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滅霸他爸
1917年5月5日,在拉福克斯磨坊之戰中,參戰的16輛法國坦克雖然取得一定戰果,但其中的15輛掉入德軍挖掘的反坦克壕中,損失率高達94%,可謂十分慘重,這種機動能力和通過障礙能力很差的坦克,就是法國自住研發的「聖沙蒙」式坦克。

自從坦克這種鋼鐵巨獸在索姆河戰役亮相後,法國立即意識到它在戰爭中巨大潛力,迅速研發自己的坦克,並組建了坦克部隊,命名為「突擊炮兵」,由埃斯頓上校指揮,他由此成為法國歷史上第一位坦克部隊指揮官。
法國的坦克部隊以群為作戰單位,每群下轄4個坦克連,每個坦克連有4輛坦克,當時,法軍裝備的坦克為法國施納德工廠研發的「施納德」式突擊坦克。
這種坦克呈船型,外形和後來的坦克大相逕庭,全重14.6噸,裝備一門75毫米火炮和兩挺機槍,乘員共6人。

1917年3月,法軍將坦克群改編為坦克營,每營下轄3個坦克連,一個修理補給班,每連有4輛坦克。
4月16日的謝曼德達姆之戰中,法軍第一次使用坦克部隊,集結了8個坦克營,共128輛坦克,戰鬥打響後,法軍共損失坦克67輛,其中大部分被德軍直接摧毀,剩餘的陷入淤泥,失去作戰能力。
由於坦克損失太大,且沒有達到預期的戰役效果,法軍高層對式突擊坦克性能很不滿意,削減了這種坦克的訂單,轉而加購由聖沙蒙工廠研發的「聖沙蒙」式坦克。

「聖沙蒙」式坦克車長8.67米,車寬2.66米,車高2.36米,戰鬥全重22噸,乘員8人,武器為一門75毫米火炮和4挺機槍,彈藥基數為106發,子彈基數7500發。
這種坦克外形更加怪異,仿佛一隻運動的箱子,前部裝甲傾角極大,車體前部和後部超出履帶的車體部分太大,導致跨越障礙的能力較差。
如果坦克跨越壕溝時,車頭扎入土壤中,坦克就會失去行動能力,拉福克斯磨坊之戰中,15輛掉入壕溝的「聖沙蒙」坦克就是這樣被反坦克壕困住的。

這次戰鬥後,德軍對法國坦克的評價很高,認為他們「取得了決定性進展」,但法國人則發現了「聖沙蒙」坦克在實戰中暴露出的一系列問題,如跨越障礙能力弱;側面防禦力差,一旦被敵人炮彈擊中就會起火;內部結構設計不合理,中彈後,乘員很難逃生等等。
法國人雖然對「聖沙蒙」坦克也不滿意,但新式坦克(雷諾FT-17型)目前還在研發中,暫時沒有替代品,不得不繼續使用已經裝備到部隊「聖沙蒙」式和「施納德」式坦克。
幾個月後,馬爾邁松之戰爆發,法國出動了36輛「施納德」式和28輛「聖沙蒙」,企圖攻佔德軍據守的馬爾邁松要塞。
戰鬥中,兩種坦克成功突破德軍外圍陣地,13輛「聖沙蒙」式坦克陷入泥坑無法動彈後,利用火炮和機槍,壓制和摧毀德國機槍陣地,表現十分出色,為戰鬥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參戰的64輛法國坦克,只有6輛被德軍摧毀,損失遠遠低於前幾次戰鬥,這次戰鬥,讓法國高層又看到了這兩種坦克優點,儘管沒有追加採購量,但至少沒有讓1917年9月裝備部隊的雷諾坦克完全取代它們。
到一戰結束,這兩種坦克始終活躍在戰場上,據統計:「施納德」式共參加大小戰鬥600多次,「聖沙蒙」式共參加了416次。
戰後,這兩種坦克全部退出現役,雷諾型坦克成為法軍的主力,一直用到二戰爆發。
參考資料:《坦克與戰爭》、《坦克百年》、《一戰法國和美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