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柯瑪入主青島芯恩!家電巨頭紛紛加「芯」集成電路產業鏈初成

2020-12-03 青島新聞網

自從華為所用晶片受到美國封鎖後,「晶片」產業似乎不單純是一個產業,更承擔了國家的榮譽。近日,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青島芯恩)控股股東的變更再次引起行業和投資界的關注,青島市五朵金花之一澳柯瑪集團完成入主。

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入駐中科院青島EDA中心。資料照片

青島布局晶片產業已久,成果可圈可點,青島惠科晶片項目將在年內投產,中科院青島EDA中心也逐步形成了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虹吸效應……更為明顯的是,最近兩年,島城企業品牌海爾、海信也在晶片領域加大投入,愈戰愈勇。

目前,山東晶片產業在全國的排名在第十左右,這和山東經濟總量居全國三甲的位次不大匹配。青島目前在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方面並沒有精準的數據,不過在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方面青島的呼聲很大。

澳柯瑪控股芯恩

資本運作助推晶片生產

為了加快青島芯恩項目的推進速度,我市進行了積極的資本運作。

前不久,青島芯恩完成新一輪股權變更,青島澳柯瑪雲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澳柯瑪雲聯)成為青島芯恩控股股東,直接持有公司57.1%的股份。澳柯瑪雲聯是青島澳柯瑪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企查查信息顯示,澳柯瑪雲聯剛剛設立,設立日期為今年9月1日,由澳柯瑪集團100%出資,最終實際控制人為青島市國資委。

青島芯恩由張汝京創辦。張汝京是全球範圍內華人在晶片領域的領軍人物,他曾在世界各地創立過多個晶片製造廠,也是中芯國際的創始人。青島芯恩成立於2018年4月,張汝京全身心投入,致力再次打造晶片王國。

從多家巨頭持股到再次回到政府手中,澳柯瑪等國資企業融入晶片產業的背後,是青島政府希望用資本助推青島芯恩晶片項目的加速推進。

今年4月,青島市國資委等五部門印發實施《市屬企業加快布局「新基建」實現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行動計劃梳理了青島數字園區項目的布局,提出積極參與市北區大數據產業園、嶗山區青島芯谷、即墨區青島(芯園)半導體產業基地、西海岸新區中德生態園集成電路產業基地、高新區軟體科技城等區市和功能區數字園區建設運營,助力青島市數字經濟和產城融合發展。

行動計劃還提及了青島芯恩項目:澳柯瑪集團加快芯恩(青島)集成電路項目建設投產,開發一批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集成電路產品,提高核心競爭力,提升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整體水平。

一直非常低調的澳柯瑪,也許在劃出自己產業的「第二曲線」之後,將不再低調。

巨頭企業頻頻加碼

加速補上「缺芯」短板

在青島本地,對晶片具有大量需求的家電產業力量雄厚,除了澳柯瑪還有青島海爾、海信這樣的電器領軍企業。據了解,海爾、海信已布局晶片產業多年。

海信晶片。資料照片

早在2019年7月,海信電器聯合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投資5億元成立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超高清智能電視SoC主晶片及超高清畫質引擎晶片的研發推廣。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海信電器控股,整合了海信的晶片研發團隊、此前海信收購的東芝電視晶片研發團隊,以及宏祐圖像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團隊和業務。高端智能電視晶片的國產化,將有利於電視製造成本下降,有利於企業運營。同時,企業採用自主產權的高端智能電視晶片,將有利於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和開發差異化產品。

海爾旗下的金融投資板塊,也涉及到了多家晶片企業,雖然佔股比例不高,但從頻頻出手的舉動看得出海爾對該產業的重視程度。早在2018年,海爾電視板塊就發力硬體配置,超前布局128G大存儲、搶佔全球第一顆12納米超級晶片。

青島芯多足鼎立

集成電路產業鏈初成

近10年來,青島市晶片相關企業年註冊量逐年攀升,相關企業總量較10年前增加了兩倍。根據工商登記,截至10月30日,青島市今年前三季度新增晶片相關企業近600家。

地處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青島芯恩集成電路項目於今年8月份開始試生產,該項目頭頂著「全國首個CIDM集成電路項目」的光環。此前的2020年4月,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也正式落戶青島,著眼於5G與人工智慧相關的晶片業務,項目計劃於今年開工建設,2021年投產,2025年達產。

由深圳惠科投資有限公司與青島市即墨區馬山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建設的青島惠科晶片項目將在年內投產。作為重點引進的集成電路製造項目,青島惠科晶片將建設國內最大、也是亞洲最大的功率器件生產基地。

2018年成立的青島微電子創新中心已經入駐了中科院青島EDA中心、青島芯谷·美國高通·歌爾聯合創新中心、歌爾微電子、大唐半導體、矽昌通信、矽立科技、宇芯智能、展誠科技、鐳測創芯、青軟晶尊、山東炎一、雲威半導體、矽科微、華芯微等一批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產業項目,初步形成了集成電路設計產業虹吸效應。

數據顯示,青島市目前有超過800家經營範圍含「晶片、集成電路」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晶片相關企業。從區縣分布來看,西海岸新區擁有數量最多的晶片相關企業,共有近300家。

我市某半導體企業車間內。資料照片

「芯」競爭,青島當提速

做強做大還需奮鬥十年

「晶片行業屬於高技術行業,也是高壁壘行業,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不會受制於人。」青島芯恩創始人張汝京曾表示,加快發展晶片事業是決勝未來的必然要求。

2017年,我國集成電路市場規模達到1.3萬億元,進口集成電路產品價值則超過2000億美元,仍然是我國第一大宗進口商品。為了發展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國內多個地區都在努力,而青島也在短短幾年內,實現了集成電路產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的嬗變。

一旦集成電路產業從上遊到下遊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將發揮聯動作用,帶動我市科技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截至目前,一切都還是開始,剛剛完成從零到一的跨越。」張汝京曾表示說:「雖然和國外相比差距沒那麼大,但未來想要做大做強,對比三星、京東方等企業崛起的歷史,可能還需要5至10年的奮鬥。」

晶片產業十分複雜,包含晶片設計、製造、封裝、銷售等諸多環節。目前,能夠打通晶片產業全流程的廠商屈指可數,大多只具備某一環節的能力,這也意味著晶片行業依然具備著產業整合創新的空間。

山東是製造業大省。但相關數據顯示,山東晶片產業在全國的排名在第十左右。這和山東經濟總量居全國三甲的位次不大匹配。從這點來看,山東尤其青島需要在晶片產業領域加把勁。(觀海新聞/青島晚報記者 薛飛)

相關焦點

  • 「芯視野」芯恩「進行曲」?
    如今的芯恩已站在了新的歷史節點之上,創始人張汝京對此或許有更多的感喟。2018年,被譽為中國半導體教父、70歲的張汝京心懷使命轉戰沙場,並選擇在青島創立了大陸第一家CIDM模式的半導體公司——芯恩(青島)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但這被張汝京寄予厚望、業界倍加期待的芯恩,推進並不如預期順利。
  • 華為並非孤軍奮戰,中國晶片巨頭增資28億,解決晶片生產全流程
    而前段時間,國內就誕生第一家CIDM企業——芯恩集成電路有限公司。據公開資料顯示,芯恩集成電路可以解決晶片設計、生產、銷售整個流程,這也能夠看出在國產晶片市場上,華為並非孤軍奮戰。其實,芯恩集成電路並非是一家傳統晶片製造企業,更像是一家共享式企業。眾所周知,晶片設計、生產、測試,每一個環節發展都需要耗費不小的時間與財錢。而為加快國產晶片發展速度,芯恩集成電路並沒有選擇從頭開始一步一步研發技術,而是找到國內市場上已經成名的企業進行合作,這使得公司節省大量的技術儲備時間。
  • 中國芯突圍——集成電路產業走向理性創新
    根據賽迪顧問最新發布的《2007年1~6月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07年上半年中國內地IC產業總產值為607.21億元,其中IC設計業95.32億元,佔整個產業鏈的15.7%;晶片製造業實現銷售額184.05億元,佔30.3%;封裝和測試業實現銷售額327.84億元,佔54%。
  • 集成電路產業鏈深度報告:製造、封測、設備、材料
    集成電路製造企業的 經營模式主要包括兩種:1)IDM 模式,即垂直整合製造模式,其涵蓋了產業鏈的集 成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等所有環節,該模式下的集成電路企業屬於典型的重資 產模式,對研發能力、資金實力和技術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因而採用 IDM 的企業 大多為全球晶片行業的傳統巨頭,包括英特爾、三星電子等;2)Foundry 模式,即 晶圓代工模式,僅專注於集成電路製造環節,該模式源於集成電路產業鏈的專業化
  • 全球五大晶片代工巨頭誕生!國產芯成「一枝獨秀」:中芯國際排名墊底
    眾所周知,自從華為、中興事件爆發以後,國產晶片、國產作業系統的發展也是空前的火熱,阿里巴巴、格力、聞泰科技等眾多國產巨頭也是紛紛加入到了「自研晶片」隊伍之中,但我們都知道,在整個晶片產業鏈流程中共有設計、製造、封測三個主要的流程,其中晶片製造更是成為了整個晶片產業鏈中,對於資金、技術等門檻最高的一個領域,這一點我們也是能夠從國內的晶片製造與目前國際領先的水準依舊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
  • 中科院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落戶崑山
    崑山市委書記、市長杜小剛,中科院微電子所所長葉甜春共同為中國科學院集成電路創新研究院崑山產業基地揭牌。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公司總裁丁文武、中國科學院院士王曦、協鑫(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朱共山,市領導管鳳良、金健宏、宋德強出席籤約儀式。 此次三方合作建設的功率射頻半導體產業創新基地,坐落於陽澄湖科技園的核心區域,地處崑山城市發展的黃金地段,原先是一家能源發電企業。
  • 武漢集成電路相關企業梳理 何時解除「封禁」仍未可知
    在大力培育壯大「芯」產業方面,武漢依託國家存儲器基地,重點發展存儲晶片、光通信晶片和衛星導航晶片,努力形成以晶片設計為引領、晶片製造為核心、封裝測試與材料為配套的較為完整的集成電路產業鏈。計劃到 2022 年,武漢集成電路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 1000 億元以上。
  • 熱錢湧入引「虛火之憂」 「中國芯」如何浴火新生
    電腦、手機、家電等產業所需晶片,尤其是處理器、存儲器等高端晶片大量依靠進口。  海關數據顯示,我國進口集成電路的數量逐年攀升。從2015年到2019年,我國進口集成電路的數量從3139億個增長到4451億個,金額從1.4萬億元增長到2.1萬億元。與巨量進口相比,我國出口集成電路量少價廉,2019年,我國出口集成電路2187億塊,金額為7008億元。
  • 玻璃門冷凍櫃-澳柯瑪值得信賴!
    對此,國內老牌商用冷櫃品牌青島澳柯瑪商用電器感觸頗深。商用冷櫃市場細節需求凸顯在商用冷櫃興起之初,客戶對產品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冷藏、冷凍的功能上,同時對大容量產品則有更多的偏好;但隨著市場發展,客戶意識到商用冷櫃是一種高耗能型產品,因此對產品的節能指標提出了新要求,渴望節省成本;再後來,隨著健康意識的增強,則對商用冷櫃的產品的環保、保鮮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 中芯國際深度報告:國產芯自主的希望,上遊「賣鏟人」有哪些?
    大唐電信擁有公司 17.06%股份、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擁有 15.82%、紫光集團擁有 7.43%,三家大股東均為國 資背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還與中芯國際合資建立了中芯北方、中芯南方等 12 寸代工廠以及中芯長電高端封測廠。
  • 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到底是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控制?
    中芯國際到底屬於臺灣省控制還是大陸?其實,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只要我們了解了中芯國際的股權結構,就基本上知道中芯國際的最終歸屬。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中芯國際是一家股份制企業,股權結構比較複雜,但最大的兩大股東都是中國企業,它們分別是:大唐電信、鑫芯香港。截至2019年底,第一大股東大唐香港(大唐電信100%持股),在中芯國際的持股權比例達到17%左右;第二大股東鑫芯香港(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100%持股),持股比例也高達15.76%。可見,中國大陸對中芯國際有絕對的話語權。
  • 觀象山丨青島為何能吸引這麼多AI頭部企業?
    如果你是一家做無人駕駛技術的企業,那在生產端,青島有著龐大的汽車產業,尤其是正在打造的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在消費端,青島有著龐大的智慧出行需求。如果你是一家做智能家電技術的企業,那青島有著基礎雄厚、鏈條完整的家電產業集群,大有用武之地。正是這些豐富的應用場景「澆灌」出了一大批人工智慧企業。
  • 尋找無錫物聯網和集成電路產業的隱形冠軍
    「高度專業性」是核心   作為集成電路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應用領域的晶片設計服務開始有了更多定製化需求   集成電路領域創業非常艱苦,前期投入很高,從利潤數據來看,國奇科技去年才開始盈利,另一家江蘇中科君芯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如此,但這個領域「生態」一旦形成,後期回報極大,所以稱之為行業潛在的「隱形冠軍」。
  • 彩電巨頭割肉跳出等離子苦海
    虹歐成立於2007年,早已搭建起了完整的上下遊產業鏈,不斷投資和建設等離子屏和模組項目。四川長虹2006年就宣布,通過三期建設,最終形成年產600萬片等離子模組的能力,並在2008年增持10億元,成為虹歐的控股股東。
  • 「中國芯」發展趣聞,看完別再吐槽國產晶片企業不爭氣了!
    集成電路產業是對集成電路產業鏈各環節市場銷售額的總體描述,它不僅僅包含集成電路市場,也包括IP核市場、EDA市場、晶片代工市場、封測市場,甚至延伸至設備、材料市場。集成電路產業不再依賴CPU、存儲器等單一器件發展,移動互聯、三網融合、多屏互動、智能終端帶來了多重市場空間,商業模式不斷創新為市場注入新活力。
  • 上海「東方芯港」已籤約落地1600億元集成電路項目
    再比如說「東方芯港」,已籤約和近期擬落地集成電路項目總投資額近1600億元,將打造能級高、鏈條全的國家級集成電路綜合性產業基地。二是突出特色功能。例如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主分區創新制度,將有利於降低研發設備進口成本、提升技術研發效率、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再比如在「大飛機園」,通過洋山特殊綜合保稅區政策效應溢出,將有利於製造企業在區內設立製造基地、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等。
  • 中芯國際深度解析:中國晶圓代工龍頭,半導體國產替代先鋒
    晶圓製造是半導體產業鏈上資金門檻最高的環節。集成電路越先進,製造技術和工藝就越加難,所需設備也越加貴重。以刻蝕環節為例,20nm 工藝所需要的全工序步驟約 1000 道,刻蝕步驟大約 55 道,而 7nm 所需要的工序為 1500道,刻蝕步驟增加至 150 道,工序的大幅增加意味著更多的製造設備。
  • 老虎證券ESOP:中芯國際人事地震,內訌之下,股權結構隱藏哪些陷阱?
    梁孟松表示,此次的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一職的人事變動,其是在12月9日才被董事長周子學告知,此前對此一無所知。言下之意則是,這項人事變動並未提前與其進行充分溝通。梁孟松覺得 「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上述事件也傳導到了資本市場,16日早間,中芯國際A股開盤大跌,截至收盤,股價跌幅達5.53%,報收55.20元。中芯國際港股下跌4.94%,報20.2港元。
  • 從美股退市到科創板募資超500億,中芯國際成色幾何?
    世大半導體發展期間,恰逢聯電宣布五合一案,臺積電也正苦於產能不足,世大半導體剛建好兩座工廠就成了雙雄覬覦的目標。2000年,在世大半導體投資人胡定吾運作下,世大半導體以50億美元賣給臺積電,被迫接受事實的張汝京,只能另尋戰場。2000年,正值大陸鼓勵發展半導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