壞處的。曾經看過一個這樣的報導,在一個工廠裡,一個打工妹平時除了上班之外,還自學了日語,雖然她不知道什麼時候能派上用場,但是她始終沒有放棄學習。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偶然有一天,廠裡來了一個日本客戶,而原來準備的翻譯當天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及時趕到。老闆著急上火,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此時這個打工妹毛遂自薦,主動上陣,以一口流利的日語幫老闆解決了大難題。

事後,這個打工妹被火速提拔,開始了自己另一段不一樣的人生,這樣的例子很多,我們可以從中看到,在當代社會中,學習是伴隨著每一個人終生的事情。

學習不再只是學生的事情,而是全民的事情,世界已經融合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各種文化交流碰撞,需要我們學習和掌握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太多了。莫說三十歲,就是八十歲,也要不斷強化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們要把學習當成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件苦差事。

相關焦點

  • 看到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的下半句,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智慧
    俗語作為中華民族5000年發展出來的熟語之一,作為一種約定俗成並且廣泛流行,而且形象精煉的語句,來表現出生活中的一些哲理或者說是道理。一般情況下俗語都是朗朗上口的,都是老人的智慧千年流傳下來的,所以一般都會說個「老話說得好」,今天這句俗語「千年王八萬年龜」,也是很有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七死八活九歸家」啥意思?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特別是俗語文化,許多年輕人對此已無人問津,他們認為俗語是傳統文化的糟粕,因此對俗語的情感漸行漸遠。其實,俗語是老祖宗在生產和生活中總結的智慧結晶,細細的品味俗語,就會發現俗語簡練而形象,凝練而深刻,風趣而詼諧。並且包羅萬象,比如說有關獵漁稼穡的,也有關批駁警示的,有關生活經驗的,也有人情世故的。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下面這則俗語「七死八活九歸家」啥意思?教人如何防「洋辣子」,受教了!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底是啥意思?古人總結得很到位!
    俗語文化作為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更是有著深刻的指導意義,是我們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牢記一些俗語的意義,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有著指導性的意義。老祖宗也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古人的總結,真的是非常的到位!
  • 俗語「男人要闖,女人要浪」,是什麼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依然適用
    我們拋開那些見於書本的名人名言不談,單就口口相傳,至今不衰的民間俗語,其所囊括的學識和真理,就很值得我們細品和揣摩了。俗語雖起於民間,卻是生活真理的典範,語句雖直白無修飾,卻是包含了生活百態。它們都是老祖宗一步一個腳印地歸納總結,並由後人一步步實踐證明出來的人生精髓,是時間驗證下的產物,更是祖輩先人智慧的體現。
  • 俗語「戌時不貪食,子時不貪色」,老祖宗的勸誡,很多人卻在做!
    從古至今,我們流傳下來不少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口語化,對仗也不夠工整,但是讀起來卻膾炙人口,蘊含的道理更是豐富無窮。俗語並非只是餬口編造的,它是古人總結出來的人生經驗,在現代仍然實用。就是這些從古流傳下來的俗語,給予我們不少的指導意義,讓我們少走一些彎路,讓我們有了一些思考。
  •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
    俗語:人到四十五,正是出山虎,講的是啥?老祖宗的肺腑之言!中古歷史十分長久,從古代流傳的許多俗語,都是十分受用的。不過在如今科技發達的社會中,許多俗語都被認為是封建迷信,但是其中其實都蘊含著大道理。俗語,一直以口口相傳的特別形式傳播,俗語反映的就是人民的生活經驗和願望,俗語是指流行於民間的通俗詞語,其中包括所謂諺語、俚語及口頭上常用的成語。
  • 俗語:前高后窪,不孤就寡,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對於農村人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蓋房子,它的重要性甚至都超過了兒女婚事。因為中國人自古以來就有先成家,後立業的習慣,沒有家,也就是沒有住的地方,那說什麼都是多餘的。所以能夠建一幢讓全家人都滿意的房子,是農村人幾代的夢想。
  • 俗語「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老祖宗的識人術,都是經驗之談
    俗語「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老祖宗的識人術,都是經驗之談在民間就有這樣的一句話,說「別看你識幾個字,就當自己是個文化人」,實際上這句話說得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應當是能夠看到,很多真正的一些個智者,往往他們是比較低調的,反倒是一些個無能之人,總是喜歡在誇誇其談
  •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高
    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逢初一春」,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高剛剛才送走元旦,春節就即將到來,春節被稱為陰曆年,原來的元旦稱成為陽曆年,在陰曆年的熱鬧和重要程度遠遠要超過於元旦,因為它意味著新的一年的開始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可是對於陰曆和陽曆的區別主要是因為周期參照對象不同,我們在用的陰曆年嚴格意義上講陰陽合厲,歷史悠久。自古以來便被運用在人們的生活當中,而且還用了二十四節氣作為補充,還用了閏年的方法使之符合回歸年。
  • 老人常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什麼意思? - 農...
    ①「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的理解是說,門前即使拴有馬,也不能說明這家人是有錢人,如果家裡有人能做事,肯吃苦就不會受窮。這句話也是在告誡大家,財富是人創造出來的。這人要是怕苦怕累的話是不會再生財富,如果人懶惰,這輩子都不會富裕。(你認同嗎?)②「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中華歷史源源不絕五千年,其中最珍貴的東西,就是一代一代歷盡滄桑的老人家的智慧。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
  • 農村俗語:「男怕三十,女怕十八」,是什麼意思?有道理麼?
    由於現代社會和古代社會的風俗習慣不一樣,所以導致了不同年代對工作和婚姻有著不同的看法,農村俗語所說的「男怕三十,女怕十八」其實就是反應了在古代人們對待事業和婚姻的看法,並且認為這兩種是人生遇到的大事,所以應該謹慎對待。
  • 俗語: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是什麼意思?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手相在過去的中國頗有市場,經常看到舊中國的市場上有道士打扮的人吆喝著看手相。他們所謂的手相就是看人們的手指長短粗細,通過手指的長短粗細來確定這個人的未來。例如他們會認為「手指短而粗,終身必忙碌」,什麼意思呢?
  • 俗語「富不添丁,窮不添女」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長見識了
    為此,明代鬼才馮夢龍收集了來自民間的各類俗語,涉及教育、生活、為人處世、家庭親情、經商等領域,組合成《智囊全集》,並做出詳細的白話文說明。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句俗語,想必大家聽說過,便是「富不添丁,窮不添女」。這句俗語表面意思貌似很好理解,可深刻的內涵搞懂,則是需要仔細研究一番。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小覷。
  •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而下一句更深刻,老祖宗的智慧
    農村俗語:「送人一鬥米是恩人」,下一句是什麼,包含老祖宗的智慧一些農村俗語是非常有道理的,放在生活中也有現實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在對待農村俗語的時候,一定要保持著敬畏之心,用辯證的方法進行解讀。當讀懂了的時候,你才會發現古人們的智慧是非常的偉大。
  • 俗語:一旋人,二旋鬼,三旋兇過鬼,什麼意思?看看你幾個旋!
    大家好,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你已被小編的華麗文採吸引了吧,你一定要成為小妹的鐵桿粉絲哦~俗語是我們中國的老祖宗留給我們的燦爛遺產,我們應該加倍珍惜它的存在。它同樣也是中國悠久文化的代表,映射著古代百姓的生活狀況,蘊含著古代百姓的智慧。
  • 俗語「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智囊全集》:「男無性不鋼,女無性不秧」古時候的人們善於觀人、識人,更善於歸納自己的生活經驗,他們把一些道理凝練成一句話,一字一句淺顯易懂、回味無窮,這就是中國俗語的由來。俗語文化盛行在民間,能夠說是很接地氣的一種傳統文化。
  • 俗話說「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老祖宗的識人準則,啥意思?
    從小我們聽說的俗語數不勝數,有一些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這些也都是老祖宗的經驗之談,其中這些俗語大部分都是生活的經驗和識人的技巧,老祖宗給我們後輩留下的這些俗語也是有道理的,關於識人,老祖宗常說:「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是「水蛇腰」?
  • 農村俗語「寒露雷聲發,大旱一百八」是什麼意思?蘊含什麼道理
    文/青夕農村俗語「寒露雷聲發,大旱一百八」是什麼意思?蘊含什麼道理?現在如果要想知道天氣氣溫怎麼樣,大家去看天氣預報之類的就能知道了。可在過去科技還沒有這麼發達,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預測天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判斷天氣變化的呢?人類的智慧和才能永遠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過去的人們更是聰明,這點事兒還是難不倒他們的。
  •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
    俗語說:「添人不添狗」,啥意思?老祖宗說的啥講究?對於俗語文化,近幾年來也是爭議頗多。有的人覺得如今的科學技術發展的這麼好,社會進步的這麼快,大部分俗語已經不適合在如今這個時代再用了,所以會有越來越多的俗語會被人們淘汰遺忘;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雖然有很多俗語逐漸被這個時代淘汰、被大多數人遺忘,但不管怎麼說,這種文化也是我們民族傳統文化的一種,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我們應該繼續將它傳承下去才是。對於這兩種觀點,小編還是十分贊同第二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