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朽木不雕

2021-01-16 騰訊網

朽 木 不 雕

意思是朽壞的木頭無法雕刻。比喻人不上進,不可造就。也稱「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近義詞:無可救藥、朽棘(jí)不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譯文: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糞土一樣的牆壁不能粉刷。」

故事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上千年來一直被教育工作者們視為聖賢。相傳孔子的學生有三千人,其中博學多才者就有七十二人。

但是,就在這七十二人當中,曾經有一個人,十分的不被孔子看好,甚至多次惹來孔老夫子的指責和破口大罵。這個人是誰呢?

這個人就是宰予,字子我,亦稱宰我,春秋末魯國人。他說起話來頭頭是道、又很動聽。起初,孔子很喜歡這個弟子,以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予暴露出懶惰的毛病。

一天,孔子給弟子講課,發現宰予沒有來聽課,就問有沒有人知道宰予去哪兒了?結果學生們都說不知道,他便派弟子去找。

不一會兒,去找的弟子回來報告說,宰予在房裡睡大覺。孔子非常生氣,順口罵了一句說:「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wū)也!於予與何誅?」,也就是說宰予像腐爛的木頭不堪雕刻,糞土的牆面不堪塗抹!對於他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孔子斥責完,還發出了關於認識一個人的感慨說:「起初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對於人,聽了他說的話卻還要觀察他的行為。這是由於宰予而改變的。」

讀遍 《論語》,這是溫文爾雅的孔聖人最動肝火的一次震怒。從此「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中的「朽木不可雕也」,就成了此後數千年來,所有的師長前輩用來責備年輕人沒出息的慣用語。

同時,「朽木不可雕也」也成了一個六字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始終無法改造或品質敗壞到極點,無藥可救。另外又指事物和局面敗勢已定,無可挽回。亦作「朽木難雕」、「朽木不雕」、「朽木糞土」,比喻人已經敗壞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相關焦點

  • 用30年時間,讓「朽木」變得可雕、變成了活靈活現的動物!
    被粗礪的砂紙打磨後裸露示人 我才成了人們眼中閱歷豐富的珍品 沒有人記得我的創口 我的傷痛 只是從美麗的外表斷言 隨著時間的流逝 我一定價值不菲 朽木可雕
  • 讀論語:公冶長第五·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
    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子曰:「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於予與改是。」【宰我白天睡覺,孔子說:腐爛的木頭不能雕刻,垃圾堆砌的牆不能粉刷,對於宰予還能責罵什麼?孔子說:剛開始我看人,是聽到他說話就相信他的行為,現在我看人,聽他說話還要看他的行為。是宰予讓我發生改變。】
  • 「朽木不可雕也」後面一句話更狠,堪稱罵人的最高境界,你知道嗎
    這句話就是標題的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說爛泥扶不上牆,在我們現在很多的學生都是對學習有著不同的態度,有積極向上的有消極態度的,還有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不喜歡學習的,還有那些在課堂上就容易搗亂的人,不過再怎麼樣?我們中國也是經歷了上下5000年的歷史在過去的兩年當中,我們一直知道每個人都要尊敬人生當中的一個老師,一定要報效祖國成為祖國的有用之才。
  • 世人都知曉「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罵人最狠的話!
    世人都知曉「朽木不可雕也」,其實後面一句才是罵人最狠的話!文/博眼看史今天想要說的是一句大家都很熟的俗話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出自孔子,很多人都知道這一句,卻不知道他後面有一句話更厲害。我們中國已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文化,而在孔子儒家思想的影響下,雖然過去了兩千年,這些思想仍然對大家有很深的影響,每個人都立志做一個知恩圖報為國為民有用的人。
  • 一刀窮,一刀富,一刀披麻布,一刀換別墅丨樹根藏著「寶疙瘩」,朽木...
    老話說「神仙難斷寸玉」,「賭木」也一樣,鐵包、油包、點子包價錢不一樣,油脂狀態決定價值,隔著朽木皮叫價,A貨和廢料全在一念之間。根雕一條街上買賣雖多,卻有賠有賺,賠賺的悲喜每天重複上演,只在一刀之間。雕這樣的料,工錢都賣不出來。自從這次「打眼」,範平開始潛心研究,如今什麼料他只要一搭眼,閃電紋、盤絲紋、順絲紋就能瞅個八九不離十。範平店裡滿堆原料,從臉盆大小的「樹包」,到兩三噸重的巨木,啥型都有。範平說,他的積蓄基本都花在這上了,木雕講究因勢隨形,靈感巧雕,好料得遇到好雕工才行。
  • 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近義詞識龜成鱉,指皂為白,張冠李戴反義詞循名責實,是非分明出處《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
  • 「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課文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只有39個字,故事通過宋耕者「因釋其耒而守株」,最後「身為宋國笑。」從而讓學生明白兔子撞死在樹樁上是一件極偶然的事情,不能作為必然事件,從而懂得對意外的收穫不要存有僥倖心理,要想有收穫,必須付出勞動。故事內容學生大部分聽過、讀過,作為文言文更簡潔精煉。最近有同學問,「守株待兔」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呢?成語故事和寓言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這裡給大家來說一說。
  • 小學語文成語接龍,一次性記住500個成語不是問題,快給孩子收藏~
    成語接龍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字遊戲。它不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社會基礎,同時還是體現我國文字、文化、文明的一個縮影,是老少皆宜的民間文化娛樂活動。同時對於記憶也有一定的幫助,使孩子在記憶成語的時候變得有趣而不枯燥,提升成語記憶的質量。
  • 動畫故事 | 成語故事之畫蛇添足
    歡迎來到小太陽人故事樂園。多聽有古籍記載的成語故事,將幫助寶貝了解歷史,增強對成語的理解和記憶。今天晚上,小太陽人就要為寶貝們帶來「畫蛇添足」這則成語故事。故事發生在我國古代的楚國,有一家人剛拜祭過祖宗,他們想把祭祀用的一壺酒拿給幫忙辦事的人喝,想知道後來發生了什麼事情嗎?那就快快點擊下方視頻,來看今晚的動畫故事吧!
  • 中華成語故事《破鏡重圓》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語言形式,一般以四字成語居多,當然也有五字成語、七字成語、以及七字以上的成語,每個成語都濃縮了一段光輝的歷史,每段歷史都珍藏著一個真實感人的故事。
  • 成語故事:揠苗助長
    【成語】:揠苗助長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 吃蛇的鳥——蛇雕
    在中國蛇雕總是比其它的金雕、鳶、鷹等猛禽更難見到,而目睹蛇雕的捕食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蛇拼命地翻滾扭動,如鞭的長尾支稜著去纏繞蛇雕的身體。蛇雕扇動雙翅,如一記記霹靂掌打在蛇的身體上,同時尖喙利爪不斷用力。漸漸地蛇的掙扎越來越無力,最後像一段軟塌塌的繩子癱軟在地面。蛇雕用藍灰色的嘴將扁平的蛇頭送進口中,強大的顎肌將其一口咬碎,而後由頭而尾,長長的蛇身一段段地消失在它的嘴中。
  • 漳州市區現蛇雕 系毒鳥「鴆」原型
    N海都記者 蘇禹成 胡婧 文/圖 海都訊 成語「飲鴆止渴」中的「鴆」你見過嗎?昨日它突然出現在市區的漳州市委黨校大院內。 昨日上午9時30分許,在大院內的樹上突然出現一隻羽毛為黑色的體型頗大的鳥,而且腳上還綁著繩子,吸引了眾人注意。大鳥在城管局門口的樹上飛翔跳躍,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鳥身長五六十釐米,羽毛褐色,因距離較遠,看不清具體細節。
  • 【凱叔講故事】成語故事都是4個字嗎?不一定哦
    孩子能獲得什麼1了解成語的結構體系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多為詞組或短句,每個成語代表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我們比較常見的成語多數為4個字,也有3字、4字以上的成語,有的成語甚至是分成兩部分,中間有逗號隔開。例如今天講的「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故事就是7字成語;「鑿壁偷光」、「為虎作倀」、「伯樂相馬」為四字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是分為兩部分,中間逗號隔開的成語。這些故事在《凱叔365夜》裡都有講過,喜歡都可以搜索收聽。
  • 歷史故事的成語:有關戰爭的成語故事和典故
    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佔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
  • 朽木蟲雕遇傳承尷尬 78歲創始人:還有誰來雕?
    拿起一塊經過消毒、泡煮的朽木,範遠萬用滿是老繭的手在蛀孔上來回撫摸,突然,他屏住呼吸,啪的一聲將朽木折成了兩截,錯落一擺後,他拿起桌上的鉗子、剪刀、刷子等工具開始細細雕琢。半小時過去,一座巍峨的「山峰」拔地而起、聳入雲霄。而那些原本看似不規則的蛀紋,以及被折斷的尖銳邊緣則化作山間的奇石怪林、霧海雲煙,令人稱絕。  「只要朽木擺在眼前,我的靈感就源源不絕。」
  • 瘋狂猜成語之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
    瘋狂猜成語之孟母三遷的成語故事 2013-08-22 15:44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朽木不可雕也:「壞學生」宰我上課睡懶覺,氣得孔子罵出古名句
    孔夫子罵人,當然不像一般市井小民那樣,狗嘴裡吐不出象牙。他老人家這句經典的罵人話,不帶一個髒字兒——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爛泥扶不上牆,恨鐵不成鋼。罵誰呢?他的弟子,一個叫「宰予」的學生。一罵千年,「宰予」何人?宰予,春秋時期魯國人,算是孔子的老鄉。
  • 大自然上演「蛇雕英雄傳」:帶毒猛禽大戰毒蛇
    我國古人稱蛇雕為「鴆」,在飲鴆止渴的成語釋義中,它是被妖魔化的帶毒神鳥,主要以各種蛇類為食,捕殺起獵物來威猛無比。還記得金庸筆下那隻為楊過捕食蛇膽的神鵰嗎?蛇雕捕殺起獵物來,絕對稱得上現實版的「蛇雕英雄傳」。
  • 《神鵰俠侶》:楊過遇到雕和蛇打架,幫雕不幫蛇,有4點重要原因
    楊過在被郭芙砍了一隻胳膊後,路遇雕和蛇二物在打架,他為什麼會幫助大雕而不幫助蛇呢?啟女俠認為:楊過幫雕,原因有四點。一,楊過從小在桃花島長大,郭靖黃蓉他們養了一對雕,楊過從小就和雕們產生了深厚感情,對雕有著天然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