朽木蟲雕遇傳承尷尬 78歲創始人:還有誰來雕?

2021-01-08 搜狐網

  11月22日,忠縣,範遠萬老人獨自坐在自己的朽木蟲雕作品前沉思。 本組圖片由記者 吳珊 攝

範遠萬老人正在進行創作

  傳承之惑

  —走近「非遺」的守護者

  開欄語:

  近日,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公布了我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名錄。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9個國家級「非遺」項目,278個市級項目,1852個區縣級項目,441位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以上只是數字,但它背後折射出的卻是我們這個多民族地區的巨大文化財富,它涉及文學、音樂、曲藝、舞蹈、美術、傳統戲劇等多個領域,代表了千百年來民眾智慧結晶。

  然而,生活節奏的加快、生產方式的急劇轉變,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和經營模式的陳舊等因素,卻導致了傳統技藝、文化的逐漸流失,難以為繼。面臨種種的傳承難題,屈指可數的傳承人該如何面對,他們是否還能堅持?即日起,本報特別推出探索版系列報導—《傳承之惑—走近「非遺」的守護者》,帶您一起去尋跡山城技藝,探究其背後傳承的艱辛。

  商報記者 鄭旭鵬 饒方婧 實習生 李航宇

  俗話說「朽木不可雕也」,但在範遠萬的手中,朽木卻煥發出了新的藝術光彩。這位家住在忠縣的民間藝術家將爛木頭變成了藝術品,用精妙的手藝將一幅幅山城風光、迷人意境刻於其上。2011年4月這項技藝被正式納入重慶市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

  然而發展至今,這門絕技卻傳承告急。近日,記者見到了蟲雕創始人範遠萬,在這位即將步入耄耋之年的老人眼裡,未來充滿了困惑與迷茫。

範遠萬老人在指導女兒製作朽木蟲雕

範遠萬老人早期的朽木蟲雕作品《石寶寨》

  「看到朽木,我的靈感源源不絕」

  範遠萬今年已經78歲了,他與大女兒範洪波住在忠縣的一棟老樓房裡。行動不便的他,平日裡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家裡,對著門口那堆爛木頭一發呆就是半天光景。

  11月22日,記者來到範遠萬的家中,不大的屋子裡,四處堆放著蟲雕製作工具。聽說有年輕人前來問詢朽木蟲雕,老爺子顯得特別高興,已經大半年沒有創作的他,硬撐著從床上起身,拄著拐杖挪到書桌前,向記者演示起創作過程來。

  拿起一塊經過消毒、泡煮的朽木,範遠萬用滿是老繭的手在蛀孔上來回撫摸,突然,他屏住呼吸,啪的一聲將朽木折成了兩截,錯落一擺後,他拿起桌上的鉗子、剪刀、刷子等工具開始細細雕琢。半小時過去,一座巍峨的「山峰」拔地而起、聳入雲霄。而那些原本看似不規則的蛀紋,以及被折斷的尖銳邊緣則化作山間的奇石怪林、霧海雲煙,令人稱絕。

  「只要朽木擺在眼前,我的靈感就源源不絕。」範遠萬說,儘管現在身體大不如前,但他的思維依然清晰,隨時可以根據蛀紋構圖。

  獨特藝術獲譽「天下僅此一幅」

  回溯起朽木蟲雕的創作起源,範遠萬笑著說,這是天賜的禮物。

  上世紀70年代末,正值中年的他是忠縣藝術團的舞臺美術設計師。有一年團裡場地翻修,老式建築拆除後,留下了一大堆瓦礫爛木,站在廢墟中,範遠萬對著那堆爛木頭看出了神,並不顧家人反對,將它們悉數搬回了家。

  此後的幾年光景,範遠萬一下班就關在屋子裡研究朽木,就連吃飯都在搗騰。女兒範洪波回憶說,那時候父親的瘋狂令全家人都感到不解,直到1985年10月,父親的第一幅作品《冰峰藏琥珀》在當年的萬縣地區旅遊工藝品展覽上被評獲一等獎,並一舉成名,大家才豁然開朗。

  此後,範遠萬多次改良製作工藝,最終創造出了一種新的繪畫技法—蛀紋皴法,利用蛀蟲千百年來「腐蝕」而成的奇特紋路,取勢繪畫,令「朽木可雕」,填補了世界美術史上的一個空白。

  隨著《三峽神韻》、《夔門雄關》、《江山明珠—石寶寨》等作品的問世,範遠萬的朽木蟲雕聲名鵲起,參展獲獎無數,影響範圍擴至全球:1990年,其作品被相繼推向日本的23屆亞洲新技術展和美國的26屆美洲新技術展;1992年還獲得了國家科委舉辦的全球新產品展覽會新產品金獎……因蟲孔千奇百怪,每幅作品都無法仿製,朽木蟲雕又有「天下僅此一幅」的美稱。

早年範遠萬與慕名而來的華僑在自己的作品前合影 記者 吳珊翻拍

  欲收徒發揚卻屢遭失敗

  看到朽木蟲雕如此受歡迎,範遠萬思量著要將它發揚光大。1989年,他投入全部身家在忠縣創辦藝術廠,招收學員30餘名。但這些學員大多缺乏美術基礎,不論範遠萬如何悉心指導,學員中無一人出師,最終藝術廠不堪負荷,被迫關閉。

  辦廠的失敗並沒讓範遠萬就此放棄,他陸續與當地的文化館、殘疾人協會合作開課教學,甚至手把手指導登門求教的人,到最後,仍以失敗告終。

  屢次的挫折讓他意識到,沒有美術基礎的人是很難學會的。

  「朽木蟲雕除了要熟悉切片、消毒、防腐等12道工序外,還要求學習的人具備紮實的美術功底。」範遠萬說,要想做好蟲雕,必須得學會「解讀」朽木上的蛀紋,根據蛀孔大小、深淺、長度、形狀、疏密、排布繪製成畫。「大多數人都卡在這一關,最後選擇了放棄。」

  四世同堂僅大女兒願傳承

  隨著時間的流逝,範遠萬的年紀漸漸大了,心有餘而力不足的他將傳承的希望寄托在了家人身上。然而二女兒離家出走,老三在廣西從事建築行業,孫輩們中很多人都有了孩子,從事美術相關工作的雖大有人在,但他們都不願意回家接手這門技藝。

  大女兒範洪波說,在所有兄弟姐妹中,只有四弟範花曾經能夠獨立創作蟲雕作品,但藝術廠的失敗讓這位唯一有接班潛質的弟弟心灰意冷,遠走他鄉。她曾多次懇求弟弟回家傳承,但電話那頭一次次冷冰冰的「還嫌折騰得不夠嗎,做這個還不如打工掙錢」徹底斷了她的念頭。

  為了不讓父親這輩子的辛苦付諸東流,今年53歲的範洪波正式跟範遠萬學起了朽木蟲雕的製作工藝。「我現在還不能獨立完成一幅作品,必須得父親手把手教。」範洪波說,儘管如此,她會盡力傳承朽木蟲雕,但至於能傳多遠,出路在何方,她也不知道。

  「能傳多遠是多遠吧,明天就是父親78歲生日了,這樣的生日,我們也不知道還能慶祝幾次。」說完,她扭過頭,看著坐在門口發愣的老父親,那傳承無望的惆悵硬生生地刻入他臉上的皺紋中,範洪波嘆了口氣。

  忠縣

  盡全力保存資料發展接班人

  除了難尋接班人的問題,隨著現代建築多使用磚石、鋼筋、水泥,蟲雕的原材料—朽木也變得愈發稀缺。傳承告急,這讓忠縣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和文化館「非遺」保護負責人也同樣焦慮。

  自2008年,忠州朽木蟲雕正式列入忠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後,他們多方奔走,全面完成普查、數據採錄、文本以及影像資料製作,建立了蟲雕數據資料庫。同時,成立了忠州朽木蟲雕研究會,對其體系、工藝流程等進行重點研究。未來,忠縣方面還將大力舉辦藝術交流會,開展蟲雕技藝傳承培訓,建立培訓中心及製作基地,傾力打造忠州朽木蟲雕民間工藝品牌。

  專家建議

  「不能等待被保護,要在發展中自尋出路」

  「像朽木蟲雕這樣的傳統美術類技藝,即使被列入『非遺』保護名錄,都不能等待被保護,要打開市場,在發展中自尋傳承出路。」昨日,重慶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何發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傳統美術在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後,才能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和學習熱情、實現傳承,而具體的做法,何發美提出了以下建議:

  1.與美術院校合作,改良圖案設計

  「蟲雕製作隨意性太強,核心技藝全部建立在製作者的美術造詣上。單憑範遠萬個人靈感而創作,依賴性太強了。」何發美說,朽木蟲雕可與美院合作,改良設計,一在校園裡推廣,二來探索更多的美術表現題材,設計一些適合現代市場所需的藝術品。

  2.與生產單位合作,明確市場定位

  何發美說,從此前蟲雕所走的路子、使用的材料來看,它不是高端收藏品路線。「每一幅蟲雕作品都要靠個人的冥思苦想,現場製作,這樣一來,成本過高,無法達成好的效益。若要進軍大眾市場,就必須聯合生產單位,讓生產製作規模化、流程化。」

  3.與旅遊景點聯合,推廣民族文化

  在解決了製作問題,線下推廣該如何操作呢?何發美建議,朽木蟲雕可結合重慶本地的一些旅遊景點來進行推廣。「製作精美的小尺寸產品,利用每年來渝旅遊的人群,大力推廣。」

http://news.sohu.com/20131126/n390789894.shtml news.sohu.com false 重慶華龍網 http://cq.cqnews.net/shxw/2013-11/26/content_28786986.htm report 5051 11月22日,忠縣,範遠萬老人獨自坐在自己的朽木蟲雕作品前沉思。本組圖片由記者吳珊攝範遠萬老人正在進行創作傳承之惑—走近「非遺」的守護者開欄語:近日,重慶市文化

相關焦點

  • 內江資中二中校歌遇尷尬 學生嫌老土學校希望傳承
    原標題:內江資中二中校歌遇尷尬 學生嫌老土學校希望傳承 在你的求學生涯中,是否有這樣的經歷?在學校的開學典禮等活動時,都會隆重演唱校歌,以此作為傳揚學校文化的載體。與校訓、校徽一樣,校歌猶如學校的精神圖騰。它被不少教育專家認為是一所學校歷史和文化的濃縮,是學校精神風貌、辦學理念和人文精神的具體體現,更是校園文化精髓的集中體現。
  • 《神鵰俠侶》楊過的大雕到底多少歲?答案太亮眼,金庸不好意思說
    【思品時間(武俠時間)侃金庸第967期:《神鵰俠侶》楊過的大雕到底多少歲?答案太亮眼,連金庸都不好意思說】文/江湖小混混大俠您好!歡迎光臨思品時間武俠時間,本文我們接第964期的話題,繼續來侃金庸《神鵰俠侶》中的奇葩漏洞。
  • 成語故事:朽木不雕
    近義詞:無可救藥、朽棘(jí)不雕 反義詞:孺子可教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公冶長》:「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 福州版「阿木爺爺」,匠心傳承榫卯工藝
    70歲老木匠林明順是其中一員。白馬河畔6座亭廊、嚴復故居、光祿坊劉家大院、安民巷8號……福州諸多建築都留下了老師傅精心雕琢的痕跡。「這些亭廊可用百年」日前,在省電影公司公交站背後的沿河亭廊,記者見到了林明順。他說話利索,幹活利落,攀爬欄架也是輕車熟路。「沒關係,都爬習慣了。」轉眼間,林明順已爬上一個鐵架,給記者重現搭建亭廊的細節。
  • 灘頭年畫:精緻工藝誰來傳承
    灘頭年畫的內容基本是門神、財神、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傳統故事題材,是民間民俗闢邪消災、祈福求財、人丁興旺、功成名就等願望的反映,已經有300餘年的歷史傳承。  小鎮深巷,石板路只有不足兩米寬,路邊房屋有些已經改為鋼筋水泥建築,但是「高臘梅作坊」的門匾下,仍是傳統的雙扇木門。
  • 【基層風採 · 鄉村工匠】身懷角雕絕技 悉心傳授新人
    圖為巴合提向記者展示角雕作品。  新疆日報訊(記者張婷 通訊員王少勇攝影報導)在富蘊縣吐爾洪鄉拜依格託別村,提起50歲的巴合提 · 賽力汗,村民們齊誇他是「角雕技藝的傳人」。  他家的客廳裡,擺放著一件件栩栩如生的角雕藝術品:馬兒奔騰,雄鷹高飛,玉龍神舞……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想。  一件完整的角雕作品,要經過繁複的工藝製作流程。「就拿這個老鷹來說,用到了牛角、綿羊角、山羊角,每一個部位都要拆開做好,再拼接到一起。你看鷹的翅膀分兩部分完成,光是羽毛就要製作20片。」巴合提指著作品對記者說。
  • 重慶秀山78斤龍鳳花燭 下月要亮相法國羅浮宮
    在此次文博會上,來自重慶秀山的陳建友帶著自己做的花燭來參展,最重的一對多達78斤。作為秀山花燭非遺傳承人,陳建友帶上「傢伙」,展會現場秀工藝。下月,他還將帶著這些花燭亮相法國羅浮宮,參加世界非遺展。陳建友現場製作秀山花燭吸引市民駐足觀看
  • 尋寶海南訪「三雕」 三雕工藝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3年來,他們走村串巷、跋山涉水,扛著相機、帶著妻兒,去探訪和記錄那些毫不起眼的老房子、廢水井、舊牌坊,把這項在他人看來「匪夷所思」的行動稱作「走讀海南」。故事的主角林濤就是其中一員。活動舉辦近70期以來,她幾乎一期不落地參與其中。見到她時,她手捧作品《海南灰雕》、《海南木雕》與友人暢談正在創作的第三部作品《海南石雕》,也與海南日報記者大方分享了她與海南「三雕」不得不說的一段緣。
  • 短趾雕、草原雕、紅頭咬鵑、海南鳽到訪!成都又新發現4種鳥類
    一、二季度鳥類記錄累計達到266種,佔成都鳥類記錄的54.78%(266/491)。其中短趾雕(Circaetus gallicus)、草原雕(Aquila nipalensis)、紅頭咬鵑(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海南鳽(Gorsachius magnificus)為成都鳥類新記錄。
  • 草原雕VS金雕,誰是王者?
    幾分鐘後,盤旋的草原雕,突然間在空中來了一個90度的大迴轉。憑我的經驗,它一定發現地面的獵物了。還沒等我回過神來,草原雕俯衝下來,藉助身體的重力,把空中的勢能瞬間轉為下降的動能,同時雙翅收緊以減少空氣的阻力,力求以最大的速度衝向獵物。它接近獵物的速度可達每小時280千米。
  • 《神鵰俠侶》雕兄扮演者,想看看嗎?
    在整部劇中,雖然都是以雕的形象露面,但是其背後的演員是誰呢?今天就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在2011年,演員徐佳曾經爆料一張照片:「和古天樂《神鵰俠侶》主演在一起,他真的是那隻雕噢」導演劉猛在回復區留言:「牛牛是演那口雕?」
  • 《神鵰俠侶》裡的大雕算輸出寵還是治療寵?在這裡尋找最強雕兄
    金庸小說裡總會有一些珍奇異獸,特別是金庸筆下的射鵰三部曲從名字就能看出雕的重要性,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神鵰俠侶》裡那隻大雕,雖然後來才出場的卻成為了一個重要轉折點。大雕從初識到後面陪伴楊過十六年獲得神鵰俠成就,一邊照顧斷臂楊過一邊又幫他打架,不知道這麼靈性的「雕兄」,在遊戲中到底算輸出寵還是治療寵。像大雕這種神奇的寵物在《神鵰俠侶2》手遊中也有,有治療接封的輔助寵、提高外功門派弟子的外功型寵物,還有擁有技能範圍傷害提高內功傷害的內功型寵物。
  • 為何雕蛇大戰楊過救大雕不救蛇?只因楊過當時的處境
    天下最強幾位高手,東邪西毒北丐中神通的武功都會,而且還自創黯然銷魂掌,除了長得帥還有擁有完美的愛情,甚至到了最後,不惜把神鵰都送給了他作為寵物寶寶,這種待遇金書最強。楊過所有的奇遇當中,哪一段最讓人稱奇呢?
  • 神鵰中有四種神奇的動物,郭靖的白雕,楊過的大雕,還有哪兩種?
    不過在神鵰俠侶中,其實不僅僅有它,在其中有四種神奇的動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有郭靖的白雕,楊過的大雕,還有哪兩種,你猜的到嗎?第一種是郭靖的一對白雕,其實這對白雕只是普通的雕,不過讓郭靖他們養久之後也非常有靈性,並且這一雄一雌兩隻,都是分不開的。其實這兩隻白雕或許看不出非常大的特別之處,不過在後來發生了一個事情,讓人對他們非常敬佩。
  • 屬馬人的「晚年宿命」,致78年42歲的你,45歲後指望誰?
    屬馬人的「晚年宿命」,致78年42歲的你,45歲後指望誰? 「羊羊羊」大金羊的後半生,特別是67年的,後半生該靠誰?
  • 想看雕?你大概還有一百隻猛禽的距離
    ©大貓偶爾也會有大場面,除了鷹河、鷹柱,天空還有黑壓壓的達烏裡寒鴉群。鳥群由遠及近,突然這些傢伙開始集體高空墜落,不用想便知道,遊隼來炸鳥群了。定睛細看,果然寒鴉群的外圍有一隻上下翻飛的遊隼。還有呢。突然有人低聲說句「大傢伙來了」,懶洋洋的眾人一骨碌就爬了起來,抄起傢伙朝著遠處四下張望,滿口「哪兒呢?哪兒呢?在哪兒呢?」。終於,由遠及近,人們目送著巨大、沉穩的身影飛過,消失在遠方。這些萬眾矚目的大傢伙就是雕。
  • 工藤靜香和78歲媽媽合照,看身材,還以為是姐妹
    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工藤靜香讓人眼前一亮,如今已經50歲的她魅力絲毫不減當年。尤其是跟78歲母親同框的照片,簡直「亮瞎」了網友的眼睛。惹的一眾網友驚呼:「她們家的基因也太優秀了吧」。即便已經50歲,但是身材狀態卻絲毫沒有下滑的跡象。只是網友表示,女神的頭髮實在過於尷尬,照片中的頭髮看起來有些枯燥,大家覺得還是保養一下更順滑。雖然媽媽已經78歲高齡,但是穿著和搭配依舊走在時尚的前言。白色的寬鬆襯衫,搭配跟女兒一樣的牛仔褲,看起來十分時髦和減齡,完全想不到她的實際年齡。重要的是,靜香媽媽的頭髮很時尚,濃密的捲髮很吸引人。
  • 富野老爺子78歲生日,收穫的是雙份78蛋糕
    關注 | 置頂 每天帶來的新鮮模玩內容絕不讓你後悔 獎 標籤 | 八卦 今年的11月5日,正是富野由悠季老爺子的78
  • 夢桃皮雕:情人節近4成網友選擇手工製作禮物
    今年情人節正趕春節後第一個「上班日」這「難得」的兩節「相撞」讓不少情侶表示「尷尬」。也讓相關的商家很「難過」。春節前後,相關快遞以及商店沒有確切保障,讓一部分沒有提前做足準備的人犯難,並且今年情人節趕上上班第一天,部分人還沒有進入狀態,有花店稱,去年就是因為兩節相逢,銷量比以前少了一半,今年看來也不樂觀。
  • 從愛情故事開始的家族傳承 中國夫妻節·第四屆家風傳承年會圓滿閉幕
    回憶送恩師這份禮物,茗仁醫院創始人王新平說道,「老師80歲時,劉娟問我,最願意奉獻什麼讓他快樂?我說,那就是傳承,通過拍攝老師的故事,傳承他的仁心仁術,傳承他的家風,傳承他一心為病人的精神。」從愛情故事開始的家族傳承一本家風傳承故事影集,被劉娟影像產品執行官、巴奴毛肚火鍋創始人杜中兵譽為「價值千金的傳家寶」;一部家風傳承影片,重演過往,萃取家風家訓;一場首映禮,突破表達,信任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