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中國獨有的豚類動物--國寶白鰭豚面臨滅絕

2020-11-23 搜狐網

 

繁衍生息於長江中下遊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物種,有「活化石」之稱。是獸非魚的白鰭豚全身灰白,體態健美,是中國獨有的豚類動物。它的價值不僅在於觀賞,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學、生物學、考古學、軍事學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被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專家估計,目前長江裡的白鰭豚遠遠少於100頭。 圖為研究人員正在為「淇淇」抽血化驗。 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數碼傳真照片)


相關焦點

  • 組圖:中國獨有的豚類動物--國寶白鰭豚面臨滅絕
    圖為白鰭豚「淇淇」在戲水。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數碼傳真照片)圖為可愛的白鰭豚「淇淇」。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數碼傳真照片)圖為白鰭豚館的研究人員準備為「淇淇」做例行體檢。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繁衍生息於長江中下遊的白鰭豚,是中新世及上新世延存至今的古老孑遺物種,有「活化石」之稱。是獸非魚的白鰭豚全身灰白,體態健美,是中國獨有的豚類動物。它的價值不僅在於觀賞,更重要的是具有仿生學、生物學、考古學、軍事學等多學科的科研價值,被列為世界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專家估計,目前長江裡的白鰭豚遠遠少於100頭。
  • 白鰭豚可能已滅絕 人類活動致其滅種(圖)
    以後可能沒有這種景象了  一個由6國科學家組成的聯合調查組13日遺憾宣布,在中國的長江中未發現白鰭豚,比大熊貓數量更為稀少的白鰭豚可能已成為被人類「滅絕」的第一種鯨類動物。  美國海洋與大氣管理局首席科學家鮑勃·皮特曼說:「白鰭豚是少數幾種我未在野外觀測到的豚類,我認為今後很難再看到它的蹤跡了。」鮑勃·皮特曼曾有在野外觀測過70多種豚類的經歷。  白鰭豚是世界最瀕危的12種野生動物之一,為中國長江所獨有。監測顯示,上世紀90年代初,長江中的白鰭豚數量已由之前10多年的400頭降到150頭以下。
  •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1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2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3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第4頁: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白鰭豚真的滅絕了嗎  白鰭豚「淇淇」於2002年7月去世後,中國科學家再也找不到可以研究的對象了。
  • 中國的10大特有動物,個個都是「國寶」,卻面臨滅絕!
    【中國的10大特有動物,個個都是「國寶」,卻面臨滅絕!】白鰭豚: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種種原因,白鰭豚種群數量銳減,2002年估計已不足50頭,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自成一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白馬雞:是中國特產鳥類。
  • ·白鰭豚已經處於滅絕邊緣
    [編者按] 白鰭豚「淇淇」於2002年7月去世後,中國科學家再也找不到可以研究的對象了。白鰭豚於2500萬年前由太平洋遷徙至長江;1996 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它列為極危動物。英國《獨立報》等報導,生存於長江的白鰭豚已經滅絕。而近日有人聲稱在長江銅陵段拍攝到白鰭豚…[詳細]·白鰭豚已經處於滅絕邊緣
  • 國際先驅導報: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人類活動是元兇
    被長江上的漁民視為「女神」的白鰭豚正面臨著因人類活動而徹底滅絕的厄運    狹長的吻部,呈圓形隆起的前額,皮膚細膩光滑,這就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中國長江特有珍稀物種——白鰭豚。它的背面是淺灰藍色,腹面是潔白色,柔和清爽,遠遠望去,猶如水中的清純少女。
  • 中國獨有動物不止大熊貓,大熊貓為什麼能成為「國寶」
    大熊貓幼崽中國地大物博,中國獨有的動物更是數不勝數,東北虎、中華鱘、藏羚羊、金絲猴、揚子鱷、白鰭豚、華南虎等等動物都為獨有,但這麼多動物中,為什麼大熊貓能夠成為國寶呢就已經生活在了世界各地,但因為種種原因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大熊貓都在進化過程中滅絕,只有生活在中國的大熊貓存活了下來,這對於世界生態環境的演變極具研究價值。
  • 中國十大國寶動物排名,大熊貓是國寶,華南虎瀕臨滅絕
    但除此之外,你知道中國還有哪些珍貴的國寶動物嗎?是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是全球最稀少的一種猴類動物之一,在中國十大國寶動物中白頭葉猴也是比較珍貴的。「暨」音 jì;媒體也常寫作「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小型淡水鯨。
  • 圖文:陳佩薰與白鰭豚的風雨20年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鄭志方 通訊員王克雄 實習生蔡葳 王科          提要:2006年11月,來自6個國家的30多名科學家,運用先進的探測儀器,歷時一個半月,行程3400公裡,在長江中下遊尋找白鰭豚——一種在長江生活了2500萬年的水生動物,結果一無所獲。白鰭豚是否已經滅絕成為了一個懸案。
  • 中國獨有的10大瀕危動物,你都知道哪些?
    中國獨有的10大瀕危動物,你都知道哪些?說到中國的瀕危動物大家都會想到大熊貓,做為國寶的大熊貓在經過良好的保護後,現在的生存環境和種群數量都有了很大的改觀。那麼中國瀕危動物有哪些呢?快來一起來看看吧!大熊貓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大熊貓是一種以食竹為主的食肉目動物,不僅集珍稀、瀕危、特產於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稱。與其同時代的古動物劍齒虎、猛獁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襲而滅絕,惟有大熊貓因隱退山谷而遺存下來。現僅分布於中國四川、陝西、甘肅約40個縣境內的群山疊翠的竹林中,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
  • 白鰭豚野外滅絕至今無法證實
    雖然館名中有「白鰭豚」3個字,但館內的白鰭豚僅以標本形式展出。   白鰭豚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生活在長江中下遊與洞庭湖、鄱陽湖內,被譽為「長江女神」。晉代郭璞在《爾雅注》中對它的描述是「江中多有之」,現在卻處於「功能性滅絕」。   1980年1月12日,白鰭豚淇淇來到武漢。此後22年裡,淇淇一直生活在武漢,直到2002年7月14日因高齡永遠離去。
  • 「長江女神」白鰭豚存亡風波(圖)
    位於武漢的白鰭豚館自從一頭叫「淇淇」的白鰭豚去世後一直閒置著,因為這5年來再沒有人見過活著的白鰭豚……此前,該物種已經在地球上,在長江裡生存了2000萬年左右。科學家認為,白鰭豚處於長江水生生物食物鏈的頂端,在長江水域中沒有任何天敵,因此其滅絕不可能是自然原因造成,它所面臨的所有威脅都來自人類。
  • 長江白鰭豚可能已被人類滅絕-
    38天未找到白鰭豚  科考隊由中國、美國、瑞士、日本、英國、德國科學家組成,集中了25名國際一流專家,自上月6日開始在長江幹流搜尋白鰭豚,並首次全面引入了聲學考察方法,精確度與可信度大大提高。  然而考察的結果令科學家們失望。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6——中國白鰭豚
    白鰭豚亦稱:白鰭鯨、白鰭、白鰭、白夾、青鰭、江馬、中華江豚、揚子江豚及長江河豚等,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遊。白鰭豚是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12種最瀕危的動物之一。2007年8月8日,《皇家協會生物信箋》期刊內發表報告,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1980年,湖北省的幾位漁民發現了一頭誤入淺水區的白鰭豚,於是將它打撈上漁船,但是在打撈過程中,這隻白鰭豚受傷了,那漁民便通知了當地的水產部門。
  • 白鰭豚驚現長江?(組圖)
    新華社記者熊潤頻  白鰭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淡水哺乳動物,為我國獨有,享有「長江女神」的美譽。不久前,被國內外專家斷言「滅絕」的白鰭豚,又現身長江安徽銅陵段,並被當地市民用數位相機拍下。  當地市民所拍的白鰭豚身影是真是假?各方專家是如何進行判斷的?結論如何?
  • 長江豚類動物瀕臨滅絕
    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豚,或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為人類活動而導致滅絕的豚類動物。如今,被稱作白豚「醜表妹」的江豚也遭遇種群數急劇下降的危機。物種滅絕輓歌難道要再度唱起?近日,《科學》雜誌再次聚焦長江流域生態保護。這篇題為《保護長江生態的最後一次機會》(Last Stand on the Yangtze)的文章,對長江豚類日益嚴峻的生存形式進行了深入剖析。
  • 中科院專家稱白鰭豚已經「功能性滅絕」
    8日,英國皇家學會的同行評議期刊《BiologyLetters》發表了中、美、英、德、瑞士、日本六國科學家的「2006長江豚類考察」報告,英國《獨立報》在援引該報導時稱,專家們認為白鰭豚「已經滅絕」。
  • 中華的國寶「大熊貓」
    5國寶大熊貓被稱作中國的動物國寶,同時享有這個稱號的還有其他幾種瀕危動物,金絲猴就是其中之一。金絲猴起源於橫斷山脈,並非我國獨有,但是我國擁有的3個亞種為進化先進種,因此美麗的金絲猴能作為我國國寶跟大熊貓並肩閃耀。目前金絲猴尚屬瀕危物種,生存處境比大熊貓還要危急。
  •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世界上五種現代淡水鯨類,中國的或以滅絕
    一提到鯨,人們就會想起在海洋裡暢遊的龐然大物,其實,在淡水裡也有鯨類,而且,我們中國的長江裡也有,或者說曾經有。鯨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包含了大約98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中國海域就有30餘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