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如今的「哈囉出行」來說,改名之舉實屬無奈,畢竟曾經在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哈羅」商標,已經成了別人的囊中之物。
商標被搶,改名勢在必行。
哈囉改名記
從掃碼騎行到線上支付,共享單車的模式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化,可要說行業最大的變化,就要從ofo驀然下線,摩拜岌岌可危開始說起。
曾經的共享單車行業收穫了大批的忠實粉絲,但是現在放眼望去,ofo已經不見身影,摩拜市場份額也變小了,只有青桔單車、美團單車和阿里旗下的哈囉單車還在大眾的視野裡。
新人要忙著站穩腳跟,忙著打開市場,而舊人不僅要忙著搶用戶還要忙著應付商標糾紛……對,說的就是最近的「哈囉」出行商標糾紛案。
「哈囉」出行從「哈羅」單車改名而來,品牌改名可不簡單,其中甚至還隱藏許多商標糾紛隱患。
這不,「哈囉出行」就被上了一課,7月27日,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上公布兩個哈囉(羅)的商標侵權案裁定書:
駁回上海某網絡公司上訴,維持原判,所以此案仍將由北京海澱法院審理。
從當初哈囉出行改名開始,雙方的糾紛不斷;再到後來雙方為搶佔先機紛紛申請註冊商標;再到兩方對簿公堂,兩個哈囉(羅)的商標「戰爭」搬上了臺面。
「哈囉」出行商標引爭議?
在國家智慧財產權網上查詢可以得知,上海鈞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哈囉「)最早是2016年10月14日申請的」哈囉「系列商標,在此之前已經有哈羅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哈羅「)申請過同名商標並且成功註冊。
雖然二者商標並不完全相同,但顯著部分均為」哈囉「二字,所以屬於近似商標,二者只能有一家公司能夠合法擁有並使用。
而北京「哈羅」註冊「哈羅」同行有關商標最早可以追溯到2014年。差了整整兩年的時間,註定商標歸屬權與上海哈囉無緣。
上海「哈囉」在後申請多個「哈羅」相關商標因與北京哈羅在先申請的註冊商標構成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服務上的近似商標而多次被駁回,且申請覆審後仍被駁。
註冊多類別商標「突圍」
從現有情況來看,北京「哈羅」的商標意識更強,這些年申請註冊了涵蓋多個類別的超過140個商標。
為了打好這場商標防禦戰,北京「哈羅」也是費盡了心思。
其實,不管上海「哈囉」與北京「哈羅」在市場業務上有無衝突,他們之間的這場「商標大戰」始終會爆發。
一方面,北京「哈羅」為堵住上海「哈囉」的後路,已提交帶有「囉」的商標申請。
另一方面,北京「哈羅」以商標侵權為由將上海「哈囉」告上法院。
為了這枚商標,雙方爭的是難捨難分,目前案件還在審理過程當中,到底是達成和解還是繼續「鏖戰」就不得而知了。
在商業過程中,商標糾紛是無法避免的一關,我們只能提前做好商標規劃和布局,才能立於先天不敗之地。
從法律原則到法律規則的基本路徑就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步明確和堅定,如同長期奔流的河水漸漸在兩岸衝刷出清晰的河床。
「商標搶註」應該是企業警示避險的燈塔,而不是難以預知的雷區。不管是哈囉還是哈羅,如今都成了雙方競相角逐的對象,不過我國商標申請遵循「申請在先」原則,所以只要你申請的商標被商標局批准註冊後,你就能享有此商標的專用權。
一個商標代表了一個品牌IP,不管哪個行業,沒了商標你還玩什麼呢?
ps:我是魚少俠,90後網際網路江湖深度剖析者,關注科技人文,也關注你的媒體生活,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