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都滅亡120年了,這個地方的人還在用「剃髮」紀念大明!

2020-12-03 百家號

安徽皖北地區,地處中原邊陲,中國南北交匯,兵家必爭之地。「正月不剃頭」與「剃毛頭」兩個重要的習俗在這裡影響很大。而這兩個習俗的由來便與400年前的大明朝滅亡有關。

所謂「正月不剃頭」,即為每年的第一個月裡不能理髮,特別是有舅舅的年輕人,更不能在這一月裡理髮了,正月裡剃頭-死舅。一般正月裡理髮廳也都會關門休息,不做生意,個別開門營業的也多接待一些老人,或是沒有舅舅的人。

為什么正月裡不能理髮,正月理髮死舅的說法怎麼來的呢?這就要說到明朝滅亡後,滿清入主中原實行的「剃髮易服」政策了,當時清朝統治者頒布「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剃髮令,強令漢人削髮剃成滿人的金錢鼠尾辮。

要知道,在華夏文明漢人的心目中,頭髮可是最最重要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正是在這一漢人數千年來的束髮傳統被踐踏下,導致當時已經少有抵抗的全國各地重新豎起了抗清大旗,大有復明之勢。

歷史往往就是這麼任性,明朝終究還是氣數盡了,「剃髮易服」被強制執行下去。而漢人們為了能夠讓這災難來的晚一些,就編出了漢人正月裡不能剃頭的傳統,以便能拖一時算一時。久而久之,正月不剃頭便流傳開來。最開始正月不剃頭故名思議代表著思舊,思念舊朝(所謂舊朝既指代明朝,也代表了漢人千年傳統),隨著時間流逝,正月不剃頭-思舊變成了一種傳統,幾百年下來思舊慢慢演變成了死舅的說法。

也有人認為死舅不單單是思舊的諧音,更是為了用這種「詛咒」來告誡漢人永遠不要忘記當年的「剃髮易服」。

正月裡不能剃頭,大家自然而然的就把每年剛出正月的二月二的日子用來剃頭理髮,也就有了「二月二,龍抬頭」的習俗。

另外,在這個區域還有另外一個習俗也是與剃髮和舅舅有關,就是「剃毛頭」,剃毛頭在皖北不亞於婚喪嫁娶等大事,熱鬧的很。

皖北人每家每戶小孩出生時,都要將頭髮留下來一束,這一束是不能剪的,等頭髮慢慢長長了之後用紅繩子綁起來,一直到6歲或9歲上學時,也有的12歲,才能將這把頭髮剪掉,而剪頭髮的必須要是小孩的舅舅來剪,沒有舅舅的當然就找別的親戚。

在剃毛頭這天舅舅會拿把剪刀把外甥或外甥女留了6年的小辮子剪掉,然後用紅紙包起來留做紀念(各個區域風俗略有區別)。這便是皖北剃毛頭的風俗。

兩個風俗都和頭髮有關,都和舅舅有關,也都蘊含著漢人對400年前大明滅亡的寄託,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習俗還在,但是老百姓可能僅僅只當成一個儀式了,人們會慢慢忘記那段歷史。

產品建議及投訴請聯繫:shoujibaidu@baidu.com

相關焦點

  • 一個因老鼠滅亡的帝國,真是老天讓你死,一根毛都能壓倒一個國家!
    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農民軍攻破北京,崇禎帝在煤山自縊,大明王朝滅亡,雖說南明和臺灣鄭氏政權依然號稱明朝,但已無力對滿清發動反擊,還在勤於內鬥,如果把時間向前調幾年,會發現一個愕然的事實,大明帝國是滅亡的一大誘因是小小的老鼠。
  • 滿清完全有機會將它變為中國領土:1879年3月11日琉球被日本吞併
    琉球最倒黴的地方,是它有一個惡鄰。這個惡鄰就是薩摩藩。薩摩藩島津家,在日本歷史上赫赫有名,少說囂張了500年時間。有意思的是,島津家自稱是秦始皇的後代惟宗氏後代,早年從朝鮮半島流落到九州。島津家的人驍勇善戰,很快就成為武士,以此為生。到了鎌倉幕府時代,首任徵夷大將軍源賴朝有個奶媽,他的長女嫁給了島津家的兒子。
  • 中國有個地方,曾禁止讓漢族人入內,卻讓中國丟掉幾百萬領土
    今年,我們來聊另一個入主中原的少數民族政權,那就是滿清政權。我們知道,1616年,在中國的東北地區,有一支女真部落興起,他們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建立後金政權。並在1636年,由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之所以叫大清,民間傳聞,說是清字屬於水,明朝的明字屬火,水滅火,自然就可以滅了明朝。當然,這只是古代的五行輪迴,但正如這個輪迴。
  • 滿清皇帝頓頓滿漢全席?其實直到清朝滅亡,皇帝都沒聽說過這個
    咱們先來看看滿清的皇帝究竟吃什麼。(高麗餅,努爾哈赤時期國宴上的食物還相當寒酸)首先是努爾哈赤時期,由於滿洲還在初創階段,女真人口物資都極其匱乏,所以勉強能吃飽就不錯了,還要啥自行車?所以這時候所謂的「宮廷國宴」,估計就是努爾哈赤和親戚兒子們坐在炕上圍成一團喝酒吃肉而已,吃的也很普通,飼養的家禽家畜,外出打獵所獲野味等等。
  • 葉赫那拉氏:這個姓氏出過很多著名的人,分布在滿清的前朝和後宮
    縱觀滿清的歷史,這一段歷史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古代史了,所以我們研究起來也就更加的方便。大清朝是滿族人建立起來的,這個大家都很清楚,那時候努爾哈赤金戈鐵馬,統一了女真,打敗了大明王朝。女真部落是一個特別古老而悠久的部落,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個女真古老的姓氏,就是葉赫那拉氏。
  • 滿清號稱「留髮不留頭」,為何允許道士保留漢人傳統衣冠髮式?
    漢人向來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觀念,根本忍受不了滿清異族的剃髮令,各地紛紛起義,引來了滿清的血腥鎮壓。然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滿清治下的道士們,卻並沒有剃髮扎辮,還留著漢族的衣冠髮式,清政府為什麼容許道士例外呢?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和格格們都去哪了?為何滿語也隨之消失了?
    第一、鈕祜祿氏中國古代這個姓氏的代表人物是甄嬛,我們看過《甄嬛傳》,當時甄嬛回宮後皇帝賜大姓鈕祜祿氏給甄嬛,而且這個姓氏是最古老的姓氏。這個姓氏的族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長白山一帶。滿清滅亡後,鈕祜祿氏族人隱姓埋名,這些人中有的用鈕祜祿氏的第一字「鈕」當成姓氏改名了,還有的是按鈕祜祿氏的漢語翻譯「狼」的諧音,改成「郎」這個姓。
  • 這位大明的官員,父兄都是忠烈,而他卻在國破之時投降了敵軍
    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內有李自成等農民起義軍,外有滿清勢力虎視眈眈。在這個危急時刻,崇禎皇帝想盡一切辦法挽救大明江山。這個時候有一位熱血青年,多次向崇禎提建議,引起崇禎的重視,特別召見,準備委以重任。這個官員的名字叫做魏學濂,而說起這個人,就不得不提他的父親和哥哥。魏學濂的父親是魏大中,是天啟年間,東林黨的一員。天啟年間,朝政大權,都掌握在魏忠賢手中。而魏忠賢為了穩固自己的權力,他掌權期間,大肆殘害反對他的人。而東林黨作為魏忠賢的反對勢力,就一直與魏忠賢作鬥爭。
  • 李自成攻進北京,為什麼都說是曹化淳開了廣寧門?其實另有其人
    在人生巔峰之際,他卻選擇了激流勇退,於崇禎十一年連上三疏請求告老還鄉,第二年才獲準離開。按理說,這樣的一個人實在很難與叛國通敵的家賊聯繫到一起。況且至崇禎十七年十月,曹化淳已經在家鄉養老六年多了。甲申三月變故,他壓根不在北京啊,正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 袁崇煥要是不被崇禎殺掉,大明是不是就不會亡國?
    但是崇禎卻疑心生暗鬼,認為袁崇煥通敵賣國,於是用極其惡毒的手段處死了袁崇煥。我們都知道袁崇煥是明朝後期少有的軍事奇才,假如袁崇煥不被崇禎處死,大明朝還會不會這麼快滅亡?我的答案是:大明朝仍會滅亡。為了證實我這個說法,我整理了兩個結論供大家參考。第一,大明朝的氣數已盡明朝在崇禎時期,已經是氣數已盡,國家情勢岌岌可危,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
  • 導致大明王朝在風雨飄搖中走向滅亡
    明萬曆四十七年(1519年) 薩爾滸之戰,正式宣告明、後金之間的攻守之勢易行,明軍以優勢兵力卻大敗於後金,自此遼東局勢開始惡化而一發不可收拾。 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被寄予厚望的精英部隊,卻最終因為一隻雞引發的慘案而最終土崩瓦解,大明王朝也由此在風雨飄搖中不可挽回的走向滅亡,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 天天喊「剃髮出家」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剃髮出家」?
    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髮,受十戒,乃至圓滿具足戒,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正如《多論》所說:「染習佛法,必須次第。先受五戒,以自調伏;信樂漸增,次受十戒;善心漸增,然後受具。得法味故,好樂堅固,難可退敗,不破威儀。一時受者,反上失次,又破威儀。如遊大海,漸漸深也。」按照律典的規定,度人出家的師父及欲剃髮出家的弟子,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 關於大明帝國的滅亡,萬曆皇帝早就夢見了
    這些年來,包括內閣首輔本人也很難見到皇上本人,大臣們的奏章大多也是留中 不做任何處理。'自從萬曆十四年(1586年)起,明神宗萬曆皇帝就沒有踏出皇宮一步,一直到去世。不理朝政30餘年之久,萬曆皇帝一直懶得搭理這些大臣們,不知是天生的反感還是後天的討厭,反正在他眼裡那些品級不同的官服,穿在誰的身上都是一樣的,和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 《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資封首發
    10 月 18 日,中國郵政正式發行《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資信封 1 套 1 枚。 蘇州大學文化底蘊深厚,人文環境優越,秉承「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校訓精神,孕育了「自由開放、包容並蓄、追求卓越」的優良校風,踐行著「博學篤行,止於至善」的優良學風,這裡也是蘇州歷史上第一個集郵社團——「東吳集郵社」的誕生之地。十年前,為了紀念蘇大建校110周年,中國郵政專門發行了紀念郵資明信片;2020 年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中國郵政於10月18日發行《蘇州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郵資封。
  • 從前的滿清貴族,如今都是什么姓氏?這幾個姓氏最常見
    從前的滿清貴族,如今都是什么姓氏?這幾個姓氏最常見。我國經歷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在這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中,皇帝是這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處於萬人之上,整個國家的任何人必須要聽從皇帝的。但是在這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的進程中,我們國家也歷經了很多朝代。
  • 滿清八大姓的名人有哪些,這些人你都聽過嗎?
    清朝滿清八大姓的名人有哪些你知道嗎?下面倪小小給大家帶來滿清八大姓中最為出名的八個人,趕緊來看看吧!滿清八大姓之佟佳氏。那拉氏這個姓氏是通過河流來命名的姓氏,那拉氏有一個特別出名的人那就是納蘭明珠,這個人估計很多人都聽過,他是康熙執政期間的重臣,曾經當過諸多官職,如兵部尚書、刑部尚書等等,對於康熙撤銷三番、抗擊沙俄做出了巨大的幫助。滿清八大姓之索綽羅氏。
  • 黃元申,1988年出演了《滿清十三皇朝》,你知道他演得是誰嗎
    大俠霍元甲的代言人黃元申,1988年出演了滿清十三皇朝,你知道他演的誰嗎1981年,香港麗的電視臺(亞視前身)打造的傳世經典武俠劇《霍元甲》問世,一經引進,萬人空巷,火遍了全國各地每一個角落。這部電視劇所彰顯的俠義精神與愛國主義情懷深得人心,歷來頗受好評。通過這部劇,我們也認識了香港演員黃元申。
  • 「葉赫那拉氏詛咒」因何而來,清滅亡是因為這個詛咒嗎?
    葉赫那拉氏指的是一個清朝時期一個顯赫的貴族,滿清八大姓之一,更是清朝有名的帝後家族。從努爾哈赤建立起金開始算起,清王朝296年的歷史中,葉赫那拉氏族人一直在清朝身居要職,包括清太祖孝慈皇后,鹹豐帝的慈禧皇后和光緒帝的隆裕皇后,宰相納蘭明珠,大臣蘇克薩哈等都屬葉赫那拉一族。
  • 明朝滅亡後,曾經風光無限的錦衣衛,最後都去哪了?
    錦衣衛印章我們先來介紹一下錦衣衛。錦衣衛最開始的名字叫拱衛司,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負責掌管儀仗和侍衛的部門,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經過一些列改造,正式設立了錦衣衛。作為皇帝的侍衛,錦衣衛本質上是一個軍事組織,由皇帝親自掌管。
  • 從吳三桂的六個選擇談創業:沒有原則的人或企業,勢必走不遠
    正如英特爾前CEO安迪·格魯夫在《唯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提到:「在這個孤獨的旅程裡,如果你不是特別偏執的或者格格不入的人,往往最後你會很難生存下來,很難走完這個旅程。」創業公司到底是在創新還是在行騙,很難用一套表格或量化標準來評判。歸根結底,唯一能作為判斷依據的是其使命和價值觀。儘管這聽起來非常虛,也很難量化,但這或許是唯一能夠展開判斷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