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雨晨。相信饅頭是許多北方朋友家中最常見的日常主食,麵條和米飯只能是日常主食的一種調劑品。可是許多家庭都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己蒸的饅頭不怎麼好吃。不是過於硬,就是沒有勁道不好吃。那麼,到底怎樣才能蒸出比較好吃的饅頭呢?今天我就把我奶奶蒸饅頭的幾個小技巧告訴大家,按照這個方法去製作一定能夠蒸出勁道可口的饅頭。
首先說的第一點就是麵團的發酵
蒸饅頭的麵團的發酵可以說是製作饅頭最關鍵的一步之一,如果這一步做不好那可定蒸不出好吃的饅頭。許多人喜歡使用發酵粉。其實它並不是發酵麵團最好的材料。如果掌握不好發酵粉的量,麵團的發酵時間就不能很好的控制。那麼麵團就會發過。味道就會變酸,而且不勁道。奶奶的方法是留下老面。這種天然的發酵材料可以去饅頭店裡買一點,一般店主都會很大方的送給你一些,因為畢竟現在願意動手在家蒸饅頭的人已經不多了。
第二點:和面水的選擇
這一點相信很多朋友在蒸饅頭的時候都沒有注意過,在和蒸饅頭的麵團的時候,用差不多三十度左右的溫水。因為老面中是很有酵母菌的,而酵母菌比較適宜的繁殖溫度就是三十度左右。所以這個溫度下酵母菌活性比較好。可以使麵團發的更好。而冷水和出來的麵團會比較緊實,就會導致蒸出來的饅頭口感不好。熱水更不用講了,用熱水和出來的麵團就是俗稱的「死面」,至能做大餅吃了。根本發不起來。
第三點:和面的時候要給酵母菌提供一點養料
這個小技巧相比大部分人是知道的,加入一點點白糖,不僅能夠給酵母菌提供養分,使它更好的生長。把麵團發的更好。而且蒸出來的饅頭會微微的有一點甜味。使饅頭的口味更加的好吃。但是糖的量也不宜過多,加入太多的糖就吃不出小麥粉原有的清甜了。饅頭主要吃的還是小麥粉特有的清甜味道。
第四點:不要放小蘇打或者鹼面
相信許多朋友在蒸饅頭的時候比較習慣的是在裡面加入一點小蘇打或者鹼面,用來防止酵母菌發酵時候所帶來的酸味。但是只要使用了老面來作為發酵的材料。基本上是不會有酸味的,所以也就不需要它們去中和了。而且鹼面放多了不僅影響饅頭的口感,一股鹼味,吃起來終歸不舒服。而且鹼加多了也會使饅頭髮黃,失去光澤,變成灰黃色,那個外觀你一定不想入口。
第五點:發麵的時間
這個因地而異,溫度溼度不同所需要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如果溫度是三十度左右的話,二十分鐘就差不多了。發麵的時候一定要用保溫的小毯子把裝麵團的容器蓋起來。如果根據時間不好判斷,那麼就打開蓋麵團的小毯子,用手按一下麵團,如果可以很快的恢復如初那麼麵團就發好了。還有一種方法就是麵團發好後體積會變成原來的二到三倍。根據這兩點就能很好的判斷麵團的成熟度了。
最後就是饅頭的揉制了,不要怕累,把麵團多揉一會,分成大小相同的劑子,然後一個一個揉把裡面的空氣儘量都擠出來這樣蒸出來的饅頭的口感才會更加柔軟、細膩。最後冷水上鍋,上汽後再蒸大約20分鐘,這個時間根據自己做的饅頭的大小調整,一般需要二十分鐘。
我是雨晨,美食每天分享,希望這篇文章會對您有用處!我嗎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