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 木 不 雕
意思是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不可造就。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近義詞:無可救藥、朽棘(jí)不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譯文: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粉刷。」
故事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上千年來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們視為聖賢。相傳孔子的學生有三千人,其中博學多才者就有七十二人。
但是,就在這七十二人當中,曾經有一個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來孔老夫子的指責和破口大罵。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他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又很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問有沒有人知道宰予去哪兒了?結果學生們都說不知道,他便派弟子去找。
不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裡睡大覺。孔子非常生氣,順口罵了一句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也就是說宰予像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他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孔子斥責完,還發出了關於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而改變的。」
讀遍 《論語》,這是溫文爾雅的孔聖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從此「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後數千年來,所有的師長前輩用來責備年輕人沒出息的慣用語。
同時,「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個六字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始終無法改造或品質敗壞到極點,無藥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敗勢已定,無可挽回。亦作「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