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吞一切,所到之處不可敵。
從被質疑再到被排斥,一邊喊著Tesla滾粗的市場,一邊非常誠實的向其拋出愛意,最能反映客觀事實的銷量數據告訴所有人,Tesla早已不是當初那條攪動市場不能安穩的鯰魚,從鯰魚蛻變成虎頭鯊、座頭鯨的Tesla,正在用瘋狂的增速來鯨吞市場。
數據無法騙人,冰冷又真實。
上半年,Tesla全球銷量達到17.9萬,這是什麼概念?日產、大眾、比亞迪三家累計銷量不敵Tesla,被其在地上摩擦。
很明顯,數據證明,特斯拉在電動車市場中的主導地位愈加穩固,單一企業無法撼動其強勢的影響力。
而這一優秀的成績得益於Model 3的登場,抓出來任何一個單月銷量,它都是行業領跑者,長期被全球消費者認可使得其成為唯一一臺出貨量超10萬的EV車型。
國內數據方面,特斯拉銷量在北上深一線城市遙遙領先,甚至超越了卡羅拉、軒逸這種傳統燃油車。
在整個中國新能源市場,埃隆馬斯克揮舞著大棒砸向所有競品,甚至都不能算得上競品,即便國產新勢力以口頭戲謔Tesla為樂趣,但在真正的認可度方面,Tesla依然擁有絕對的領跑能力,顯而易見,這不是一個重量級的對手。
中國新能源市場正在結構性升級,此前小而廉價粗糙的EV產品正在被市場淘汰,由於合資、進口甚至豪華品牌涉獵EV市場,一度拉動了新能源消費觀念的改變,在補貼滑坡、消費受擠壓的環境中,絕大多數EV產品價格已經提升至10萬、15萬乃至20萬區間之上。
利潤被壓縮,消費要求在提升,這意味著新勢力以及傳統企業生產EV產品的壓力增大,不斷上調的價格與Tesla差距縮小,一些產品甚至與Tesla價格差距縮小到20%以內。
的確,20萬以上產品擁有自己獨當一面的性能優勢,譬如說小鵬P7的續航、比亞迪漢的豪華與蔚來ES6的服務優勢,這些都不是Tesla能夠拿出講的點,但必須要了解的是Tesla擁有絕對的品牌優勢以及更為密集的充電樁,這能為用戶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事實上,用戶被Tesla吸引的關鍵不在於其數據層面多麼炸裂,續航、用料都不是吸引用戶的第一關鍵所在,能夠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才是讓Tesla車主痴迷的根本原因。
升級到V3版本的超充樁能夠用12分鐘充滿50%電量,為了保證讓更多用戶體驗到這種非常快速的充電方式,埃隆馬斯克斥巨資在北上廣一線城市投放高規格充電樁,並且與主流商圈捆綁,為用戶帶去截然不同的使用價值感。
目前,這種充電樁數量已經超過15000根,這種超級充電站超過300座,而這些關乎到用戶使用價值的重要設施需要用更多的資金來推動。
至於產品本身,由於Model3價格不斷下探,Tesla已經開始從豪華品牌手中搶奪市場,北上廣、30萬級、月均破萬等等數據衡量分析,不難看到這些此前都是關於入門級BBA產品的描述。
Tesla切入市場之後,吸引的是IT、網際網路、高新產業用戶群體的眼球,這些用戶群體受到網際網路文化的感染,對傳統豪華品牌並沒有很強的執念,Model3能夠帶去更完全不同的品牌價值、產品吸引力以及新的生活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埃隆馬斯克改變基礎通行的夢想已經開始實施。
對於那些仍然在拼產品而不是生活方式的「傳統」新勢力來說,Tesla是他們無法觸碰的高度。
日前,Tesla發布了「廉價版」Model3,磷酸鐵鋰電池版本的出現讓降價再次成為猜想,行業推測「廉價版」車型價格或將下調至23萬左右,雖然Tesla一再出來闢謠,但產品層面的差距依然讓「不會降價」成為美麗的謊言。
此外,Tesla明年還會有Model Y車型登陸市場,一臺30-40萬的中型SUV,推出市場之後Tesla將會形成1+1雙車戰略,最大亮點在於定價低、性能更強且空間大,隨著量產車型的越來越多,在均攤成本上Tesla還會有更多的優勢。
而埃隆馬斯克的最終目標不是通過賣車賺錢,而是通過賣車來推進自己改變人類出行的偉大夢想,所以在價格方面Tesla沒有底線,通過降價來讓更多人擁有Tesla,配套銷售自己自動駕駛以及V3充電樁服務能夠更綜合提升Tesla的業績表現。
鯨吞市場,是埃隆馬斯克的最終目標,通過讓更多人開得起Tesla才能讓自己夢想落地,這意味著它絕對是大多數新勢力眼中的虎頭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