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貴:學生時代的同伴關係,往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2021-01-09 北京奧數網

  我們學校的很多課程,僅源於學生的一個建議

  我想從昨天的「校長有約」說起。十一學校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一位校長接待6位學生午餐,學生在網上提前2個星期預約,昨天中午,是我跟學生吃飯。當我趕到餐廳門口的時候,就遇到第一位學生,這名學生說他很忙,門口攔住了我,交給我一份提案,是希望學校開設壁球課程。我說你為什麼這麼著急不跟我吃飯,這個學生說我很忙,我有好多事兒,我就給您一個文本,您看一下就可以啦。

  像這位學生(要求)開設必修課的例子,在我們學校很多。在十一學校,很多課程的產生都源於這樣類似的故事。就因為學生喜歡,他在社會上已經有了這麼個開始,回到學校後他希望學校能夠繼續提供這樣的課程。像我們的汽車設計,工業設計(課)都是這樣產生的。

  我沒辦法保證這個(壁球)課程一定能開設,因為我們是否開課,取決於我們的育人目標,我們在課程資源配置上,不可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需求。全校有4000多學生,但是我們又強調「要創造適合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教育」理念,這不是有矛盾嗎?這裡就有個如何去組織資源的問題。

  為何比起羽毛球課,我們更願開攀巖課、擊劍課、爬樹課?

  面向每一個學生,究竟如何去實現和詮釋我們的育人目標?哪一些是適合我們學校育人目標的?哪一些資源的配置是會影響到學生提升素養的?這就是我們配置課程資源時最需要考量的。所以,我們好多課程,不能滿足學生要求的,也不會繼續配置。

  我舉例來說,像羽毛球課,今天我陪著來賓參觀了羽毛球場,它可稱得上是我們學校最大的場地,但是再有十塊場地也滿足不了學生的需求。有一段時間,教導處希望在校園裡搭一些棚子來滿足學生的(羽毛球)選課,但我覺得我們沒有想清楚。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羽毛球課受同學喜歡,就是因為無論水平高低都能對打,沒有基礎也能上場,沒有太大的挑戰性。從人性弱點來說,都不願應對挑戰。正因為如此,我們才不能以這樣的態度和目標去建更多的羽毛球場地。

  中華民族勤勞、智慧、聰明,但和西方比起來,冒險精神略有欠缺。有一天,我在一個農村學校說,你這學校雖然沒錢,但有那麼多樹,可以給學生上爬樹課。校長說:「那太危險了。」我說,我們冒險,但不要出風險就好。你在樹上掛一根繩子,再弄一個兜,把學生保護好,怎麼也掉不到地上,不就行了?當學生爬到半腰上不去也下不來的時候,其實就提供了培養冒險精神的機會。

  可是我們的課程呢,比如羽毛球、桌球、籃球和排球,我不否認它們也能培養一定的冒險精神,但是(培養起來)挺困難的。要是開擊劍、攀巖、爬樹這些課,就會有冒險精神的培養,因為你沒有冒險精神你沒法參與這個課。

  我們常常忽略了學生心中「天大的事兒」

  再回到我校長午餐會的話題,我一坐在餐桌上,首先對我提出問題的是一個初中的男孩兒,他請教的是「如何跟他關係一般的老師相處」。他說十一真好,有的老師我特別喜歡,但也有不那麼喜歡的老師,請問我怎麼改善跟後一種老師的關係?而另一個坐在他旁邊的初中女孩兒,跟我講起最近的事兒,她在一次活動當中,不小心用腳踢了另一個女同學,但這女同學咬定她有意為之,這個女同學還告訴了這個女孩的好朋友,這位好朋友信女同學的話跟女孩兒斷交了,這讓女孩兒很頭疼,「我已經苦惱好長時間了,校長我應該怎麼辦?」

  對學生來說,這(事兒)是了不起的天大的事兒。同伴關係在校園裡,在一個學生心裡一直是很重要的事。非常遺憾,我們常常把它給忘記了。我們會以為它只是小孩子之間的事兒,但其實它常常會影響人的一生。

  昨天,我讓一位同事為一個培訓課程做準備,這個課程叫做「學校的內外關係」。我讓他在全國各地調研了100多所學校,結果沒有一位校長關注校園內的同伴關係和師生關係,絕大多數校長關注的是如何處理校外關係。

  我認為校內的關係才是最為重要的。只要你一留心,就會發現,類似剛剛兩位初中同學身邊的事兒,它們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在一個學校裡,影響它氛圍的一重要要素就是「關係」,關係決定生態。一個學校的生態到底如何,其實就是要看同伴關係、師生關係、同事關係、團隊間的關係、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關係。短短的「校長有約」時間裡,我與學生接觸,就有兩位學生談到了關係。

  在十一沒有人給你欽定「同學」和「朋友」

  在過去傳統的育人模式下,一個新生來到學校就會看到一張張貼的布告,學校會告訴你,你被塞到了哪個班裡,當你走到這個教室,老師再決定要把哪一個同學變成你的同桌,這樣的關係是被既定的。但在今天的十一學校,沒有人給你欽定關係,關係必須靠自主構建,你選擇什麼樣的課程,於是你就自主來到什麼樣的教學班;來到教室你選擇哪一個座位,自己就決定了自己今天的同桌;你參加了哪一個俱樂部和社團組織,你就走近了自主構建的關係中。

  自主構建的關係才是真關係,這種關係在過程之中讓你學會了構建關係的方法。這麼來看,回到剛才那倆個學生的事情,他們要怎麼改善和老師、同伴的關係呢?這事,也不是我插一槓子就能解決的,人際關係一定是多元、適度的。

  每一個學生在過去傳統的關係中,就是在一個班50位學生的同班同學裡繞圈子,但是在今天十一學校的校園裡,他們的同學在整個年級,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比如你和我在數學1同班,我和他在物理2同班,或者你們汽車設計課同班。這種「同班」,有的時候還是跨年級的,工業設計有高一的,高三的。戲劇課,有初二的,還有高一的。包括大量俱樂部、社團組織都是。在這樣一種多元的關係中,教學生學會怎麼和不同人、在不同組織裡,用不同的方式打交道。

  在傳統的組織關係裡,有的人都退休20多年了,家裡的私事還要找組織。為什麼?因為他就離不開這個組織,離開這個組織他就活不了了,這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態。每個人和每個人,每個人和組織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健康而適度的。

  我們努力把十一學校變成一個小社會,學校有若干個學生公司。有了公司,需要貸款,所以我們就加了兩家學生銀行,我用稿費成為了這兩家銀行的董事長,來支持學生運行的公司。在各種社會化組織裡面,學生慢慢構建不同的關係,來維持這個社會。

  關係構建是十一學校最為重要的學生社會化課程。

  面對那些質疑聲,我其實……

  最後,校長午餐會提問的是一位高三學生,這位學生已經非常成熟了。在我和他交談的過程中,他察顏觀色,不斷地評價我和學生的溝通。他說,老師你這是一種策略,老師你這是一種方法。後來,他和我說他想幹教育,他大學時要申教育學院,因為他深深地愛著這個行業。我為此欣慰,因為喜歡幹教育的學生很少了。他說,我已經買了你好多書,專門給貧窮地區的老師。我平時也不知道,難怪我說我的書怎麼熱銷了。

  他問了我很多尖銳的問題,有七八個,涉及各個領域。其中有一個問題是,你是如何看待別人的誤解或者質疑?他說,你十一學校做了這麼多改革,肯定有好多問題。你怎麼看待別人對你的不理解和質疑?這件事,我們一直在想,也特別希望能不斷地完善,從內心來說,說實話我特別關注學生的質疑。外面的質疑和學生的質疑,我首先關注學生說了什麼,而不是外面說什麼。

  到底是為了學校,還是為了學生?我覺得這是一所學校的教育標識。當別人質疑的時候,你如果特別較真、特別重視,往往是為了學校,再往下深一步,往往是為了校長。但是,你面對學生的質疑,當你不斷去研究學生的問題,那你一定是為了學生。

  在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這把尺子始終拿在手上,我們很容易走偏。我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為什麼要開攀巖課?這個風險太大了。我們為什麼要開擊劍課?為什麼我們每個學期1000多個學生要去遊學,一出去就是一個星期?這些風險,如果是為了學校,沒有必要,它帶來很大的壓力,從老師到校長。但是我們的學生如果沒有這樣的課程,如果沒有這樣的精力,他們就沒有充分完備的「營養」,他長大的時候就會「缺鈣」。所以,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把尺子始終是拿在手上的,就是為了學生。

  關於三位放棄奧賽的學生

  去年,奧林匹克競賽北京市前50名,我們有4個學生,如果這4個學生參加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一定是能拿金牌的。說實話,一個學校建校60周年了,沒有一塊金牌,對學校來說,能拿一塊金牌還是挺令人欣喜。這時候,有3個學生找到了老師,說他們不希望再折騰一年了,不想再去重複地訓練,來迎接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金牌,他們希望幹點對自己有用的事情,學點他們喜歡的物理。老師和學校就同意了,學校放棄了金牌,後來第四名去參加了,拿了一塊金牌。還是說的那把尺子,為了學生,不為學校。

  在十一學校的網站上,你找不到除學生之外的信息。我們曾獲得過國家基礎教育成果特等獎,全國只有兩個。我們曾經來了好多好多知名大腕,各個領域的領軍人物、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但你在網站上發現十一學校從來沒報導過。但只要學生有一點點好事,我們立刻連篇累牘地報導。我們不是說,前面那些不重要,我們希望老師和家長都清楚學校的態度,為學生,而不是為學校。

  當然,這位高三學生在離開共進午餐現場的時候,我也給了他一個任務,就是由他來負責那兩個在構建關係時遇到困難的學生。因為他希望當老師,我說這是你的開門弟子,你去和這兩位學生聊一聊,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吧。(我認為,校長去插足這件事會有不好的效果)這位學生勇敢地接受了這個任務。今天中午的時候,這位學生給我發了個微信,他說校長我把昨天師弟師妹的案例進行了分析,並寫出了解決辦法,你什麼時候需要,我發給你。他今天中午就發給了我郵件,1000多字的解決方案,儘管還比較稚嫩,但我覺得已經很了不起了。在學校裡,資源就在身邊,機會就在身邊。

  只要我們一切為了學生,創造適合每一位學生的教育,在每一刻鐘,在每一個地點都在發生……

相關焦點

  •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同伴關係?這3個技巧家長收好
    如何幫助孩子改善同伴關係?有位寶媽說自己的孩子三歲了,好像在幼兒園和同伴交往似乎一直有些障礙,經常落落寡合。家長要如何幫助這樣的孩子?在20世紀30年代到70年代的較長時間中,心理學家一直認為,兒童和成人的關係是最重要的人際關係。學校教育中也把師生關係看成是實現教育目標的最重要關係,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往往容易受到忽視。
  • 看完《自由作家》觀感:老師的行為和語言,往往會改變學生的一生
    我們總想去獲得一種成長,或者一種思考,在成長中,有失落,有失望,甚至也會有一些絕望。但是當回過頭再來看這些問題時,很多問題都不再是問題了。人是需要覺醒的,而且需要自我覺醒。而每看一部影片就是一次覺醒,或者說是一次對生命的提升和提煉。在電影院看一部電影,當時的情緒完全被包裹在其中,甚至覺得會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狀態。
  • 山東教育大數據:高中生品行好不好,同伴關係很重要
    中學階段,正處於孩子青春期,也是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周圍的環境,尤其各種人際關係,都會影響孩子心性發展。
  • 李希貴眼裡的教育真相:教育就是幫助孩子認識獨一無二的自己!(4個...
    北京十一學校總校校長李希貴就學校建設、基礎教育創新和學生培養等話題,和他們進行了交流。針對這些全社會都極為關切的教育問題,李希貴校長分享了他的體會。今天,我們把他的分享全文稿整理給各位老師。1什麼是學校我先來分享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學校。一句話:學校是孩子走上社會之前的社會。
  • 對孩子來說同伴關係有多重要?家長看完這些,幫助孩子交友
    去年秋天天樂開始上幼兒園了,可是沒上多久,媽媽就發現天樂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回到家裡的天樂,並不像往常那樣纏著爸爸媽媽做遊戲,而是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在房間裡拼樂高。心生疑惑的媽媽就找天樂談心,然後就解開了自己心裡的疑問。原來剛剛進入幼兒園的天樂十分不適應集體生活,看著周圍的小夥伴在一起玩耍,天樂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機會融入他們,心裡就覺得十分孤獨。
  • 才兒坊:兒童期同伴關係發展特點及規律
    今天才兒坊分享兒童期同伴關係的發展特點。童年期兒童同伴交往主要表現在友誼和同伴群體兩個領域。(1)童年期兒童的友誼在整個幼兒階段,兒童通過遊戲開展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在遊戲中逐漸發展他們的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係,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兒童正式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活動是學習。
  • 關於兒童同伴關係,這些家長們一定要知道
    他們處在同年齡階段,有共同的發展任務,會遇到共同的危機和困難,交流和溝通可以帶給他們歸屬感、安全感和力量。 我們所說的「孩子的友情」,大部分都是指的這種同伴關係。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錢志亮,對兒童同伴關係的影響做了如下總結: 1.同伴關係影響著兒童的價值觀、態度、能力和認識方法的社會化 同伴關係可以給兒童提供榜樣、期待和強化作用,從而使他們形成各種不同的社會行為認知、觀點和態度。
  • 同伴關係對孩子影響多大?多數裁定原則和組間對照效應告訴你
    但是我們可以做的,是明確一點,父母對孩子的人格並沒有決定性的影響,但同伴關係卻可以,這已經被心理學家發現並且證實了。他表示,父母對孩子的人格不僅沒有決定性的影響,甚至連長遠的影響都做不到。就像根據犯罪心理學研究表示,長期處於批評和暴力家庭下出來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是扭曲的,常常會不合群、沉默寡言、自閉、自虐,甚至有成為連環殺手的可能。但是實際上,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下出來的小孩,他們都生活得很好,只是與家人的關係並不太親密。
  • 原生家庭的「愛恨情仇」對孩子一生的影響
    提起原生家庭,總有人會不屑一顧,甚至認為根本就不存在什麼原生家庭,但是我想說的是,包括這起案例在內的幾乎所有的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都與原生家庭的影響息息相關!換句話說,原生家庭的影響不會因為我們長大,或者因為經歷了外界的很多事情而有任何的改變,這種影響會一直伴隨我們一生,直到有可能將來又通過你的影響給到下一代!
  • 4種跡象,代表你有還未療愈的童年創傷,會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強迫性重複」,它指的是一個人會不斷的去重複自己童年時期的創傷體驗,實際上是源自於潛意識裡想要「改寫過去」的需求。也就是說,當我們童年的創傷,如果在成年後還未曾獲得療愈,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會在我們的生活裡不斷地重複出現。
  • 孩子發展同伴關係有階段性,父母不要操之過急
    二、心理學從不覺得幼兒期的孩子具備與人交往的行為我們可以先從兩個方面去探討幼兒時期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的表現是如何的,同伴關係和遊戲兩方面我們可以做一個有效的對比,就拿3歲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去做一個很好的比對。01同伴關係在孩子幼兒時期的表現是如何的呢?
  • 優秀的人讓我懷疑人生,如何正確對待「同伴壓力」
    學生時代我們最怕被父母拿著和隔壁家的孩子做比較,自己獨立以後,聽到同齡人或者同一個圈子的朋友過得更好的時候,除了祝賀也會有無形的緊迫感,還有大多數人每天都能感受到朋友圈焦慮,這些都是同伴壓力的表現。同伴壓力幾乎伴隨著我們的一生,它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想法,甚至對我們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怎樣正確對待同伴壓力。同伴壓力是指:一些人因害怕自己與同伴不同而受排擠,從而違背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屈從群體,採取與同伴一致的行為。
  • 童年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
    2019年11月,美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一項調研報告顯示,童年創傷在人的一生中造成了嚴重的健康影響。該報告使用了來自美國25個州超過14.4萬名成年人的調查數據,發現約60%的美國人在童年時期至少經歷過一次童年創傷。15.6%的人經歷過4種或4種以上不同類型的童年創傷。
  • 警惕「同伴效應」的影響,培養獨立健全的人格
    孩子很容易受同伴的影響,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為了得到群體的認同,他們會更多地模仿同伴的行為或接受同伴的思想。這就是同伴效應。上面這個事例是,女兒很明顯就是受到同伴的影響,才會不喜歡衣服。同伴效應有好的影響,它可以讓孩子在接近正能量的同學時,更加奮發向上。但同樣,當接觸的小夥伴思想落後,那受其影響,孩子也會變得懶惰落後。
  • 回首學生時代看過的動畫片
    我現在幾乎不怎麼看電視劇和電影,一方面是工作忙,另一方面感覺看不出學生時代的那種歡樂。我感覺學生時代最難忘的就是那些動畫片。我記得小學的時候每天下午的重要任務就是看動畫片。往往是在誰家看,誰就站在黑白電視機跟前負責給大家調臺和開大音量,往往是廣告出來就要換一個頻道。那時候家長要是回來看到站在電視機前面的一群孩子往往會大聲呵斥:「都站遠一點,把眼睛看壞了!」後來慢慢感覺好看的動畫片越來越多。記得有一段時間是《獅子王》。
  • 「性格孤僻的人肯定沒什麼知心朋友」 | 我們的氣質類型和友誼質量的關係成正比嗎?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性格和友誼的關係。用來形容性格的詞語有很多,但在心理學的範疇內,如何評價一個人的性格呢?這裡,我們就說到了氣質類型(temperament type)。氣質是個人生來就具有的心理活動的典型而穩定的動力特徵,是人格的先天基礎。
  • 一個人的黴運,往往來自身邊的這三個人,有一個,也會壞事
    而當我們身邊出現這樣的一個人,有一個,也會壞事。所以,我們要警惕身邊的這三個人,想辦法去解決和身邊這三個人的關係,才能讓自己的人生轉運。第一個人:居有惡鄰。一個人要想有一個安寧的生活環境,鄰居很重要。如果我們居住的地方,有一兩個惡鄰,他們喜歡強橫無禮,或者是潑婦罵街型的惡婦,那麼,我們的生活,就將很難得到安寧。
  • 佛教: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就會業障深重,要改過
    人往往都是在不斷地否定自己又肯定自己,得意時我們往往會目空一切,自視甚高;失意時,就會灰心喪氣,懊悔痛哭,甚至把自己貶得一無是處,這就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一個人的業障深重,一定會障礙自己的人生不會有好的未來,一個人有這三個表現,往往就是「業障深重」,要懂得懺悔改過。一、愛生氣發脾氣。
  • PISA測試:影響學生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
    與男孩相比,女孩在學業表現上更容易不自信,尤其是在數學和科學課的學習中,容易受女孩不擅長理工類學科的刻板印象影響,從而將自己歸到理工類學科成績不好的群體。學生考試焦慮的背後原因,往往是希望獲得高分的學習壓力與成績不高的事實矛盾。而學生壓力過大,會導致他們在學業方面的表現更差,嚴重者會厭學曠課。那麼,學習成績好、在學校表現好的學生,幸福感會更高嗎?
  • QQ學生時代
    有時會特別懷戀在學校的日子,很單純,每天無生活的顧慮,靜下心來做做題,和關係好的同學打鬧聊天。。。但是這樣的生活僅限於學生時代。我們關於學生時代的回憶大多是美好的,而美好的過去了,現在該向前看了。。。也只能向前看向前一步一步走,就像數學裡的x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