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2021-01-07 獨釣清月E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1.藍玉之罪,罪在功高蓋主

藍玉乃明朝開國名將,此人足智多謀,勇敢善戰,可謂戰功赫赫,他不但與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是老鄉,也是元末紅巾軍將領明朝開國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與朝中大臣多有交集,而且關係錯綜複雜。

藍玉剛開始在常遇春帳下效力,因為謀略過人又英勇善戰,常遇春經常在朱元璋面前誇獎藍玉有勇有謀,後因藍玉屢立戰功,由管軍鎮撫升任千戶和指揮使,後升任大都督府僉事。

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藍玉以左副將軍的官階,跟隨徵南將軍傅友德率領30萬大軍向南徵討雲南,藍玉攻佔了大理,滇池也全部平定,戰爭結束後論功行賞,藍玉功勞最大,朱元璋為其增加俸祿五百石,而且他的女兒也被朱元璋冊封為蜀王朱椿的妃子。

這一次他不但因軍功得到了重賞,而且也與朱元璋算是攀上了親家,這在皇權專治時代,那可是無尚光榮和光耀門楣的大事,有女兒能嫁給皇家做妃子,那可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美事,並不是隨便什麼人就能攤上這樣的好事。一般來說,皇家選妃子,可不僅僅只看你長得漂亮不漂亮,很多時候都算得上是權力聯姻,藍玉自然也是因為戰功顯赫,女兒才被朱元璋冊封為朱椿之妃。

緊接著在洪武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387年,藍玉被朱元璋拜為徵虜左副將軍,隨大將軍馮勝北徵元太尉納哈出。藍玉率領輕騎冒著大雪出兵殺掉元廷平章果來,並俘虜了元廷的人馬,後來他又乘勝追擊,並用計將出來假降的納哈生擒。

當時正趕上馮勝獲罪,朱元璋命藍玉「總管軍事」,拜大將軍。公元1388年,朱元璋讓藍玉率領15萬大軍向北徵討,大軍到達慶州後探知元軍在捕魚兒海,結果趕到百眼井後仍然不見敵人的影子,這時藍玉想著既然沒有發現敵人,不如班師回朝。

不過就在他動了心思要返回時,定遠侯王弼勸他道:「我們十五萬大軍深入大漠無功而返,回去恐怕不好向皇帝交差。」藍玉一想,對呀,這麼多人跑到這麼遠卻毛都沒撈到一根,這算怎麼回事?於是便下令軍隊穴地而居,乘著夜色趕到捕魚兒海南邊。當時元軍以為他們缺乏水草,不可繼續深入,所以,根本就沒有做任何防備,結果元軍大敗。

此戰僅元主與太子天保奴等數十人逃走,俘獲敵軍男女77000多人,繳獲馬、駝、牛、羊十五萬多頭,焚毀甲仗蓄積無數,捷報奏傳到朱元璋那裡,朱元璋大喜,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緊接著藍玉又攻佔了哈剌章營,繳獲人、畜六萬多。班師回朝後,晉升為涼國公。

此戰再次奠定了藍玉堅實的地位,他為朱家的天下所做的貢獻足可以讓他名利雙收,也足可讓他傲視群雄,而且在之後平定西南過程中,他又是居功至偉,後來在他請求討伐朵甘、百夷時,朱元璋已經有些擔心,怕他太過強大自己無法控制,沒有答應他討伐朵甘、百夷的請求。

如果當時藍玉還不至於被軍功和勝利衝昏頭腦的話,他應該立即反思,按說大凡帝王都希望疆域廣闊,不斷開疆拓土是好多帝王建功立業留名青史的見證,哪裡會有不答應將帥討伐的事情?而且這種討伐勝算很大。在此情況下,只能說明藍玉之功已經太大,已經讓朱元璋開始有所警惕和擔憂,說白了朱元璋害怕藍玉功高蓋主。

2.藍玉之罪,罪在居功自傲,且不知收斂

因為藍玉屢戰屢勝,戰功赫赫,朱元璋對他也越來越重視,對他的優待也越來越多,這就很容易讓藍玉誤以為朱元璋把他當兄弟看待,既然是兄弟就不講那麼多的禮節和形式,大家知根知底,誰也別覺得自己高人一等。這也是好多功臣後來被殺的原因,他們總以為自己是皇帝的人,皇帝也理應是自己的人。

其實這種思維方式在領導那兒根本不敢有,當一個普通人皇袍加身後,那就意味著權力加身,已經做不回從前的窮小子了,也就意味著你只是領導的人,但領導卻不是你的人,如果犯了這種不該犯的錯,輕者可能會慢慢被領導邊緣化,重則可能會因此丟了小命。

藍玉正是把皇帝老兒當成了自己人,所以處處輕狂放縱,再加上本身居功至偉,這就開始讓皇帝老兒朱元璋心中很是不爽,皇帝不爽了,他的好日子也就快到頭了。

藍玉最初讓朱元璋感到極為不快的事情是強姦了元妃,這事要放在普通士兵身上或許也不算什麼,因為戰爭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士兵強姦敵方的妻女幾乎在古代戰爭中經常發生,但這種事要放在一個統帥大軍的將領身上,就不能簡單說成是軍紀不嚴的問題了。

藍玉作為大明的大將軍,他代表的可是大明,這樣的事件完全可以說得上是國際事件,直接影響到大明的國際聲譽,這種事放在古今中外都是滅頂之災,特洛伊的帕裡斯攜走希臘的海倫就招致滅國之禍,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霸佔了陳圓圓也把吳三桂推向了與自己不共戴天的死敵之路。

所以說,藍玉強姦元妃這事兒,對一個有長遠戰略眼光的皇帝來說絕對不會覺得是小事一樁,雖然朱元璋並未因藍玉強姦元妃一事問罪於他,那是因為他當時的呼聲很高,朱元璋只是不想讓老百姓罵他誅殺功臣,所以才將這口氣咽了下去。

如果說此事雖然國際影響很壞,不過也能看成是藍玉一時衝動犯下的錯誤,那麼另外一件事就讓朱元璋真的發怒了。藍玉在捕魚兒海大捷後班師回朝,大軍行進至喜峰口時,正值半夜,按照當時的規定,長城各隘口只要入夜,就算是天子駕臨也不能打開城門,守門將士拒絕開門後,藍玉自恃勞苦功高,下令攻打隘口,最後破關而入。

朱元璋聽說後大怒,當時就派人去斥責藍玉,但藍玉並不理會。藍玉回京後,朱元璋本想加封藍玉為「梁國公」,但為了提醒他不敢再造次,就特意將「梁」字改為「涼」字,讓他時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但藍玉因為功勞太大,他自己覺得既是自己真的犯下滔天大罪朱元璋也會念及自己為朱家做出的貢獻而赦免於他。

後來,他依然我行我素,甚至變本加厲,尤其是蓄養了好多莊奴、義子,並且還縱容這些人在地方上為非作歹,欺男霸女,不斷霸佔民田,民憤極大。有次他霸佔了東昌的民田,這事被被告到御史那兒,御史追查此事後讓藍玉大怒,你一個小小的御史,也敢過問我藍玉的事情,就算是我霸佔了民田又怎麼樣?他大罵御史一頓並將御史趕走。

藍玉本身自恃功高做了很多壞事,再加上他又看不起那些沒有戰功的官員,得罪的人也不少,他的好多罪證不斷地匯集到朱元璋那裡,這讓朱元璋終於下了殺他的決心。

3.藍玉之罪,罪在不知功成身退

也就在朱標去世後的第二年,即公元1393年,錦衣衛指揮使蔣瓛告發藍玉謀反,朱元璋即刻下旨將藍玉全家及其黨羽全部下獄,幾乎沒有怎麼審訊就將他和他的家人及其黨羽全部抄家滅族,尤其是將藍玉剝皮實草,手段極其殘忍。藍玉案牽連甚廣,一次性被誅殺的人多達一萬五千多人。

藍玉案其實是朱元璋一手策劃的一場冤案,事實上藍玉雖然居功自傲,也犯下了不少嚴重錯誤,但他功勞太大,他所犯的那些問題其實根本不足以讓朱元璋要了他的命。

再說他也算是開國功臣,後來無論是北徵還是平定西南的過程中,他都立下赫赫戰功,為朱家的天下做出卓越的貢獻,所以,一般情況下,他就算犯做了一些壞事,朱元璋也至於將他滅門。

朱元璋之所以最後下定決心要將藍玉剝皮實草,其實還真不是藍玉要謀反,根本原因就在於藍玉不知功成身退,這才讓朱元璋很擔心,他活著當然可以輕易控制藍玉,但誰能保證他死後藍玉還會老老實實?

事實上,朱元璋本來是要傳位給太子朱標的,但不幸的是公元1392年,朱標在巡視長安歸來後,不幸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太子朱標的早死讓他很傷心,決定將朱標的嫡長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

在太子早逝,皇太孫年幼的情況下,朱元璋不得不考慮為皇孫朱允炆重新組建班底,他考慮過留著有勇有謀的藍玉及跟他一起的那幫戰將,但他不相信這些人在他死後還能乖乖地聽從幼孫朱允炆的指揮,他其實也很清楚,留著一幫武人集團如果有能力控制他們,他們就是一支戰無不勝的雄兵。否則,這些人完全可能成為威脅朱家天下最可怕的潛在威脅。

為了不讓以藍玉為首的武人集團架空或者威脅皇孫的地位,也為了給皇孫掃清未來的道路,尤其是他要以藍玉為突破口,順便搬倒馮勝和傅友德等人,他這才下定決心誅殺了藍玉及其黨羽。當然,還有一點,從當時的政治大環境來看,因為北邊的元政權經藍玉一戰後基本無力威脅到大明,朝廷對這些武將的需求沒有那麼迫切。這也是朱元璋痛下殺手又不擔心無將可用的另一層意思。

如果說之前的藍玉讓朱元璋就很不爽的話,不過也就是不爽而已,朱元璋自信還能控制得了他,但他死後情況就很難說了,最主要的是皇孫年幼,很可能沒有能力控制得了以藍玉為首的武人集團,與其猜忌,讓他死後不安,不如在活著時做個了斷。

就這樣藍玉成了皇太孫朱允炆上位前的犧牲品,如果藍玉能早點明白「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早日功成身退,遠離廟堂之險,不要說完全可以避免剝皮實草的酷刑,最起碼家族是不會遭遇被完全覆滅的可悲下場的。

相關焦點

  •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藍玉被「剝皮實草」的說法乃是無稽之談。「剝皮實草」之說,最初見於明初葉子奇所著《草木子》,其後各野史相繼沿襲。該書說,朱元璋治貪手段殘忍粗暴,官員貪汙數額只要在六十兩白銀以上的,就處以死刑,並梟首示眾,且剝下他的皮,皮裡填上草,置於衙門裡官座旁邊,以警示後任官員。《草木子》的記載似乎言之鑿鑿。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藍玉反其道而行之,打了元朝勢力,一個措手不及,大獲全勝,但卻得意忘形,碰了元主的妃子,一個不該碰的女人,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負面效應。朱元璋大為惱火。《明史記事本末》記載:玉還朝,上切責之,戒以率德改行。為此,原打算封為梁國公,改為封藍玉為涼國公,意在敲打,要其冷靜一下;北徵還朝路經喜峰口,正值下半夜,城門緊閉。藍玉為進城駐軍,竟然縱容士兵毀壞城門。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朱元璋接到喜報,心裡十分高興,他把藍玉比為漢朝的衛青和唐朝的李靖,藍玉一下紅透了大江南北。但藍玉卻不是一個聰明人,他似乎剛從火星移民回來,對朱元璋屠殺功臣的事跡沒有一點印象。功臣與罪臣,就像朱元璋的手心和手背,隨時可以翻轉。藍玉被朱元璋誇獎了幾句,就得意忘形,差點連自己姓啥都不知道了。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藍玉常遇春曾經向朱元璋推薦過藍玉,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是因為明初將星如雲,藍玉在成堆的名將中根本就排不上號,二是朱元璋以為藍玉是靠常遇春的關係才被推薦的,所以就沒有多看好他。明初疆域圖就這樣,藍玉在這些名將的身後學習殺伐之道,學習軍事謀略,逐漸的成長了起來,他也將成為新的名將,他的光芒將蓋住所有人。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那麼問題來了——藍玉為明朝立下汗馬功勞,朱元璋明知誅殺這樣的功臣會落得千古罵名,可他為何仍是將藍玉剝皮了呢?筆者認為,朱元璋殺藍玉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一、得勝而歸時暴力闖關當初藍玉率領大軍北徵南返時,在一個名叫喜峰關的地方受到阻撓。因為那天剛好是晚上,守城的將領並不能一眼分清來人是敵是友,所以他們要求藍玉大部隊停下來接受檢查。
  • 朱元璋發明的酷刑「貼加官」,到底有多殘酷,為何死囚聞之色變
    語出《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史記·呂太后本紀》:「刑罰罕用,罪人是希。」《舊唐書·韋湊傳》:「善善者,懸爵賞以勸之也;惡惡者,設刑罰以懲之也。」刑罰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的構成部分,用於懲罰惡人,具有警戒百姓、穩定朝廷的作用。
  • 明朝大將軍藍玉相比衛青,霍去病如何
    藍玉此人是誰呢,作為明朝開國大將而且還是朱元璋的把兄弟,此人實力戰力如何呢?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名震天下。廣為後人流傳。藍玉與衛青、霍去病不是一個級別的大佬衛青、霍去病幹的是匈奴,而藍玉則幹的是蒙古元軍。
  • 朱元璋麾下四大戰將:兩人是皇親國戚,一人為明朝鎮守邊疆
    文|JU美全球元末明初,在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浪潮中,逐漸形成了三股割據勢力:兩湖的陳友諒,蘇贛的朱元璋,東南的張士誠。三方混戰多年,最後朱元璋先後剿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登基稱帝,建立大明。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擊敗幾十萬大軍的陳友諒和坐擁長江天險的張士誠呢?
  • 朱元璋真把常遇春的老婆拿來煮湯了嗎?常遇春死後為何身穿龍袍?
    朱元璋聽聞常遇春的死訊之後,大為悲痛。當常遇春的靈柩運回南京之時,朱元璋甚至親自前往祭奠。並依照「宋太宗厚葬韓王趙普」的故事,將常遇春賜葬在鐘山,加明器90件納於墓中,追封為開平王,諡號忠武,配享太廟,肖像立於功臣廟。 雖然常遇春一生勇武,馬革裹屍,但他有一個弱點,就是怕老婆。
  •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過多次的改朝換代,而每一位開國皇帝建立新王朝,都不可能完全單靠一己之力,必然有很多下屬的幫襯才行,尤其是那些幫他摧城拔寨的武將,就拿明太祖朱元璋來說,手下能徵善戰的將領有很多,當以下面這四位實力最強
  •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事件「調查」,種種跡象卻指向「無辜」的清朝
    朱元璋選定吉日請所有功臣赴宴慶功樓,功臣們與朱元璋徵戰南北多年,難得的機會在一起慶祝屬於他們的成功,自然都喝得很盡興。酒過半巡、菜過五味,朱元璋藉故上廁所離開,徐達謹記劉伯溫的囑託,一步不離的跟隨朱元璋,朱元璋看見徐達跟隨就問他:「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表示想要護駕,奈何朱元璋不需要護駕之人,但是徐達還是跟隨朱元璋身後寸步不離,朱元璋顧念徐達的功績,最後就答應了徐達跟隨的要求。
  • 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了一次女兒,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處死他?
    胡美是個非常識時務的人,他知道陳友諒註定要失敗,很快就決定向朱元璋投降。真正讓朱元璋感到頭疼是使者提出的第二點,因為朱元璋之所以要招降胡美,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看中了胡美手底下的勢力,既然無法掌控這股勢力,就會變成他心裡的刺,時刻需要防備他造反。此時劉伯溫暗示朱元璋先答應使者的要求。朱元璋於是答應了胡美的2點要求。 胡美歸順時,朱元璋刻意做了很多讓胡美很有面子的事,比如說親自迎接。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啥朱標的太子之位如此穩固?實在搶不了
    朱元璋 影視形象 根據小編的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二: 一是朱元璋對朱標寵愛非常。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寵愛呢,甚至有人說就算朱標帶隊造反,老朱都會大開城門歡迎。為了能讓太子順利即位,朱元璋早早就為朱標打造了領導班底,在歷史上皇帝和太子共有一個班底團隊的應該說朱元璋和朱標獨一份吧。所以當時太子左有藍玉右有沐英,後面跟著常家三虎,也有人認為不是其他皇子不想爭太子,而是太子這幕僚配置簡直就是和朱元璋共享資源,實在太不好惹了,你們說是嗎?
  • 為何朱元璋殘忍至極卻能穩坐江山?專家:看清楚他針對的人都是誰
    貪贓汙吏無處遁形朱元璋經歷過那個官吏中飽私囊而對人民死活視之如草芥的年代,所以他對貪官格外的痛恨,以至定下了:貪汙銀六十兩即斬首示眾的嚴格律法。而後更是在明初洪武十八年頒布了刑典《大誥》來專門懲治貪腐官員。其刑罰之重,嚴重貪腐者盡皆剝皮揎草。
  • 朱元璋和徐達誰是大哥?看歷史才知道:朱元璋殺徐達不用親自動手
    即使到了現在,誰要說明朝幾句好話,也會被冠以「明粉」的稱號,那是因為很多人心中還留著辮子,甚至忘了他們老祖宗康熙也承認明朝「遠邁漢唐」。很多人都說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幫助子孫拔掉棘杖上的刺,免得自己死後建文帝朱允炆控制不住這些戰功卓著的功臣,甚至連「蒸鵝殺徐達」這種話都編出來了。
  • 古代被皇帝賜死之人,為何還要感恩戴德,要死了為何還在乎禮數?
    俗話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當年朱元璋賜死李善長的時候,李善長可是感恩戴德的,因為和他一起的藍玉可是剝皮充草,死後連一點尊嚴都沒有,所以賜死是帝王的仁慈,也是帝王對必死之人的網開一面。在清朝存在的將近三百年時間裡,幾乎沒有出現沒有出現過賜死的文官,只有被賜死的妃子和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