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關注的,比大熊貓還珍貴的中華白鱀豚,為什麼永遠消失了?

2020-08-19 hxgk光纖塗覆

黃鶴樓下,往事茫茫,千百年來,長江中下遊的漁民有一個口口相傳的保護神,每逢天氣驟變暴風雨來臨之前,一種美麗的大魚就會躍出水面,用矯健美麗的身影提醒江上忙碌的漁民提前躲避,江民們感激的給予了「長江女神」的美名。

白鰭豚

它就是白暨豚,享有「活化石」美譽的長江獨有的國寶,在中國的南方水系中生活了4000多萬年,比大熊貓還要古老!

白暨豚體型紡錘形,體長1.5-2.5米,體重可達230千克。主要生活在長江中下遊及與其連通的洞庭湖、鄱陽湖、錢塘江等水域中,成對或10餘頭群居生活,食肉動物,以淡水魚類為食,壽命可達30多年。

白鰭豚

其命名歷史:

中國歷史上從2000年前開始對白暨豚有文字記錄。最早是秦漢時期的辭書《爾雅》中所記載,稱為白暨;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和明代傑出的醫藥學家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把暨稱作江豚。

1914年,美國野外博物學家查爾斯·麥考利·霍伊(Charles M. Hoy)在中國洞庭湖捕捉到了一頭白暨豚,並帶回美國。

1918年,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會長加勒特·米勒(Garrett S. Miller)認為它亞河豚科命名為「中國江豚」),由此正式進入了國際視野,成為一種新物種。

1977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正式將該物種的中文標準名稱定為「白暨豚」。

滅絕史:

1970年的時候記錄觀測有上千條;80年代初有400頭;90年初呆為200頭;1995年不足100頭,1997年驟降為13頭;1999年僅剩5頭。

2002年7月,人類有記錄的最後一隻,也是唯一人工飼養的白鰭豚「淇淇」病死。

2006年,中國、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和瑞士七國學者進行了38天的大規模考察追蹤,一無所獲。

2007年,六國科學家署名發表了《首例人為原因導致的鯨類滅絕?》宣告中華白鰭豚滅絕。

2018 年11月14日,有人偶然拍攝到白鱀豚疑似影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更新發布,改變白暨豚滅絕認定,評級「極危」。

人類影像裡的白鱀豚最後的歲月

1980年1月11日,湖北省嘉魚縣漁民胡家法等四人在城陵磯江段偶遇白鱀豚,捕獲兩頭白鱀豚母子,較大的雌豚不久便死去了,而較小的雄性幼豚,則被趕來的水生所專家伍獻文院士救下,取名「淇淇」,飼養在了研究所裡,專家本來寄希望於能過人工繁殖,但22年的孤獨歲月裡,「琪琪」再也沒有等到它的同伴出現。

白鰭豚生活在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恰恰也是長江的黃金水域,這裡經濟快速發展,航運極度昌盛,螺旋槳稱為了白鱀豚的噩夢,馬達的轟鳴嚴重幹擾了白鱀豚賴以生存的回聲定位,導致其不斷擱淺,在長江中遊有6%的白鱀豚死於槳葉,在下遊更是高達32%。

水體汙染也伴隨著經濟發展快速扼殺了白鱀豚的繁育能力,堤壩的修建隔斷了白鰭豚活動。為滿足航運需求,野蠻的水道清理等等,比如某部門在湖北省洪湖市燕窩鎮實施爆破清理,一個4頭白鰭豚的小群體全部被炸死,其中還有兩頭懷孕的雌豚!

短短數十年間,白鱀豚就走到了盡頭,人類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過度捕撈、炸藥、電擊、滾鉤、投毒和迷魂陣等非法捕魚方法更使白鰭豚誤傷不斷。

例如:1978—1985年間有6頭白鰭豚死於炸魚;90年代,有40%的白鰭豚死於電動捕魚;1990年3月發現的一頭死亡雌性成年白鰭豚,身上竟纏有36枚滾鉤,令人震驚心痛!

如今,作為補救措施,長江休漁,保護環境成為新的主旋律,我們積極改變,然而,天鵝洲故道上,岸上麋鹿、水中江豚身影已經重現,可惜白鱀豚已經難覓蹤影,再也沒有回歸。

白鱀豚是第一個因人類滅絕的鯨類動物,也是50年來消失的第一種大型水生脊椎動物。

@「滅絕意味著永遠,瀕危則還有時間」,我們不能再忽視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綠水青山就是金扇銀山」,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人類不能再等待,需要行動起來,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相關焦點

  • 中華穿山甲比大熊貓還珍貴 吃穿山甲將被追責
    大家都知道大熊貓很珍貴,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我國土生土長的中華穿山甲早在2014年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定為極度瀕危,而大熊貓在2016被降級到易危。這意味著中華穿山甲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當時就經常看到穿山甲,後來我在調查中發現本土的中華穿山甲已經基本沒了,所以我就開始研究穿山甲,一晃已20多年。諷刺的是,我剛開始研究的時候,中華穿山甲已經商業性滅絕。  記:您應該做過不少野外調查,情況怎麼樣?  吳:很不樂觀。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國寶」,世界上只剩三隻,卻都已失去繁殖能力
    導語: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國寶」,世界上只剩三隻,卻都已失去繁殖能力文/小強走大山大家好,我是百家作者,小強走大山。今天要和大家說一說,全球最珍貴的一種生物。說起我們中國的國寶,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就是大熊貓。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白鱀豚,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這些物種都漸漸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等到人們再度發現他們的時候,已經是瀕臨滅絕了。其中的一些物種很幸運地得到了人類的保護以及重視,可是還有一些則是悄無聲息的滅絕了。
  • 全世界最珍貴的動物,比大熊貓珍稀百倍,僅3隻存活有2隻在中國
    全世界最珍貴的動物,比大熊貓珍稀百倍,僅3隻存活有2隻在中國在這個世界上,其實我們在非常多的時候感受不到時間正在流逝,但是如果稍加以注意,我們就會發現我們曾經十分熟悉的環境都已經是物是人非。我們現在生活的城市也是每天都在變化中,更不用說世界的發展變化了。
  • 比大熊貓還珍稀的白鱀豚,沒能得到很好的保護,現在已經瀕臨滅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人類對於環境的破壞,這些物種都漸漸的消失在了大家的視野當中,等到人們再度發現他們的時候,已經是瀕臨滅絕了。其中的一些物種很幸運地得到了人類的保護以及重視,可是還有一些則是悄無聲息的滅絕了。
  • 漲知識|如何辨別白鱀豚、江豚、中華白海豚:看它的吻和背鰭
    綠髮會相關工作人員隨後亦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參與研判相關視頻的專家仍未給出最後的判斷,目前還不能確定科考隊拍攝到的是白鱀豚。如何區分白鱀豚、江豚和中華白海豚?它們各自的特點有哪些? 從吻的長度來區分它們相對比較容易。
  • 地球上最珍稀的大熊貓,卻是族群中的「異類」,全世界僅有一隻!
    地球上最珍稀的大熊貓,卻是族群中的「異類」,全世界僅有一隻!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我國貿我們的珍惜程度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不過你知道熊貓家族裡有一類嗎?他才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大熊貓,放眼全世界,也只有那麼一隻下面我們就來認識認識這些這獨一無二的滾吧,首先我們都知道大大熊貓外表是黑白兩色,所以他們永遠抬不出彩照片。不過今天要說的這隻熊貓之所以最為珍惜,那就是因為它是一隻棕色的大熊貓,幾乎作為大熊貓都是黑白兩色設計,大眾包子劉麗在幾乎之外再別的熊貓眼淚,它一定是一隻熊貓,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變種。
  • 長江又現死亡江豚,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微笑天使」瀕臨滅絕
    2019年11月11日上午9時,在長江新螺段白鱀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一頭死去的江豚,滿身都是被勒過的傷痕,很可能是被漁網纏住後「溺水」身亡,目前原因仍在調查中。資料圖 新華社在白鱀豚消失之後,江豚成為長江中僅存的淡水豚類,也是極度瀕危的物種,體態可愛被譽為「微笑天使」。2005年,全球完成了首例人工飼養長江江豚的成功繁殖。去年6月,中科院研究團隊又成功培育出第二頭人工繁殖的小江豚。2018年4月11日,長江江豚被升級為獨立物種,令鯨豚類物種由原來的89種增加為90種。
  • 「海上大熊貓」中華白海豚,最近又在廈門周邊出現,城區就可見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與白鱀豚、大熊貓、華南虎屬同級別的珍稀瀕危野生保護動物,有著「海上大熊貓」之稱。雖然名為「白海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體呈深灰色,年輕的會呈灰色,成年的則呈粉紅色。在我國主要活動於兩廣和閩南一帶近岸海域,廈門和珠江口是主要棲息地。閩臺一帶尊稱其為「媽祖魚」、「鎮港魚」。
  • 「中華名獵」福犬:被作為唐朝時期的吉祥物,很多比大熊貓還珍貴
    拉雪橇等等,後來,中國福犬更是作為寺廟的吉祥福,在建築的雕像上以及石獅的裝飾上都被視為帶來好運的福神,從而使中國福犬儼然成為了中國唐朝時期的象徵~中國福犬色系分明,肌肉發達,性格活潑,警覺,經歷充沛,使盡職盡責的護衛犬,同時也是忠實的家庭寵物,它們天生就是狩獵和工作的一把好手~也有好多朋友一看就覺得眼熟,以為是松獅,但是不是這樣的,它比松獅的體型小了很多~對於中華田園犬
  • 釣魚釣到「白鱀豚」?釣魚圈熱傳的白色豚形生物到底是什麼
    在許多垂釣社區裡,這條「白鱀豚」都頻繁被人提起,有人稱是路亞釣起的,有人稱是錨魚意外錨到的……(注意,在一些江段,這些都是違規垂釣方式)釣魚還能釣到滅絕的白鱀豚?對於關注長江生態、水族的人來說,這條「白鱀豚」的出現可是個大事。
  • 世界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只有3隻,其中2隻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珍稀
    世界最珍貴的動物,全球只有3隻,其中2隻在中國,比大熊貓還珍稀提起世界上最著名的珍稀動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國的大熊貓肯定是榜上有名,確實如此,大熊貓的棲息地範圍非常小,生存數量也不多,在我國的保護之下才被世界熟知。但是如果說世界上最珍貴的動物,在我國還有另一種生物,它比大熊貓還要珍稀一百倍,全球只有三隻存活著,而其中就有兩隻在我國境內。
  • 這回和「水中大熊貓」扯上關係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白鱀豚、中華白海豚、長江江豚等珍稀鯨類動物常常以「水中大熊貓」的身份出現在各大媒體的報導中中國政府將白鱀豚和中華白海豚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其他鯨類均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另外,由於長江江豚近年來的極度瀕危狀態,農業農村部對其按照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標準進行保護。那麼如何在「茫茫豚海」中,辨認出這幾種「一級保護動物呢」?  白鱀豚,僅分布於我國長江中下遊流域,而且,曾經在錢塘江中也有發現白鱀豚。
  •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
    比大熊貓還珍貴的動物,世界上僅有3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提起國寶人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大熊貓,大熊貓是非常珍貴的動物,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處於養尊處優的一個狀態中。但是在我國還有一個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世上僅有三隻,其中一隻在中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這種比大熊貓還要珍貴的動物就是斑鱉。斑鱉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的背甲呈橢圓形。
  • 白鱀豚還存在嗎?希望是有的,但很渺茫
    白鱀豚,也可寫作白暨豚、白鰭豚、白暨鯨,別稱長江女神,屬於偶蹄目-鯨下目-齒鯨小目-白暨豚科-白鱀豚屬,是單型科單型屬單型種,為長江特有淡水鯨,分布於長江中下遊1700公裡長的河段裡。白鱀豚大約在2500萬年前從東海進入長江,逐漸演化為淡水鯨。在古代,居住在長江邊上的古人對白鱀豚並不陌生,他們甚至能準確區分出白鱀豚和江豚。《爾雅註疏》記載:「鱀,屬也,體似鱘,尾如魚。
  • 全世界只有50隻的中華鳳頭燕鷗 浙江一下子多了13隻
    浙江省自然博物館副館長、鳥類學博士陳水華剛剛完成今年中國鳳頭燕鷗的招引工作,回到杭州後,他馬上向錢江晚報記者報告了一個好消息:這次在韭山列島上,一共成功孵化出了1000多隻大鳳頭燕鷗,其中有13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全世界只有不到50隻 中華鳳頭燕鷗比大熊貓還珍貴「一下子孵化出了13隻中華鳳頭燕鷗雛鳥,非常令人興奮啊!」
  • 全世界僅存1000餘只的鳥中「大熊貓」長什麼樣?有人在嵩縣拍到了
    能被稱為鳥中「大熊貓」,那一定非常珍貴,享有這個聲譽的中華秋沙鴨到底長什麼樣呢?估計大部分人都沒見過。9月1日,有嵩縣的攝影愛好者在陸渾國家溼地公園拍攝到3隻中華秋沙鴨。中華秋沙鴨 王早利攝影資料顯示,中華秋沙鴨是候鳥,按常理夏秋季節應該向北方遷徙,這個季節現身嵩縣十分罕見。
  • 「水中大熊貓」滅絕!為什麼高科技養殖,不能阻止中華白鱘悲劇?
    2020年,愛你愛你啊,但是長江白鱘還是等不到國人的愛,就消失在地球上了。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水中熊貓"滅絕2020年1月2日消息,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沒看錯,是滅絕,從此我們只能在郵票上看看中華白鱘的模樣。
  • 盤點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及其紀錄片
    盤點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及其紀錄片我國地大物博,動物資源豐富,生活著超過5.4萬種動物,在豐富的動物種類中,每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價值,但有些動物因其價值高而遭到人類的捕殺,數量驟然減少甚至滅絕。今天我們來盤點中國瀕臨滅絕的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以及相關的紀錄片。
  • 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你知道幾種
    盤點中國十大珍貴保護動物及其紀錄片我國地大物博,動物資源豐富,生活著超過5.4萬種動物,在豐富的動物種類中,每種動物都有存在的價值,但有些動物因其價值高而遭到人類的捕殺,數量驟然減少甚至滅絕。今天我們來盤點中國瀕臨滅絕的十大珍貴保護動物,以及相關的紀錄片。一、大熊貓大熊貓為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動物,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我國現存約2000隻。相關電影(或紀錄片)有:熊貓回家路、大熊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