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志大才疏,卻是蜀漢唯一依靠,只因為棟梁的死恐怕和他有關

2021-01-10 大哥二哥說歷史

提到蜀漢政權的時候,我們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劉關張三兄弟,他們的義薄雲天與匡扶漢室的志向一直是人們稱頌的對象。但是實際上蜀漢作為政權存在的時候,更重要的是劉禪在位的時代。

劉禪在做皇帝的時候,他的表現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一般被叫做四相時代,即由諸葛亮,蔣琬,董允和費禕四人擔任丞相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蜀漢的內政都由他們來總管,朝政秩序也相對穩定。

不過在費禕去世之後,姜維就成為了蜀漢最為倚重的大臣,和前面四位丞相相比,姜維在內政方面的水平本就不足,他還長期投身北伐戰爭,並沒有在成都輔佐劉禪。這讓劉禪開始寵信宦官,蜀漢的政治因此走上了下坡路。

由此可見,蜀漢政權的轉折就是費禕的死,但這位蜀漢重臣的死亡其實是一樁懸案。雖然有明確記載費禕是被曹魏降將郭修在酒宴之後殺死的,但是郭修的動機一直存在疑問。從費禕死後的政治變化來看,收益最大的是姜維,因此姜維也有最大的嫌疑。

雖然姜維不是一個喜好名利的人,他也不是很想要丞相的位置。但是費禕在擔任丞相的時候,蜀國的北伐策略受到了他的強烈反對,這段時間裡姜維的北伐路線一直沒有施展的空間,這讓他們之間的矛盾十分激烈。

在費禕死後,姜維掌握了蜀國的絕對軍事控制權,之後他便連年北伐,由此可見姜維之前一段時間的收斂和費禕有莫大的關係,他也成為了費禕死後,在政治方面的最大受益者。

那麼郭修有沒有可能是被姜維指派的呢,我認為是有可能的。首先姜維也是魏國的降將,兩人之間可能有舊交,也比較有共同話題。而且姜維在這段時間裡,曾經有培養「死士」的行為。這些人顯然不是像白眊兵或者虎豹騎這樣的特種部隊,因為他們不但沒有戰績,而且姜維也沒必要私下培養戰士。

那麼他們就應該和司馬師培養的死士一樣,是自己主人參加政治鬥爭的工具。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氏依靠死士奪取了曹家的大權,但姜維並不想篡奪蜀漢的大位,他想的只不過是獲得更大的權力,來實現自己北伐的夢想,因此這些死士很有可能就是為費禕準備的,而郭修很有可能就是這些死士的統領,因而才刺殺了費禕,替姜維達到了他的政治目的。

不過姜維雖然有遠大的志向,也確實是一名忠於蜀漢的將領,但是他的能力卻似乎不足以實現他的野心。雖然姜維曾經多次出兵北伐,但是並沒有取得什麼實質性的結果,這種窮兵黷武的做法還將蜀國的國力耗費一空。不過由於當時蜀國也確實沒有更有能力的人才了,因此只能讓姜維承擔大任,這位志大才疏的忠臣也確實要為蜀國的滅亡承擔一定的責任。

相關焦點

  • 荊州的丟失對蜀漢打擊可謂極大,但並未動搖蜀漢的根基
    首先,街亭的戰略意義在於,當時蜀漢的戰略目標在於進攻隴西,雍州涼州等地,獲取人口和戰馬。街亭位於隴山山脈的中段,也是當時大兵團過隴山援隴西唯一的過路口。守住街亭就可以阻擋曹魏兵團救援隴西戰場。如果當時馬謖守住了街亭,丞相完全有可能攻克雍州涼州,達到基本的戰略目標,甚至就此扼住河西走廊,將涼州劃為蜀漢領地。
  • 給宋江畫像:志大,才疏,狠毒,這才是真實的宋江
    宋江能夠後來者居上,在上了梁山之後鋒芒遠遠蓋過晁蓋,並取而代之成為第三任梁山之主,帶領梁山眾兄弟贏得朝廷招安,為梁山和眾兄弟找到了一個光宗耀祖的歸宿,靠的就是心機深沉、深諳人性,才讓他脫穎而出成為一個無可替代的成功領導人。如果有讀者要問,宋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我給出的答案就是:宋江不僅是個心機深沉、深諳人性的人,更是一個志大、才疏又狠毒的人。
  • 蜀漢正直坦言的大臣,為何為諸葛亮之死而拍手稱慶
    文|小河對岸諸葛亮去世之後,蜀漢國主劉禪素服發哀三日以示悲悼。在此舉國哀悼之際,卻有一位蜀漢大臣,為諸葛亮之死而上疏稱慶。此人便是蜀漢犍為太守、安漢將軍李邈,據《華陽國志》記載:...十二年(234年),亮卒,後主素服發哀三日。
  • 劉備慧眼識人,為何在徐州漏了這麼一位大才?後來他成了蜀漢大敵
    曹操家大業大,他爺爺是手握大權的宦官曹騰,他老爹是掌握天下兵權的太尉,位列三公。他本人也是漢靈帝時期的西園八校尉之一。他回家創業的時候,還得到了曹家和夏侯家這兩大豪族的支持。一出場就是很多人的巔峰,這是泥腿子出身的劉備,完全比不上的。劉備在陳登、糜竺等人的慫恿下,接管了徐州。
  • 蜀漢、東吳各自佔據天險,為何卻都在短時間內走向了滅亡?
    蜀漢一方不思發展,反而連年發動北伐戰爭,致使國家在戰爭上消耗了大量的資源;東吳一方與蜀漢類似,不但在後期窮兵黷武,還一直陷於內戰之中,嚴重阻礙了國家的發展。總的來說,蜀吳兩方皆算亡於窮兵黷武。 因西晉王朝是代魏而立,能夠吞併吳國也是依靠從曹魏時期繼承而來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故在本文中只對曹魏、蜀漢、東吳三國進行探析。
  • 蜀漢:劉備真的是偽君子嗎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君子,但是也有人認為他的仁義都是裝出來的。那麼劉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如果說關羽是一介武夫,看不清天下大勢,那麼從失荊州之後,諸葛亮等人完全可以投降曹操,按照諸葛家的家族實力和自身的才華,他完全可以得到重用,最次也能安樂一生。可是劉備死後,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也是秉承遺志,數次北伐。 能支撐蜀漢走下去的,只有一個願意,那就是光復漢室的遺願,蜀漢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光復漢室。劉備所效仿的不僅僅是高祖劉邦,更多的是光武帝劉秀。
  • 蜀漢5大特殊兵種,除白毦兵和無當飛軍外,另外三支也很厲害
    >虎步軍是蜀漢的主要步兵,當然,能被稱之為虎步軍,當然不是普通的步兵了,乃是步兵中最精銳的存在,與曹魏早期的虎豹騎差不多,都是從各軍中挑選強壯精銳之士,加以超規格的訓練而成;當然,虎步軍的待遇和兵器,都是遠超普通步兵的;這樣打造出來的步軍,其實力可想而知。
  • 扶不起的並不是阿鬥,而是蜀漢,安樂公實則並不安樂
    諸葛亮建議在他去世後,起用蔣琬、費禕、董允等,後主也一一遵從。劉禪對待臣子仁厚,頗有劉備遺風。如追諡趙云:「雲昔從先帝,功績既著,朕以幼衝,涉塗艱難,賴恃忠順,濟於危險。」 魏將夏侯霸來降,劉禪怕他因為其父夏侯淵一事對自己不放心,故而向他解釋道「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不能不說後主的細心與多情。又指著兒子介紹說「此夏侯氏之甥也。」
  • 農村俗語:「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麻雀屋」指的是什麼?
    人住麻雀屋,輩輩出棟梁這句話的意思與「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有些相似,以前有句話叫做:「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而讀書也是窮人家唯一的進身之路,在以前也有很多成語都是形容窮人家孩子艱苦讀書的,比如「鑿壁借光」,「頭懸梁錐刺股」等。
  • 蜀漢重臣李嚴身死的原因,除了咎由自取外,這個原因才是最主要的
    李嚴,三國時期蜀漢的重臣,劉備臨終前託孤,讓他協助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但同時又任命他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駐永安」。這也就是說,李嚴成了蜀漢的兵馬大元帥,掌握了最為重要的軍權,並從外部實行監督。同年,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開府治事,不久又擔任了益州牧。當時蜀漢政權僅局限於益州一地,州牧就成了實際上的皇帝了,再加上開府治事,不管事情大小,全都取決於諸葛亮就成了必然。
  • 戰報210,蜀軍佔領南皮城,蜀帝劉諶封蜀漢大司農衛瓘為燕王!
    戰報210,蜀軍佔領南皮城,蜀帝劉諶封蜀漢大司農衛瓘為燕王。公元276年10月11日,曹魏謀臣張華在南皮城外被蜀軍生擒了。由於兩軍仍然處於戰爭狀態,暫時就不派人去勸降張華了,先行將其關押進大牢了。這個張華擁有78點智力值和82點政治值,這個數據算得上是中上水平的了。
  • 蜀漢壽命最長的大將,深受諸葛亮的器重,射中猿猴後預言自己將死
    此人便是蜀漢傑出領袖人物鄧芝,堪稱是蜀漢壽命最長的大將,那麼鄧芝到底有多老呢?我們先來看看廖化有多老。據資料揭露,公元261年,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開始主政蜀漢政權,此時廖化和宗預一起去拜訪諸葛瞻,宗預卻想不通此事。
  • 蜀漢只有一人可守街亭,可惜諸葛亮不用,否則張郃要提前三年退休
    三國時期,蜀漢北伐,成功機率最大的一次就是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了。這一次北伐時,曹魏的重心全在東吳,根本就對蜀漢沒啥防備,以至於諸葛亮出兵時,很快就取得了大的戰果,曹魏震動。不過接下來的發展就非常的戲劇化了,原本有可能翻盤的蜀漢,在街亭之戰中卻遭到大敗,逼得諸葛亮不得不撤退,放棄了前期戰果,令人遺憾。
  • 馬清源評《宋本群經義疏的編校與刊印》︱義疏讀者視角書籍史
    不過,研究義疏版本的「刊」和「印」,更多的是著眼於現有的固定版本形態。而本書用力更多的「編」「校」則涉及義疏版本狀態固定之前的工作,往往也為學者所忽視。首先看「編」。作者提及,「編」是針對書的體裁和體例。對各版義疏來講,「編」多不涉及內容,而是更多的關注其中「經」「注」「釋文」「疏」如何編聯?如何分卷?各卷首尾如何標目?書後校勘官結銜如何標示?
  • 戰報221,官居蜀漢九卿的太常·洛陽尹陳壽成功說服張華歸順蜀漢!
    戰報221,官居蜀漢九卿之一的太常·洛陽尹陳壽大人去遊說魏國謀臣張華歸順蜀漢。公元277年2月21日,官居蜀漢九卿之一的太常·洛陽尹陳壽大人去遊說魏國謀臣張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成功說服了張華歸順蜀漢。
  • 戰報301,蜀帝劉璿、蜀漢丞相蔣斌、衛將軍傅僉相繼患病了!
    玩《三國志11》戰報301,蜀帝劉璿、蜀漢丞相蔣斌、衛將軍傅僉也相繼患病了。公元274年1月21日,蜀帝劉璿繼續成立第五集團軍,由蜀漢司空楊濟擔任第五集團軍都督,領長安太守。帶領少府王頎、秘書令楊欣一起前往長安,重新發展經營長安,讓長安再次成為百萬人口的大城池。
  • 如果張遼加入蜀漢,那麼五虎上將應該踢出誰?
    唯一的功績勸降劉璋也是大勢所趨,不是他的功勞,所以馬超在蜀漢陣營裡並沒有突出的貢獻。而其他四人跟隨劉備已久,勞苦功高,符合上將之名。文遠如果加入蜀漢甚至不會有現在的聲望,孟德是他最好的主公,請想文遠跟丁原,董卓,呂布的時候哪裡有他發揮的空間,甚至還不如高順,魏續之流受到重用,文遠的性格就是這樣不漏鋒芒,也就給曹仁打打下手。張遼入蜀的話,張遼與關羽關係本就不錯,應該回去跟隨守荊州。
  • 劉禪投降時,其實還有1人能救蜀漢,可惜劉禪沒有重視,他是誰?
    三國後期,魏蜀吳並立抗爭的局面因為三方力量的消長變化而逐漸崩潰,天下一統的時機已然出現。先說說吳國,孫權死後陷入內亂混戰之中,社會矛盾也逐漸加深。加之多次攻魏失敗,實力早就大大削弱,魏國與之相反。曹叡駕崩之後,曹芳雖然只是傀儡皇帝,但司馬家奪權之後。
  • 鄧艾滅亡了蜀漢,立下蓋世奇功,為何反被殺?六個狠人要他死
    景耀六年(263),魏國司馬昭派鍾會、鄧艾和諸葛緒三路大軍伐蜀,鄧艾偷渡陰平小道,穿越七百裡無人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輕鬆拿下江由和綿竹,並在綿竹斬殺諸葛瞻,長驅直入,直逼成都,劉禪大驚,選擇投降,蜀漢滅亡。
  • 從張飛的手下一名小嘍囉,變成震懾東吳的大將軍,他是怎麼做到的
    舉例來說,如年近五十才起兵,用了七年時間完成統一的漢高祖劉邦、快八十歲才被任命為宰相,隨後發動政變推翻武則天的張柬之等等。 建興十二年(234),繼得到重視的十年之後,蜀漢丞相諸葛亮積勞成疾將星隕落,而宗預則成為了人才凋敝的蜀漢政權少數可以依靠的人才。 當時,表面上和蜀漢結為盟友,實際卻心懷叵測的東吳見蜀漢失去了最重要的人物,便暗中加強了部署在吳、蜀邊界的軍事力量,且打著協助蜀漢防備曹魏進犯的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