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2021-01-07 國史春秋

朱元璋勤奮,但苦於分身乏術,不然朝廷機構必精簡到超乎想像。胡惟庸被罷免之後,朱元璋乾脆不再設宰相一職,如此等於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副重擔。

唐朝時候,三省六部,宰相多如牛毛,如此得以維持朝政機構的正常運轉,而朱元璋將大權獨攬一身,可以想像他忙的程度。據說,朱元璋一天批閱上千奏摺,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司空見慣。縱觀古代歷史,泱泱數千年,最為勤政帝王,非朱元璋莫屬。

(朱元璋)

朱元璋生平最恨兩類人,一是汙吏;二是謀逆。為了懲戒汙官,他用60兩銀子劃界線,凡貪汙超過者一律處死。而對謀反者更不手軟,除殺頭、滅族外還發明了諸多酷刑,而最讓人毛骨悚然的莫過於「剝皮實草」。

如何操作?就是將受刑者肉皮用利器與骨肉分離開來,然後將空皮囊塞入稻草,懸於高曠之處,令見者喪膽,時刻謹記安分守己。而大將藍玉就受次「禮遇」,塞滿稻草的皮囊還被在全國「巡迴演出。」據說遊到蜀地時,藍玉女兒於心不忍,遂託夫君蜀王朱椿向朱元璋求情,才得將父親皮囊留下。

(藍玉)

朱元璋於1368年南京稱帝後便開發動始統一天下的戰爭。藍玉之前在姐夫常玉春帳前聽令,1371年承傅友德西徵四川,開始獨當一面。此後的十幾年間,藍玉率軍東徵西討,平南滅北,為朱元璋打下半壁江山。尤其在1388年捕魚兒海之戰中一舉摧毀北元殘餘勢力,北元名存實亡,為朱元璋的一統天下畫上圓滿的句號。而當時的藍玉如「登臨瀚海,封狼居胥」的霍去病一樣風光。

由此可見,藍玉為朱元璋鞠躬盡瘁二十餘年,建功無數,功名利祿滾滾而來,更拉近了同朱元璋的關係。所以藍玉同朱元璋的關係很近,並不是簡單的君臣,而是盤根錯節一般。藍玉是名將常玉春妻弟,而常玉春女兒為太子朱標正妃,藍玉女兒又是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王妃。所以藍玉同朱元璋既是兒女親家,又是朱標的娘舅。

(朱標)

但是,藍玉同太子朱標的關係最近,一來外戚的政治嗅覺使然,二來為儲君站隊等於為將來綢繆。反過來講,朱標的太子之位能堅若磐石,無人覬覦,同藍玉這隻老虎在身邊助威有很大關係。顯然,這個局面使朱元璋賞心悅目,因為兒子能做守住家業必須看臂膀是否堅硬、強大。

然而,藍玉的這種存在很尷尬,如一把雙刃劍。因為於朱標是錦上添花,於別人就成了一種威脅。朱標就是一塊布子,他活著,可以將藍玉罩得很完美,他去世,藍玉的形象立刻猙獰起來。

所以朱標去世,藍玉就像是一頭闖入人的鬥牛,引來驚慌一片。顯然,朱元璋要「為民除害」,因為藍玉雖可以給朱標做僕人,但是在政治經驗不足的皇太孫朱允炆麵前就是權臣,亦可變主人。歷史上鮮活的案例比比皆是,漢之霍光、王莽,魏之司馬懿,北周之楊堅,五代十國之趙匡胤等不勝枚舉。所以朱元璋必需要除掉藍玉,如此江山無虞,他才能走得無憂。

所以,就算藍玉低調做人,小心翼翼做事,卑微地活,但朱元璋也會把他寫在「生死薄」上,更何況我行我素,居功自傲,一副作死的節奏。總結朱元璋問罪藍玉的四大理由:一、豢養家奴,廣納義子,橫行霸道,圖謀不軌;二、捕魚兒海之佔侵犯元妃,敗壞軍紀;三、武力破喜峰口關,拆自己家門兒,影響惡劣;四、不甘心做太子太傅,以太師自居,目中無人,觸犯龍顏。

一番操作下來,藍玉在朱元璋的心裡徹底涼了,於是還賜了他一個「涼國公」的爵位。由此可見,藍玉被開刀只是時間問題。其實,皇帝想處死一個人表面上是「居功自傲」,而實際上是「功高震主」,所以朱元璋需要走一套「合理」的程序。

1393年,錦衣衛指揮蔣瓛(讀如患)告發藍玉謀反,之後,立刻被下獄。錦衣衛就是詔獄系統,一種專門滿足皇帝意識形態的機構,只要結果,不計過程。因此,僅三天後,藍玉就被處「剝皮實草」酷刑,夷三族,株連過萬。朱元璋下手之麻利,顯然是「蓄謀已久」。

藍玉真的謀反嗎?眾說紛紜,鳴冤者塞道。但在朱元璋的眼裡,江山社稷至高無上,所以他要的不僅僅是一張人皮,而是一種清除障礙之後的震懾,餘威嫋嫋,刺人魂魄,所以也不會在意別人的流言蜚語。漢高祖劉邦不是也殺韓信了嗎?

不過,劉邦要比朱元璋柔和了許多,晚年提倡忠誠的風氣,不惜親自上手「炒作」。他對許多人「以德報怨」,比如勸韓信自立的剻通、刺殺自己未遂的貫高既往不咎,另外還將項羽手下大將季布重用。反而將恩人丁公處死,理由是對其主人項羽不忠。

歷史證明,朱元璋除掉藍玉並不明智,如果藍玉健在,燕王朱棣靖難篡位很可就是一場春夢,亦或連夢都不敢做。但朱元璋不會去看事情積極的一面,只著眼現實可能存在的威脅。因此,他嘴上稱藍玉是自己的李靖,霍去病,最終卻讓他做了韓信、周亞夫。

朱元璋殺伐果斷,四大案,人頭滾滾,觸目驚心。所以有人說,明初為官最辛苦、最煎熬,早上穿走的鞋,晚上還不知道能否脫回來。還有一種說法,說朱元璋上朝時腰帶提得很高,則說明心情不錯,今天不會殺人或少殺人。如果腰帶一旦拉得很低,那就預示又要大開殺戒。因此膽子小的朝臣便戰戰兢兢、抖作一團。

但是朱元璋並非胡亂殺人,反而理由一貫「正當」,一、貪贓枉法;二、謀反作亂。以至於他曾言之鑿鑿頒發的「免死鐵券」都成了一堆廢鐵。即便如此,也不能掩蓋朱元璋嗜殺的本質,為我獨尊的性格,對生命價值的漠視,這也是古代多數帝王的一種通病。

感謝朋友們的點讚、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相關焦點

  • 大明戰神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的背後,有哪些歷史必然原因?
    明朝建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逃到了漠北草原,歷史上稱為北元。朱元璋料到這些殘渣餘孽會對大明政權構成威脅,於是多次派兵徵伐,圍剿元軍殘部。經過朱元璋不斷地屠殺,當年跟著他出生入死的老將們早已所剩無幾,這時候有一位年輕的軍官脫穎而出,他就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藍玉。藍玉參與過多次圍剿元軍殘部的戰爭,逐漸顯示出優秀的作戰才能。
  • 明朝開國功臣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填草,人皮示眾後哪裡去了?
    明朝的律法是非常嚴厲的,觸犯了律法得到的處罰也非常殘酷,挨板子什麼的在明朝的刑法裡都是輕的,明朝最嚴重的刑法是把犯人的人皮直接剝下再用稻草填滿,最後掛在人多的地方讓人看,這種處罰聽起來都受不了,但是明朝還真的有人受過這種刑法,這個人就是藍玉,也是明朝很有名的一位開國功臣,他後來被朱元璋剝皮填草
  • 藍玉為明朝創建立下汗馬功勞,為何最後還落了個被剝皮的下場?
    藍玉,明朝開國大將,有勇有謀,驍勇善戰,為明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尤其在捕魚兒海一戰中,藍玉率領部隊大破北元,基本摧毀其職官體系,從而名動天下,建國後他被封為「涼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以涼國公藍玉欲圖謀反為由發動臭名昭著的「藍玉案」,命人將藍玉的整張人皮活剝下來,死狀不可謂不恐怖,受到牽連被殺者高達一萬五千多人,實乃「流血千裡」。
  • 朱元璋為何寧肯被罵,也要將藍玉剝皮實草?
    藍玉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他作惡多端只是一個方面,也不足以要了他的命,謀反更是沒影的事,其真實原因不過是朱元璋要為皇太孫朱允炆掃清前行道路上可能出現的障礙,才不得不將他剝皮實草,並將其族人及黨羽全部剷除,朱元璋真正要做的其實就是剷除所有可能威脅到皇孫朱允炆的武人集團,這樣年幼的朱允炆才可能守得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也才能死得心安。
  • 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真的被「剝皮實草」了
    涼國公藍玉為蜀獻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妃子藍氏之父,因被明太祖猜忌,以謀反罪被殺,並剝皮實草,送到各省巡展,最後由雲南傳到四川。因藍妃的緣故,蜀獻王奏請朱元璋將人皮留在四川,請來工匠,將人皮裝成肉身,供奉在這門樓裡,已經有250多年了。《蜀警錄》寫這個,是想寫張獻忠受此啟發,大興剝皮之風。
  • 藍玉立下蓋世奇功,為何被朱元璋剝皮弄死?藍玉案死了多少人?
    藍玉常遇春曾經向朱元璋推薦過藍玉,可是朱元璋並沒有放在心上。一是因為明初將星如雲,藍玉在成堆的名將中根本就排不上號,二是朱元璋以為藍玉是靠常遇春的關係才被推薦的,所以就沒有多看好他。明初疆域圖就這樣,藍玉在這些名將的身後學習殺伐之道,學習軍事謀略,逐漸的成長了起來,他也將成為新的名將,他的光芒將蓋住所有人。
  •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
    朱元璋手下四大無敵猛將排名,排第一的居然不是常遇春而是他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過多次的改朝換代,而每一位開國皇帝建立新王朝,都不可能完全單靠一己之力,必然有很多下屬的幫襯才行,尤其是那些幫他摧城拔寨的武將,就拿明太祖朱元璋來說,手下能徵善戰的將領有很多,當以下面這四位實力最強
  • 朱標究竟有多厲害,為什麼說他不早死,朱元璋子孫就不會內鬥
    朱標是嫡長子,很早就被朱元璋立為太子,這一點是不可動搖的。其他兄弟不能有任何非分之想,也不會和他爭吵。李世民不是和太子李健吵架了嗎。的確,朱英在專業方面有點像李世民。但是總的來說,朱英不如李世民。可以說他參與了戰爭,但並不像李世民一樣在戰爭中發揮主導作用。還有一件事,朱俊和朱標沒有矛盾。李健和李世民,矛盾尖銳對立不同。因此,朱宏不會試圖剝奪朱標的權利。
  • 歷史上徐達是怎麼死的,真的是被朱元璋一隻「燒鵝」害死的嗎?
    然而在民間,卻有這樣一種說法廣為流傳,徐達當時生了背疽,朱元璋聽說生有背疽之人吃了蒸鵝將會加重病情導致死亡,於是便派人賜給徐達一隻蒸鵝,徐達含淚吃下,不久疽發身亡。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再加上朱元璋誅殺功臣的名聲,使得人們對此深信不疑。那麼,這個說法到底從何而來呢?
  • 明朝大將軍藍玉相比衛青,霍去病如何
    藍玉此人是誰呢,作為明朝開國大將而且還是朱元璋的把兄弟,此人實力戰力如何呢?在捕魚兒海大破元軍,名震天下。廣為後人流傳。藍玉與衛青、霍去病不是一個級別的大佬衛青、霍去病幹的是匈奴,而藍玉則幹的是蒙古元軍。
  • 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女兒,不久被處死,朝廷百官不寒而慄
    朱元璋是歷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皇帝,在後人的眼中朱元璋是一位明君,不過他發動了洪武四大案,讓他背上了」朱剝皮「的外號。洪武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在位時期,出現了胡惟彥案、藍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這四大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明朝的建立肯定是離不開武將和謀士的,在建立的過程中,胡惟庸、藍玉等人都是厲害的武將和謀士,同時也為明朝的建立建功立業。可是這兩個人的結局都是非常悽慘的,作為明朝的開國功臣,在這些人中,能夠得以善終的,屈指可數。
  • 明朝開國大將藍玉,為何最後落得剝皮實草的下場?
    期間,藍玉因戰功封為永昌侯,俸祿二千五百石,超過當時的軍師劉伯溫,並賜予世襲爵位的鐵劵。與此同時,在打江山的階段,朱元璋通過政治聯姻,對元勳加以籠絡,形成「命運共同體」。常遇春的女兒便選作太子朱標之妻,成為了太子妃;藍玉的女兒,許配給了朱元璋的十一子蜀王朱椿。可見,藍玉不僅是太子朱標的舅舅,還是朱元璋的親家,且屢立戰功,可謂是顯赫一時。
  • 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事件「調查」,種種跡象卻指向「無辜」的清朝
    這期節目我們接到了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委託,把他調查火燒慶功樓原委,因此我們請到今日頭條、百度百科、《明史》等具有歷史話語權的名人(這篇文章中把今日頭條等擬人化處理了),一起探討朱元璋火燒慶功樓事件存在的疑問,同時我們也邀請到了清朝代言人康熙以及我們的委託人朱元璋。
  • 朱元璋有二十多個兒子,為啥朱標的太子之位如此穩固?實在搶不了
    朱元璋對朱標有多寵愛呢,甚至有人說就算朱標帶隊造反,老朱都會大開城門歡迎。為了能讓太子順利即位,朱元璋早早就為朱標打造了領導班底,在歷史上皇帝和太子共有一個班底團隊的應該說朱元璋和朱標獨一份吧。所以當時太子左有藍玉右有沐英,後面跟著常家三虎,也有人認為不是其他皇子不想爭太子,而是太子這幕僚配置簡直就是和朱元璋共享資源,實在太不好惹了,你們說是嗎?
  • 明朝朱元璋手下的錦衣衛權力到底有多大,他們有權逮捕皇親國戚
    為了確保朱家強萬代永續,朱元璋在皇家公衛部的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軍事特務機構——錦衣衛,直轄於他。錦衣衛的首領是皇帝信任的人,對皇帝負有直接責任。錦衣衛有很大的權力,尤其是在抓人方面。而且他們有權進行秘密審判。在這種情況下,非法虐待和虐待囚犯是不可避免的。朱元璋注意到這一點後,曾下令燒毀晉邑衛兵,削弱了他們的力量,禁止他們進行秘密審訊。
  • 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了一次女兒,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處死他?
    輕輕一陣風,喚醒沉睡了千年的軀體;輕輕一陣風,拂去歷史神秘的面紗。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無數武將和謀士為此建功立業。在這些人中,能夠得以善終的,屈指可數。大多數功臣的最終結局都是非常悽慘的,也包括朱元璋的一位嶽父。
  • 朱元璋麾下四大戰將:兩人是皇親國戚,一人為明朝鎮守邊疆
    文|JU美全球元末明初,在浩浩蕩蕩的農民起義浪潮中,逐漸形成了三股割據勢力:兩湖的陳友諒,蘇贛的朱元璋,東南的張士誠。三方混戰多年,最後朱元璋先後剿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登基稱帝,建立大明。朱元璋為什麼能夠擊敗幾十萬大軍的陳友諒和坐擁長江天險的張士誠呢?
  • 徐達生背疽,朱元璋賜其一只蒸鵝,他含淚吃完而死?真相出人意外
    徐達雖然立了赫赫戰功,但他為人謙遜,從不居功自傲,據《明史》記載:「開平摧鋒陷陣,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 原來,朱元璋稱帝後,為了讓後代坐穩江山,對開國功臣和愛卿們大開殺戒,可以說做到了殘酷無情,六親不認,製造了血腥的「四大冤案」,其中空印案空印案和郭桓案共殺了7萬多人,胡惟庸案殺了3萬人,藍玉案殺了1.5萬人。四大案共殺多萬人。
  • 朱元璋和徐達誰是大哥?看歷史才知道:朱元璋殺徐達不用親自動手
    很多人都說朱元璋殺功臣是為了幫助子孫拔掉棘杖上的刺,免得自己死後建文帝朱允炆控制不住這些戰功卓著的功臣,甚至連「蒸鵝殺徐達」這種話都編出來了。這些只看小說演義不讀正史的人,是更願意相信篡改史料的網文的——這種人甚至連演義小說也不看,可能是因為他還住在出租房裡,家裡沒有電腦,只好蹲在別人家牆根蹭網胡噴——其實到工地上搬一個月磚頭,就能買一個不錯的電腦。
  • 為何朱元璋殘忍至極卻能穩坐江山?專家:看清楚他針對的人都是誰
    來自底層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極為少見的布衣皇帝。元朝末期自然災害頻發,而氣數已盡的元朝已經無力維持社會穩定,而官吏們除了貪贓枉法外別無所長,只能任由反叛勢力抬頭。戰亂四起,災害頻發,難民遍地,民不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