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帽子的禮貌禮儀

2020-12-03 tonypanbin

什麼情況下要戴帽子?什麼時候又不能戴帽子?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今天我們把帽子的範圍擴大到任何帽子,不再限定在棒球帽上了。

首先,職業的需要。有些特殊的職業,有職業著裝的要求,也包括帽子在內。例如廚師、保安、護士等上班肯定要戴帽子。

其次,安全的需要。2020年朋友圈賣頭盔的突然火起來。騎摩託車或者像輪滑等做運動的時候也要戴好安全帽。

第三,外出或者旅遊也建議戴頂帽子遮陽,美顏又上鏡!

第四,頭頂沒有頭髮或者稀少,有時候需要戴頂帽子遮擋。

第五,不宜戴帽子的幾種情況,顯示戴者的文化和涵養。

>> 學生上課時間(尤其在室內或者教室裡),學生不要戴帽子。對老師不禮貌,可能會被老師修理哈;

>> 晚輩見到長輩時,戴著帽子的,把帽子取下來。說話告別的時候再戴回帽子;

>> 去寺廟拜佛禮佛有帽子的,把帽子取下來;

>> 升旗奏國歌的時候,要將帽子取下來。

>> 喜慶的場合戴帽子沒關係,但是莊嚴正式悲傷的一般不戴,以表尊重。

最後,談談綠帽子和白帽子。中國的習俗男人不能戴綠帽子,這個大家都知道的。也有朋友問能不能戴白帽子?可能和披麻戴孝有關係,中國地域廣大風俗眾多,可能某些地方會有此禁忌。個人的觀點是兩件事情毫無關係。可以戴白帽子的!但是白帽子容易髒,清洗護理有點麻煩。僅供參考!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自古我們就有戴帽子的傳統。帽子的概念,也是顯化素養。頭頂上有帽子,也有表達敬畏天地的意思。東西方對於帽子文化的理解也是不一樣的。你還知道哪些帽子文化或者禁忌?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江蘇南通一原告戴帽子出庭 因不符司法禮儀按撤訴處理
    新京報快訊 據江蘇省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近日,江蘇南通一原告出庭時因穿戴不符合司法禮儀要求按撤訴處理。12月26日,南通中級人民法院發布通報,該原告戴黑色鴨舌帽參加庭審及旁聽,針對此行為,法官曾多次向其釋明不符合司法禮儀的要求。
  • 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
    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禮儀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是人與人相互之間,最基本的禮貌 在做客和待客的時候,誠摯和禮儀是必不可少的。日常的住所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否也需要以禮相待呢?尊重和以禮待人是在陌生人面前的一種自我保護,而家人之間的禮儀則是相互之間的一種體貼。並且,禮貌地對待物品,也是對物品的禮儀。孩子們在沙發上蹦蹦跳跳,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快的,但是對於沙發來講似乎有些不太禮貌。我發現只有家人愛穿牛仔褲的家庭,他們的餐廳皮座椅磨損得最厲害。雖說在自己的家裡,不需要那麼地在意,可以盡情放鬆,但是這種行為很容易就會在外面顯露出來。
  • 禮儀概念:禮儀的含義、禮儀的特徵
    一般而言,與「禮」相關的詞常見的有三個,即禮貌、禮節、禮儀。禮的核心是禮貌,禮的形式是禮節,禮的規範是禮儀。禮貌是指人們在交往過程中表示敬重、謙虛、恭敬、友好的行為規範,它體現著一個人的基本品質。禮貌的外部表現主要是儀表儀容適度修飾、姿態端莊得體、態度親切和藹、說話文明謙虛恭敬、待人接物彬彬有禮。如尊老愛幼、熱情待客等。
  • 將禮貌教育融於孩子的生活,教孩子懂禮貌,講禮貌的孩子更受歡迎
    孔子的「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荀子的「禮者,人道之極也」;再如歌德的「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這些無一不表現了禮貌的重要性。一個人是否有禮貌同時也是一個人道德修養的表現。通常不會說話,不懂得打招呼會被人認為是不禮貌;其次說出的話或做出的事令人厭煩會被人認為沒有禮貌、沒有家教。
  • 社交禮儀的重要性
    禮儀,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從交際的角度來看,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禮儀是對禮節、禮貌和儀式的統稱。
  • 這樣戴帽子也很帥!王一博、陳奕天、肖戰、易烊千璽、範丞丞...
    帽子的款式很多,但是明星們戴帽子的時候很帥,美麗也是。不,小編今天說王一博、陳奕天、肖戰、易烊千璽、範丞丞、蔡旭坤和朱一龍應該佩戴各種帽子。讓我們看看我們喜歡哪一個?  陳奕天很有禮貌,這是一種固定的禮貌其實,禮貌也是一種神奇的帽子,只是材料變成了藤條。陳奕天還戴了另一頂熊貓平頂帽,這頂帽子也很普通,看上去很漂亮。
  • 文明禮儀之基本禮儀篇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的。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素養、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就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來待人接客。
  • 寫作教學:與規則、禮貌、禮儀、素養、文明等有關的話題引導
    寫作教學:與規則、禮貌、禮儀、素養、文明等有關的話題引導一堂高三語文寫作課的導入設計教學目標:春風化雨 德育啟迪教學難點:思想上接受 行動中落實 教學方法:討論、欣賞、品味、陶冶請同學欣賞《我是禮儀之邦的子民》(師有感情朗讀,略)學生結成小組討論聽文後的感受師總結學生N種體會:(1)我國是「禮儀之邦」,卻缺失了禮儀(2)澳洲、美國等經濟發達國家更重視禮儀(3)近朱者赤
  • 歐洲人為何喜歡戴帽子?因為那不僅僅是帽子,更是社會地位的表現
    即使在現在的一些傳統場合,歐洲人還是講究戴帽子的。比如英國貴族專享的皇家「賽馬會」,當今的英國皇家阿斯科賽馬會上,各類帽子仍然爭奇鬥豔。還有歐洲各類王室成員,在比較隆重的露天場合,多數情況下,都是戴帽子的。那麼為何歐洲人這麼喜歡戴帽子?
  • 一千多年以前的人和我們一樣,是因為不想洗頭而戴帽子嗎?
    想想假如我是賈寶玉,每天起床只要一伸手,就有襲人晴雯麝月過來更衣漱洗……巾當然,現代人為了不洗頭做了很多嘗試,其中最省事最高效的就是戴帽子。不同於現代人,古人戴帽子可大有講究。帽子是由帕子演變而來的,男人戴在頭上的稱作「帕頭」,女人戴在頭上的則作「巾」。這也是為什麼巾幗英雄只用於形容女士的原因。
  • 讓我帶你了解中國的餐飲禮儀!
    中國是禮儀大邦,古往今來,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談到飲食禮儀,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些聚會上由於的餐飲禮儀知曉度不足而導致一些錯誤的行為發生。往往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由於我們不夠了解我國的「飲食禮儀文化」。
  • 常用文明禮儀知識
    出行禮儀知識:    1、乘坐公共汽車、地鐵禮儀要求:(1)排隊候車,先下後上,禮讓婦女、老人和孩子先上車。(2)聽從司乘人員的引導。(3)主動給老人、病人、殘疾人、孕婦和帶小孩的乘客讓座。(4)保持車廂和站點的環境衛生;雨雪天,妥善放置所攜雨具,以免影響他人。
  • 有禮貌的人,最受歡迎對嗎
    有史以來,中國就是一個禮儀之邦,講究禮儀和禮貌,在中國,有禮貌的人往往很受歡迎,一個人最能表現禮貌的地方,往往在於語言表達,那麼怎樣表達才是有禮貌,怎麼才能受歡迎呢?最常見的有禮貌的語言表達包括含蓄,委婉,謙虛,低調等特點。如果你深入了解就會發現客套話的核心本質就在於禮節和禮貌。
  • 禮儀的特性: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貫穿於整個人的始終
    禮儀的特性:禮儀是一種規範,禮儀貫穿於整個人的始終多樣性禮儀作為一種行為規範,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決定了禮儀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每一個明族的禮儀文化,都是在本民族固有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吸取收其他民族的禮儀文化而發展起來的,人們對待流傳下來的禮儀規範應採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差異性禮儀是在各種社會是實踐中逐漸沉澱下來的文化遺產,所以對於禮儀的具體運用,會因時間、地點等現實條件的不同而呈現出一定的差異性。
  • 有種禮貌叫「被逼型禮貌」,在外國人看來多此一舉,有弊無利
    「豆寶奶奶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中華禮儀歷經過幾千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內容生動、思想深刻的特有文化體系,教育孩子遵守和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禮儀,可以端正個人品行,提升自我修養。但是老祖宗的傳統禮儀中,也有許多觀點不適合現代育兒,有些觀點更被外國人視為「多此一舉」。
  • 女子上庭戴帽不合司法禮儀 被按撤訴處理
    事情大概說的是,一名女子因穿戴不符合司法禮儀的要求,經法庭多次釋明後,仍然無正當理由拒絕改正,因此已經被受理的案件被撤訴處理。事情具體是什麼情況,今天(27號)記者來到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進行了了解。   這段視頻中,在法庭內穿戴不符合司法禮儀的女子名叫紀某某。這是她之前在法庭上因違反法庭禮儀,經法官屢次警告無果後,被帶離法庭的情況。
  • 鏟屎官應該遵守的貓咪禮儀規範,我猜你一定是犯規了
    人類有許許多多毫無意義的禮儀規範,比如為什麼大家就必須要使用筷子吃飯?就不能用手直接抓嗎?其實,我們的小貓們也有自己的禮儀規範,而且在它們看來所有事情本來就應該按照這些規範進行。可是,貓咪的禮儀規範卻經常被人類打破。
  • 長春獵頭顧問分享,在見客戶時要避免的不禮貌行為
    獵頭也算是一個門面類的工作,形象禮儀很重要。獵頭日常中經常需要見客戶,了解客戶提供的信息是否屬實、候選人是否靠譜,以及兩者的匹配程度,都要通過深入的溝通才能得出答案。獵頭懂得職場禮儀有哪些獵頭容易出現的不禮貌行為?
  • 教你如何培養一個有禮貌的孩子
    其實,爸爸媽媽要想使寶寶獲得講禮貌這張人際交往的「通行證」,只要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入手,就不難使寶寶逐漸學習到社交的禮儀、養成講禮貌的好習慣。1-2歲寶寶禮貌教育策略調教策略1:微笑也是一種禮貌禮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寶寶還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意思時,爸爸媽媽最好經常逗寶寶「笑一笑」,鼓勵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讓寶寶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種方式、喜歡笑。
  • 有著無數年歷史的「禮儀」,它的概念和本質是什麼呢
    「禮儀」一詞,很早就被作為典章制度和道德教化來使用了。但最早時的「禮」和「儀」常常是分開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禮」主要有三層意思:一是等級制度及與其相適應的禮節,二是尊敬和禮貌,三是禮物。「儀」在古漢語中也有三層意思: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禮節和儀式,三是指準則和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