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投降4年後,嬴政為何殺他洩憤

2021-01-13 騰訊網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國的諸侯,其末代國君韓王安堪稱亡國垂淚。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後,嬴政為何要殺韓王安洩憤呢?這件事要從頭說起。

一,曇花一現的強盛

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晉陽之戰,趙襄子、魏獻子、韓康子三位大夫暗殺晉國智伯,瓜分晉國土地,成立趙、魏、韓三國,史稱「三家分晉」。因為這段歷史意義重大,後世史學家把「三家分晉」作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

韓國雖立,但只是一個小諸侯國,周邊強敵環伺,根本伸展不開。直到公元375年,韓哀侯滅掉了鄭國,要知道,當時的鄭國素有「春秋小霸」之稱,韓國滅鄭,把都城從平陽遷到新鄭,韓才短暫富強過,因而躋身於「戰國七雄」之列。後來,韓昭侯起用法家代表人物申不害進行變法,韓國又強盛了十餘年。《史記·韓世家》記載:

申不害相韓,修術行道,國內以治,諸侯不來侵伐。

因地理位置特殊,韓國的強盛,猶如曇花一現。韓國北鄰魏國、西接強秦,南壤楚國,附近還有弱小的周王室,這樣的地理環境,限制了韓國的發展。因國土太小,兵力不足,韓國常常成為四鄰欺辱的對象。例如當年秦、趙「長平之戰」就是因為秦國出兵攻打韓國上黨引起的。

二、三起三落的心情

公元前238年,韓桓惠王(名然)去世,他的兒子安繼位,史稱韓王安。韓王安是一個心有不甘,但又十分無奈君主。韓王安為太子時,對其父韓桓惠王的無所作為十分不滿,等他自己當了韓王,終於理解了父親的無奈。

當時,秦王嬴政野心勃勃,勢在蕩平六國,一統天下。韓國和秦國接壤,而且國力弱小,面對秦國的欺凌,毫無還手之力,因此,韓王安整日苟延殘喘,夜不能寐,在他繼位的9年裡,韓王安的心情堪稱「三起三落」。

嬴政野心雖大,但他最初的方案是先滅趙國。韓趙同屬三晉,唇亡齒寒,雖然韓王安希望趙國能勝過秦國,但懼於秦國淫威,不敢出兵援助趙國。

好在,在趙悼襄王時期,趙國尚有力量和秦國對抗,韓國把寶壓在趙國身上,看到秦國屢次攻趙不順利,韓王安終於放下心來,認為有趙國為擋箭牌,秦國肯定不會輕易滅韓,此乃「一起」。

公元前234年,秦國將領樊於期攻打趙國的平陽和武城兩郡,趙軍大敗,損失10萬餘眾,韓王安看到趙國不行了,連忙派韓非出使秦國,勸秦國不要發兵攻韓,此乃「一落」。

韓非是荀子高徒,有真才實學,他到秦國後,深得嬴政垂愛。韓非向嬴政上《存韓》奏疏,言之鑿鑿,站在秦國的角度,訴說秦國攻韓的種種弊端,秦王差點被韓非說服,韓非派人給韓王安送信,韓王安得知秦國答應和自己聯盟,不滅韓國,激動不已,此乃「二起」。

沒想到的是,韓非除了上疏之外,還攻擊李斯和姚賈,在李斯、姚賈二人的合力下,韓非最終死於秦國,未完成「存韓」的使命。韓王安聽聞韓非已死,頓時面如死灰,此乃「二落」。

就在韓王安萬念俱灰的時候,趙國又傳來了好消息,當時趙王遷繼位,趙國名將李牧連連擊敗秦軍,秦將樊於期被李牧打敗,逃往燕國。秦國上將軍桓齮被李牧打敗,死於軍中,秦軍先後多次敗於李牧之手,讓韓王安再次看到了希望。他認為,秦國也不過如此,自己之前的擔心,似乎有點多餘。此乃「三起」。

就在這個時候,嬴政悄悄改變策略,秦國打算先滅弱小的韓國,再圖趙國。秦王派李斯出使韓國,韓王安還未驚醒。他大言不慚,要和趙國聯合抗秦。豈不知,此時的趙國,已經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內史騰攻打韓國,韓王安向四國求救,以為趙魏楚燕必定來救,沒想到,四國皆不願出兵救韓。韓王安這時才知道,自己所有的幻想都已破滅,此乃「三落」。

最終,秦將包圍韓國新鄭,韓王安無力抵抗,出城納降,在鹹陽,韓王安跪於嬴政膝下時,不知他是否在想,自己苟延殘喘9年時間,為韓國操碎了心,怎麼就成了亡國之君呢?

三、乞降4年,成為嬴政刀下之鬼

韓國是山東六國中第一個滅亡的,也是嬴政繼位以來滅的第一個國家,嬴政滅韓後,心情大好,並沒有為難韓王安,而是把它遷居到陳縣,衣食照常供應,韓國舊地被秦國設為潁州郡。然而,四年後,韓王安的命運發生了變化,這一年,韓國舊都新鄭發生了叛亂。

新鄭叛亂,是韓國貴族不安於被秦國統治,有組織有預謀的叛亂,這場叛亂讓秦國損失上萬兵力,最重要的是,大亂了嬴政徵服六國的計劃。為此,嬴政大怒,要殺韓王安洩憤。

嬴政認為,韓國貴族之所打以叛亂,是因為他們的舊主韓王安仍然活著,這些人妄圖迎回韓王安恢復韓國。於是,嬴政一方面派兵平定叛亂,另一方面派使者來到陳縣。韓王安被幽禁於陳縣,對外界的事情一無所知,他見秦始來訪,以為嬴政有什麼話要問自己,可是,使者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直接賜死了韓王安。

韓國不僅是六國中第一個被滅的,韓王安也是六國亡國之君中第一個去世的。嬴政用韓王安的人頭來震懾韓國貴族,韓王安就這樣成了嬴政洩憤的工具。

筆者認為,當時,秦國統一六國大勢已定,韓國作為七國中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國力最弱的國家,若想以一國之力阻擋秦國,猶如螳臂當車。即使如此,韓國之滅亡,也有其內部原因:那就是韓國太過失去自我,一直寄希望於外部條件來苟活。因此,韓王安雖然可悲,但並不可憐。

相關焦點

  • 《大秦賦》秦國第一個滅韓,韓亡4年後,秦始皇為何要韓王洩憤?
    韓國,作為「戰國七雄」中第一個被滅國的諸侯,其末代國君韓王安堪稱亡國垂淚。韓王安苟延殘喘9年,心情3起3落,投降秦朝4年後,嬴政為何要殺韓王安洩憤呢?這件事要從頭說起。一,曇花一現的強盛公元前453年,晉國發生晉陽之戰,趙襄子、魏獻子、韓康子三位大夫暗殺晉國智伯,瓜分晉國土地,成立趙、魏、韓三國,史稱「三家分晉」。
  • 《大秦賦》中韓王安,為何向秦國臣服4年後,嬴政還是要了他的命
    韓國的末代國君叫做韓王安,在向秦國投誠4年後,秦王嬴政還是將他殺了,那麼這裡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今天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這段歷史。 唇亡齒寒,韓王安雖然懂得這個道理,但他還是心存幻想,秦趙之間的戰爭異常激烈,韓王安卻在一旁坐山觀虎鬥,始終不肯發兵援助趙國。
  • 《大秦賦》之韓王安:韓國最後一位君主,最終是什麼下場?
    在《大秦賦》最新的劇集中,三晉因大肆私鑄銅鐵,導致田園荒蕪,民不聊生,流民紛紛入秦。韓非諫言韓王不能廢農事、興私鑄,韓王、韓相不以為然。秦王政積極部署安排,妥善安置入秦之民。秦王嬴政欲見韓非,遂命秦軍順道進入韓境給韓王施加壓力。換而言之,嬴政告訴韓國,想要讓秦軍從韓國退軍的話,必須要把韓非叫出來。於是,韓非來到了秦國都城鹹陽,見到了秦王嬴政。
  • 《大秦賦》羋啟之謎:當上了秦國丞相,為何又變成楚國國君?
    《大秦賦》熱播,許多配角的表演十分精彩,例如郭開、鄭貨等人,把對應角色飾演得惟妙惟肖。在歷史上,郭開確有其人,但卻沒有關於鄭貨的記載。除了這兩位外,還有一個人演技也不錯,此人就是《大秦賦》中的昌平君——羋啟。只是,羋啟在歷史上非常尷尬,因為關於歷史上的確有羋啟的存在,但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以至於成為了一個謎團。
  • 大秦賦:韓王第一個投降後,最終的結局如何,看看張良就知道了
    秦滅六國,大勢所趨,《大秦賦》用了最後很短的部分來表現這一場華夏大地的劇變,儘管所佔篇幅很短,但每滅一國,心中依然會激動不已。六國之中最先滅亡的是韓國,他也算是滅的很自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如果秦要滅六國,第一個滅的肯定是他。
  • 新鄭之亂,韓國貴族意欲復國,影響秦國統一步伐,韓王安背鍋而死
    戰國後期,秦國自始皇帝十七年(前230年)滅掉韓國後,就加快了攻滅一統天下的步伐,從此之後,關東諸國先後被滅,不過對於攻滅的國家,秦國如何實施統治,這個問題事關秦國是否可以穩定戰後局勢。而秦國的決策,可以說導致了韓國舊貴族的動亂,而這次動亂,是讓沒有參與計劃的韓王安遭遇牽連,被秦王所誅殺,可以說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啊,這次動亂就是發生在始皇帝二十一年(前226年)的新鄭之亂。其實秦滅六國時,必然存在這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安置他國貴族,你總不能直接殺盡吧,那樣的話,勢必阻礙秦國的統一步伐,人家也不殺,投降也是死,莫不如死戰,還能有一絲生的機會。
  • 《大秦賦》沒有告訴你的真相:二世而亡,敵友君臣子民通通沒有好下場!
    最近《大秦賦》火了,這部電視劇洋洋灑灑,一路從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嬴政降生在趙國開啟,講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大一統」的偉業,恢弘的題材,加上大製作的服裝、場景,一播出就引發了熱烈的討論。
  • 《大秦賦》的感人一幕,呂不韋的去世為何讓人潸然淚下?
    在央視播出的《大秦賦》裡,第64集呂不韋的飲鴆自盡這一幕很動情,讓人看得潸然淚下。不可否認,段奕宏所塑造的呂不韋尤其獨到之處。例如,第七集秦孝文王突然去世後,呂不韋躲在房門後偷笑的表情就非常生動。還有,第49集呂不韋的罷相歸隱也處理得非常悲壯。而到第64集,當趙韓燕魏楚五國想借呂不韋名義討伐秦國時。
  • 《大秦賦》結局不盡人意?回顧劇情簡介,才懂導演良苦用心
    先來說一下《大秦賦》的大結局,它的大結局就是統一六國,見證首個大一統王朝的誕生。大秦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也是大秦四部曲的終極目標,可以說秦國歷代君王的賢明,都在大一統的那一刻得到了意義上的升華。別看蒙恬吹噓秦國威武,嬴政有多賢明,可嬴政能夠統一天下還是要感謝一代代賢明君王的努力,沒有他們打下的堅實基礎,秦國就無法橫掃天下。
  • 《大秦賦》韓霓的結局!歷史上有韓霓這個人嗎?
    《大秦賦》劇情中,有很多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也有一些有歷史原型,但無法得知他們的真實名字的人,韓霓就是其中之一。韓霓是嬴異人回到鹹陽之後,華陽夫人為他安排的親事,其目的就是要找一個能夠給自己當眼線的人,而嬴異人為了大業也只能接受這門親事。
  • 秦滅六國的順序,荊軻刺秦失敗加速了燕國滅亡,齊國為何不抵抗就投降?
    秦始皇嬴政登基後,在平定了嫪毐的叛亂,又除掉了朝臣呂不韋,開始真正的中央集權制度,也開始了秦王的霸權,並在後十年時間先後滅掉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
  • 大秦賦:趙姬下線,嬴政在她耳邊說了啥,她安心閉眼?
    由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主演的《大秦賦》正在熱播,今天的劇情,趙姬終於下線了,臨死前,她對嬴政說:「政兒,我想你」「阿母捨不得你」,嬴政已經哭得噼裡啪啦,雖然他們之間因嫪毐一事有很多隔閡,但母子情深,有太多牽絆,嬴政已經哭成淚人。
  • 為何在《精英律師》裡備受喜愛的朱珠,到《大秦賦》卻飽受爭議?
    儘管男主角張魯一到第9集才正式登場(開篇亮相的那半張臉不算),但前8集圍繞秦異人和呂不韋展開的故事仍然精彩。電視劇《大秦賦》劇照辛博青飾演的嬴子楚,在談判中被趙勝以妻兒性命相逼時,內心的矛盾和表現的果決我們能夠同時看到。段奕宏飾演的呂不韋,在得知嬴柱去世的消息後,關上門既高興又要克制的表情轉換堪稱一絕。
  • 豆瓣評分8.1的《大秦賦》,不合格?-虎嗅網
    唯有一部劇,在盼了它11年的觀眾眼裡,自始至終都沒有被模糊過「好」的標準線。甚至可以說,對於它,9分也只能算得上是勉強及格。這部開播前就自帶「神劇」光環的作品——或許很多人已經猜到了——就是最近剛剛開播的《大秦帝國》系列最後一部:《大秦賦》。
  • 《大秦賦》:突如其來!原來公子嬴傒是愛上了趙姬
    《大秦賦》今天的劇情真是刺激,總算是解開了當年華陽太后宮變時,公子嬴傒為何消失一夜,令嬴姓宗室諸人遍尋不見的謎底了。也能對得上為什麼嬴傒會在那個時候跟趙姬獨處至天明,並放棄對王位的爭奪了。嬴傒的「苦衷」卻原來,孝成文之長子、莊襄王之兄長、嬴政的伯父、嬴姓宗室的駟車庶長嬴傒,自當年鹹陽城門口初見趙姬的剎那,就對這個女人一眼萬年情根深種了。但趙姬畢竟是大王的王后,他的弟媳婦,所以他只能把「對趙姬的一往情深深埋多年」,長期地深困於枷鎖、沉湎於痛苦之中。
  • 大秦賦:趙姬病逝前,嬴政在她耳邊說了什麼?她微笑著閉眼了
    《大秦賦》中,最讓嬴政痛苦傷心的事,莫過於趙姬默認嫪毐謀反,還企圖殺死他,讓那兩個弟弟繼位的事了。嫪毐謀反無所謂,因為那只是嬴政的一步棋,但是嬴政沒有想到,自己的母親居然要殺自己,這個事實讓他難以接受。
  • 《大秦賦》:趙姬病逝,嬴政在她耳邊說了什麼,讓她微笑著走了
    趙姬對於嬴政來說,是他一生的痛。嬴政此生無憾,他站在先烈的肩膀之上,完成了一統天下的偉業,對於嬴政來說,並沒有太多可以遺憾的事情。王朝二世而亡是一個遺憾,他的母親趙姬對他來說是一個遺憾。嬴政為了拿回手中的權力,下了一盤大棋。
  • 《大秦賦》熱播 劉琪奕體驗小紫轉折人生難逃命運
    網易娛樂12月9日報導   近日,由延藝、顧其銘執導,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領銜主演的大型古裝歷史電視劇《大秦賦》於12月1日登陸CCTV-8正式開播,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人的輔佐下掃滅六國
  • 《大秦賦》完結,這三部關於秦朝的電視劇,每部都是經典
    橫跨十五年,奮六世餘烈,延續了「大秦系列」前三部的步伐,裂變、縱橫、崛起,到了《大秦賦》這部劇,歷代秦王的壯志得以圓滿,秦終完成一掃六合、統一天下的壯舉。作為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大秦賦》製作精良,演員方面群星匯集,除主演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等實力演技派之外,還有一幫實力老戲骨的加盟,無疑給這部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