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文化遺產中的"古怪"事物:鳥語、珠算、羊上樹……

2020-12-05 半島網官網

2018年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15周年,該公約的要旨之一是「在地方、國家和國際一級提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相互鑑賞的重要性的意識」。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30日報導,說起聯合國這份名錄當中所收錄的文化遺產,並不是每一樣都廣為全世界民眾所熟悉,有一些甚至會令很多人驚訝。

在這裡,我們回顧其中一些在名錄中的獨特遺產:

中國珠算

關於珠算的起源,雖然有不同的說法,但是毫無疑問,中國將這種古老的計算方法傳承了下來。

眾所周知,從基本的加減到更複雜的算式,都可以通過一代傳一代的口訣用算盤完成,因此直到今天,中國仍然有人在使用算盤,而珠算也仍然是學校教授的科目。

加泰隆尼亞疊人塔

「疊人塔」是加泰隆尼亞和西班牙其他一些地方的一種傳統民俗,從16世紀就已經開始有相關記錄。顧名思義,這是一種由一層一層的人疊起來的慶典活動,男女老少都可以參加,有一些可以高達10層。

在一些比賽當中,隊伍會搭起疊人塔,然後再將之「拆」下,而過程中不應有人失足摔下。

愛爾蘭板棍球

愛爾蘭板棍球同樣是在2018年新列入文化遺產名錄的活動,這種戶外的混合式運動已經有4000年歷史。

它看起來像是足球、橄欖球和曲棍球的混合——它有球棍,有球門柱,還有一個可以供大家擊打、踢或者手持的小球。

在高手的擊打下,球的時速可以達到150公裡。

土耳其「鳥語」

土耳其北部黑海的村民有一種高度熟練的口哨方式,用來作長距離的溝通信號。

不過,在行動電話設施的衝擊下,這種傳統正在受到威脅。

這種「鳥語」在2017年入選世界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拿玻裡薄餅

拿玻裡薄餅可不是大家熟知的比薩,而是一種與義大利城市那不勒斯關係密切的烹調料理方法。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記載,那不勒斯有超過3000名薄餅師傅,而他們的技法仍然主要通過最傳統的方式傳授:學徒在工作中邊看邊學。

羊上樹

摩洛哥阿甘油是關心頭髮健康的人會喜歡的一種產品。它是從摩洛哥當地一種樹上的果子裡來的,而有名的是,果核是由爬樹的羊負責「加工」的。

雖然果子可以從樹上摘下來,但是果核經過羊的身體排出,實際上為阿甘油加工業省去了一道程序。

而包含這種產業的「阿甘」文化,還有一些傳統習俗和經濟模式,在2014年被列入了教科文組織的名錄。

巴基斯坦傳統觀日法

蘇裡加吉克是巴基斯坦土著卡拉什人的一種傳統觀日法。

它建立在對太陽、月亮和星星的觀察上,這三者的位置決定了卡拉什人日曆當中的重要時間點,比如收穫季節的開始和宗教活動的日期等。

蘇裡加吉克甚至還決定了卡拉什人讓家畜配種的時間。

韓國海女

韓國濟州島有一個海女族群,她們謀生的方式就是潛入海面以下10米深的地方去收集貝類。

在沒有呼吸設備的情況下,這些海女只靠著腳蹼和護目鏡潛到海底,捕捉鮑魚、海螺和章魚,這種工作辛苦而危險。

她們當中有些人年齡達到80多歲,並且她們都不會戴氧氣瓶。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珠算:被譽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計算機」的非遺 | 文藝
    入選時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八次會議2013年12月4日在亞塞拜然巴庫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珠算項目列入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漢代徐嶽撰的《數術記遺》,其中有云:「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 珠算之名最早見於漢朝徐嶽撰寫的《數術記遺》。現在說珠算有1800多年的歷史,應該就是根據這個時間點計算出來的 。不過,那個時候的算盤運算法與今天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宋代《清明上河圖》中,可以清晰看到"趙太承家"藥店櫃檯上放著一把算盤。現代珠算起於元明之間。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羌年
    祭祀是羌歷年最重要的活動,寨上村民盛裝參加,這期間勞動停止,祭祀儀式也因地域支系不同而大同小異。由釋比宰牛、羊祭祀天神(釋比是羌族中最權威的文化人和知識集成者,在古老的羌民族遺留至今的奇特原始的宗教文化裡,人們相信萬物有靈,信仰多神教,而釋比被尊奉為是可以連接生死界,直通神靈的人)。各家則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供奉天神和祖先,有的村寨要祭山神。
  • 維基百科欲申請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作為一部全世界網民自撰自編的免費網絡百科全書,維基百科正在向世界文化遺產進軍。維基百科將於當地時間周二啟動一項全球籤名徵集活動,目的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清單。這是數字產品第一次申請文化遺產,整個過程勢必將充滿爭議。教科文組織的專家一般認為,網絡上的事物歷史不算悠久,沒有成為遺產的條件。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羌年
    有的做日、月形的面饃,掛在牛角上,然後敞放牛群,任其悠閒自在。過去,從這天開始,牛馬羊敞開放了,甚至到地頭吃了懶人未收割的莊稼,也無須賠償。在羌年節慶期間,羌人會以各種形式祭祀祖先和天神。「天人合一」是羌族人最為崇尚的理念,這種對日月山川、自然萬物、鄉土和祖先的尊重與崇拜,在羌年這一儀式上將體現得淋漓盡致。
  • 樹的榜樣——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十年再出發主題藝術展
    2018年是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十年再出發」的開局之年,8月22日下午五點三十分,由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主辦的「樹的榜樣——中國華夏文化遺產基金會十年再出發主題藝術展」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館隆重開幕,來自社會各界的嘉賓200餘人出席了開幕儀式,展覽將持續到8月30日。
  • 蒙古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漲知識了!
    2005年11月2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宣布了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中國、蒙古國聯合申報的「蒙古族長調民歌」 榮列榜中。 呼麥
  •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比較與解讀
    在此基礎上,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引入漢語語境,納入學界已有的概念體系進行比較分析,為實現其在漢語語境中的有效性做出了一定的探索。從這個角度上說,「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中國學術界自生的概念,而是來自非學術路徑的一個外在的規定性概念,所以,它在漢語語境中缺乏天然的學術土壤。      從表面上看,「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出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官方中文本,似乎是一個應當在漢語語境中可以直接明確其內涵的名詞。
  • 澳門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利用
    國際社會,特別是美國的保育呼籲,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重視和採納,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簡稱《世界遺產公約》),一個影響人類文化與自然遺產命運、改變全球文化觀念的世界性公約誕生,「世界遺產」、「文化遺產」、「自然遺產」等概念由此成為世界熱門的關鍵詞。
  • 「羊上樹」原來是騙局?「羊上樹」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與索維拉之間公路上的「羊上樹」奇觀,已經成為當地熱門的旅遊拍照聖地,長久以來,一直吸引著全球各地的驢友前往打卡,然而有人揭露這一傳說中的自然奇觀只是一場騙局。 一位名叫Aaron的攝影師就此前往調查「羊上樹」現象。
  • 世界奇觀「羊上樹」是騙局?「羊上樹」背後的真相是什麼
    在摩洛哥索維拉,有一處當地熱門的旅遊拍照聖地,此前一直盛傳在當地,由於當地盛產一種阿甘油,於是這邊有了「羊上樹」偷吃阿甘油的奇景。長久以來,「羊上樹」已成為了世界各地遊客不可錯過的獨特景觀,也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然而羊真能上樹嗎?一位攝影師揭露了「羊上樹」的真相!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中國...
    蠶桑絲織是中國的偉大發明,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文化標識。這一遺產包括栽桑、養蠶、繅絲、染色和絲織等整個過程的生產技藝,養蠶源自中華先民對生命和宇宙的思考、絲織是對機械和數學的探索。由此生產出來的絢麗多彩的綾絹、紗羅、織錦和緙絲等絲綢產品,同時也包括這一過程中衍生出來的相關民俗活動。5000多年來,它對中國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並通過絲綢之路對人類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
  • 僑文化保護中的遺產是誰的遺產?
    國僑辦牽頭舉辦重磅研討會,發出僑文化保護「江門倡議」,呼籲加強僑鄉僑文化的保護與重視。    僑文化保護中的遺產,是誰的遺產?如何平衡僑文化保護與發展的問題……11月18日,作為本次世廣會暨僑鄉嘉年華的重頭戲,「僑鄉僑文化保護」理論實踐專家論壇甚是熱烈,討論超出原計劃時間。
  • 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項目之媽祖信俗
    2009年9月30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決定將「媽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也是莆田市第一次世界級遺產,使湄洲獲得了一張世界名片。
  • 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為何中國前5大淡水湖一個都沒有呢?
    今天小編帶你們來了解一下中國湖泊的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所謂的「世界遺產」,總共分了這麼幾類:⑴是文化遺產,就是人類活動產生的遺產,比如建築群。⑵是自然遺產,就是大自然的傑作,比如獨特的自然地形、大瀑布。
  • 希臘五島被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單 以避免過度開發
    中新網12月13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希臘歐聯通訊社13日報導,日前,文化遺產組織Europa Nostra宣布,把希臘阿莫爾戈斯島、基莫洛斯島、錫基諾斯島、蒂諾斯島和基西拉島象徵性地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以避免在上述島嶼過度開發風電場,造成對景觀以及生態的破壞。
  • 泰式按摩終列世界文化遺產,2500年用「雙手」修成正果
    12日,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中,泰式按摩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少人去泰國旅遊,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衝著正宗泰式按摩去的。泰式按摩不但受到旅客歡迎,泰國人也引以為傲。今年,泰國文化部就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遺,希望將泰式按摩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終於修成正果,認為「這是我們集體知識的延續」。泰式按摩的魅力到底是什麼?
  • 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南京修繕明孝陵大金門和四方城
    此舉使得明孝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實力又得到增強。  一三九八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禮葬孝陵。鐘山所在三十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是陵區而受到精心保護,一直延續至今。明孝陵從下馬牌坊起,經御路、大金門(正門)、碑亭、神道、金水橋、文物方門、孝陵門、享殿、內紅門,最後到寶城寶頂。
  • 希臘五島被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單 避免過度開發
    據歐聯網援引希臘歐聯通訊社13日報導,日前,文化遺產組織Europa Nostra宣布,把希臘阿莫爾戈斯島、基莫洛斯島、錫基諾斯島、蒂諾斯島和基西拉島象徵性地列入瀕危文化遺產名錄,以避免在上述島嶼過度開發風電場,造成對景觀以及生態的破壞。
  • 摩洛哥再現「羊上樹」奇景
    當地2020年7月8日報導(具體拍攝時間不詳),相信很多喜歡相聲的朋友,都曾經聽過一個老段子,叫做《羊上樹》,說的就是羊能夠站在樹上的奇觀,作為吃草的動物一般是不會跑到樹上去的,而且羊本身的四肢也難以爬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