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醫學博士入選「醫生創業家」:3年成績單來了!

2021-01-16 騰訊網

作為一家2016年創建的醫生集團,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於泓教授是如何贏得社會、行業、合作夥伴、同事的認可與尊重的?創業之路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感悟?

作者|林希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近日由《看醫界》頒發的「2019年度中國醫療創業家」醫生組100提名候選已出爐,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於泓教授以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入圍榜單,作為一個2016年創建的醫生集團,他是如何贏得社會、行業、合作夥伴、同事的認可與尊重的?創業之路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感悟?前不久,《看醫界》專訪了於泓教授,試圖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創業的初心:追尋卓越溫暖的服務

於泓教授有著令人羨慕的履歷背景,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畢業,師從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並留學德國。他於2014年選擇從三甲醫院辭去編制加盟民營醫院,成為大內科和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後於2016年率團隊創建泓心醫生集團,以心內科為專科特色,開啟自由執業之路。

關於為何選擇離體制創業,於泓教授講到:目前公立醫院科室區分涇渭分明,人滿為患,即使很多醫院開始重視MDT多學科會診,也很難滿足大量多學科疾病患者的需求,使得服務往往「卓越卻不溫暖」,而目前的民營醫院又「溫暖卻不卓越」,如何讓患者得到即卓越又溫暖的服務?讓卓越的醫生有更卓越的發展?這是泓心醫生集團創辦的初心,同時它也是泓心醫生團隊的使命,當然這離不開國家醫療體制改革大力支持。

核心模式:多學科協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

「多學科協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離不開與公立醫院的合作,醫生集團如果完全拋棄體制,那失去一定比得到的多」,於泓教授強調。雖然泓心已經離開體制走向市場,但一直保持與公立醫院合作。

於泓認為,「體制外醫生集團排斥的僅僅是體制內的某些弊端,而公立醫院裡還有大量優秀的東西需要傳承。另外就是目前有些問題是自由執業的醫生集團很難完全依靠自己解決的,還要充分利用體制資源,比如患者資源、信任度、器械設備、教學資源等等。」

以浦南醫院為例,泓心成立至今一直與它保持著深度合作(手術量2017.11-2019.10月累計超過1600例),這是一家以腦科見長的綜合醫院,在很多腦科手術中患者有心臟危重症和神經重症的合併症,泓心醫生團隊就與腦科醫生配合,幫助腦科病人術前術後進行多學科協作的綜合診療。

比如,有個患者在腦科手術後發生了暈厥,泓心醫生集團經過會診後發現其實是負責心臟跳動的「司令部」發生了功能障礙--「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就給他裝了起搏器,幫助患者順利渡過圍手術期的難關,但患者出院後又發生了眩暈症,經過團隊成員手法復位他再次得到康復。這種多學科協作的案例很多,所以患者在我們這兒會很安全。」於泓教授介紹。

目前泓心醫生集團除了已經合作的7家醫療機構,並與瑞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冬雷腦科醫生集團、西寧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和醫生集團達成了多學科協同診治合作,其中特別是西寧第三人民醫院,手術量已經從0到現在900例,並且幫助醫院能夠處理大量的疑難危重病案,如主動脈夾層、頑固性心衰、暈厥、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

「單獨創新容易被複製,可以預見的事業壽命也是短暫的,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打綜合服務,進行多學科合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學科建設),形成滾雪球的效應即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進而能真正的為患者提供卓越溫暖的醫療服務,這就是我們的核心模式」,於泓教授講到。

培養優秀年輕醫生,解合作醫院人才之痛

完整的診療環(學科建設)模式,最關鍵的是需要大量相匹配的優秀醫生人才來實現。而優秀人才短缺是所有醫療機構的痛點。

於泓教授介紹,泓心醫生集團非常注重自己的年輕醫生團隊培養,在培養醫生過程中可以對人才的技術和人品和能力,還有這個外部市場的條件,進行綜合判斷,發現什麼位置適合發展他的特長,就能比較放心地把某些業務交給他開展保證順利落地。

「以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為例,我們派了醫生和助理去幫助,合作很愉快。他們的醫生護士也都過來進修,我們先後把選拔來的心內科四五個醫生和兩位護士進行輪訓之後,再把培訓他們的老師派過去,這樣就相當於師傅和徒弟在一起合作,那邊的工作就非常快速而順利地開展了。這種模式被驗證是行之有效,而且是可以推而廣之的,一年不到的時候我們已成功地為300多個患者進行了心內科手術」,於泓教授介紹。

在內部培訓中,泓心有一套「自學、自教、自考」自助內部培訓體系,且會定期進行階段考試測試和分析,倡導每個人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服務中提高服務能力。」於泓教授坦言,雖然剛工作的年輕醫生會比較苦,這種上臺階似的職業發展規劃,會源源不斷地充實人才的儲備庫,可以拓展團隊服務的半徑和規模。

人才成長之後,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待遇問題。醫生集團提升待遇的兩種方式,系統內加薪發展升級,與系統外的多點執業,所以團隊就跟多家醫院與高端診所去合作,輸出人才與理念,以獲得陽光的價值承認。

3年的發展,泓心醫生集團形成了成熟穩定的醫療和運營團隊。於泓強調醫生集團要有好的發展,「首先要做好團隊建設,加速培養年輕人,讓大家在學習型團隊氛圍裡快速發展,既有卓越的醫療技術、又有同理心的人文素養,還有能帶隊伍的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步入現代化市民們的需要的卓越溫暖的醫療服務。」

同時,對於醫生集團這種診療閉環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目前醫生集團已經在國家層面獲得了重視,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曾對泓心醫生集團進行調研,於泓教授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除了賦予醫生集團一個獨立的醫療機構的主體地位,也希望能有配套的監管機制和成熟的醫療大環境,其中,包括第三方影像、檢驗、後勤管理等多方面,讓整個醫療市場更加成熟。

對於未來的發展計劃,於泓早已成竹在胸。他表示,泓心醫生集團會根據合作平臺和業務量綜合考慮去擴大規模,他期待能有更多的年輕醫生、助理、康復醫生加入到泓心醫生團隊當中,用卓越的溫暖的服務,為患者播種心身並健的希望。

————————————————

2020上海醫交會參會、設展預約開始啦!

2020年12月,超千人規模的醫界年度盛會:「第三屆全國醫交會——2020上海醫交會,暨2020中國醫生集團技術合作大會 ,2020中國醫院診所賦能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大會將開設品牌醫生集團、醫療機構、醫療賦能、共享醫療、藥械設備等展區,助力對接優質醫療資源,歡迎預約報名參會、設展!(長按上方圖片二維碼識別登記預約)

相關焦點

  • 他曾是北大醫學博士,放棄醫生工作也要留學,如今現狀令人唏噓
    比如「北大才子」陸步軒。不過他比較幸運的是最後找到了人生的定位重新崛起。但是也有一些人受到挫折之後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從此一蹶不振。我們幾天要說的這個主人公叫做張進生,曾經是北大的醫學博士,憑藉優異的成績想要出國留學,結果因為拿不出學費留學失敗,而因為這個事情導致出現了抑鬱症,最後的現狀讓人唏噓。
  • 國家口腔醫學中心來了,北大口腔醫院等入選
    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信息,正式批准以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口腔醫學中心,形成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協同工作機制,帶動全國口腔醫學領域建設與發展。
  • 一名醫學博士的自述:學醫十年,我卻還不是醫生……
    想當一名醫生,按照目前的培養體系和政策,大概有以下幾種方式:1.臨床醫學5年制+規培3年=8年,獲得本科學位及規培證,只有本科學歷恐怕只能進入社區衛生院、二級醫院、縣醫院一級;2.臨床醫學5年制+專碩3年=8年,獲得專業碩士學位、規培證,這是目前最流行的方式,可以進入二三線城市部分三甲醫院;3.臨床醫學5年制+
  • 2018年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首次超越北大,成為國內第一
    這也是清華首次在高校排名中超越北大的時刻,自然是令人震驚。所以,今天我們就從這幾方面來比較下這兩所大學的實力,看看清華是如何取勝的,同時也附上亞洲大學100強的排名圖!一、建校背景和發展歷史在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發侵華戰爭,而當時的清政府因為戰敗而不得不割地賠款,並在當時的《辛丑條約》中,賠償了大量的白銀,據說有4.5億兩。
  • 方博士寵物DR驚喜亮相2018年首屆寵物醫學論壇
    會場鳥瞰2018年3月23日,由方博士寵物醫學研究中心主辦,愛寵醫生,聯寵科技,美諾瓦醫療等大力支持協辦的「2018年首屆寵物醫學論壇」在浙江杭州魅力錢塘江畔,浙江大學動物科學院的師福山博士和李劍博士,同時特別邀請到國際數字醫學影像專家,美諾瓦醫療首席科學家方博士。
  • 丹麥羽球名將曾擊敗孫俊破吉尼斯紀錄,退役後讀完醫學博士當醫生
    1997年世界錦標賽男單冠軍決賽中,拉斯姆森與中國球手孫俊進行的決賽鏖戰,耗時126分鐘,當時的孫俊是奪冠熱門,可拉斯姆森硬是耗到孫俊大腿嚴重抽筋敗下陣來,拉斯姆森繼因此也成為自1977年以來首位獲得世界錦標賽男單冠軍的非亞洲球員。而這場耗時2小時6分的比賽也被入選金氏世界紀錄大全——世界羽毛球運動用時最長的一場比賽。
  • 加拿大-貓丸(女)(醫學博士)
    加拿大-貓丸(女)(醫學博士)
  • 口腔醫學:國內大學27強排名!北上廣月薪3萬,資深者年薪百萬!
    目前口腔醫學的人才缺口還是很大的,特別是是和發達國家相比較。而且未來的前景也很樂觀,有口腔訴求的人很多,但是口腔醫生少。 如果很多同學翻開北上廣深的招聘信息可以看到,口腔醫生的月薪在3萬的很多,經驗豐富資質牛的醫生年薪百萬都是正常的。
  • 醫學博士吃低保,而她被質疑卻受行業恩寵,專業選對才有好工作
    事業單位下崗的不多,何況還是一名醫學博士,而且還是北大畢業的。但結果就像媒體說的淪為「低保戶」,如今現狀讓人唏噓不已。前幾天高考文科成績第四名的她選擇了考古專業,當外界質疑沒「錢」途的時候,全國多家考古研究所贈來禮品以資鼓勵和祝福,或許不算是提前錄用的預定,但差不多是提前留個「香火情」了。
  • 北京被砍醫生:28歲北大博士,37歲博導,拒德百萬年薪!一刀斷送
    陶勇從小就是一個宅心仁厚的孩子,並且立志長大後成為一名醫生。學習特別努力,高中時代的成績在全校都是出類拔萃,高考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學習,隨後,又在北大先後拿下了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獲得了德國海德堡大學附屬曼海姆醫院1年訪學的機會。在德國,他積極熱情的學習態度、良好的知識儲備,讓接觸過他的導師和教授十分喜愛。
  • 《一站到底》萌系醫學博士化身「謠言粉碎機」
    上期青創紀是2021年開年第一戰,要玩就玩個大的!張澤作為全場「助攻王」,戰鬥力爆棚,郭爾樂、相楊、徐麗陽三位選手在張澤的助攻下挑戰成功。本周答題挑戰繼續,紀寧、相楊、徐麗陽三位新晉「一站青年」出場迎戰,他們在青創紀答題場上的首場守擂戰結果如何?
  • 北大博士:30篇英語範文匯成1表,糊牆上背,高中3年「次次」140+
    北大博士:30篇英語範文匯成1表,糊牆上背,高中3年「次次」140+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知識點也是相當複雜的,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後,題目變難,知識點也越來越繁冗複雜,尤其是後面的作文,難度升級,每次考試都是扣分大題,實在是非常可惜。
  • 28歲醫學博士剛入職就查出白血病,醫生也會生病嗎?闢謠:當然
    自從成為醫生後,被問到的最不可思議的問題就是,怎麼你們醫生也會生病嗎?當然會,畢竟醫生也是人啊?醫生的工作壓力也是很大的,只要遇到比較複雜的病例我們就會沒日沒夜的思考病情的原因和變化。如果接診到一些危重病人也會提心弔膽的細心觀察,不是怕自己會承擔什麼責任,而是希望能夠將病人的生命挽回。
  • 祝賀:北大校友屠呦呦入選《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榜
    據《時代周刊》,中國科學家、北大校友屠呦呦近日入選《時代周刊》100位最具影響力女性人物榜。《時代周刊》官網截圖梅琳達·蓋茨為她撰寫評價:屠呦呦年少時曾罹患結核,從重病康復的經歷激勵她走上醫學道路。1952年佩戴北大校徽的屠呦呦20世紀60年代,瘧疾橫行,屠呦呦掛帥「523」小組,一場與死神的較量悄然拉開帷幕,遍閱古籍以求方,親赴海南證藥效,「重新埋下頭去,看醫書!」
  • 又來混淆視聽!港醫學會長:十個醫生八個想移民
    2020年3月3日至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就與歐洲呼吸學會候任主席安妮塔·西蒙斯博士進行了視頻連線,全程英語向歐洲呼吸學會介紹與分享了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和經驗。鍾南山院士是1936年出生的,已經84歲了,這英語水平,棒棒的。
  • 他是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曾任臺大代理校長,後創辦高雄醫學院
    他是臺灣醫師、醫學教授,京都帝國大學醫學博士,臺灣史上首位醫學博士。高雄醫學院(今高雄醫學大學)創辦人,第一位臺灣籍的臺灣大學醫學院院長兼教務長和臺灣大學代理校長。他便是杜聰明,字思牧,福建臺灣省臺北府淡水縣三芝人。戰前 1893年8月25日,杜聰明出生於清帝國統治下的臺北府淡水縣芝蘭三堡北新莊仔莊。
  • 春雨醫生聯合北大男科郭應祿院士團隊規範網際網路男科診療
    我國男科學起步較晚,男科醫生基礎參差不齊;患者也常常因為隱私性等顧慮,導致擅自用藥、病急亂投醫等就診不規範的事情頻頻發生,最終貽誤病情,造成患者自身永久損傷。7月18日,春雨醫生聯合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男科中心(以下簡稱北大男科)郭應祿院士團隊,發布網際網路專科品牌,雙方將探索專科領域的網際網路診療實施路徑和規範,以期規範網際網路男科診療。
  • 石景山冰雪少年們的最新成績單來了
    石景山冰雪少年們的最新成績單來了 2020-11-28 20:1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四川大學6位醫學專家同入選
    近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名單》,四川大學21位專家入選新一屆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其中包括張林等6位醫學專家。按10個醫學學科統計,學校醫科專家入選人數在全國高校中並列第三。張林,博士,教授。
  • 北大實驗室著火數千斑馬魚遭殃 博士畢業受影響
    北大實驗室著火數千斑馬魚遭殃 博士畢業受影響 有學生稱,魚死了,課題受阻,博士畢業或受影響。」  6月17日23時50分左右,北大生命科學學院一層發現大量濃煙,消防部門證實並沒有人員傷亡。但不幸的是,發生火情的是斑馬魚房,不少斑馬魚死亡。由於這些都是實驗室科研用的魚,校園裡學生議論可能會有不少博士因為此事延期畢業,但此消息並沒有得到北大官方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