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2016年創建的醫生集團,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於泓教授是如何贏得社會、行業、合作夥伴、同事的認可與尊重的?創業之路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感悟?
作者|林希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近日由《看醫界》頒發的「2019年度中國醫療創業家」醫生組100提名候選已出爐,泓心醫生集團創始人於泓教授以獨特的經營管理理念入圍榜單,作為一個2016年創建的醫生集團,他是如何贏得社會、行業、合作夥伴、同事的認可與尊重的?創業之路又有著怎樣的經歷和感悟?前不久,《看醫界》專訪了於泓教授,試圖尋求這些問題的答案。
創業的初心:追尋卓越溫暖的服務
於泓教授有著令人羨慕的履歷背景,北京大學醫學部博士畢業,師從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並留學德國。他於2014年選擇從三甲醫院辭去編制加盟民營醫院,成為大內科和心血管科學科帶頭人,後於2016年率團隊創建泓心醫生集團,以心內科為專科特色,開啟自由執業之路。
關於為何選擇離體制創業,於泓教授講到:目前公立醫院科室區分涇渭分明,人滿為患,即使很多醫院開始重視MDT多學科會診,也很難滿足大量多學科疾病患者的需求,使得服務往往「卓越卻不溫暖」,而目前的民營醫院又「溫暖卻不卓越」,如何讓患者得到即卓越又溫暖的服務?讓卓越的醫生有更卓越的發展?這是泓心醫生集團創辦的初心,同時它也是泓心醫生團隊的使命,當然這離不開國家醫療體制改革大力支持。
核心模式:多學科協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
「多學科協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離不開與公立醫院的合作,醫生集團如果完全拋棄體制,那失去一定比得到的多」,於泓教授強調。雖然泓心已經離開體制走向市場,但一直保持與公立醫院合作。
於泓認為,「體制外醫生集團排斥的僅僅是體制內的某些弊端,而公立醫院裡還有大量優秀的東西需要傳承。另外就是目前有些問題是自由執業的醫生集團很難完全依靠自己解決的,還要充分利用體制資源,比如患者資源、信任度、器械設備、教學資源等等。」
以浦南醫院為例,泓心成立至今一直與它保持著深度合作(手術量2017.11-2019.10月累計超過1600例),這是一家以腦科見長的綜合醫院,在很多腦科手術中患者有心臟危重症和神經重症的合併症,泓心醫生團隊就與腦科醫生配合,幫助腦科病人術前術後進行多學科協作的綜合診療。
比如,有個患者在腦科手術後發生了暈厥,泓心醫生集團經過會診後發現其實是負責心臟跳動的「司令部」發生了功能障礙--「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就給他裝了起搏器,幫助患者順利渡過圍手術期的難關,但患者出院後又發生了眩暈症,經過團隊成員手法復位他再次得到康復。這種多學科協作的案例很多,所以患者在我們這兒會很安全。」於泓教授介紹。
目前泓心醫生集團除了已經合作的7家醫療機構,並與瑞金醫院、中山醫院、華山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冬雷腦科醫生集團、西寧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三甲醫院和醫生集團達成了多學科協同診治合作,其中特別是西寧第三人民醫院,手術量已經從0到現在900例,並且幫助醫院能夠處理大量的疑難危重病案,如主動脈夾層、頑固性心衰、暈厥、重症心肌炎心肌病等。
「單獨創新容易被複製,可以預見的事業壽命也是短暫的,想要長久發展就必須打綜合服務,進行多學科合作,建立完整的診療環(學科建設),形成滾雪球的效應即可持續發展的模式,進而能真正的為患者提供卓越溫暖的醫療服務,這就是我們的核心模式」,於泓教授講到。
培養優秀年輕醫生,解合作醫院人才之痛
完整的診療環(學科建設)模式,最關鍵的是需要大量相匹配的優秀醫生人才來實現。而優秀人才短缺是所有醫療機構的痛點。
於泓教授介紹,泓心醫生集團非常注重自己的年輕醫生團隊培養,在培養醫生過程中可以對人才的技術和人品和能力,還有這個外部市場的條件,進行綜合判斷,發現什麼位置適合發展他的特長,就能比較放心地把某些業務交給他開展保證順利落地。
「以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為例,我們派了醫生和助理去幫助,合作很愉快。他們的醫生護士也都過來進修,我們先後把選拔來的心內科四五個醫生和兩位護士進行輪訓之後,再把培訓他們的老師派過去,這樣就相當於師傅和徒弟在一起合作,那邊的工作就非常快速而順利地開展了。這種模式被驗證是行之有效,而且是可以推而廣之的,一年不到的時候我們已成功地為300多個患者進行了心內科手術」,於泓教授介紹。
在內部培訓中,泓心有一套「自學、自教、自考」自助內部培訓體系,且會定期進行階段考試測試和分析,倡導每個人要在「遊泳中學會遊泳,服務中提高服務能力。」於泓教授坦言,雖然剛工作的年輕醫生會比較苦,這種上臺階似的職業發展規劃,會源源不斷地充實人才的儲備庫,可以拓展團隊服務的半徑和規模。
人才成長之後,也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待遇問題。醫生集團提升待遇的兩種方式,系統內加薪發展升級,與系統外的多點執業,所以團隊就跟多家醫院與高端診所去合作,輸出人才與理念,以獲得陽光的價值承認。
3年的發展,泓心醫生集團形成了成熟穩定的醫療和運營團隊。於泓強調醫生集團要有好的發展,「首先要做好團隊建設,加速培養年輕人,讓大家在學習型團隊氛圍裡快速發展,既有卓越的醫療技術、又有同理心的人文素養,還有能帶隊伍的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滿足步入現代化市民們的需要的卓越溫暖的醫療服務。」
同時,對於醫生集團這種診療閉環的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支持,目前醫生集團已經在國家層面獲得了重視,國家衛健委發展研究中心曾對泓心醫生集團進行調研,於泓教授也表達了自己的期望:除了賦予醫生集團一個獨立的醫療機構的主體地位,也希望能有配套的監管機制和成熟的醫療大環境,其中,包括第三方影像、檢驗、後勤管理等多方面,讓整個醫療市場更加成熟。
對於未來的發展計劃,於泓早已成竹在胸。他表示,泓心醫生集團會根據合作平臺和業務量綜合考慮去擴大規模,他期待能有更多的年輕醫生、助理、康復醫生加入到泓心醫生團隊當中,用卓越的溫暖的服務,為患者播種心身並健的希望。
————————————————
2020上海醫交會參會、設展預約開始啦!
2020年12月,超千人規模的醫界年度盛會:「第三屆全國醫交會——2020上海醫交會,暨2020中國醫生集團技術合作大會 ,2020中國醫院診所賦能大會」將在上海舉行,大會將開設品牌醫生集團、醫療機構、醫療賦能、共享醫療、藥械設備等展區,助力對接優質醫療資源,歡迎預約報名參會、設展!(長按上方圖片二維碼識別登記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