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眼中不老的妮妮姐

2021-01-16 SZNEWS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黃付平

今年36歲的徐光妮,是福田區紫飛語特殊兒童康復中心主任。如今,已從事自閉症兒童康復工作14年了。

寒來暑往,徐光妮直接治療的個案家庭達上百個,成為自閉症孩子們眼中不老的「妮妮姐姐」。

年輕姑娘勇戰世界難題

頭一次聽說自閉症這個詞,徐光妮準確地記得是2003年某天報紙上看到的。「當時我覺得特別震撼,從沒想過世界上會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他們擁有清澈的雙眼,卻冷若冰霜,從不與你對視;他們擁有靈敏的聽力,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

當第一次真真切切地看到這樣一群孩子時,天生喜愛孩子的徐光妮內心有著難以言說的心疼。年輕的她決定,要和自閉症孩子一起挑戰命運。在她看來,這是可以戰勝的科學難題。那一年,河源姑娘徐光妮22歲。

只是,現實遠比想像中更考驗人的意志。最初,徐光妮的工作進展得相當不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遭遇孩子的不領情。

「那時,我只有一個執念,就是不管多苦多難,我都要努力,再努力一點。」憑藉這份信念,徐光妮逐漸開始被孩子們接納,也在教學過程中收穫成長。一向堅強的她,在自閉症孩子第一次開口叫媽媽時與孩子的媽媽抱頭大哭。

回憶起過去,徐光妮淡然而平靜。徐光妮告訴記者,曾經,她也因孩子半年學不會「西瓜」的發音而灰心洩氣。最後,她研究變化很多種不同的教法,最終讓孩子明白了什麼是西瓜;也因機構舉步維艱,付不出工資想離開,但最後卻選擇了少領工資少花錢的方式留了下來;也曾因孩子情緒失控發脾氣,抓住她頭髮扯下大片頭皮而委屈流淚……而更多的時候,徐光妮是會心微笑的,在某個孩子聽到呼喊,將視線轉向她的瞬間;在孩子經過康復成功入讀普通小學的瞬間。

十四載潛心鑽研薪火相傳

這一牽手,便是14年,從未放開。

從初出校門的懵懂少女,到如今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還在坐月子的徐光妮說,2005年參與發起創辦紫飛語之後,自己累過、哭過,倦到極時也打包好行李想要逃離,千回萬轉卻始終難捨孩子無言的依賴、家長殷殷的期盼,艱難中選擇了堅持,堅持,再堅持。而這份堅持最大的能量,還是來自家人的鼓勵和理解。

2011年,尚在哺乳期的徐光妮只身前往北京參加兩個月的專業培訓,就是為了用更專業的方式來愛自閉症孩子。無數個周末,徐光妮都是在專業培訓學習課程現場度過,而很少有足夠的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

徐光妮說,目前對於她而言,最迫切的是想要將親身體驗過的好方法、好理念帶給老師和家長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閉症孩子的命運。為此,加班熬夜梳理資料,舉辦無數場教師培訓和家長分享,都是徐光妮的日常。在每次講解中,她都細心地反覆示範,手把手地教老師家長們進行行為觀察記錄分析和矯治塑造。而這些,都是幫助自閉症孩子重返社會的必修課。據不完全統計,14年間,徐光妮直接治療的個案家庭達上百個。

相關焦點

  • 10種幫助自閉症孩子的方法
    三歲時,萊尼被診斷出患有經典自閉症,我不得不告訴我七歲的大女兒羅西,她只有兩個殘疾的兄弟姐妹。羅西很聰明,學術和好奇;我注意到她和同齡人有點不同,但是把它歸結為她是一個喜歡成人公司的老靈魂。但是她在學校的社交活動中掙扎,在9歲時,她被診斷出患有阿斯伯格綜合症。當我處理這三個孩子都面臨挑戰的事實時,有一段時間的退卻。但最終,我勇敢地面對這個世界。
  • 自閉症的特徵:一篇文章幫你分析孩子缺乏眼神接觸是自閉症嗎?
    存在障礙的孩子可以進行有限的交流,但不包括眼神交流。不是說孩子不喜歡眼神交流,只是她無法理解眼神交流。如果她僅僅只是眼神交流出現障礙,那她不一定是自閉症患者,但是缺乏眼神接觸和其他形式的交流,可能符合自閉症症狀的條件。
  • 世界自閉症日——認識「星星的孩子」
    孤獨症譜系障礙(ASD)簡稱孤獨症,在臨床上又稱自閉症,是一組以社交溝通障礙、興趣或活動範圍狹窄以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神經發育性障礙。人們形容自閉症兒童為「星星的孩子」,就是因為他們像是擁有一套不屬於地球人的思維方式,無法正常與人溝通,像來自遙遠星球一樣。
  • 世界自閉症日 一起觸摸「來自星星的孩子」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孩子:說話有障礙、語速緩慢、語音低沉、行動遲緩、不願與人交流、不開心的時候會發出尖叫,有時候對他人或對自己有一定的攻擊性,他們被人親切稱為「星星的孩子」,因為他們就像傳說中的外星人一樣。這就是自閉症患兒。
  • 自閉症孩子的刻板行為如何科學幹預?
    閱讀前請點擊「關注」,每天都會定時發送自閉症的相關文章,讓我們一起關懷來自星星的孩子~伴他們成長唷~興趣狹窄和行為刻板是自閉症孩子的核心症狀之一,大部分自閉症患兒都有刻板行為問題。他們不喜歡涉及靈活的、創造性思考的活動,難以站在他人角度看待問題,或者對他人不感興趣,因此他們安心於重複的活動,這些活動會給他們帶來愉悅的感覺。很多正常發展的兒童在早期也會出現刻板行為,但這個行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消失,但對於自閉症孩子來說,刻板行為伴隨的時間可能長達終身。
  • 寶山區培智學校為自閉症孩子建「一對一」教案 「小蝸牛」慢慢學會...
    圖說:一對一教學時間,老師在教自閉症孩子通過表情識別情緒 新民晚報記者 陸梓華 攝(下同)有一對夫妻大齡晚婚,好不容易盼到了孩子,孩子卻嚴重腦癱,全身幾乎無法動彈;一路學業優秀、事業有成的夫婦,怎麼也沒有料到,自己要面對的是一個和世界隔絕的自閉症孩子;年輕的父母接受不了現實,離異後把殘疾孩子丟給了年邁的老人
  • 為什麼自閉症孩子的媽媽更容易有進食障礙?
    自閉症孩子逐漸成為了社會關懷的焦點,但你是否注意過,那些努力支撐著自閉症孩子的父母也正處於痛苦之中呢?2020年7月在《自閉症研究》雜誌上發布的一項研究發現,患有進食障礙的自閉症母親比沒有飲食障礙的母親表現出更多的自閉症特徵,這使得研究人員認為,進食障礙和自閉症之間的重疊可能會導致女性自閉症的診斷不足。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數據進行分析,這些問卷測量了自閉症中常見的一些特徵,包括社交障礙,刻板行為等。自閉症孩子的母親中有2%患有進食障礙,而父親和兄弟姐妹中這一比例不到1%。
  • 在嚴重的自閉症發育遲緩孩子,只要選擇對路,孩子都是沒問題的!
    這兩天一直被一位媽媽纏著,她還沒確診的兒子,只是有些行為類自閉症行為,於是每天在網上查找自閉症相關信息,心理一直在自我判斷著他是屬於中度、重度自閉症?有時感覺孩子挺聰明的呀,只是有時在語言表達上不夠主動,我們問的問題不太愛回答……他是否有智力問題……這兩天帶孩子在機構裡訓練,看到那些比他大的嚴重的自閉症孩子,家人說幾年來不停的訓練,一直沒什麼變化……內心焦慮的不得了,我的孩子會不會也會這樣?昨天也接到類似孩子行為的家長,真是不同狀態的家長,看待孩子及判斷家長自己需要的選擇完全不同。這位家長明顯感覺非常淡定、平靜,她在冷靜的面對孩子的問題。
  • 長沙楓樹岸社區關愛自閉症孩子
    長沙楓樹岸社區關愛自閉症孩子 2014年5月18日     本報長沙訊 「小朋友,跟叔叔握個手吧。」4歲的歡歡(化名)一手拉著媽媽的衣角,另一隻手還是很快伸了過去,向這位面色和善的叔叔表示友好。
  •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介紹孩子性格內向與自閉症的區別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介紹孩子性格內向與自閉症的區別 時間:2021-01-12 10:40:08 太原天使兒童醫院 有些孩子生來性格生來很內向,不愛與外人交流,喜歡獨自處,不少家長就以為孩子是患有自閉症,但性格內向和自閉症完全是兩種概念,千萬不要混淆,冤枉了孩子。
  •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眼中的世界無限大
    樂樂今年十歲了,她是一位自閉症兒童。 「樂樂」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希望孩子一生平安喜樂。卻不曾想,被醫生告知孩子患有自閉症。 但似乎,自閉症的孩子,永遠都是孤獨一人。他們和外界似乎有一層玻璃罩子,隔絕了一切,就像水晶球裡的世界一般,別人走不進,自己出不來。 樂樂媽媽總會陪著樂樂一起玩積木,一起去公園散步,她擁著滿懷的期冀,希望樂樂可以走出小世界。
  • 自閉症,每個星星的孩子都是上帝派來的天使-美劇《良醫》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近年來自閉症的發生率一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底我國約有200萬自閉症兒童,且每年仍呈爆發性增長。他們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墨菲醫生是不幸的,他是自閉症兒童,墨菲醫生也是幸運的,他是學者症候群自閉。
  • 守護「星星的孩子」 三亞市婦幼為自閉症兒童打開「天窗」
    不聾,卻充耳不聞;不盲,卻視而不見;不啞,卻不知該如何開口說話。自閉症兒童有個很美的名字——「星星的孩子」,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指認圖卡、拋接球、唱歌跳舞……來三亞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自閉症兒童在訓練師的指導下接受訓練,只為走出孤獨。
  • 螢屏前的「星星的孩子」,自閉症類型電影大盤點
    螢屏前的「星星的孩子」,自閉症類型電影大盤點自閉症患者,因為像星星一樣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貌似遙不可及,所以也叫作星星的孩子。為了提高人們對他們的關注,國內外大銀幕上發布了很多與自閉症相關的電影,現在就讓我們通過鏡頭了解自閉症患者的世界。
  • 自閉症、多動症孩子如何回歸校園、融入社會的?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經常有家長反映,自己寶寶適應不了集體:1、不懂課堂規範或遊戲規則2、不知道如何和同伴玩或交流3、要上幼兒園、小學了不適應群體生活4、不自信不敢在人多的場合講話5、衝動任性自控力差6、喜歡一個人玩不合群膽小、粘人、愛哭7、聽不懂集體指令與個人指令這其實是社會化不足的體現
  • 世界自閉症日:「愛心帽」為梅河口市「星星的孩子」遮風擋雨
    他們是自閉症兒童,被稱作「星星的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2018年4月2日是第十一個世界自閉症日,吉網吉刻APP記者跟隨梅河口市愛心之家助殘志願者協會商玉軍會長走進這些特殊家庭,探訪「星星的孩子」,試圖了解他們的世界。
  • 自閉症孩子聯歡會彈琴 教師夫婦用音樂喚醒「星星的孩子」
    東方網8月1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這個暑假,洋洋(化名)走進了上海音樂學院鋼琴考級現場,熟練而悠揚的樂聲,讓人很難將眼前的這個孩子和自閉症聯繫在一起。   在上海,有一對從事音樂教育的教師夫婦,12年致力於音樂對特殊兒童的幹預和研究,幫助了包括洋洋在內的很多孩子。
  • 4歲孩子只喜歡自己玩,就是自閉症嗎?聽聽心理醫生怎麼說
    流行在媽媽之間的「自閉症恐慌」,其實是因為這種兒童早期心理障礙通過藝術、電影等大眾媒介越來越多地進入大眾的視野,並且被迅速地標籤化。說起自閉症,媽媽們往往就會想到:不愛說話、對某種知識有天才、不喜歡和人玩。因此對號入座,就把嬰兒在某一個階段的正常表現誤認為是自閉症。
  • 《小豬佩奇》的弟弟喬治是自閉症?你對自閉症的偏見究竟有多深?
    可是,喬治在動畫片裡雖然基本不說話,與別人交流時也很少有眼神的對視,這樣就判定喬治沒有社交意識,沒有語言,就是自閉症譜系。甚至在貼吧裡有一個很奇特的聯想並且關注很高的提問:發現貼吧裡疑似自閉症的孩子都是喜歡看小豬佩奇?有網友跟帖:「確實如此。我不到兩歲弟弟超級喜歡看小豬佩奇,簡直成癮,後來被診斷出自閉。我覺得這是有毒的動畫片。」
  • 星星的孩子會做咖啡了,你有故事嗎-a-coffee 自閉症 患兒 顧客...
    記者現場看到,這群員工臉上洋溢著青春的氣息,如果不刻意去了解,表面看不出他們患有自閉症。  對於自閉症患兒的家庭來說,天空始終是灰暗的,很多自閉症患兒的家庭原本都對孩子失去了信心,如今陽光照進生活,孩子能夠恢復到正常簡單社交的程度,父母臉上出現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