頹廢不止該怎麼辦(強化自我認知)

2021-01-08 雙雙不二

頹廢不止的原因有很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你身邊頹廢的人太多了,所以你安於頹廢,無法改變。實際上舒適圈會越來越小,因為現實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你越舒適,越焦慮,越不想行動,越頹廢。

突破舒適區你需要改變也需要幫助。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匹野馬,但不是每隻野馬都能夠與風疾行。喚醒你心中的野馬,你遠比你想像中的要強大。

埃裡克·貝特朗·拉森是著名的運動員心智訓練師,我們都知道,運動員必須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與身體要不斷地突破極限,這很困難,但就如埃裡克所說:「熬過最艱難的極限,之後是最美好的體驗。」運動員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心智訓練才能不斷激勵自己,接受失敗,抵達成功,如果一個普通人也能接受心智訓練,那麼他的未來再不會暗淡無光,因此埃裡克將畢生知識與經驗寫成書,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激發心中的野馬,成為更強大的人,這本書就是《你遠比你想像中的強大》。

我將此書的內容做個簡單的總結,希望能幫助到大家成為強大的自己。

一、強化自我認知

認識你自己。——蘇格拉底

如何強化自我認知?書中講到一個我認為非常好的方法——審視自己。與自己保持一定的距離,觀察自己一天的行為,站在別人的角度上去認識自己。你就會發現,其實自己真的有自己想的那麼糟糕嗎?真的有自己認為的那麼優秀嗎?

提問即開始。我認為審視自己對抑鬱症患者和自卑心理嚴重的人起到一個積極作用。因為他們常常深陷於他人的想法之中,不斷地否定自己,所以不管他們按時完成了多少任務都不會覺得自己很棒或者能夠開心起來。不開心是常態,而不開心的根源是沒有得到認可。缺乏他人的認可,更是自我認可的缺失。審視自己可以跳出此刻的情緒,或是悲傷或是悶悶不樂,你會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自己經歷過的或是正在經歷的事便變得沒有原來心裡想的那麼嚴重了,這樣就消化掉了很多負面情緒,好像什麼事都變得沒什麼大不了了。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實際上就道出了我與他人認知上的差異。當你看著舞臺上演講的同學,覺得他只是在做一個簡單的演講,這並沒什麼,可如果講臺上的人是你,你會緊張,甚至記不起詞。我們常常把自己誇大了,認為別人會看見我們沒有整理好的衣角,飛出來的頭髮,實際上別人並不會在意你那麼多,所以當你在一個重要場合發言感到緊張時,能不能與此刻的自己保持著觀眾的距離,站在一旁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這樣就很容易減少了你的壓力和緊迫感,讓你內心更強大,更自如,自信。

審視自己的人生。你的一生經歷了什麼,對你的認知造成了什麼影響,你喜歡這樣的人生嗎?你需要做出改變和規劃嗎?源源不斷的問題都在暗示著你,為你指向更好的路,成為更強大的你。

你未來的人生由現在你的來決定。你不會後悔以前做過了什麼,只會後悔以前沒做什麼,趁著還有機會,還有時間,還等著什麼呢?改變,勢在必行。只有自律自強的人才能把握住自己的人生。

相關焦點

  • 頹廢自救者自述;頹廢,心靈的自我死亡
    你頹廢過嗎?頹廢到什麼程度?頹廢了多長時間?2020年我度過了人生中第一個如此漫長的寒假。也徹徹底底體驗了一把頹廢的感覺 。從高中開始,一直到今年過年前,我的人生從未如此頹廢過。那時的我雖然看不到努力的成果,但也從未向頹廢屈服過。
  • 教師招聘教綜學習班杜拉的常考點: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自我強化
    然後班杜拉又提出了三種強化: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直接強化,指對學習者本人直接進行的強化,比如某同學學習認真,直接對他進行表揚。對該同學而言,這就是——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指對榜樣進行強化,榜樣旁邊的其他人間接地受到了影響。
  • 如果你迷茫,每天過的很頹廢,疲於奔命,想改變自我,請點這裡
    每天運動一小時是我每天都要堅持的即便是參加工作後,工作之餘,我也堅持每天看書、運動、寫日記,向大咖學習,不斷提升自我。(2)早起踐行者。連續12年早上6點鐘起床,晚上12點休息,利用早上時間進行學習看書,提升自我。
  • 考完研究生人頹廢了,什麼都不想幹,不想做畢業設計,該怎麼辦?
    考完研究生人頹廢了,什麼都不想幹,不想做畢業設計,該怎麼辦?什麼都不想幹和懶得減肥的心態與考研結束是無關,準確來說這是自身的一種常態,考研結束只是說辭而已。但不想做畢業設計的學生真是聞所未聞,我接觸到不做畢業設計的只有以下幾種情況。
  • 生活裡,當一個人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開始頹廢了
    頹廢,是目前大多數年輕人的現狀,當出現這三種表現,說明一個人開始頹廢了。1. 安逸於現狀,對一切麻木,不願意嘗試新事物和接觸外界當一個人面對現狀沒有任何不滿,甚至覺得毫無所謂,說明已經開始麻木了。頹廢的人的世界就像一座圍城,自己把自己圍在一個小圈裡,別人走不進去,自己也走不出來,甚至連跟人打交道都開始牴觸,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裡。2. 不想學習,不願意進行自我充電當一個人開始頹廢了,連學習都覺得懶得去學習,內心覺得就這樣了,沒有什麼要學習的,然後止於現狀。頹廢的人不會想到要去學習和充實自我,所以他的認知、思想以及能力都會停於當前狀態,甚至頹到失去先前的一些能力。
  • 如何區分班杜拉的三種強化
    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不滿於極端行為主義的觀點,在吸取了認知學習理論觀點後,形成了一種認知——行為主義的模式。形成了很有特色的社會學習理論。他把強化分為三類: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接下來對這三個強化進行區分。直接強化指的是觀察者因表現出觀察行為而受到強化。它強調的強化是觀察者已經做出它所觀察到的動作或者觀念。
  • 「乾貨」:如何有效解決考研間歇性頹廢?
    然而很多人人都沒有這種強烈的渴望,處於隨波逐流的混日子考研的狀態;第二就是自我管理能力差,說白了就是自制力弱,能從任何角度為自己找到偷懶的理由,讓自己玩的沒有絲毫罪惡感;第三就是看不到成果,每天機械式的轉動工作,看不到自己學習的成果,就很容易心浮氣躁,難以沉下心學習。這些該怎麼解決?
  • 你是什麼時候從一個樂觀向上的人變成消極頹廢的人的
    專注女性自我蛻變和解放,願你面向太陽,堅定而溫暖。昨天看到一個這樣的問題,問的是:你是什麼時候從一個樂觀向上的人變成消極頹廢的人的,來看了很多的留言,感覺很有感觸。大多數都是遇到了一些人生坎坷或者打擊之後開始發生的轉變。那麼我們來看看,人通常在什麼樣的坎坷和打擊下會迅速的改變自己的性格呢?
  • 考研間歇性頹廢該怎麼拯救?應對措施來啦!
    一、間歇性頹廢   顧名思義,就是時而熱情高漲拼命學習,時而像洩了氣的皮球不想學習。   一般間歇性頹廢的人都會有以下的行為:   1、逃避複習計劃,安慰自己休息一會就好,結果看了好幾部電視劇,追了幾部番,還看了幾季的綜藝。
  • 失戀後,提升自我該提升哪些方面
    網上關於挽回愛情的方法和技巧,都繞不開一點:提升自我。那麼提升自我到底該提升哪些方面呢?很多人停留在思路階段,到自己這邊去操作,卻無從下手。提升自我有兩個方面:一,補全你的不足;二,提升你的優勢。但是很多人去提升、改變,會有這樣的困惑:真要說自己的優勢在哪裡?感覺自己也沒有什麼優勢。
  • 上大學一年了,發現沒想像中的單純和美好,日漸頹廢的我該怎麼辦?│...
    陸續經歷了一些類似的事情後,我越來越頹廢,不知道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大學裡的每一天都分外難熬,請幫幫我,我不想天天這麼過日子。每期《喃喃細語》節目會在生活報官方微博、生活報官方微信、今日頭條生活報號等多個平臺上線發布,今天的話題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各平臺讀者留言摘選:@麒麟才子and江左梅郎: 這難道不是一種成長嗎?
  • 我們對「自我」的認知越來越模糊了
    然而每當科學擴展、解放了我們對自身的一點認知,科學主義就會跳出來重新禁錮它。回溯過去150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科學與科學主義都在各個方面不斷重塑人類對自身的認識。發展心理學專注於研究智力問題,其結果是導致智商從一種教育工具變成了一種控制社會的武器。免疫學通過「非自我」的概念重新定義了「自我」。資訊理論還提出了一種頗為新奇的隱喻表達,將自我重新定位於文本或思維導圖中。
  • 我家貓比人還頹廢怎麼辦
    很多貓在在家呆久了,會有種宅男般的頹廢。今天我們選了幾張圖,舉行一場別開生面的貓貓頹廢大賽。貓母:喂,大兄弟醒醒呀!你不能再頹廢下去了,說好的要稱霸貓圈呢?你都忘了嗎?大貓:我是誰?我在哪?我只想喝酒,什麼理想、夢想都先走開!
  • 《寄物櫃嬰兒》:一場邊緣人的自我救贖,揭示頹廢文學的溫暖內核
    ,頹廢文學多為描寫主流社會所禁忌的場景和事物,頗有點像凱魯亞克的「垮掉的一代」的意味,在日本文壇引起廣泛關注。戰敗後的日本,隨著社會由戰爭狀態向非戰爭狀態的轉變,文學風向也在悄然發生變化,我認為這是一個社會經歷創傷之後的自我修復過程,而像村上龍這樣的邊緣人們,正是這場修復中所發掘出的璀璨明珠,雖然他們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又被主流社會排除在外,但是他們卻成為撕開人們迷茫狀態的突破口,加上當時人們精神空虛和金錢至上觀點的日益加劇,以村上龍為代表的「頹廢文學」得以迅速獲得關注。
  • 巧妙區分斯金納的強化和班杜拉的強化
    在教招考試中,一提到「強化」,同學們經常會分不清行為主義中的斯金納和班杜拉,這兩個知識點在教育心理學中是常考考點,值得大家重視。那麼他們兩個人的強化有何區別?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一下。(一)斯金納的強化規律斯金納認為,在條件作用中,凡能使個體操作性反應的頻率增加或維持的一切刺激,都是強化。
  • 她總感覺頹廢、消極,她想一直擁有高效的行動力,怎麼辦?
    有很多人生長在陰影中,它們生了一些自己意識不到的疾病,他們內在存在太多需要化解的問題,頭腦中產生了很多過激的恐懼和局限認知,所以他們沒有精力也沒有興趣對外在世界做什麼事,如果恰巧他們的悟性不好,那麼他們只會用食物、性、酒精、毫無內涵的遊戲等等麻醉自己的問題,陷入死循環。唉,主公,蒼生中,這樣的人絕不是少數啊。
  • 大學同學都在墮落的時候你怎麼辦?三招教你遠離頹廢的大學時光
    尤其一個宿舍的人都這樣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是隨波逐流還是舉世混濁而我獨清?想必很多人都想做那個特立獨行的自己,但是發現很難,因為控制不住別人的誘惑,自己更想和大家玩的很好。其實,大學更多靠的是自己的自制力,如果自身抵抗誘惑的能力比較弱,恐怕就要頹廢在大學裡。如果真的遇到其他人都在頹廢,而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時候,不要著急,小編教你三招,讓你快速走上屬於自己的路。
  • 《不求上進的玉子》:當大學生因宅頹廢,他們的人生該如何自救?
    片中的玉子,表面看起來一副淡定的樣子,當著父親的面該吃吃該睡睡,一種死宅到底的架勢。但暗自卻偷偷寫簡歷,拍寫真,實則內心惶恐不安,充滿焦慮。依賴: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在未找到工作的情況下,容易形成依賴家人的習慣,這種依賴,不單單是外在,因為內心的脆弱,更多是心理層面的依賴。片中的玉子,生活起居、洗衣做飯依賴父親,習以為常的生活。
  • 從《獅子王》中辛巴的成長,分析自我認知,對外在行動的影響
    可見,自我意識發展是否好,決定了孩子的未來。辛巴人生中的三個階段,恰恰就是自我意識產生和升華的過程,接下來就讓我們從《獅子王》中辛巴的成長,分析自我認知對外在行動的影響。可見,自我意識對人生的發展有決定性作用,這是促使他們做出外部行為的根本。0303想獲取正確的「自我認知」,對孩子有難度這幾年在教育方面,越來越多人關注到「自我認識」的重要性,不過很多人對其存在誤解。
  • 孩子太過自我?巧用「投射效應」,避免孩子產生「自我認知偏差」
    其實孩子太過自我有原因,了解「投射效應」,解決孩子自我認知偏差的問題,減少自負。朋友小喬家有個7歲的孩子,因為爸爸媽媽的身材都比較好,個子高挑,所以孩子的身高在一眾朋友當中,非常出挑。以前在老家的時候,孩子很容易信息小孩子之間的事情鬧彆扭。比如玩具怎麼分,遊戲誰主導,誰扮演哪個角色等,那個時候小喬覺得,是不是孩子不習慣和這些孩子來往,才會變得不受歡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