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知曉「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罵人最狠的話!

2020-12-05 博眼看史

世人都知曉「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罵人最狠的話!

文/博眼看史

今天想要說的是一句大家都很熟的俗話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出自孔子,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句,卻不知道他後面有一句話更厲害。我們中國已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文化,而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雖然過去了兩千年,這些思想仍然對大家有很深的影響,每個人都立志做一個知恩圖報為國為民有用的人。

剛入學,老師就教我們背《三字經》,人之初,性本善。但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人喜靜,有人愛動,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個體。在學校也是有人喜歡學習,有人不喜歡學習。

老師遇到不喜歡學習的同學可能會說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是孔子對他的一個同樣不愛學習的學生講的。孔子是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培養了很多為國為民的國家棟梁。

他在上課前也會像平常的老師一樣查看一下班級情況,發現除了一個空座位之外,其餘的學生都坐的端端正正的,空座位上本該坐著宰予,他平時就經常會惹孔子生氣,這次竟然還翹課,孔子就十分生氣,不管班裡的其他學生,親自到宰與的家裡去找他。到宰與家時發現他正在睡覺,孔子便更加生氣,說了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就離開了。

第一句話朽木不可雕也大家可能都明白,是老師和家長在自己的學生和孩子沒有達到自己預期效果時常說的,第二句糞土之牆不可汙也,可以說是一種很高明和高雅的罵人方法,達到罵人的最高境界了,比我們平常罵人,動不動就提到人家父母的有素質多了。宰與其實並不是朽木和糞土,他是孔子的十三賢之一,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經常會問一些挑戰孔子忍受極限的問題,惹孔子生氣又無處發洩。

例如有一次,孔子說在至親離世之後,要為他守孝三年,而宰與就非常反對這種說法。在他看來,三年時間有點太長了,三年可以做很多事,如果讓他三年只在墳地裡守著什麼也不做,什麼事也不理了。他認為是在虛度光陰,耽誤美好青春年華,如果人人都這樣做,還有誰來看護周禮。他的看法讓孔子十分生氣,說他是一個沒心沒肺的人,愛守不守,自己心裡過得去就行,沒人強制他。還有一次他問了一個讓人回答什麼都不對的問題,可以算的上一個大坑,他說你是一個君子,如果遇見了一位仁者掉到了水裡,你是救他還是不救,這個問題真的讓人不好回答,如果跳下去救它不會遊泳怎麼辦,已經說了你是一個君子,不救就變成了一個偽君子,孔子便回答扔個繩子下去救他。

大概每個學校都有很多雖然很聰明,但是不太愛學習的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孔子也一樣,孔子是一個學富五車,知識淵博的人。大家不妨想一想,如果孔子生活在我們這個時代,他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老師。

相關焦點

  •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一句話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嗎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一句話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嗎小編今天來為大家講一下孔子的事情,孔子的一句話一直流傳到現在成為老師和家長們口中對於孩子的話,那這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呢?這句話就是標題的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爛泥扶不上牆,在我們現在很多的學生都是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積極向上的有消極態度的,還有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不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在課堂上就容易搗亂的人,不過再怎麼樣?我們中國也是經歷了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們一直知道每個人都要尊敬人生當中的一個老師,一定要報效祖國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 俗語:「朽木不可雕也」其實下一句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
    俗語:「朽木不可雕也」其實下一句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中華的文化可謂是相當的博大,這不僅僅說的是文字上的,也包括了俗語。俗語在中國是相當的流行,幾千年來都不變味。大家面對無奈的事情的時候,特別是面對無奈的人的時候,就會脫口而出的說這一句俗語:「朽木不可雕也」。然而大家並沒有知道這句話的下一句說的是什麼,其實下一句更狠,並且被堪稱為罵人的最高境界,這句說的是什麼呢?這一句很經典的俗語是來自於孔子和他學生的故事,當然這句話肯定是孔子說的。這裡是有一個故事的,說的是孔子有一個很奇特的學生叫宰予,這個人做事怪就算了,還經常讓孔子氣惱。
  • 《論語》中唯一罵人的話,上榜千古名言,學學孔子是怎麼罵人的吧
    孔子是春秋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今天的中國也是人盡皆知。他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教出了三千多個弟子,其中還有很多弟子受了他的薰陶後成名。孔子教給他們了許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後來這些弟子們將他說的話收錄起來,出成一本書,對了,這本書就是《論語》,被後世之人奉為經典,孔子那麼多的弟子,不僅僅只有懂事的,還有頑劣的,其中有一位弟子就讓孔子破口大罵。這句罵人的話在後世竟傳成了名句。這位弟子是誰呢?他的名字大家可能沒聽過,他叫做宰予。
  • 成語故事:朽木不雕
    近義詞:無可救藥、朽棘(jí)不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 孔子隨口說的罵人的話,流傳了千年,如今是很多老師的口頭禪
    當然在這三千多名弟子中,他們的水平參差不齊,當然是什麼人都有。其中孔子有一名弟子叫做宰予,他並不是勤奮好學的學生,仗著自己有點小聰明整天提出一些奇葩問題,孔子對他無言以對。宰予曾經這樣問孔子:「如果你告訴別人「仁」就在一口井裡,那麼這個人會跳進井裡去嗎?」這樣的問題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沒有任何道理。孔子聽了之後十分生氣,所以經常教育他,但是他總是將老師的教導當做耳旁風。
  • 朽木不可雕也:「壞學生」宰我上課睡懶覺,氣得孔子罵出古名句
    孔夫子罵人,當然不像一般市井小民那樣,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他老人家這句經典的罵人話,不帶一個髒字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恨鐵不成鋼。罵誰呢?他的弟子,一個叫「宰予」的學生。一罵千年,「宰予」何人?宰予,春秋時期魯國人,算是孔子的老鄉。
  • 老祖宗教你優雅罵人,沒點文化根本聽不出來
    老祖宗教你如何優雅罵人,沒點文化根本聽不出來我國古代的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從倉頡創造文字開始,就出現了很多罵人不帶髒字的詞語。我國古人罵人可以說是時刻保持優雅,罵人罵的十分有水平。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詞語就是「豎子」,但是現在大多數的人都不了解「豎子」是什麼意思,但是當你理解了「豎子」的意思之後,你就會發現古人罵人是多麼的有技術含量。
  • 孔子最憎惡的弟子,辱罵他的話流傳百世,看了受益終生
    他對弟子們言傳身教,因為他將畢生都奉獻給了教育,後來他的言行還被弟子們整理、收錄為《論語》一書。雖然世人都說孔子的弟子們有3000人之多,但其實,他的弟子中有所作為的也就那麼幾個,在一本名叫《名賢集》的書中就有記載,孔子眾多學生中最有威望的也僅只有72人罷了。
  • 用30年時間,讓「朽木」變得可雕、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動物!
    『木雕』 百年木樹 千年木雕 被沉重的斧頭砍伐後殘存下來 被尖刻的雕刀鑿刻後殘留下來 被粗礪的砂紙打磨後裸露示人 我才成了人們眼中閱歷豐富的珍品
  • 「二百五」為什麼成了一句罵人的話?
    很多人都知道一句「二百五」,這是一句罵人的話,人們在覺得對方有點「傻」,完全不能明白自己所說的事情、道理的時候,可能會這樣說。 但是雖然說的人很多,卻可能沒什麼人知道,「二百五」是什麼時候成為一句罵人的話的。二百五本來只是一個數字,但是為什麼會成為一句罵人的話?一起來看看這句話的發展吧。
  • 讀論語:公冶長第五·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宰我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垃圾堆砌的牆不能粉刷,對於宰予還能責罵什麼?孔子說:剛開始我看人,是聽到他說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人,聽他說話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宰予讓我發生改變。】
  • 弟子曠課偷懶,孔聖人氣得直接開罵,一句罵人話成常用「口頭禪」
    有聰明絕頂的弟子,也有反應愚鈍的弟子,有循規蹈矩的,也有離經叛道的,孔子對每個學生都了如指掌,都耐心地教導,指引他們走上人生正道。孔子的弟子多,難免有時候言論不當遭到孔子的訓誡,有的學生還提出一些鑽牛角尖的話問題,讓孔子也無言以對。比如古人以孝為先,如果父母去世,兒子要在家守孝三年。孔子也恪守這樣的禮儀,也讓弟子們牢記在心。
  • 中國古代的罵人「金句」,句句不帶髒字,沒文化罵你都聽不懂
    作者:大國文社(大國文史,大果文社原創原創)中國自古即使禮儀之邦,無論做什麼事都有一套禮儀規範,這是文明的尊嚴。而且在我們的印象和電影裡,古代的文化人都是長衫綸巾,手拿摺扇,舉止文雅。而文人的獨特發洩方式就是罵人,但是他們罵人跟一般的潑婦罵街不一樣,都是引經據典,措辭優美。沒文化的人聽起來還是很舒服的,雖然可能被罵的體無完膚,但是聽不懂就當你罵自己了。在古代有幾句罵人的經典的話,流傳了千年,也是用詞優美立意深刻,罵人不帶髒字。1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 李白罵人最狠的詩,不帶髒字還很高雅,沒文化根本看不懂是在罵人
    李白是唐朝著名詩人,一生留下了無數經典詩篇,因此被世人譽為「詩仙」。他的作品讀起來大多豪邁奔放,用奇妙的語言描繪出一種清新飄逸、奇妙浪漫的意境,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李白的性格豪放樂觀,為人處世也十分的豁達,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有體現。
  • 如何對付喜歡罵人的人?最後一招太狠了!
    碰到喜歡罵人的人怎麼辦?如何對付喜歡罵人的人?一笑了之有時候你與其跟沒有素質的人對罵,不如就給對方一個無所謂,輕蔑的笑。因為很多時候,語言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一句的我一句的,只會讓問題更加複雜,情況更具愛糟糕。所以俗語就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一個神秘莫測的微笑,就足夠讓對方領會了。
  • 如何罵人不吐髒字?孔子才是翹楚,2句話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其實古今中外沒有1個人不罵人,因為這個涉及道德觀念,同時還可以宣洩情緒。但是大家何不罵人不吐髒字呢?罵人是一種高深的學問,有的人因為罵人吃官司,有的人因為罵人挨嘴巴或是遭人反罵,如果你罵人不吐髒字還讓人看不出來,何樂而不為呢?其實說到罵人古人更有發言權,因為文人幾乎可以「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而且是才學越高的人句子越毒。
  • 曲虎生:根雕匠人化「朽木」為神奇
    每天,來往於曲虎生工作室的人們都可以聽到清脆的叮噹聲,聞到不同材質木材的芳香。與記者談到根雕,曲虎生每句話裡都透露著對根雕的喜愛之情:「根雕講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追求雕刻的痕跡越少越好,要儘量保持它的原生狀態。」
  •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
    古人常說的五句「髒話」,罵人不帶髒字,沒文化的人聽不懂,看來罵人也要有文化本文約1100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感謝收看。——《莊子·秋水》很多人看到這一句肯定是一臉茫然,這哪裡是罵人的句子,這明明都寫進教材了,教材不可能教我們壞的名句。所以說嘛!罵人不帶髒字也是文化人才能做得出來的,這句話光看字面意思是沒有什麼「髒」字,但是深刻理解一下其中的意思,你就會發現,這是在說一個人見識淺薄沒文化,就像咱們現在說的「吃啥啥不剩,幹啥啥不行,頭髮長見識短。」
  • 封神中有三句最狠的話,最後一句,神仙也不敢聽,一聽到就麻煩了
    準提道人封神中有三句最狠的話,前兩句還好,最後一句,可了不得,神仙也不敢聽,一聽到就麻煩了,怎麼個麻煩法,先一句句說吧。挖牆腳還包著緣分的外皮,不但狠,還狠得讓人反感。第二句:道友,請留步不用說,申公豹出場了。封神中,最厲害的人大約就是申公豹了,
  • 史上最經典的5句「髒話」,罵人不帶一個髒字,還以為在誇你?
    古時候的讀書人最講究「文雅」,也很在乎「斯文」和「體面」,他們為人處世的時候都非常注重禮儀,只要有點文化的人,必然在意臉面問題,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酸的要命」,所以人們經常稱呼他們為「酸秀才」,就是泛指這一類人,他們的「酸」不僅體現在學問上,也體現在「罵人」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