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女兒,不久被處死,朝廷百官不寒而慄

2021-01-11 騰訊網

朱元璋是歷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一位皇帝,在後人的眼中朱元璋是一位明君,不過他發動了洪武四大案,讓他背上了」朱剝皮「的外號。洪武年間,也就是朱元璋在位時期,出現了胡惟彥案、藍玉案、郭桓案和空印案,這四大案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明朝的建立肯定是離不開武將和謀士的,在建立的過程中,胡惟庸、藍玉等人都是厲害的武將和謀士,同時也為明朝的建立建功立業。可是這兩個人的結局都是非常悽慘的,作為明朝的開國功臣,在這些人中,能夠得以善終的,屈指可數。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假如明朝的開國功臣懂得退縮,可能結局就會不同。劉伯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劉伯溫曾經多次向朱元璋申請辭官歸鄉,最後一次的時候朱元璋同意了。明朝開國功臣中,劉伯溫是為數不多的得以善終的人。

眾所周知的是,朱元璋的出身很低,能夠建立大明王朝是非常不易的。少年時期的朱元璋給地主劉德家放牛,只不過這時候的朱元璋還不知道,自己之後的命運竟然會建立一個王朝。後來朱元璋因為偷吃了小牛犢,被趕出了地主家。

沒有了地主家放牛的工作,朱元璋只好前去乞討,後來朱元璋加入了寺廟,也正是在寺廟中,朱元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同時在這裡,朱元璋遇到了自己的結髮妻子,也就是歷史上的馬皇后。這時候的郭子興就成為了朱元璋的嶽父。

不過郭子興這個嶽父還是」幸運「的,沒有被朱元璋殺死。那麼朱元璋的另一位嶽父可就沒這麼幸運了。朱元璋建功立業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將領,包括湯和、常遇春、李文忠等等,這些人都是明朝的開國功臣。那麼朱元璋的這位嶽父也算在內。

只不過他的這位嶽父不是開國功臣,只是明朝的武將。胡美是元末湖北沔陽人,本名胡廷瑞。最初的胡美追隨的是陳友諒,到了朱元璋與陳友諒進行交戰的時候,陳友諒兵敗,結果胡美才追隨了朱元璋。胡美投降朱元璋後,跟隨大將徐達攻滅陳理。

陳理就是陳友諒的兒子,其後胡美輔佐朱元璋將張士誠打敗。這樣的功績可以說是很厲害了,對於朱元璋來說,胡美是自己忠心的將領,可是到了明朝建立之後,胡美的結局可就慘了。後來朱元璋娶了胡美長女為妃,因此成為了朱元璋的嶽父。

胡美身兼功臣、國丈雙重角色,不僅被封為列侯,獲賜丹書鐵券,這裡的丹書鐵券就是俗稱的免死金牌。雖然胡美被封為了侯爵,可是受到李善長案的影響,胡美受到了牽連。李善長案發生之後,很多朝廷的大臣都受到了牽連,這其中就包括胡美。

由於受到了牽連,胡美和他的女婿都被處死。可是直到處死兩人,朱元璋也沒有說出他們的罪名。當時的朝廷大臣對此是非常疑惑,不過之後大臣們就感到了不寒而慄。後來李善長案發生之後,朱元璋說出了他們的罪名,就是」大不敬「之罪。

什麼是」大不敬「之罪呢?朱元璋說胡美及其女婿穢亂後宮,不過這樣的看法真假已經無從得知了。不過從明朝皇室的規定來看,可能是因為「非命婦不得入覲後宮」,就是說非婦人,是不允許進入到後宮的,一些太監除外。

史書對此記載為」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雲。「就是說胡美以國丈的身份進入後宮也是不行的。由此朱元璋賜胡美自盡。可是朱元璋這樣的做法,讓其他大臣不寒而慄,原因就是朱元璋根本不敢肯定胡美,以及胡美的另一個女婿是不是淫亂後宮,沒有足夠的證據就直接殺死了他們,肯定是讓人膽寒的。

不過胡美的死很大程度上警示了 朝中的大臣,朱元璋實施的是寧可錯殺,絕不放過的原則。這樣的朱元璋讓文武百官都懼怕。朱元璋在太子朱標死後,性情大變,於是開始為子孫後代鋪路,朱元璋這樣做不是沒有道理的,像胡美、李善長、胡惟庸這樣的人,足以讓他的子孫不得安寧。

相關焦點

  • 朱元璋的嶽父進宮探望了一次女兒,朱元璋為什麼一定要處死他?
    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過程中,無數武將和謀士為此建功立業。在這些人中,能夠得以善終的,屈指可數。大多數功臣的最終結局都是非常悽慘的,也包括朱元璋的一位嶽父。 朱元璋的這位嶽父叫胡美。胡美是湖北沔陽人,本名胡廷瑞。最初,胡美原本是陳友諒手下的一位名將,在陳友諒手下立過許多奇功。
  • 一代江南絕色才女,朱元璋一夜寵幸後,朱元璋:「推出去,處死」
    元朝末年,腐朽的朝廷在風雨飄搖中搖搖欲墜,當政者只顧享樂,不顧民間疾苦,宮牆內,載歌載舞,窮奢極欲;宮牆外,一片慘相,餓殍遍地。為了能活下去,多少人吃樹皮、觀音土、最後易子而食,令人慘不忍睹。隨即,引來的是各地農民,紛紛起來抗議,義旗瞬間插滿了各個地方。
  • 朱元璋發明的酷刑「貼加官」,到底有多殘酷,為何死囚聞之色變
    刑罰是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重要的構成部分,用於懲罰惡人,具有警戒百姓、穩定朝廷的作用。依據囚犯罪刑輕和重的不同會處以不一樣的刑罰,情節比較輕的,就打板子、揪耳朵,受刑者挨完木板後,也要感謝官吏對自個的懲罰;情節較比較嚴重的,就夾棍、夾手指,使踝骨破裂,手指骨折,或是限制犯人的人身自由權;情節更為極端的,就是斬頭,凌遲處死,時有「剝皮實草」、「滅十族」、「戮屍」等更為嚴酷的刑罰。
  • 朱元璋不計名聲,將藍玉剝皮,歷史證明他並不明智
    朱元璋勤奮,但苦於分身乏術,不然朝廷機構必精簡到超乎想像。胡惟庸被罷免之後,朱元璋乾脆不再設宰相一職,如此等於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副重擔。唐朝時候,三省六部,宰相多如牛毛,如此得以維持朝政機構的正常運轉,而朱元璋將大權獨攬一身,可以想像他忙的程度。據說,朱元璋一天批閱上千奏摺,挑燈夜戰、廢寢忘食,司空見慣。縱觀古代歷史,泱泱數千年,最為勤政帝王,非朱元璋莫屬。
  • 知古鑑今,看朱元璋如何去貪好廉
    他不僅諄諄告誡百官,也時刻警示自己。登基不久,他讓五更報時的值班官員高唱:「為君難,為臣又難,難也難;創業難,守成更難,難也難;保家難,保身又難,難也難!」勉勵百官勤於政事,君臣齊心協力治理國家。 君臣談話 警鐘早敲 凡新任官員,朱元璋常常召見,有一番教誨:「朕之用官,所認唯賢,舉孝興廉。
  • 朱元璋過年走訪民間,被一小官請去喝酒聊天,次日進宮被連升十級
    朱元璋是我國唯一一位農民出身的開國皇帝,他幼年喪父喪母,給別人放過牛,當過乞丐和尚,卻靠著自己的堅強和毅力,完成了從「淮右布衣」到「洪武大帝」的蛻變。正是因為朱元璋經歷過苦難的日子,所以他知道百姓的辛苦,也知道貪官汙吏的醜惡嘴臉。
  • 有個老婦人斥罵朱元璋忘恩負義,朱元璋卻將她迎進宮,還賜她府邸
    當時朝廷腐朽不堪,群雄紛紛揭竿而起,他也參加起義軍,投了紅巾軍。因為此人忠厚老實,而且相貌與朱元璋有些相似,所以深受朱元璋喜愛,被封為帳前牙將。 1363年,陳友諒趁朱元璋與張士誠大戰之際,率領60萬大軍攻打洪都(今南昌)。朱元璋得知情況後,率領20萬前往鄱陽湖救援,最後兩人在鄱陽湖展開決戰。
  • 李善長被處死前,拿出免死鐵券,朱元璋冷笑,你仔細看看上面4字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尤其像劉邦和朱元璋這樣是從布衣登上皇帝的,便會更加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皇權被奪了去。在這些斬殺功臣的皇帝之中又以「草根皇帝」朱元璋為之最。不過,雖然坊間盛傳朱元璋殺光了幾乎所有的功臣,只留了那麼幾位,以證明朱元璋的性格暴虐。
  • 朱元璋農民出身,當過乞丐,在位殺了15萬貪官,為何卻越來越多
    看著中華大地橫屍荒野,貧苦百姓流離失所,還有當今朝廷的腐敗無能,包括那些貪官們的貪汙受賄,毫不作為,朱元璋的心中非常痛恨。 25歲的時候,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義軍。因為作戰比較勇敢,為人又精明能幹,得到了郭子興的器重和喜歡。隨著地位的逐漸晉升,最終成為郭子興的心腹。
  • 空印案:因為圖便捷被皇帝懷疑貪汙,全國上下百餘位官員被處死
    說起朱元璋這個皇帝,世人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這個皇帝脾氣陰晴不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成為了他刀下的亡魂。在他這個時代,就算是清廉的官員也有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殺頭。朱元璋可能因為他的出身的原因,他對貪汙腐敗是特別的討厭。甚至已經到了寧可錯殺也不放過的地步。
  • 朱元璋母親早死了,此人卻自稱朱元璋之母,朱還朝她下跪!
    朱陳之好指的是兩家結成煙親,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創。主要內容就是說,朱姓子孫和陳姓子孫要永遠相親相愛,男的要成為好兄弟,女的要成為好姐妹,男女看對眼了就通婚。朱元璋為何要對陳姓人士許下這樣的一個「承諾」呢?這都要從朱元璋還沒有出名之前說起。
  • 明太祖朱元璋為何痛恨貪官?他實行鐵腕反腐,不避皇親國戚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貧苦農民家庭,從小遭受元末官員的壓榨,做過農民,當過和尚,也要過飯,深知社會底層人群的疾苦,感同身受。自登基後,就著手修訂《大明律》和《大誥三編》,對貪官汙吏的懲治措施做出詳細規定,並依法嚴厲實施。
  • 侄子血戰洪都85天,朱元璋:你不能活,他乖乖死後子孫封王270年
    朱元璋生於貧苦,又在災荒中流離,親族大多早早餓死,所以登基之後給予血親的賞賜唯恐不厚,不僅兒子們紛紛成為藩王,就連侄子也可以同享江山,此人叫朱文正,開創天下之時他比任何人都更可靠,成為了朱元璋仰仗的左膀右臂。
  • 為何朱元璋殘忍至極卻能穩坐江山?專家:看清楚他針對的人都是誰
    為了能夠直接聽到老百姓的聲音,朱元璋以大明律的形式為老百姓打開了「告御狀」的道路。《大誥》中專款規定:凡是百姓發現有貪官汙吏的,就可以來京城上告。並且特別強調不準官吏阻攔百姓進京上告:其正官、首領官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攔者,其家族誅。
  • 秀才上書建言朝政,字字在理,被巡撫處死,乾隆:準奏
    科舉制在歷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的時間,在科舉制之前,人們想要入仕為官,可不是件容易事。在漢臣時期,是通過舉孝廉的方式進行選拔官員的。到了之後,各個亂世時期,大部分讀書人是無法通過正常途徑進入朝廷官場的。在這時候,大部分官員都是門閥士族中進行選拔的,因此寒門子弟根本無法進入朝廷為官。古代的科舉制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寒門子弟想要飛黃騰達,只能夠通過科舉制。
  • 朱元璋有兩個乾娘,一個受到朱元璋的厚報,另一個卻死得早
    趙母是孤莊村趙積善的妻子,她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她的丈夫趙積善有弟兄五個,在孤莊村是個大家族,她家和朱元璋家來往比較密切。趙母的長子趙璧和朱元璋年齡相近,脾性相投,二人常在一起玩耍,有時趙母看見朱元璋的衣服髒了,就讓他脫下來給洗乾淨,衣服破了就給補一補。趙母比較長壽,朱元璋做了皇帝後,她仍然在世。
  • 空印案:朱元璋重典治吏 數千人被牽連
    作為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不缺少理想,為了實現其政治抱負,在位期間屢興大案,一方面欲殺盡貪官汙吏,一方面屠戮功臣。1376年發生的空印案就是朱元璋懲治貪汙專殺立威的重大案件 , 它牽連甚廣, 被殺者達數百人, 受杖戍邊者數千人。
  • 朱元璋26子,為何沒人敢和朱標爭太子位,甚至連朱棣都選擇隱忍?
    我們從朱標的人生經歷可以看出,朱元璋對他是如何的寵愛、信任。要知道,朱元璋可是出了名的多疑,錦衣衛就是出自他的手,但他對朱標是真的寵信,完完全全是把他當做一個繼承人來培養。不管是生活上,還是為君之道上,都煞費苦心地安排,言傳身教地教導他,甚至在朱標成年不久後就放權給他,讓他處理政事,鍛鍊其能力。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縱觀歷史上的君王,又有誰在壯年時就讓太子參政的?弒君奪位的慘劇還少了?
  • 朱元璋宴請群臣,大臣們看到桌上的四菜一湯後,嚇得直哆嗦
    為了能夠生活下去,朱元璋在5歲的時候就開始幫地主家放牛。雖然說家裡清苦,但是日子過得還算安穩。然而隨著朱元璋慢慢長大,他就開始關注這個社會與自身的生活,一家人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但是所有的收入大部分都要交給地主,好不容易有些剩餘,還要向朝廷交稅,供皇宮的貴人建住所、購買奢侈品用。
  • 史上古今「最牛」嶽父
    定睛細看,他們的臉上都有相同的榮耀:史上古今「最牛嶽父」。先來看第一位「最牛嶽父」,他叫獨孤信,千萬不要認為他孤獨啊,老人家一輩子最不缺的就是孤獨。你想,家裡七個如花似玉的女兒,他能孤獨嗎,有時間孤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