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生物谷BIOON/--「默克在一場官司中打贏了默克,作為回擊默克將提起新一輪訴訟。」作為讀者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是否會感到疑惑?翻譯成中文後我們可以區別默克和默沙東,但是在英文報導中,滿篇的"Merck"實在是讓人傻傻分不清楚。默克和默沙東對此也苦惱甚久。近日,兩家公司在多國展開了一場法律大戰,爭奪這個共同使用了125年的公司名。
話說兩家公司一直以來相安無事,為何近日才爆發商標官司?導火線是默沙東在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社交媒體和網絡上單獨使用了「Merck」的名稱。
默克公司近日宣布,默沙東由於在英國的網絡和社交媒體上單獨使用了「Merck」作為公司名稱,被英國高等法院判決違反了已存在60年的協議。同時,德國默克公司有權阻止默沙東在任何英國的紙質或數字出版物上單獨使用「Merck」這一名稱,並限制默沙東使用「MERCK」作為商標。
默克集團法律總顧問Friederike Rotsch表示,默克的目的只是在已有的協議框架下保護自身權益,維持當前的局面。默克公司表示,去年公司已就商標名展開了品牌再造,例如更換了公司的新logo。
針對這一判決,默沙東表示這只是「發生在許多國家的司法程序的一部分」,並表示公司將會繼續上訴。默沙東還宣布將在新澤西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與默克公司爭奪在美國的商標權利。
默沙東表示:「我們的商標名代表著公司品牌、我們的身份和聲譽,因此我們將積極捍衛它。我們為默沙東給社會和患者做出的貢獻感到自豪。」
兩家公司承認,問題的根源在於60年前分家時籤訂的協議。1955年,雙方達成的協議中規定了在哪些國家和地區,二者應當分別使用怎樣的商標。隨後1970年雙方進一步升級了該協議,規定德國默克集團有權在加拿大和美國之外的任何國家和地區使用「Merck」這一商標。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藥品單一市場,但德國藥企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
2014年,某組織在默克集團德國總部外遊行,抗議大型藥企在南非抵制仿製藥的規定,希望能為患者爭取到更便宜的藥品。然而默克集團並未參與過抵制仿製藥的活動,真正的推動者是默沙東。
實際上把兩家公司完全分開是很困難的,因為二者在社交媒體上都使用「Merck」這一名稱。幾年前,Facebook就曾將默克集團和默沙東的主頁混淆過,後來為了區分,將默克的主頁設置為Facebook.com/Merck,而將默沙東的主頁設置為Facebook.com/MerckBeWell。
有人表示,對默克和默沙東而言,最明智的解決方法就是其中之一放棄Merck這一名稱,轉而使用類似卻有明顯區別的公司名稱,例如雅培(Abbott)和艾伯維 (AbbVie)。然而目前的局面卻表明,沒有一方願意放棄「Merck」,公司名稱大戰還將越演越烈。(生物谷Bioon.com)
信源:It's Merck vs. Merck as name confusion, complicated by social media, leads to legal showdown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