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娘孫友飛端出剛煮好的牛骨。
    「一起去餘姚大隱啃牛骨頭,分享牛頭。」最近,記者從幾位吃貨朋友的嘴裡,聽到了這麼霸氣的美食。幾經打聽,原來這家隱藏在鄉間的老方牛味館,人氣還挺旺的。趁元旦小長假,記者前去探店。
    店鋪簡陋卻很乾淨
    大隱離寧波市區並不遠,自駕、公交都很方便。傳說中的老方牛味館開在餘姚大隱鎮山王北路上,店鋪是簡陋的矮平房,不過「老方牛味館」五個字方方正正,非常顯眼。店門口屋簷下是廚房,煤氣灶上正熱氣騰騰地煮著小砂鍋,旁邊還有幾隻鋥亮的大鋼鍋架在煤餅爐子上熬著牛骨頭,香氣彌散。
    記者打量了一下,廚房很乾淨,桌子、碗碟、砧板都不見一絲油膩。再往裡走,放著幾張鄉村飯店常見的半舊長方桌,估計可容下二三十位顧客。食客三三兩兩進出,也有人直接打包提著就走。
    多數顧客會點兩大塊牛骨,看上去量有點多,但老闆方建平說,由於味道好,女顧客都吃得下的。記者也就入店隨俗,照樣點了一份,價格為25元。說句真心話,兩塊牛脊梁骨有肉有筋,價格不算貴。不過這兩塊骨頭體積可不小,不知如何動筷?老闆娘孫友飛很和氣,對於記者的疑問,她笑著解釋,骨頭已經煮透了,只要輕輕一撥,就會骨肉分離。記者用筷子稍微用點力,就可以夾起貼在骨頭上的肉和筋。牛肉濃香四溢,非常誘人,且都煮得很入味,牛肉香裡還混合著姜、茴香等香味。吃一口,軟硬適中,餘味很不錯,和牛骨搭配的是少許的面和青菜。因為和牛骨混煮,面和菜也都很入味,而原汁原味的湯尤為鮮美,牛骨、牛肉的原味都提了出來,入口是滿滿的食材原味,很香但不油膩。
    記者隨機採訪了兩位正在用餐的男士。他們告訴記者:「這次是第二次來品嘗,如果在市區有這麼一家店,每天都會去吃上一碗。這家牛味館,調料很特別,牛骨燉煮火候也很到位,入口非常好。尤其是這湯,原汁原味,是我吃過最美味的牛味湯。」
    自己琢磨美食秘笈
    一家地處鄉鎮不起眼的牛味館,吸引八方食客,這有何秘訣呢?在招呼顧客的間隙,方建平、孫友飛夫婦向記者慢慢道來。
    「老方牛味館」開業也就10來年,夫婦兩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大隱芝林人。年輕時,老方做過泥水匠,給汽配廠跑過銷售,自己也開過汽配店,後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經營下去。隨後,他們選擇了開餐飲店。而認準牛味館,是因為在餘姚牛味館比較流行。老方匆匆拜師學藝後,回到大隱,找了一家臨街的小店面低調開張。本以為牛骨頭只要慢火燉煮就行,無多大講究,沒想到開張後生意冷清。
    當時房子已經租下,而兩個孩子正在上中學,家裡正是需要花錢的時候。老方靜下心來想,喜歡吃牛骨頭的食客很多,只要做得好吃,還愁沒顧客光顧嗎?為何不好好琢磨美食經呢?老方開始耐心研製,每天燉煮牛骨後,自己試吃,慢慢品,細細嘗,哪種調料多了或者少了,第二天調整後再重新烹煮。遇到喜歡聊天的食客,老方會問味道怎樣。漸漸地,食客的好評增加了,老方的美食秘方也逐步成熟,一兩年後就形成了自家獨特的口味。
    記者打聽,究竟用了哪些調料?老方笑著說,這可不能全盤託出,只說用了多種調料,每種的比例很有講究。他還說,其實燉煮的時間也很關鍵,牛肉有老有嫩,燉煮時間從三四小時到六小時以上不等,這些全憑經驗。
    和牛骨搭配的麵條也很有講究,老方說,這些扁扁的麵條都是本地產的,加工時未加任何添加劑,味道特別純正,而配料的蔬菜也是本地農戶種植的。
    記者看到,大鍋子裡和牛骨一起燉煮的有大塊生薑片、茴香等。老闆娘會撈一兩塊牛骨,放到小砂鍋中,然後舀一勺湯,和蔬菜、麵條等一起煮上幾分鐘,就可以上桌了。
    鄉村遊熱帶動餐飲
    老方說,開業頭三年,生意非常冷清,當時都考慮過關店。不過不管生意怎樣,夫婦兩人每天都早早開門,晚上營業到深夜一點,每碗牛骨都精心燉煮,小店打理得乾乾淨淨。
    有一次,來了一位杭州食客,看到店裡大塊的牛骨,充滿好奇。面對食客的猶豫,老方非常誠懇地告訴對方:「你可以先品嘗,味道不好不用付錢。」吃完,這位食客大呼好吃,說要把同事都介紹到這裡來品嘗。接下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這位食客的朋友到寧波出差時,就會在到大隱品嘗牛骨。這位食客給了老方很大的信心。
    原本蕭條的這家鄉鎮小餐飲店,不知不覺就紅了。老方說,味道獨特最為重要,這是他獨家研製的美食秘笈;其次,和大隱芝林景區的走紅不無關係。隨著外來遊客的增多,過路的食客多了,名氣漸漸外傳。現在大部分食客來自寧波市區,而且不少是回頭客或熟人介紹的。
    老方說,牛味館生意轉好,也就是最近5年的事。店裡主要賣是牛脊椎骨,一般一天可以賣出10多頭牛的牛脊椎骨。遇到節假日,生意可以翻倍。
    對於傳說的牛頭宴,老闆娘說,這道菜需要提前預訂,平時難得一做。她指了指屋簷下的一個最大的鍋子說,這就是用來煮牛頭的,一般需要一天時間來準備,一個牛頭可供10來個食客享用。
    東南商報記者 謝昭豔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