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熊筱偉 李立洲)去年底,成都開始逗硬實施被網友稱作最嚴「禁狗令」的犬只限養政策——對限養區範圍內的22種禁養犬只開展收容處置。包括中華田園犬(土狗)、秋田犬等由此在限養區內「絕跡」。
這些狗狗都去哪兒了?根據公開信息,市民可將禁養犬送出限養區或自行送至動物救助機構寄養。
7月25日,記者採訪成都市最大的兩家動物救助站時卻得知其早已「不堪重負」,狗狗數量嚴重超過設計負荷。工作人員呼籲有養狗想法的人,要有負責到底的責任心、為狗狗做好絕育,同時儘量以領養替代購買,儘可能避免狗狗們的悲慘命運。
設計容納2000隻的機構收容了近6000隻狗
工作人員的床上都塞滿了狗,讓靠民間捐助的收容機構入不敷出,同時易導致疫病爆發
7月25日,記者在成都市中心發現一隻被遺棄的、患有嚴重皮膚病的寵物狗,為此電話聯繫了市內規模最大的兩家動物救助機構,其中四川啟明動物保護中心負責人直接拒絕了送狗來的建議,「早就滿了,沒法養(更多)了!」另一家成都市愛之家動物救助中心負責人幾經猶豫,「你還是送過來嘛。」
臨近中午,記者來到位於雙流區的該中心,進門就被一大群汪星人圍住,從身材迷你的貴賓犬、苗條的土狗到粗壯高大的雪橇犬,粗略看有近百隻。「這兒只是散養的一小部分,還有圈養的。」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中心佔地110畝,是全省最大的動物救助機構之一。
記者在中心逛了一圈,發現這裡的確有些「擠」——鐵絲網圍住的犬舍裡塞滿了不說,院子裡、涼亭裡,甚至工作人員宿舍的床上,到處都塞滿了狗。「過去還分一下,把不打架的關一堆。現在每個犬舍都能裝多少裝多少。性格溫和、不咬人的,就只有在院子裡散養。」工作人員李林表示。
「『禁狗令』逗硬的前2個月,每天至少2、30隻狗被送過來。現在少些了,每天平均也有10來只。」義工謝澤中介紹。
整個中心現收容狗近6000隻,而中心設計容納數是2000隻。
狗狗多,帶來的直接問題是經濟壓力——中心現在有10多名正式員工,近6000隻狗,每個月運轉費用約20萬元,全部靠民間捐助,「各個機構大同小異,入不敷出是常態,只有靠發起人自己不停倒貼。」 謝澤中表示。
中心發起人「陳阿姨」表示,狗狗太多,容易導致疫病爆發等嚴重問題。
除了政策因素,主人不負責更是主要原因
「前一秒還在問去哪個醫院治,一轉身就把狗狗放在大門外,自己開車走了」
細看中心的狗狗們,數量最多的還是土狗。「七成以上都是吧,這個還是和『禁狗令』直接相關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除了土狗,被禁養的各種梗佔比也挺高。
除了政策因素,導致狗狗被遺棄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不負責」。工作人員表示被送來的狗狗多是「一老一小」,或者有嚴重的皮膚病、殘疾。金毛、拉布拉多、法國鬥牛犬等不在禁養範圍內的大型犬也有不少,「不少人借著禁養的名義,就把狗狗拋棄了。根本上他們就是不想花錢給狗治病,或者單純養膩了、不想養了。」
就在前一天(24日),還有一隻黑色的雪納瑞(有照片)被主人開車送過來。「狗狗後腿被撞了,站不起來。主人前一秒還在問去哪個醫院治,一轉身就把狗狗放在大門外,自己開車走了。」工作人員感嘆,「人怎麼可以如此殘忍。」
中心的「明星犬」狗運,則彰顯著狗的忠誠。眼前這條只有三條腿的老狗,就趴在廁所外曬太陽。其貌不揚的它,卻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上演了一出「忠犬救主」的故事,「主人被埋在廢墟下,它一直守著,不停拿爪子刨,想把主人刨出來,直到左前爪受傷化膿,被迫截肢。」 李林說。
要根本減少流浪狗數量、避免狗狗的悲慘命運
養狗前先問問自己:有沒有負責到底的決心?願不願意為狗做絕育?能否以領養替代購買?
省動物衛生監督所負責人表示,目前並沒有哪個政府部門直接管理流浪狗的收容問題,收容主要靠民間機構完成。
要從根本上減少流浪狗數量、避免狗狗的悲慘命運,「陳阿姨」呼籲有養狗意願的人,養狗前先認真問問自己,能否做到這三件事:
第一,要有負責到底的決心。畢竟生命不是可以隨意丟棄的玩具;
第二,要為狗狗做好絕育,「現在小狗做一次大概200元,大型犬可能是300到400元。」她表示狗狗一年產兩胎,每胎可以有6、7隻。「狗狗呈幾何數量增長,讓不少『愛狗人士』完全沒想到,是他們選擇遺棄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三,儘量以領養替代購買,讓這些狗狗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她表示該中心和市內不少機構都提供免費領養,「但我們也拒絕頭腦一時發熱(的領養),不要對這些曾經被遺棄過的狗狗造成二次傷害。」
來源:四川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