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眠的話題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
據了解,某社交平臺上的"睡吧"小組成立了十年,小組中已經集結了4萬多失眠患者,等待專業的睡眠指導。此外,"失眠"還開通了專屬的超話,超話裡聚集著3萬"熊貓眼"。貼吧裡的失眠患者也不少,他們留下了250多萬條帖子,每一個帖子都代表著有一個人在深夜輾轉反側。
可見,睡眠對這些人已經成為一種奢侈,他們只能在網絡上尋找慰藉,能夠安然入睡對他們來說已經變成了一種超能力。
想像一下,工作學習了一天,身體疲憊不堪,當你躺在柔軟的床上想要稍微休息一會時,卻發現自己心率異常,大腦開始興奮,眼皮無論如何也合不上,別人都睡得香甜,只有黑暗伴隨著自己翻來覆去一整夜,頗有一種"眾人皆睡我獨醒"的悲涼之感,其中的崩潰和痛苦只有自己能體會。
要知道,長期剝奪睡眠曾是美國懲戒罪犯的酷刑之一,若是時間過長,人將不能集中注意力。記憶出現障礙並開始出現幻覺,各種疾病將會接踵而至,甚至有可能會猝死,可見失眠的可怕。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顯示,全球約有27%的人受到睡眠障礙的困擾。而中國睡眠協會也做過一項調查,發現我國竟然有超過3億的人存在睡眠障礙,而北上廣等大城市的失眠率更是高達40%以上,可見失眠正在成為當今的"隱形殺手"之一。
目前,患上失眠症的類群主要有青少年、中青年男性/女性以及老年人,這些人的睡眠時間往往小於7—8小時。青少年在青春期生理髮育、學習壓力過大,家庭等多種因素影響致其失眠現象在我國日益普遍。
相關研究結果顯示,青少年失眠的發生率約在16.57%~38.2%;而中青年,包括中青年男性和女性,青年人失眠症患病率為10%,中年人為20%,有的人甚至失眠長達8—9年,生活得十分痛苦。他們失眠的原因較青少年來說更多,首先是社會環境因素:求學,包括考研或者考博,或剛剛步入工作時, 對學習或工作環境的不適應導致作息不規律,對從事的工作不理想或壓力過大, 上級領導不滿意, 自認為前途渺茫,婚姻關係,家庭地位、生活條件較普通等。
其次是心理因素: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都會導致心理壓力劇增, 焦慮、煩躁不安、情緒低落、心情不愉快等;再者是患有某些疾病,由於年齡的增加,伴隨而來的是各種各樣潛在的疾病等;65歲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為35%-50%,老年人感到孤獨和寂寞感,擔心子女嫌棄自己;不良生活習慣,比如睡前打掃衛生、吸菸、劇烈活動等;疾病或者服用藥物的影響都是導致老年人失眠的誘因,老年人過度失眠可能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產生,因此,還需多關注老年人的睡眠狀況。
那麼,想要睡好覺,或者說要減少失眠的頻率該如何做呢?首先,是藥物治療,目前吃褪黑素和安眠藥已經成為失眠人群的救星,有報告顯示,約有62%的人購買了褪黑素,但實際上,藥物並不能成為主流的治療。
假如藥物治療不能成為真正的治療,那麼只能從自身調理:根據自身情況規律作息,減少熬夜或者及時補充睡眠;學會掌控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良好心態,多培養一門愛好,不要局限於目前的困境,轉移注意力,學會"想開點"吧;若是長期失眠,還是得及時就醫。
雖然"打工人"總有許多身不由己,但是"留得健康在,不怕沒柴燒",加油各位"失眠人",祝各位能做上一個美妙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