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唐朝亡於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所以宋太祖趙匡胤實行重文抑武的方針,使得的文人地位空前提高。宋朝是一個文人輩出的年代,文化發展非常迅速,這也是為什麼在宋朝才出現先天與後天八卦之爭的根本原因,可以說在宋朝之後,古人對於伏羲八卦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
宋朝之前是沒有先後天八卦之分的,之所以區分先天與後天,是因為宋朝文人與之前古人對卦象之間關係和規律的理解不同,產生這種不同的根源又在於對伏羲八卦卦象的不同的觀察方法,乍聽之下好像不理解,難道宋朝之前的伏羲八卦與之後的不一樣?回答是否定的。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不同角度觀察伏羲八卦的卦象會得到不同的卦形,因為卦是由三個爻組成的,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很容易被忽視,那就是對於一個卦來說,到底是從伏羲八卦的內圈往外圈看,還是從外圈往內圈看,兩種不同的觀察方式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除去乾,坤,坎,離,這四卦無論從內往外,還是從外往內,都是同樣的卦形,剩下的兌,震,巽,艮,就完是另一回事了,觀察角度不同,會出現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可以肯定的是先天八卦也就是伏羲八卦是上古時期遺留下來的,因為後天八卦的卦象排列順序是根據先天八卦圖變化而來,先天八卦是從內圈往外圈(從裡往外)或者從外圈往內圈(從外往裡)的方向觀察八個卦來定義卦的順序的,所以從乾卦開始逆時針經過兌,離,震,之後轉對面的巽卦,再以順時針經過坎,艮,坤卦結束,以最內圈爻的陰陽來決定是陽卦還是陰卦,所以左面四卦是陽卦,而右面四卦為陰卦,所有相對的卦的卦象是互補(對立,兩個卦的所有爻都是反的,觀察方向是由內圈往外圈)的關係。

整體上看,乾卦到坤卦是一個陽量從大到小,陰量從小到大的過程,因為萬物都是陰陽互補的關係,乾卦是純陽卦,陰量為零(實際上應該是無限接近於零),乾卦到兌卦,最外圈的爻從陽爻變為陰爻,意為陰氣上行,同時陽氣下行,從兌卦到離卦,陰氣繼續上行,陽氣繼續下行,離卦到震卦同樣如此,震卦到巽卦,因為震卦的陽量已經接近陽與陰的臨界點,所以陽量繼續下行,陰量上行,卦的陰陽會發生轉變,陽卦變為陰卦,接下來從陰卦的巽卦開始,陰陽兩氣繼續上行下行直到最後陰量最大的坤卦。整個先天八卦詮釋的是量變到質變與對立統一的規律,這也間接證明了河圖洛書是先天八卦(伏羲八卦)的起源,先天八卦的規律說的就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

那麼對於後天八卦,古人是如何定義卦的順序的呢?我們已經知道從不同角度觀察卦象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比如兌卦,從外圈往內圈看就是巽卦,也就是說同樣是這個卦,從裡往外看是兌卦,從外往裡看是巽卦。為了區分和方便分析,我們按方位來定義卦的名字(卦名根據位置來決定是為了避免混淆,同樣是兌卦,後天八卦的卦形與先天八卦相反),正南為乾卦,南東為兌卦,正東為離卦,北東為震卦,正北為坤卦,北西為艮卦,正西為坎卦,南西為巽卦,用上和下來定義古人的觀察角度,所以兌,震,巽,艮用兩種觀察角度會有兩種不一樣的卦形。

後天八卦是用一種完全不同於先天八卦的觀察角度來理解伏羲八卦的。同樣是伏羲八卦,他們不是從裡往外或者從外往裡來定義卦象,而是從同方向上來觀察相對應的兩個卦(相對應的兩個卦,或者從左往右看,或者從右往左看),比如兌卦與艮卦,如果兌卦是從外往裡,那麼艮卦就是從裡往外。這樣在古人眼裡,伏羲八卦卦與卦之間的關係就變成,乾與坤互補(所有爻都相反),兌與震互補,巽與艮互補,離與坎互補,那麼以坎離為界,南面的卦與北面的卦都是互補的關係。以乾坤為界,東面的卦與西面的卦都是相反(相覆)的關係,巽與兌相反,乾與乾相反,坎與離相反,艮與震相反,坤與坤相反。
古人把只有一條陽爻的卦稱為陽卦,把只有一條陰爻的卦稱為陰卦,因為古人認為,「陽卦多陰,陰卦多陽,陽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陰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另外從卦象上來看,根據單根爻的位置可以區分長幼,君臣,高低,所以在古人的眼中,伏羲八卦是陰卦與陽卦相交排列的,那麼把陰卦與陽卦按順序排列就成為必然,那麼如何把伏羲八卦變為後天八卦呢?

我們先按照古人對伏羲八卦的理解來定位卦的卦象,按照陽卦外圈為上,內圈為下,陰卦外圈為下,內圈為上的規則來定義和觀察卦的方向,這裡有兩種可能的從伏羲八卦轉變到後天八卦的排序方法,一種是從伏羲八卦中震卦開始,逆時針順序查找所有陽卦,依次為震卦,艮卦,坎卦,乾卦,將震卦定位在正東面,艮卦定位在北東,坎卦定位在正北,乾卦定位在北西,然後定位陽卦相對應的(互補)的陰卦,根據伏羲八卦同方向定位卦象的方法,震卦的對面(正西)為兌卦,艮卦的北面(南東)為巽卦,坎卦的北面(正南)為離卦,乾卦的北面(南西)為坤卦,這樣就將伏羲八卦變為了後天八卦。

另外還有一種可能的排序方法,將伏羲八卦中相對的陰卦和陽卦,按照陰卦在南,陽卦在北,兩個卦為一組與相鄰的兩個卦互換位置。以乾坤為界,從伏羲八卦中右邊的巽艮卦開始與中間的乾坤卦互換位置,再將左面的兌震卦與中間的巽艮卦互換位置,最後將正東方向的離卦與正西方向的坎卦與中間的兌震卦互換位置,這樣也能得出後天八卦。

以震兌為界,後天八卦北面的四個陽卦與南面的四個陰卦都是對立(互補)的關係,無論是北面還是南面,陰卦與陽卦的陰陽爻數都是相等的,以坎離為界,左面陽卦的震艮卦與陰卦兌巽(陰卦順序為兌,巽,離,坤,所以把兌卦算左面的卦)卦他們都是相反(相覆)的兩個卦,右面的乾卦相反的卦還是乾卦,坤卦相反的卦還是坤卦。所以後天八卦南北對應的陰卦與陽卦,既包含了對立(互補)的規律,也包含有相反(相覆)的規律,後天八卦將伏羲八卦中南北互補對立規律與東西相反相覆的規律合併為南北對立相反(互補相覆)的規律。
後天八卦的追隨者認為伏羲八卦是天地初始狀態,而後天八卦是天地定位之後的狀態。現在我們知道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兩種不同八卦分歧的根源在於觀察卦象的方法不同,一種是同方向看對立的兩個卦,一種是相反方向看對立的兩個卦,兩種不同的觀察方法導致兩種完全不同的哲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