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300000000年!宜賓發現上萬株這種植物,見證過恐龍生死

2021-01-0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郭靜雯)活300000000年是一種什麼體驗?就連恐龍的誕生和滅絕都只是它們生命中的一小段插曲。

在最近的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宜賓興文發現了這樣一種木本蕨類植物——桫欏。這種植物堪稱植物界的鼻祖。它起源古老的冰川時代,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3億年,親眼見證了恐龍從食物鏈頂端到滅絕的全過程。

它也是地球上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因極其稀少珍貴,被列國家一級保護瀕危植物。

此次發現的桫欏群位於宜賓市興文縣僰王山鎮凌霄城村和多崗槽村之間的龍潭溝,距省級風景名勝區——僰王山景區10公裡,距宜敘高速僰王山出入口約25公裡。

這是一個景色優美的地方,海拔在700米到1000米之間起伏變化,相對高差懸殊較大。溝內一龍潭、二龍潭、三龍潭潭水碧如玉,含羞瀑、階梯瀑、千疊瀑,瀑瀑玉滾花飛。

進入溝口,修竹千杆,桫欏遍野,美麗的涼姜花競相開放。在夢幻般的溝谷中,時而林茂溝深濃蔭蔽日,宛如穿行於熱帶雨林一般,時而又豁然開朗,秀水潺潺,綠草如茵,端莊恬美。

成片的桫欏樹就生長在這裡。據普查員初步統計,在遊覽面積2.31平方公裡的龍潭溝分布著上萬株桫欏樹。其中,樹高7米以上的60株,8米以上的有三株,在桫欏中較為罕見。

從外型看上去,這些桫欏樹的樹形非常美觀,樹像一把撐起的巨傘,與椰子樹相像。樹幹高大挺拔,仿佛一件精心製作的藝術品,極富美感。樹幹外皮堅硬,花紋美觀。

很難想像,就是這樣一種青蔥美麗的植物卻已經歷經了上億年的滄桑。

專家介紹,在約1.8億年前,桫欏曾是地球上最繁盛的植物,與恐龍一樣,同屬「爬行動物」時代的兩大標誌。草食性恐龍最喜歡的植物就是桫欏。後來恐龍滅絕,桫欏獨存,因此桫欏又有「活化石」之稱。

經過漫長的地質變遷,地球上的桫欏大都罹難,只有在極少數被稱為「避難所」的地方才能追尋到它的蹤影。並且由於桫欏孢子體生長緩慢,生殖周期較長,對環境要求較高,因此存貨下來的植物數量越來越少。

目前,桫欏是世界上現存唯一的木本蕨類植物,僅在部分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分布。國內的閩南僑鄉、貴州赤水、四川自貢都有上萬株以上的桫欏群。

為什麼桫欏樹能夠挺過上億年的自然考驗,在宜賓興文縣僰王山鎮倖存?專家認為,除了氣候、光照、海拔、土壤結構適宜,與該地的自然生態保護良好,特別是溝谷中的水生態保護良好有密切關係。谷內飛水、瀑布如霧如雨般飛揚飄灑,使本已十分溼潤的溝谷更加潮溼,為桫欏樹的生長、繁育提供了絕好的條件,使它們在這裡生生不息。

在地球上活了300000000多年,桫欏汲取了多少天地精華,食用和藥用價值都堪稱「一流」。

桫欏樹的髓心較柔軟,富含澱粉,可提取出來食用或釀酒,也可把新鮮樹幹削去表皮後直接食用。髓心入藥後,有驅風溼,強筋骨,清熱止咳等功效,因此在中藥裡被稱為龍骨風。

不過,桫欏樹可是珍稀瀕危物種,千萬不能隨意砍伐和破壞哦!

當地主管部門表示,此次發現的桫欏樹,對研究當地物種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區系具有重要價值。對重現恐龍生活時期的古生態環境,研究恐龍興衰,當地的地質變遷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已經被列為此次全省文旅資源普查中新發現的五級資源(最高級)。當地還將邀請相關專家進一步實地研究考察。

圖片均來源於宜賓市興文縣文廣旅局。

相關焦點

  • 危險動植物的聚集地,一株小植物就能致命,大型動物類似恐龍
    危險動植物的聚集地,一株小植物就能致命,大型動物類似恐龍(本文為作者原創,指導思想為弘揚正能量)地球上最原始的熱帶叢林之一,大部分地區無人居住,水系發達,高溫多雨,偷獵猖獗,被探險界認為是最難於探險的叢林
  • 植物世界的統治者,從恐龍時代活到現在,如今全球僅剩一顆
    其中孕育了數百萬的植物和動物,但由於環境的變遷亦或是天降災難,導致一些曾經在地球上叱吒風雲的生命也隨之滅絕了,恐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據說,恐龍是被一顆直徑超過13千米的隕石從天而降才導致毀滅的,但恐龍的消失並不意味著同時代所有物種的消失,有一顆名為伍德蘇鐵的植株就從恐龍時代一直活到了現在。如果問起世界上最孤獨的植物是什麼,生物學家查理德-福迪會回答是伍德蘇鐵,這顆不起眼的植物從恐龍時代也就是2.8億年前一直存活至今,是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植株。
  • 世界上最孤獨的植物,全球僅剩一顆,從恐龍時期活到現在
    世界上最孤獨的植物是什麼?生物學家查理德·福迪認為是伍德蘇鐵。如果要追溯伍德蘇鐵的歷史,需要回到2.8億年的二疊紀。伍德蘇鐵屬於裸子植物,雖然在目前被子植物的世界當中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它們也曾威風過。二疊紀的時候,恐龍依靠著龐大的身軀以及超強的殺傷力統治著地球。
  •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
    恐龍難道還沒有滅絕嗎?剛果竟發現活恐龍,國外媒體了進行報導恐龍化石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數千萬元,但是人們直到19世紀才在世界各地發現恐龍的化石,才知道曾經有這麼奇特的動物存在過,但現在普遍認為他已經是滅絕的生物專業的化學教授,麥可收到了問專家吉姆鮑威爾的消息,據說在非洲剛果河附近有著火恐龍的消息。
  • 以前隨處可見的三眼恐龍蝦,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
    三眼恐龍蝦的學名是佳朋鱟蟲,體長大約有100毫米,共分成約40節,最有特色的是它有三隻眼睛,兩側黑色的複眼,還有中間一隻白色感光的眼睛,也是見證了恐龍的盛世時代的動物,所以叫三眼恐龍蝦!    三眼恐龍蝦最早出現在三億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紀,在經歷了三次地球世紀大滅絕之後,依然存活在地球各個水域,三眼恐龍蝦經過恐龍滅絕的年代,冰河期,三疊紀等時代,是一種非常古老的生物!
  • 林草科普|水杉,復活的「化石」植物
    20世紀40年代以前,水杉還是「化石」植物,人們早已認定它與恐龍一樣,只有殘存於巖層中的遺蹟能夠證明其曾經存在過。然而就是20世紀40年代,水杉「活了」,成了「活化石」。水杉的發現轟動全球植物界。近70餘年,水杉在許多國家引種成功,再一次回到了千萬年前它曾踏足過的土地。
  • 1967年,有人在剛果發現了恐龍?據說還不止一種
    恐龍已經滅絕了,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然而自從人類在地下發現那些巨大的骨骼開始,對於這種神秘怪物的種種幻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不止一次在影視作品裡發現恐龍復活的場景。而在1967年,就有人聲稱自己在剛果發現了恐龍的蹤跡,這是真是假?
  • 1967年,有人在剛果發現了恐龍?據說還不止一種
    恐龍已經滅絕了,這是大家公認的事實。然而自從人類在地下發現那些巨大的骨骼開始,對於這種神秘怪物的種種幻想,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我們不止一次在影視作品裡發現恐龍復活的場景。而在1967年,就有人聲稱自己在剛果發現了恐龍的蹤跡,這是真是假?今天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這些目擊事件。
  • 這種植物世界上僅僅就這一株,就在中國,比大熊貓還要珍貴
    各位小夥伴對於我國的一級保護動物和一級保護植物都應該有所了解吧!我國有些珍稀的動植物因為種種原因變得越來越少,許多動植物不得不進行保護。就像我國的大熊貓,作為我國的「掌上明珠」,深受世界人民喜愛。然而,有一種植物,它的數量僅僅只有一株,並且在我國。想想大家都很疑惑這是一種什麼植物,為什麼會如此稀少呢?小編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 這種沼澤地裡的三眼怪蟲,見證了恐龍的誕生和滅絕
    …一場大雨過後,有市民在地面上的小水坑裡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生物。它像蝦一樣有著堅硬的外殼,卻沒有蝦的前肢和纖細外形。這是一種遠古時代的古老生物——鱟(hòu)蟲。恐龍最早出現於2.3億年前,大部分於6500萬年前滅絕。
  • 三眼恐龍蝦:3次生物大滅絕都活了下來,如今被當成家禽的飼料
    這場大火燒了30年,地球氣候被改變。植物類遭遇了毀滅性打擊,陸地生物也滅絕了一半,巨蟲時代就這樣宣告終結。有種陸地生物卻幸運地活了下來,而且它的運氣一直很好,二疊紀大滅絕、三疊紀大滅絕和白堊紀大滅絕,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它都安然無恙地活了下來,它就是三眼恐龍蝦。看名字它應該和恐龍還有關係,實際上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 剛果發現最後活一隻活著的恐龍,目擊恐龍事件?
    據科學研究發現,恐龍在6500萬年前已經滅絕了。而人類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是在1822年,而創立「恐龍』』的這一名詞的是英國古生物學家理察·歐文 。加拿大和北美發現了霸王龍;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發現了棘龍;我國是發現最多恐龍化石的國家,不僅發現了馬門溪龍,還發現了特暴龍。
  • 它們曾見證恐龍的蛻變與成長,與恐龍一同管理地球,如今僅剩一棵
    1895年的某天,植物學家約翰·梅利德·伍德在非洲南部諾耶森林漫步時意外發現了一顆獨特的雄樹。伍德之所以注意到它,是因為它所處的位置以及它的姿態與周圍植物大有不同。剛開始,伍德以為是一棵棕櫚,因為它的枝幹很粗,其頂部特徵也與棕櫚相似。不過,仔細分析過後,伍德發現這並不是一株普通的樹木。為更好地驗證它的身份,伍德摘下了幾株吸芽。
  • 恐龍不止活在侏羅紀
    說起恐龍,大家都知道它們曾經是地球霸主,但它們並非一誕生就是世界的主角,就好像人類一樣,雖然誕生與數百萬年前,但是直到智人的出現,人類才算徹底成為主角。 恐龍誕生於三疊紀(公元前2.5億—公元前2億年),興起於侏羅紀(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1億4550萬年),消亡於白堊紀(公元前1.45億年—6600萬年前),恐龍的身影貫穿了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個時期。
  • 見證恐龍興起滅絕的活化石,已有3億年歷史,卻被農民餵雞鴨!
    見證恐龍興起滅絕的活化石,已有3億年歷史,卻被農民餵雞鴨!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地球生態系統和生命結構並非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地球幾十億年的生命歷史當中,經過了多次的大陸漂移,生命滅絕的重新洗牌之後才呈現在我們的面前。
  • 蓖麻,這種劇毒的植物,你小時候有沒有玩過
    可惜的是傅氏宗祠門關著,有些失望,卻不料在祠堂旁邊有幾株非常高大的蓖麻,真是讓人感覺有些意外。蓖麻這種植物,小時候常見,而且還玩過,但是現在可真是不多了。所以說出門總有收穫,不是看看建築,就是看看植物,要麼就是在村裡逛逛,反正不會讓人失望。根據中國植物志的記載:蓖麻原產地可能在非洲東北部的肯亞或索馬利亞,現廣布於全世界熱帶地區或栽培於熱帶至溫暖帶各國。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四川宜賓現"六角恐龍魚" 頭生6隻角身長4條腿(圖)
    4月6日,記者看到這種出現在宜賓的「六角恐龍魚」。  「六角恐龍魚」的頭部相對寬而扁平,眼睛滴溜滴溜的,非常機靈。腦後凸出的羽狀腮呈齒狀橫置,腮上共有6隻「角」,這些「角」狀的腮從小魚體側到頭頂向上高高豎起,「角」上還帶有漂亮的「鬃毛」狀羽。而讓人驚訝的是,這魚身上還長著4條腿,看它那一步一步地在水底爬行的憨態,除了體態較小以外,簡直就是「恐龍」的縮小版。
  • 1.8億年前恐龍的最後一餐:植物種子保存完整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發現了1.8億年前一隻恐龍最後一餐的化石遺蹟。這些化石發現於阿根廷,屬於一隻6米長的植食性恐龍,可以追溯到早侏羅紀。對腸道內容物的分析顯示,這種恐龍很可能未經咀嚼就&34;地吞下食物,它們在遠古巴塔哥尼亞地區的植物種子傳播中可能扮演著重要角色。
  • 恐龍為什麼長這麼大?它能活多少歲?這個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
    恐龍是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體型最為巨大的物種。但我們不禁要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有些恐龍會長這麼大呢?重量超過100噸的巨型食草恐龍,它究竟能活多少歲?這些問題困擾了無數科學家,也困擾著我們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