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城寄科開展家庭寄養社區睦鄰活動

2020-11-29 太原市人..

  在傳統端午節來臨之際,為進一步加強和提高家庭寄養兒童對傳統文化習俗的傳承與熱愛,在福利院領導的重視支持下,6月5日上午,福利院城市家庭寄養管理科在清徐郝村社區居家養育基地開展了以「紀念·傳承·愛與包粽(容)」為內容的端午節社區睦鄰活動。

    室外細雨綿綿,室內粽香四溢。活動中,我們向來參加活動的寄養家長、寄養兒童、社區鄰裡講解了端午節的歷史由來、傳統習俗及其重要的紀念意義,通過提問與互動的方式讓家長孩子們加深了對端午節的認識,讓屈原的愛國情懷根植於大家的心靈。

  在「愛與包粽(容)」的環節,參加活動的人們熱熱鬧鬧的聚在一起,高高興興的包粽子。社區居家養育基地負責人向大家表示,今天的包粽子活動也蘊含一種特殊意義,鄰裡之間要相互包容、和睦相處。養孤育殘獻愛心是一種美德,支持理解包容在這裡生活的福利院孤殘兒童也是一種愛的表現,希望有福利院寄養兒童的村落和社區都是有愛有包容的關愛型社區,這也對福利院孤殘兒童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對此,鄰裡們都給予了熱烈的回應,紛紛表示理解和支持福利院來這裡開展的養育活動,家庭和孩子們有什麼需要可以儘管說。

  隨後大家帶著包好的粽子,一起來到了福利院孩子隨班就讀的幼兒園,給孩子們送上了熱氣騰騰的粽子,孩子們高興的即興表演了有關端午節的兒歌、詩朗誦。園長和老師們告訴我們,福利院的孩子在這裡情況良好,表現出色,十分的聰明可愛。

  在社區睦鄰活動結束時,福利院醫保中心高志芳大夫逐一對社區養育基地的各家孩子們進行了詳細的醫療篩查評估,並對他們的生長體症、疾病狀況、出院康復用藥情況、日常病例用藥等常識進行了專業知識普及及輔導,給出了有針對性的醫療意見。同時,對夏季兒童常見病及飲食營養、行為習慣養成等給予了指導。

  本次活動將對福利院社區居家養育基地內兒童正常社會化過程、家庭教育、醫療康復、鄰裡互助的社區融合服務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  (城寄科 文/李鴻建 圖/董翠芳)

相關焦點

  • 世茂花園社區開展首屆睦鄰文化節活動
    活動現場,世貿花園社區供圖和諧世茂幸福夢,美好家園鄰裡情世茂花園社區開展首屆睦鄰文化節活動南報網訊(記者 鐘太昌)11月23日上午,世茂花園社區在社區門口小廣場開展以「和諧世茂幸福夢,美好家園鄰裡情」為主題的首屆睦鄰文化節活動,吸引社區黨員、志願者、親子家庭和郎青居家養老中心的老人、轄區居民積極參與。
  • 西寧兒童福利院「微課堂」走進寄養家庭
    圖為6月8日,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帶著教學的模具和教材走進寄養家庭,現場為寄養家長進行兒童護理、康復訓練等培訓。 鍾欣 攝   中新網西寧6月8日電 (張海雯)8日,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帶著教學的模具和教材走進寄養家庭,現場為寄養家長進行兒童護理、康復訓練等培訓。用「微課堂」的方式送服務上門,讓寄養家長更好的照顧寄養兒童。圖為西寧市兒童福利院工作人員在寄養家庭工作站為寄養家長進行培訓。
  • 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原標題:南京市兒童福利院招募寄養家庭 每月付千餘元生活費   新華報業網訊 昨天下午,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在江寧谷裡舉行「我的夢,想有一個家」主題家庭寄養宣傳活動大會,公開向社會招募寄養家庭。  市社會兒童福利院從去年12月設立棄嬰安全島,接收的孩子數量激增,現有孤兒已達到850多名。
  • 流浪兒納入家庭寄養 長沙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招募愛心家庭
    據了解,我省目前還沒有流浪兒童生活在寄養家庭中,寄養模式仍在進一步探索中。家庭寄養要發展,還需過考核關。這樣才能保證寄養兒童有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記者 李琪 實習生 吳思寧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施行,流浪乞討等生活無著的未成年人納入家庭寄養的範疇。流浪兒或許能通過這種方式重回「父母」身邊,感受家庭溫暖。  長沙市流浪兒狀況如何?
  • 揭秘家庭寄養:福利院截留部分生活費
    北京農村家庭寄養推行近20年,這曾被民政部作為「北京模式」在全國推廣。  但隨著政策的頻繁變動,寄養的孩子被陸續收回,輝煌一時的「北京模式」正逐漸消失。  意見稿的出臺被認為是政府推動家庭寄養的積極信號,但專家也表示,意見稿忽視了寄養家庭的權益保護,而福利院既得利益的阻礙仍難打破。
  • 「陌鄰」變「睦鄰」—新通國際社區開展第二屆社區鄰裡節活動
    「陌鄰」變「睦鄰」—新通國際社區開展第二屆社區鄰裡節活動睦鄰友好、鄰裡相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石。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揚社區抗疫精神,密切鄰裡關係,促進鄰裡和諧,在黨和國家的正確領導下,全國人民上下一條心,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取得階段性勝利的日子裡,新通國際社區的居民朋友們歡聚一堂,共同迎接「鄰裡守望相助,共建美好家園」新通國際社區第二屆社區鄰裡節。玉橋街道殘聯理事長、新通國際社區包片科長李季出席此次活動。
  • 福利院海選棄嬰寄養家庭 家長嘆競爭激烈如國考
    近日,惠州市民政局一則向社會徵集「愛心寄養家庭」的通告,再度讓這裡的11名被拐兒童引起全社會關注。記者了解到,「海選」寄養家庭競爭激烈,會出現10個家庭「爭奪」1個小孩的情形。而家長們為了在競爭中勝出,也展開「暗戰」,一些家庭向親友借錢證明自己財力雄厚,有些家庭甚至想通過各種辦法疏通關係。
  • 福利院接收棄嬰逐年下降 家庭寄養要滿足5條件
    B 不少孩子被社會愛心家庭寄養   「一般如果院裡來了孩子,我們會先對其進行考察,如果能領養,最好有家庭可以領養,不能領養的再考慮寄養。」城市信報/信網記者從市兒童福利院了解到,目前,在兒童福利院寄養的均為棄嬰,都是中度或重度殘疾。
  • 市民政部門探索福利院孤殘兒童新型寄養方式
    在集中撫養之外,目前我市民政部門也在積極探索院內家庭寄養方式,讓這些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溫暖。11月2日,記者來到市兒童福利院,探訪這一新模式。記者在市兒童福利院看到,院內有兩棟剛剛投入使用的大樓,工作人員介紹這裡就是寄養家庭生活的地方。
  • 家庭寄養 讓福利院的孩子感受臨時父母的關心和愛
    在這些沒有血緣關係的寄養家庭裡,爸爸媽媽和孩子的關係雖然是臨時的,但他們的出現,讓這些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得到了滋養。  對童年的他們來說,這樣的感情彌足珍貴。  2003年,國家民政部出臺《家庭寄養暫行管理辦法》,在這之前的2000年,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寄養中心主任李冬蘭就已經開始考慮家庭寄養方式,嘗試著將孩子們送到寄養點。
  • 家庭寄養:有幸福,也有疼痛
    如今談到如何照顧孤殘兒童,翟遠欣笑稱已是得心應手,因為這已經是她從事5年寄養兒童工作接收的第七個小孩了。    南陽市福利院自2004年起開展家庭寄養工作以來,累計將230多名孤殘兒童寄養到20餘戶家庭,經過寄養家庭的悉心照料和福利院工作人員的親切關懷,絕大多數兒童經過寄養後順利被收養並融入到新的家庭。
  • 在寄養家庭裡,沒媽的孩子像塊寶
    11月6日上午,洛陽市福利院與香港主流夢工場慈善基金會在洛陽市一所中學舉辦「家庭同樂日」大型聯歡會,孤殘兒童和他們被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共408人參加活動。  「爸爸媽媽」帶著孩子來聯歡  高宣會今年50歲,曾經是一名下崗工人,4年前,她和老伴、女兒商量後,到福利院接回了兩個腦癱孩子。兩個孩子到她家時吃喝拉撒都不會,如今,生活基本能自理了。
  • 孩子寄養出去後福利院怎麼管
    市兒童福利院數據顯示:最多時有200多個家庭參與,目前僅有79個  浙江在線6月1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李玲 通訊員 傅哲寧)從2001年開始嘗試將部分孩子送到經審核的家庭寄養至今,杭州市兒童福利院在家庭寄養這條路上已探索了十幾年,既積累了許多有效的管理經驗,也遭遇了不少現實困難。
  • 《家庭寄養管理辦法》將實施, 你願意成為孤兒院孩子的寄養家庭嗎?
    潯陽晚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市兒童福利院共有十餘名孤殘兒童寄養市民中,他們在「模擬家庭」中接受康復治療,感受家庭溫暖。「保護孤殘兒童,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的身心,尤其是心理最大限度地恢復健康健全,從一定意義上說,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回歸家庭生活。」市兒童福利院一名負責人說:「寄養與收養不同,寄養是一種並不建立正式親子關係的養育方式,其監護權還在福利院,而收養兒童的監護人則是其養父母。」目前,市兒童福利院有151名孤殘兒童,其中在家庭寄養的最多只有10人。
  • 合肥寄養兒童被虐視頻瘋傳,福利院:解除寄養協議當事人道歉
    (02:31)         5月18日,一則「合肥市兒童福利院兩寄養兒童被虐待」的視頻在網上不斷發酵,視頻顯示,一男一女兩名兒童被寄養家庭的兩名女子踩手指、用木棍抽打。
  • 福利院孩子與寄養「父母」歡慶六一 社會各界獻愛心
    東北新聞網訊(記者許嘉玥) 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今天上午,瀋陽市兒童福利院舉行了一場以「寄養十年、有家有愛」為主題的六一慶典,小朋友們與寄養家庭的「爸爸媽媽」也一起來到福利院共度歡樂時光。當天,來自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也紛紛來到福利院捐款捐物,為孩子們獻上自己的愛心。
  • 中國實施家庭寄養新規 尋找願意寄養的家庭更難
    中國民政部最新修訂的《家庭寄養管理辦法》12月1日起正式實施,取代2003年頒布的「暫行辦法」,旨在為孤兒和查找不到生父母的棄嬰提供更多保障。     與「暫行辦法」相比,新辦法提高了家庭寄養標準,將原來每個家庭寄養兒童數量從不超過3人改為不超過2人,且要求該家庭無未滿6周歲的兒童。
  • 家庭寄養新規為孤殘兒童打開「家」的大門
    新規的出臺,為家庭寄養的深入開展指明了方向,但為孤殘兒童打開「家」的大門,最大限度保護孤殘兒童的利益,仍需政府部門、福利機構和家庭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尋「家」:如何讓失落的天使重回溫暖港灣?   所謂家庭寄養,是指經過規定的程序,將民政部門監護的兒童委託在符合條件的家庭中養育的照料模式。
  • 300名孤殘兒童寄養在上百個家庭 感受別樣親情
    「通過這種家庭寄養的方式,讓這些從小缺少關愛的孩子,也能享受家庭溫暖。」市兒童福利院有關負責人如是說。六一兒童節前夕,記者走進市區部分寄養家庭,看看這些孤殘兒童的成長和生活,感受這種不一樣的家庭生活。房子要寬敞,能給孩子充足的活動空間。另外,爸爸媽媽要善良勤快,身體健康,為此福利院會組織專門的體檢。同時兒童福利院對申請人要進行家庭經濟條件、家庭居住條件、申請家庭主要成員文化程度等方面的評估,要與寄養人籤約,兒童福利院有權收回寄養兒童作更利於其成長的安排。
  • 南京2名智障孤兒火災中身亡 事發在寄養家庭中
    這2名兒童是南京市社會兒童福利院的兩名殘障孤兒。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有關部門獲悉,1年多之前,他們被福利院放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一戶家庭中寄養。  9月29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京市棲霞區靖安鎮,大部分居民甚至靖安社區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聽說過上述這件事。  幾經輾轉,澎湃新聞記者來到南中村,找到了發生火災的這戶寄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