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基達和夏瑣在一起嗎 以攔有被巴比倫滅亡嗎

2021-01-10 每天學習身體好

第49章第三段,耶和華審判大馬士革。大馬士革是亞蘭的首府,大家都知道,亞蘭人在列王時期是以色列人的大敵,特別是亞蘭王便哈達,以前經常欺負以色列,不過作者寫耶和華懲罰亞蘭的詩竟然只有短短數句,而且都是泛泛而說,沒什麼實際內容,有些與別的重複,可見這個作者既無歷史知識,也沒什麼想像力,他寫這些只是生拼硬湊而已。除了前面說過的摩押的原搞來自別人的稍微豐富一些,還有後面的關於巴比倫的傳說可能多一些,其它幾個懲罰的內容都差不多簡單。

先介紹這段的內容:

耶和華說大馬士革:哈馬和亞珥拔見到壞消息就嚇壞了,

他們灰心喪氣、憂愁萬分,內心像不安分的大海一樣動蕩不安。

大馬士革嚇得無力,轉身逃跑,恐懼和憂愁使他像臨產的婦人一樣痛苦,

這座著名的、使人快樂之城竟然被拋棄!

耶和華說:她的年輕人都要倒在街上,所有兵士都在那日被消滅,

我要使大馬士革城中火起,燒毀便哈達的宮殿。

本段結束。

這樣就完了,是不是覺得太簡單了,這麼聊聊數語,怎麼對得起以色列人的老對手便哈達呢。在聖經裡,便哈達從猶大王亞撒時期就開始騷擾以色列,一直騷擾了以色列七十來年,而且這個便哈達死後,在哈薛之後又又有一個便哈達,不過幸好這個便哈達不大行,跟以色列王約阿施都打不過,連敗了三仗。實際上古代一個王在位七十來年基本上不大可能,聖經裡老是寫亞蘭的便哈達,很可能的原因是當時亞蘭人有一位比較著名的國王叫便哈達,聖經作者在創造的時候,就愛取用他的名字來編故事,所以他就像神仙一樣,會出現在很多朝代。

第1句提到的哈馬和亞珥拔是亞蘭除大馬士革外的兩個比較著名的城,亞珥拔在現在敘利亞北部城市阿勒頗以北約30公裡,臨近敘土邊境,哈馬則大約在大馬士革附近。在聖經裡,這兩座相距遙遠的城總是被一起提及,總共有六處同時提到這兩個地方,為什麼總是將它們一起提及,可能是因為這是亞蘭一南一北兩個著名的城邑,有人先這麼提,然後別人就學樣也這麼說。

前面寫摩押、亞捫和以東時,都說他們犯了狂傲自大之罪,不過亞蘭這裡他就不這麼寫,而是反過來寫他們又驚又恐、灰心喪氣、嚇的逃跑,然後又說他像臨產的婦人那麼痛苦,古以色列人形容很大的痛苦時都是用婦女生小孩來形容,一點都沒有創新。

接下來第25句爭議比較大,跟上面的第9和19句一樣,不管英文版還是中文版都有多種說法,我們按老規矩先把四種中文版的翻譯放上來給大家看看:

和合本:我所喜樂可稱讚的城,為何被撇棄了呢?

呂振中:被稱讚的城、我所喜歡的都市、哪能不被撇棄呢!

思高本:哀哉,有名的城邑,享樂的都市,已被摒棄!

現代本:這曾經使人歡樂(希伯來文是:這曾經是我所歡喜)、聲譽卓著的城,現在完全荒涼了。

為什麼這句話這麼難翻譯,可能是因為這句話裡面有「我所歡喜的城」這樣的意思,所以人們不明白既然是神喜歡的,他為什麼又要去摧毀它,還有他作為以色列人的神為什麼要去喜愛亞蘭人的城。有經學家解釋說:這句話也許是先知在寫耶和華的預言中引述了一個百姓的話,而不是由耶和華所說的,因為英文聖經新英王欽定本內,「我的喜樂」中的「我」字會用表示神之尊貴的大楷。不知這個經學家是要表達什麼意思,他前半句話和後半句話都互相矛盾,前面意思應該是說這是一個普通百姓說的話,後半句話卻說「我」字會用表示神之尊貴的大楷,就是說這又是神說的話唄,否則百姓自稱怎麼能用神那麼尊貴的大楷呢。因為我沒有紙質英王欽定本,所以不知道他說的大楷是怎麼樣的,但是就算用大楷好像也不代表什麼,因為這是人印刷的書,跟是不是神說的沒有關係。

在我解讀聖經的時候,我發現在眾多英文版裡,當句子的語義有矛盾時,通常英王欽定本寫的也並不怎麼準確,而rsv版本卻經常有相對比較合乎道理和上下文的寫法。這句話也一樣,其它英文版說的都有些糊塗,單說這個城要不要被撇棄就有「怎能被撇棄」和「怎能不被撇棄」兩種互相矛盾的說法,rsv版本卻說:多麼著名和讓人歡樂之城,竟然被撇棄,這樣的說法就與上下文完全沒有矛盾,而且因為沒有寫成「我所歡喜的城」,所以也沒有這句話是百姓說的還是誰說的的問題。

其實這句話說大馬士革是被讚美的和歡樂之城,未必真的是因為有人這麼說,當然更不可能是因為神有這麼說,作者這麼編,只是為了形成一個強烈的對比,讓聽者產生震撼的感覺,目的是為了加深他們的印象。以賽亞書23:7-13說,推羅是歡樂之城、是賜冠冕的、推羅人是尊貴人,到最後再說要拆毀推羅的宮殿,使他成為荒涼。前面的那些誇獎和讚美之詞都是為了與最後被破壞形成對比,很好的東西被破壞掉人們會覺得惋惜或者解恨,如果寫本來就破破爛爛的東西被破壞掉,就不會有這樣的作用。以色列人聽到這些故事的時候,可能也會想起傳說中被摧毀的耶路撒冷,這時有的人會覺得可惜,幻想耶路撒冷能恢復以前的輝煌,有的人則會想:我們的城都被摧毀掉,周圍的好城邑最好都被摧毀掉,這樣我們的心理才能夠平衡。

第26句寫大馬士革的年輕人將在一日內被屠殺乾淨,這種當然也是誇張的寫法,實際上既不可能所有年輕人都被殺光,也不可能都在一日內被殺光。

第27句寫燒了便哈達的宮殿,我們知道,根據列王紀下16:9,亞蘭的末代國王利汛在猶大王亞哈斯的時期被亞述王殺死,這裡寫的神審判大馬士革應該也是跟其它文章一樣,是寫巴比倫王攻擊亞蘭地區的時候,那時早已沒有什麼便哈達,以前的宮殿是不是還存在也不知道,但作者按自己印象,就寫燒了便哈達的宮殿,實際上不一定有這樣的事。

下面介紹第四段,審判基達和夏瑣城,根據聖經描述,提瑪、度瑪、基達都是以實瑪利的兒子,他們的地盤都在以東或者以東附近的阿拉伯地,而夏瑣卻在加利利海以北,這兩個地方方向不同、距離相差挺遠的,中間隔著以色列、亞蘭、亞捫、摩押、以東呢,不知作者怎麼會將它們放在一起說。我們先來看看詩的內容再說吧:

耶和華說關於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攻打基達和夏瑣的諸國:

起來到基達去消滅東方人吧,

把他們的帳棚、羊群、幔子、一切器皿和駱駝都奪去,讓他們四面受驚嚇,

耶和華說:夏瑣的居民哪,快逃到遠處、躲到高處去吧,

因為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謀害你們,定意攻擊你們。

耶和華說:起來,去攻打那個安逸無防備之國吧,這國既沒有門,也沒有門閂,百姓都是獨自居住的,

去掠走他們的駱駝和牛群吧,

因為他們修剪了發角,我要讓他們四面受災,並且像大風一樣把他們吹散到各方。

夏瑣以後將成為野狗的住處、永遠悽涼,那裡將無人居住,連寄居的人也沒有。

本段結束。

這裡寫基達的只有兩句話,作者說東方人,應該是指基達在以色列的東方,但是他沒想到相對巴比倫來說卻是西方,如果說他要假裝招呼巴比倫人(沒有寫什麼人,但和合本給加上迦勒底人)去攻打基達的話,應該是說去消滅西方人才對。

我們以前說過,基達的帳棚好像在當時是算好東西,是名牌、高檔貨,遠銷很多地方,所以作者寫讓別人去掠奪時,要把帳棚放在最前面,羊群、駱駝這些倒放到了後面。

按地理位置看,巴比倫本來應該是先打了北方的夏瑣,再南下打了亞蘭、以東、基達等地,雖然說巴比倫到基達的直線距離是比較近,但是中間隔著一個大沙漠,所以要先彎到北方,然後再打下來。這首詩寫先打基達再打夏瑣的順序不大對。

下面幾句說打夏瑣,第30句作者假裝耶和華向夏瑣的人說,讓他們快點逃跑,因為巴比倫王要來攻打他們,而第31句又裝作耶和華對巴比倫人說,讓他們快去攻打夏瑣。如果說真的有這樣一個神的話,他該有多無聊啊,騙夏瑣人逃跑,說巴比倫人要來打他,然後去哄巴比倫人去打夏瑣人,這玩的是什麼亂七八糟遊戲嘛。

第31句說夏瑣是安逸無防備之國,無門無閂,百姓都獨自居住,意思就是說當地已經無政權,為什麼無政權,肯定是早已被打散。既然那樣的話,這個地方沒有防備是可以說,但怎麼能說他們安逸、無憂無慮呢。沒有政權雖然看起來可能沒什麼剝削,但是也沒有統一有組織的防禦能力,只要他們有錢財,土匪都能打倒他們,不要說強國的軍隊。當然,這只是作者這麼寫,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卻很難說,按理說如果一個地方已經無政權,說明也無油水,這樣的地方巴比倫人應該不會浪費時間來攻打,既然巴比倫人要來攻打,肯定是有點油水、有些防禦的。

第32句說夏瑣人因為修剪了發角,所以要被趕到四方,這屬於編排罪過,要這麼說的話,巴比倫人也有罪,波斯人也有罪,所有沒有割包皮的人都有罪,怎麼能讓有罪的人來攻打別人呢。

第33句對夏瑣地的懲罰跟第18句對以東地的懲罰一樣,都是無人居住,連寄居的人也沒有,還有說成為野狗的住處、永遠悽涼在第18句裡雖然沒有說,但是以賽亞書34:13寫的對以東地的懲罰裡有說。在聖經裡,人犯罪不僅要牽連到人,還要牽連到地,這點實在是說不過去的。如果說人有自主意識,人會犯罪,但地是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沒有自主意識的,它根本不會犯罪,憑什麼要受懲罰呢。再說,即使地受了汙染,以神的能力,將地清洗乾淨即可,又何需罰地永遠悽涼、永遠無人居住。當然,這些只是按神理來討論,實際上夏瑣那個地方現在看就有村鎮,並非永遠無人居住,說明聖經裡說的懲罰不管用,要不根本不是什麼神說的,要不就是這個神說話跟放屁差不多。

下面是最後一段,耶和華審判以攔。作者說,這是在西底家登基的時候耶和華跟耶利米說關於以攔的話,內容如下:

耶和華說:看著吧,我要折斷以攔人的弓和他們的首領,

我要讓他們四面受災,並且像大風一樣把他們吹散到各方,每一國都有以攔的被擄之人。

我要讓他們在仇敵面前驚慌膽戰,我要讓我的烈怒降臨到他們,讓他們被刀劍追殺,直到滅絕,

我將把我的寶座設在以攔,消滅他們的君王和首領,

不過到最後,我會讓被擄的以攔人歸回。

本章完。

以攔就是埃蘭。根據歷史,埃蘭曾和巴比倫一起對抗亞述,但是在約西亞年間被亞述滅亡,這是在西底家登基四十年之前的事。後來亞述滅亡後,埃蘭曾短暫被新巴比倫統治,又被米底(瑪代)奪走。總的來說,除了被亞述滅亡的災禍外,埃蘭後來並沒有什麼特別大的戰爭災難,而且就算被亞述滅亡,好像也沒有全國人被擄到各地去,以色列人因為自己被擄去,所以就愛到處亂編被擄的故事,實際上如果被擄去的,就不可能很快回去,如果能很快回去的,應該就不是被擄去。實際上作者編這個故事很可能就是說亞述的時候埃蘭曾經被滅亡,但是後來他們作為一個民族還在,所以他就給他們編上被擄後又歸回這樣的故事。古人編故事就這點好,不管漏洞多大,一般人都不會計較。

作者說以攔四面受災、要被吹到各方的話跟上面說夏瑣的完全一樣,他這個人創作總是比較懶,愛到處亂抄,一種說法到處隨便套用。他後面說每一國都有以攔的被擄之人,這個如果說誇張的話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說作為神的話,那就太不嚴謹。且不說世上那麼多國,只說亞述或者巴比倫境內,也不可能每個地方都有被擄的埃蘭人。

這個故事雖短,沒幾句話,但是問題和毛病不少。第36句說要將他們全部趕散,第37句說要將他們全部滅絕,既然全部滅亡當然也包括王和首領,但是第38句又要專門說除滅他們的王和首領,然後第39句又說到時要使他們歸回,前面說已經滅絕,後面怎麼還能歸回呢。就算作為神話,已經滅絕的人怎麼歸回也得作個交待,是骨灰盒歸回、還是亡靈歸回、還是復活了歸回,但是聖經就是比較牛逼,它根本不用交待,總之就是讓他們歸回,看來只要自吹是創造天地的大神就可以不按常理。

上面第四段說基達和夏瑣不在一起,作者怎麼把攻打他們的事寫在一起,我思來想去想不出合理的原因,我覺得總不該懷疑作者連迦南的地理一點都不清楚,但這一段作者寫以攔的災難,應該很明顯不是預言巴比倫之後的事,而是亞述時期的事,我覺得會不會因為時間隔得太久,作者搞不清楚傳說中歷史上的事究竟發生在什麼時候,難道作者的地理和歷史竟然都是不及格的嗎。

相關焦點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變成不會說話的傻子了嗎
    第40章中文版分成三段,標題是:耶利米和基大利同住、基大利被委派為總督和基大利被暗殺。基大利在聖經中也算一個人物,他可是救過耶利米性命的亞希甘的兒子,不知他犯了什麼過錯,耶和華竟然不喜歡他,他在聖經中的戲剛出場就被結束,而且還是被暗殺的、死於非命。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說完又不完 被擄人數究竟有多少
    因為創造天地的大神的居所要給人破壞掉這是不合道理的,所以按聖經的歷史書,神殿是耶和華自己放棄的,巴比倫人也是他自己招來破壞的,這些毫無疑問都是以色列人自己編出來的,後來到巴比倫被波斯滅亡之後,他們又開動腦筋,將此事編成他們的神為自己的神殿報仇、為以色列人報仇。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耶利米書可分五個部分、由很多作者書寫
    根據前一章的故事,巴錄好像是和耶利米一起被脅迫到埃及,但這明顯不能說是因為戰爭被擄,而根據上一章,耶利米可以自由的在埃及各城走來走去,這就更不能說被擄,因為被擄明顯沒有那麼自由,所以關於被擄這一點與前面幾章的描述是有矛盾的。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在埃及的猶大人究竟是全部滅絕還是逃出幾人
    這幾段話說的猶大滅亡原因是比較傳統的原因,在耶利米書裡還提到過其它一些原因,比如說瑪拿西犯罪的原因、人們不肯遵守安息日的原因、人們不肯施行公平和公義的原因,在猶大滅亡之前,作者寫的最多的原因是人們不肯聽神的話投降巴比倫王,而在其他先知書裡則還有別的原因,比如以賽亞書說的希西家驕傲向巴比倫的使者顯擺,反正這些原因是各個作者隨便想的,他們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根本不用考慮耶和華同不同意,因為耶和華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
  • 聖經揭秘 以西結書 推羅滅亡後究竟有沒有重建和復興
    按本章的意思,在猶大滅亡後不久,巴比倫就又去攻打推羅,而29:17-18說到二十七年正月初一的時候,巴比倫人還沒有攻下推羅,所以經學家們說,巴比倫人圍困推羅16年(27-11=16)。但是他們沒有看到這兩處描述是有矛盾的,本章說推羅被滅亡,而第29章說巴比倫攻打推羅很久都沒有打下、勞而無功。究竟推羅有沒有被巴比倫打下來,他在幾章之內就兩個說法,他說的話可以說就根本沒有一點可信性。
  • 聖經揭秘 耶利米書 人的膚色和豹子的斑紋究竟能不能改變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預言」過,這個所謂的警告沒有新意,其實是重複耶利米已經寫過N次猶大要滅亡和猶大人要被擄這件事,你們看,確實是如此吧。再說明白一點,這句話說的就是巴比倫滅亡猶大和擄走猶大人這件事,下半句是作者以耶和華的口吻嘲笑以色列人,背棄耶和華沒得到好處,反而得到那麼大的痛苦。第22句是以作者的神理論解釋以色列人為什麼要遭受那麼大的痛苦,就是因為他們自己犯罪,讓耶和華惱怒,所以耶和華要撕爛他們的衣服,讓他們的身體被強暴。
  • |巴比倫|聖經|經文|耶穌基督|耶利米
    研讀聖經預言與查考其他書卷的方法略有不同。讀者除了以一個嚴謹態度來細看聖經預言外,還需要一些特別的指引,來幫助正確認識聖經的真理和啟示。查考預言的步驟如下:1.在一般情況下。研讀聖經預言最好採用「字面解經法」,即按照經文的文字字面意思解釋。聖經預言有超過半數以上是照著聖經字面的描述應驗,因著這個事實,用字面解經的方法研讀預言是較為安全和正確的。
  • 悔改,自譴的神學基礎,「巴比倫之囚」的後遺症
    公元前601年,猶大王約雅敬看見巴比倫軍隊被埃及打敗,以為復仇的時機到了,就糾結了迦南地和腓尼基的統治者一起反抗巴比倫,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巴比倫還是輕易就攻佔了耶路撒冷。尼布甲尼撒二世把皇室成員擄到巴比倫,並指定了西底家作猶大王。這一次,或許大量的金銀還是起了作用,耶路撒冷聖殿並未受到波及,只是損失了不少寶器。
  • 聖經揭秘 何西阿書 以法蓮死去活來又死去活來 過上好日子了嗎
    從上下文看,應該是說神要滅亡以色列,並且沒有王、首領能救他們和保護他們,而不是說以色列拒絕神的幫助而滅亡,所以另兩個版本並不是很符合。為什麼會產生另外的版本,可能是因為後來的人不大理解這句話的原意,只看到這句話裡有「滅亡」和「幫助」,於是就組合這兩個詞自己想出了新的句子,再後來又有人覺得那樣改的不好,又繼續修改,最終產生了多個版本。
  • 聖經揭秘 彌迦書 彌迦書5:2是預言新約裡的基督耶穌出生嗎
    因為彌加書裡的「預言」以及新約中編耶穌出生於伯利恆,所以很多基督徒會覺得伯利恆這個地方很神聖;因為聖經裡記載耶路撒冷有所謂的神山,基督徒們都覺得這個地方更加神聖,其實這兩個地方的特別並不因神的因素,只因伯利恆是傳說中以色列國君大衛的出生地,而他建立的國首府在耶路撒冷。彌迦書5:2說,伯利恆在猶大諸城中是個小城。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耶和華由大神降為小俠 報仇竟然濺了一身血
    除以賽亞書之外,還有五卷先知書都提到了這件事,我們在前面已經分析過,這件事應該是指猶大滅亡前夕以東被巴比倫滅亡的事(具體請參閱《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神懲罰以東 以色列和以東什麼仇什麼怨》),也就是說,滅亡以東其實正是以色列人的大仇人巴比倫幹的,以色列人竟然把這事也按到耶和華的頭上,難道是把耶和華又當作大仇人嗎。
  • 聖經揭秘 何西阿書 大山小山掉下來蓋在我們身上是什麼意思
    按照歷史書,古以色列在最強大的時候,也就當過幾年摩押和以東的王上王而已,也就是說,連摩押和以東都沒有徹底佔領,它們一直都有自己的王,所以當以色列和猶大稍弱之後,它們就獨立而去。以色列以前的富裕和力量跟尼羅河流域的埃及遠不能比,跟兩河流域的亞述、巴比倫等也遠不能比,就算北方小邦推羅和西頓恐怕都不能比,所以在聖經的歷史書裡寫以色列打遍周圍各國,唯獨沒有寫以色列打過推羅。
  • 聖經揭秘 何西阿書 以法蓮究竟是行賄買人還是亡國被賣
    這個矛盾在先知書裡相當普遍,我們以前已經指出過。比如耶利米書4:5-6就是典型,一邊說耶和華發烈怒給耶路撒冷降下懲罰,一邊讓人在國中吹角,招呼百姓趕緊躲到堅固城裡,要逃避,不要延遲。第2句寫以色列人在災難面前臨時抱神腳,說自己認識他。作者意思當然是說,這種不是誠心的哭求是沒有用的。第4句和合本說:他們立君王,卻不由我,他們立首領,我卻不認。
  • 聖經揭秘 但以理書 金頭、銀胸、銅腹、鐵腿、鐵腳究竟指什麼國
    於是沙得拉、米煞和亞伯尼歌都成了巴比倫省的幹部,但以理則被王留在身邊。第2章完。但以理書的內容裡面,這一章內容是相當出名的,很多基督徒聖經根本不熟,但是說起這個夢來就頭頭是道,金頭、銀胸、銅腹、鐵腿、鐵和泥腳,他們就愛猜測各個身體部位究竟是代表什麼朝代。
  • 3分鐘了解《聖經》中以色列的先知書
    在舊約聖經的智慧書後面,以十七卷書(十六位作者)的形式出現,我們稱之為先知書。在猶太傳統中,它們則被稱為後先知書,通常有四卷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和《十二先知書》(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小先知書;《耶利米哀歌》、《但以理書》則被列在聖著中)。
  • 聖經揭秘 以賽亞書 夢想小詩五首
    那時曠野和田地到處都遍布著公平和公義,它們使我們永遠平穩和安定。到時高高在大樹都被冰雹打倒,城市也被拆平,人們住在平安、穩定、平靜的居所,在各處水邊撒種,在各個草場放牧,多麼幸福。這首詩的前半首說災難到來,連宮殿都被撇下,城市也被廢棄,明顯是說滅亡和被擄。如果不是滅亡只是像瑪拿西那樣被亞述侵犯一下的話,至少宮殿和城還是在的。
  • 聖經揭秘 以西結書 神選召以西結作先知 異象不如說做夢
    你以為上面說的話就完了嗎,不,還沒有呢,聖經中耶和華平時說話就夠囉,這次閃亮隆重登場當然要更囉,下面請繼續捂耳欣賞可惡的連續不斷的雷聲(聖經裡全能者的聲音一般是指雷聲):人子啊,他們全家都很叛逆,你在他們中間,就像住在荊棘、蒺藜和蠍子中間一樣,但是你不要害怕他們,也不要害怕他們說話攻擊你,不管他們聽不聽,你只管把我的話告訴他們。
  • 聖經揭秘 耶利米哀歌 這裡的所親愛的又是指誰呢
    第12句說,這就是耶和華發怒使我受的苦,這句話後來的基督徒或者普通的聖經讀者讀到都覺得好像是理所當然的,覺得以色列人一直都是這麼想的,其實因耶和華懲罰而被滅國是被擄之後部分以色列人先形成的想法,慢慢傳到整個以爭列人的群體,才形成他們的民族思想。可以說,有這種思想的詩都不是猶大剛滅亡的時候寫的,而是起碼一段時間之後才寫的。
  • 聖經揭秘 以西結書 作者總是提未受割禮有什麼用意
    比如以賽亞書13:10說當巴比倫的災禍降臨時,天上得眾星群宿,都不發光,日頭一出,就變黑暗,月亮也不放光。以賽亞書寫的話跟這兩句話的意思幾乎一樣,但實際上天象並不隨人間的戰亂而變化,地上殺人再多,天上該出大太陽還是出大太陽。比如聖經裡很多地方「預言」說,某地的人要死於刀劍和饑荒,古時饑荒大多數情況是因旱災導致的,而旱災的原因就是出太陽太多、降雨太少。
  • 繼古巴比倫之後為什麼古埃及也走上了滅亡
    很多都片面的說埃及沒有滅亡啊,在非洲尼羅河畔不是還有埃及這個國家。此埃及非彼埃及,古埃及作為一個文明古國已經滅亡了。很多之前留下的神秘的文字等等一些列都已經成了未解之謎,之前的古埃及的思想已經是不存在的了。被外族統治並不是文明滅亡的必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