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為什麼俗稱是破五?古人在正月初五有哪些習俗和禁忌?

2021-01-12 小九看古今

今天是農曆正月初五,俗稱破五,破五的意思是送年,過了今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過年之前的狀態。古人在正月初五這天會放鞭炮,但是放鞭炮的過程有講究,要從每間屋子從裡向外放,邊放邊向外走,寓意是把家裡的一切不吉利的東西都轟出去。

在破五這天,古人一般會在家裡大掃除,等垃圾掃出了大門口,就開始在垃圾堆上放一個大的爆竹,點燃爆竹後,只聽轟的一聲,破五的儀式就算正式結束了。古人認為,這樣做,家裡的窮氣、窮鬼就全被趕跑了。那麼古人在正月初五有哪些禁忌呢?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正月初五,也稱忌針節,古代的婦女在這天不得用針線縫紉。第二,不能用生米做飯。過了初五,這些禁忌就取消了。各地在正月初五有不同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吃攪團。在關中地區,不管是西府還是東府,習俗都差不多。當地的人們會在這天吃攪團,寓意把一切不如意的東西都攪在一起吃掉。

第二種,吃煮角。在鳳翔縣,人們會在這天大掃除,放爆竹,吃煮角,(煮角是一種類似餃子的食物),一般會在正月初四晚上包好,正月初五早上煮了吃。在包煮角的時候,要點上一支香,拿著香在盛餡的盆上繞來繞去,然後再包煮角。寓意是把五窮之類的東西全趕到餡裡,然後包了,吃掉。五窮也名五鬼,指的是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五種窮鬼。

第三種,吃餃子。天津人在正月初五這天會包餃子吃,家家戶戶先是把餃子餡剁得非常響,表示把小人都剁了。然後在正月初五的晚上,放鞭炮,寓意是避邪免災。第四種,迎財神。山東地區在正月初五這天會過得很熱鬧。初五也是馬日,是山東人眼中的財神日,很多商店在這天開業。在上海地區,在初五這天也是恭恭敬敬地迎接財神爺的到來。

小編看來,正月初五各地禁忌和習俗雖然不同,但類似,都是信奉各自的信仰。你對古人過初五的習俗和禁忌怎麼看?歡迎在評論裡留下你的寶貴意見。

相關焦點

  • 大年初五習俗禁忌盤正月初五「破五」是什麼意思?大年初五吃什麼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香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 正月初五祭五路神 破五窮吃餃子剁"小人"大吉大利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 正月初五迎財神!接財神爺的正確姿勢原來是...
    正月初五,是正月裡一個重要的日子,又叫「破五」,因為農曆新年前幾天的諸多禁忌過此日可破。迎財神民間傳說財神爺的生日就是正月初五,因此,「破五」也就成了民間迎財神的吉日,尤其是商戶,很是重視。按照傳統習俗,當天人們要貼好財神像,燃放鞭炮、拜財神。
  • 【傳統文化】破五的來歷
    其二,為禁忌解除日,因傳統概念的過年是單指正月初一至初五,故之前一些過年的禁忌至此可以消除或有所放鬆,如不能做新飯、不能說不吉利的話、婦女不能動針線、不能打掃衛生、不能打碎東西等。其三,俗稱"潑汙",即從大年除夕夜開始存留的汙水、垃圾可以全部倒掉清除。
  • 農曆一月為什麼叫正月?春節五問考考你 | 年俗⑨
    3大年初五為什麼叫「破五」?「破五」是送年的意思,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慢慢恢復到大年三十以前的狀態。「破五」的來歷至今眾口不一。據《封神榜》所說,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為「窮神」,令她「逢破即歸」。
  • 老人說正月不剪頭,這是為何?
    提要:初五不喝粥,正月不剪頭,這裡有什麼講究今天已經是大年初三了,我們這邊的習慣是每年的大年初三回家掃墓祭奠先祖。有些親戚比較多的朋友這幾天應該還在忙活著走親戚吧。在春節這幾天的規矩真的是不少,現在和過去比起來已經好很多了,不過一些老人們還是比較堅持一些老習俗,比如今天提到的破五不能喝粥,正月不能剪頭。至於破五為何不能喝粥,正月為何不能剪頭,相信不少朋友在小時候就已經非常好奇這裡的原因了,記得那時候自己總是驚訝於正月裡的規矩可真多,什么正月初一不能掃地,不能倒垃圾,不能洗衣服,不能剪頭,不能喝粥,不能用剪刀等等。
  • 正月裡有什麼禁忌? 正月裡有哪些禁忌你造嗎?
    正月裡有什麼禁忌? 正月裡有哪些禁忌你造嗎?時間:2021-01-06 20: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正月裡有什麼禁忌? 正月裡有哪些禁忌你造嗎?正月裡有什麼禁忌 關於正月裡有什麼禁忌,具體詳情如下: 1、不能打碎碗筷 在正月裡要注意避免打碎碗筷,此時打碎東西,不能當做碎碎平安來看。因為在正月裡主張團圓吉祥,一旦打破東西就象徵了這個家庭不完整。   原標題:正月裡有什麼禁忌? 正月裡有哪些禁忌你造嗎?
  • 農曆五月初五的禁忌
    正文共1668字,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農曆五月初五是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這個節日俗稱"惡日",人們在這一天要插菖蒲、佩茱萸以闢邪,薰蒼朮、喝雄黃酒以避疫。這種俗信是怎樣形成的呢?農曆五月初五是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這個節日俗稱"惡日",人們在這一天要插菖蒲、佩茱萸以闢邪,薰蒼朮、喝雄黃酒以避疫。
  • 春節來源習俗 - 百度經驗
    春節和除夕的區別,只要找到日曆一看便知,春節是大年初一這一天,除夕指大年三十這一天。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都有哪些習俗呢?
    正月初九俗稱天公生,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是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誕辰,在中國民俗信俗中,在古代人們將正月初九視為玉皇聖誕,民間俗稱「玉皇會」,傳說這天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都集中在一起慶賀。「玉皇大帝」在臘月廿五會會親自降臨下界,巡視察看各方情況,百姓是否安居樂業。
  • 春節各日習俗與禁忌大全,值得收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是集祈福攘災、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最近大街上的年味也越來越濃,還有十來天就到了我們盼望已久的春節了,想想是不是還有點小激動呢。那麼你知道我國春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九天公生
    2014年泉州馬年春節專題天公生  正月初九,即「天誕日」,玉皇大帝神誕。古時,善信在這天往元妙觀行香。  從正月初一至初四,人們歡度春節。初五,百業經營,俗稱「初五隔開,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穀生日」。  初九民間普遍「敬天公」。從子時起,家家戶戶燃放鞭炮,廳堂點燃紅燭燈,曰「天公燈」,祈求今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 正月初五「猴子軍團」大鬧馬鑾灣 將與廈門市民共迎新春
    2月12日(正月初五),為期兩天的2016海投第十一屆中國年將在海投房產營銷中心(馬鑾灣)拉開帷幕,與廈門市民共迎新春。  此次,在海投房產營銷中心喬遷馬鑾灣之際,海投「中國年」將移師北上進駐馬鑾灣,讓到場市民感受到海滄「雙灣雙城」建設的新速度。而位於長泰的海投·香格裡墅分會場,也將為市民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微墅之旅。
  • 初一到初七 哪些年俗你還不知道?
    導讀初一拜年,初二回娘家,初三老鼠娶親……大年初一至初七,都有怎樣的風俗呢?你知道除了餃子,還有哪些傳統的過年食品麼?你知道送窮神、接五路是什麼嗎?今天,就讓小編帶你看看正月初一至初七,各地那些有趣的年俗。  大年初一 金雞報曉  放爆竹、吃餃子,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發壓歲錢。
  •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
    正月初二有什麼習俗?「回娘家」、「吃開年飯」忙得不亦樂乎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嶄新開始。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對過年都抱有極大的興趣和情感。因為過年的時候不僅家裡人可以團聚在一起,而且忙碌了一大年也希望能夠適當休息一下。
  • 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月二龍抬頭 有哪些習俗和禁忌呢! 農曆二月初二,我國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龍在我國素是主栽風雨的祥瑞之物,因此龍抬頭是復甦和吉祥的象徵。
  • 文化:春節習俗之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
    導讀我國有著上千年的歷史文化,古人敬天地鬼神,所以在民間有很多流傳的禁忌,春節期間特別出名的一句話就是「正月剃頭死舅舅」,那到底是什麼原因才有了這樣的說法呢?關於正月剃頭那點事兒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舅,「死舅」其實是「思舊」的諧音。
  • 哪些地方正月初九舉辦「拜天公」?
    「正月初九五更天,三牲五穀放桌邊。一家老少站相依,一拜豐收財運添。二拜健康笑眯眯,三拜團圓不分開。真心許願嘴要甜,響炮共慶天公生。」閩南地區稱正月初九為「天公生」,其故事出自女媧娘娘開天地,造萬物,初一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豬日,初四為羊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初八為穀日,初九為天日,初十為地日,天日就是所謂的「天公生」,這一天閩南地區的婦女多會備以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初九也是向上天祈禱全家新年平安順利、大富大貴的最佳時機。
  • 正月習俗大全,在中國臺灣潮汕閩南春節這麼過更有味~嗨翻春節
    臺灣民間過春節的習俗與大陸相差無幾,都是從自上一年的,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開始,直到正月十八「落燈」為止。臺灣民謠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困到飽初四接神 初五隔開 初六是挹肥初七七完 初八完全 初九天公生日初十吃食 十一請子婿十二請查某子轉來食泔糜仔配芥菜十三關老爺生 十四月光 十五是元宵暝看了之後有沒有內心一種形象間潔地描繪出南部沿海地區過年的習俗對年的盼望和人們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