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

2021-01-10 澎湃新聞

嘉賓見證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

6月10日上午,在濟南市歷山路47號的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前,由山東建築大學承擔的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啟動儀式成功舉行。

山東建築大學副校長範存禮,山東省文物局原副局長由少平,山東建大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院長、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鑫,濟南城市投資集團二部部長李進,濟南市歷下區東關街道辦事處書記曹長徵,濟南市歷下區東關街道辦事處主任樊妍,山東三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承林,齊魯置業有限公司名譽董事長馬瑩,山東三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家昌,山東省房地產商會秘書長張少輝,中國外運大件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興舉,山東三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令強,山東三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肖守衛,山東豐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友江等領導、嘉賓出席啟動儀式,共同見證這一百年老建築鳳凰涅槃、異地重生的特殊時刻。

啟動儀式上,張鑫、王令強、範存禮分别致辭。馬瑩宣布「明湖·壹品--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正式啟動」,在場領導和嘉賓一起啟動機關,畫軸緩緩打開,顯出文字:預祝明湖·壹品--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圓滿成功!啟動儀式後,領導嘉賓至樓南側共同觀看修女院平移。

最新研究成果為修女樓平移保駕護航

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下文簡稱修女樓)平移保護工程是濟南首次平移文物保護建築。山東建築大學工程鑑定加固研究院及山東建固特種專業工程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鑫教授帶領團隊,採用「建築物拖車平移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進行修女樓平移保護。修女樓建於1893年,為三層建築,磚木結構,建築面積1700平方米,重量2600噸,是濟南市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平移前,在原址進行加固託換,頂升1.65米,然後放置在SPMT大型運輸拖車上,先向東整體平移50米,再以東南角為圓心順時針整體轉角20°,再向北整體平移26米到達新址,然後進行就位連接,並採用逆作法建設兩層地下車庫。在建築物平移保護期間對建築物主體結構進行實時健康監測,確保在整個平移過程中文物本體的安全。6月10日上午11點08分,百年建築修女樓「動身」,歷時82分鐘,成功到達指定位置。

山建大「建築結構移位與加固改造」團隊持續服務區域經濟

以人為本、統籌兼顧、有文化積澱,有歷史內涵,是人們對城市生活的美好嚮往。近年來,山東建築大學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張鑫領銜的「建築結構移位與加固改造」教育部創新團隊,長期致力於建築物移位加固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與工程應用等工作,先後主持完成世界最重、面積最大的萊蕪高新區辦公大樓平移工程、臨沂國安局重點建築平移工程、濟南宏濟堂保護平移工程等。2006年的萊蕪市高新區管委會移位工程目前仍是國內外最重建築移位工程,2009年將位於濟南經八緯一路的民國老別墅平移28公裡,穿城而過落戶山東建築大學,是國內最遠距離移位工程,為國內老建築的保護探索了一條成功路徑。2018年,山東建築大學完成的海南文昌英迪格酒店平移工程,是國內最大的拖車平移工程。

此次修女會院整體保護性平移後,落戶於歷山路與東關大街交叉口西南角,北面朝向東關大街的車水馬龍,南面將背靠原址地塊即將建設的明湖•壹品項目,該項目融入區域人文及歷史元素,與修女會院相得益彰,將共同成為附近的一處新地標,重現文物風採。

往期精彩回顧

山東建築大學黨委宣傳部

原標題:《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啟動儀式舉行》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濟南市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遷移工程獲批覆
    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0日訊 日前,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濟南市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遷移工程的批覆》,同意濟南市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遷移工程。批覆要求,濟南市要加強文物法人違法問題的專項整治力度,落實文物保護主體責任,做好工程全程監管。
  • 上午11點,濟南百年老建築上演現實版「飛屋環...
    今天11:05濟南百年修女院正式「搬家」閃電新聞11個機位直擊讓你看個明白!11個機位分別是:老建築三個位置點、山東教育大廈12樓的頂層、山東豐大銀行舊址「老洋行」、濟南宏濟堂西記、青島比利時展覽館以及老建築的兩路第一視角、兩路空中視角。修女會院的「前世今生」修女樓位於歷山路47號,原是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由修女瑪利亞於1908年創辦,當時有房屋145間,佔地17畝。
  • 古道上的義大利⑤︱阿西西的方濟各
    方濟各建立的修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亦稱作方濟各會(Franciscan)。方濟各在蘇巴修山中的隱修的山洞威尼斯畫家貝利尼在方濟各誕辰兩百年之際為其所作的畫像,方濟各在隱修的洞穴前,遠處是阿西西城市方濟各會的成立在1209年得到了當時權傾一時的教皇英諾森三世的確認,它絕對服從教皇,直接向教皇負責,使教皇在新興中世紀城市中的影響大大增強。
  • 探訪濟南「重生」後的抗戰遺址
    (原標題)探訪濟南「重生」後的抗戰遺址,一舊址地下室藏活體實驗解剖池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在濟南,有30處與抗戰有關的歷史遺址,蔡公時殉難地、五三亭、五三紀念碑、鳳凰公館……濟南市民能夠在這裡共同銘記歷史,緬懷先烈。
  • 天主教著名修會——耶穌會清末在中的傳教經歷
    耶穌會是天主教的著名的修會。1535年8月15日由西班牙羅耀拉·依納爵( Ignace de Loyola )為應對宗教改革而成立,並獲得羅馬教廷教宗的許可。耶穌會最主要的任務是教育與傳教,在歐洲興辦許多大學,培養出的學生除是宣教士外,也有活躍政界、文化界、科學界的精英。
  • 歷經百年滄桑的天主教神哲學院 聖母領報修院
    歷經百年滄桑的天主教神哲學院 聖母領報修院(3/7) 2014-03-24 13:59
  • 八十年「老銀號」有望重生
    濟南緯六路有座始建於上個世紀20年代的外國洋行,老濟南都管它叫「老銀號」。該洋樓也是省城現存的唯一一座南歐風格的老建築。現在,伴隨著濟南走過80載滄桑的「老銀號」已經有些破舊不堪了。面對著日新月異的城市,很多市民在打聽:「老銀號」會不會和其他一些老建築一樣,慢慢地在城市的高樓大廈中消失呢?
  • 基督教兩次到中國傳教碰壁,到了明朝海禁嚴格,反而卻成功了?
    後來基督教本身又分裂為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派。耶穌會則為天主教的一個教派。基督教第一次傳入我國是在唐朝初年,當時人稱之為「景教」。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年)在西安西郊發現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現存西安碑林,該碑共約二千字),記載了唐代基督教流傳中國的情況。景教是當時基督教的一支,其教士阿羅本於貞觀九年(635年)到唐朝的京師長安傳教。
  • 夢回老濟南——「一大馬路上的濟南第一」
    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後來又改為經一路、經二路…… 一條充滿傳奇的馬路   經一路是濟南市第一條大馬路,百年來從東往西誕生了許多濟南第一,甚至山東第一,老濟南說起來如數家珍:   經一緯一路東口,是十王殿舊址,這裡有座正衝館驛街的歐式古樓,1908年建成,最早是津浦鐵路北段總局濟南辦事處,名喚津浦鐵路賓館。
  • 百年經一路:創下多個「濟南第一」的大馬路
    濟南的馬路,概念始自開商埠新建的大馬路,亦稱一馬路。一馬路東起十王殿,西至北大槐樹,北臨膠濟鐵路,即經一緯一路至經一緯九路,今天統稱為經一路。經一路,老濟南人更習慣叫一大馬路,濟南開埠後,成為出西關走北店子過黃河去東昌府的重要商道。
  • 中國天主教第一位華籍主教與三都澳
    15歲那年,天主教傳入閩東,在他的家鄉建立了傳教的基點,羅文藻經常去聽神甫講道,義大利方濟各會西班牙籍傳教士利安當十分喜歡這個天資聰穎、衣食無著的少年,留他在教堂幫工兼學習教義,羅文藻18歲那年,由利安當神甫施洗入教,取聖名「額我略」。  大凡在社科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物,一是在此領域功底深厚,學術拔尖;二是吃透國情,理論聯繫實際。羅文藻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籍的第一位主教,確實具備了這兩點。
  • 這座藏在貴陽市區森林公園裡的百年老建築,漂亮,但沒多少人知道
    眾所周知,在貴陽市區,超過百年以上的老建築並不算多。在屈指可數的百年老建築裡,有這麼一處,藏在省植物園內(現屬鹿衝關森林公園),歷經一百多年風風雨雨,但知道的人並不多。舊址有三棟老建築,其中兩棟已經成為危房,被圍了起來,遊人不能進入。鹿衝關天主堂修道院舊址是貴陽市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重要發現,2015年9月被列入貴陽市第七批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貴州省文物保護單位。即使隔老遠,我們也被一棟爬滿蔓藤,陳舊而破敗的老建築吸引。
  • 石鼓路天主堂——南京僅存的一座羅曼式建築,可謂極其珍貴
    石鼓路天主堂——南京僅存的一座羅曼式建築可謂極其珍貴,被譽為中國10個最美的教堂之一。 石鼓路天主堂,即聖母無染原罪始胎堂,位於南京市秦淮區石鼓路112號,西鄰螺螄轉彎,是天主教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
  • 現實版「飛屋環遊記」 滬上5棟歷史建築平移「搬家」創紀錄
    7月16日,僅用了6天時間,上海市中心5棟歷史保護建築完美實現現實版的「飛屋環遊記」。該工程開創了上海歷史上建築群平移總量和平移距離之最,每幢建築單次平移最遠達230米,5棟建築來回累計平移距離超過2公裡。據了解,此次歷史建築平移工程所在的安康苑一期項目由中建八局總承包。
  • 平度天主教基督教發展史
    時至今日,平度的宗教仍以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主,兩教信眾共有4553人。其中,天主教信眾1118人,基督教信眾3435人。  一、傳入與發展  (一)天主教。平度天主教是在法國人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寧公鄉(今馬戈莊鎮)古莊村,孝廉於溥澤進京會試,在玄武門教堂,受洗奉教而歸。
  • 在查爾斯王子的見證下,教皇方濟各梵蒂岡追封紅衣主教紐曼為聖徒
    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會對德行幾乎完美的信徒授予特殊身份,天主教將他們稱為聖徒。目前,被天主教追封為聖徒的大約有3000人,有些聖徒不是被官方追封的。以前教皇沒有權利授予信徒聖徒身份,所以,在之前的幾百年裡,聖徒大多是人們選出來的。大約在公元10世紀,教皇若望十五世才制定了官方的聖徒追封程序,不過,該程序在近幾百年內也經常變來變去。
  • 哈爾濱東儀天主教主教府堂
    圖片上的處於兩棟現代建築夾縫中間的黃色小樓,座落於南崗區中山路236號,是哈爾濱東儀天主教主教府堂。從建築外觀上很難看出這裡曾經是一座教堂,因為它的建築外觀和我以前所拍攝的教堂有很大區別。看似就是一座普通的歐式建築。很多哈爾濱市民大概也不知道這裡曾經是教堂。
  • 天主教東正教領袖「再聚首」有苦衷
    這次方濟各越過東正教的最高領袖,而選擇與俄國宗主教基裡爾言歡,與其說是宗教和解,不如說是現實政治。而且這種對等會晤,說明雙方都處於守勢,不再是睥睨一世的擴張上升力量,所以有意尋求合作。歷史恩怨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其中的宗教內涵,特別是天主教與東正教之間的千年仇怨,絕不亞於導致目前大中東「30年戰爭」的伊斯蘭遜尼派與什葉派衝突。
  • 西班牙唯一被教皇祝聖過的教堂:阿穆德納聖母主教堂
    不知道西班牙人是極為精細謹慎,還是拖延症嚴重,修座教堂都是百年工程(現在巴塞隆納的聖家堂還在修建)。鐵門的鑄畫十分精細,這樣的做工或許就是建造時間如此之長的原因吧。此外,1993年時任教皇為教堂祝聖,也使這個教堂成為西班牙唯一一個被教皇祝聖過的教堂。教堂的建築樣式原為哥德復興式,後改為巴洛克風格。穹頂很高,光照在彩繪玻璃上,讓人感到一種自然的神聖。
  • 是誰把天主教帶到了怒江?
    這村子很有意思,村頭是藏傳佛教的白塔和尼瑪堆;村尾則是整個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最大的天主教教堂——重丁教堂。教堂外,法國核桃樹和珙桐樹(又名鴿子樹)向天空伸著高大的枝幹,這世界珍貴的觀賞植物,細述著法國傳教士任安守神父的故事。任安守是法國多姆山省克萊蒙市人,1886年來到中國,是他最早把天主教信仰傳入怒江大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