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這位華理小哥哥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2021-01-10 瀟湘晨報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落後的大涼山到繁華的大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研人工智慧碩博連讀,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

他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還一直致力於家鄉的「控輟保學」,用扶智助力扶貧。他就是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楊孟平。

在「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中,他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這也是華理學子近四年內第3次獲此殊榮。

2015年楊孟平通過「勵志計劃」考入華東理工大學。進入華理後,他還先後榮獲2019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獎章」、2019年「上海市十佳資助宣傳大使」、2019年校「榜樣力量代言人」、2018年度校「大學生年度人物」等榮譽。

每年放假回家鄉,他都會回到高中母校,與學弟學妹分享大學生活的點滴以及自己在讀書方面的經驗,致力改變大山裡「讀書無用」的想法,累計幫助2000多名學生。

2019年暑假,楊孟平帶領著華東理工大學信息學院「心燈」實踐團隊再次出發,來到大涼山最貧窮的5個縣之一——昭覺縣。團隊的12名本碩博成員帶著VR一體機、無人機、智能車等先進設備,跨越2220公裡,攀爬2500多級到達懸崖村的鋼梯,深入5個村莊、8所學校,以科技為「芯」,開展以科技體驗為主的夏令營活動,點亮孩子們心中的那盞燈。

2019年12月27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調研華理時,肯定並讚許了楊孟平的勸學工作。這讓他更堅定了以勸學扶智為家鄉脫貧攻堅工作添磚加瓦的決心。

如今,楊孟平在華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繼續攻讀碩博研究生,為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他選擇了「人工智慧」方向,並潛心學習、深入探索、努力創新,讀研期間學業成績排名專業第一、獲得「華為杯」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二等獎、以第四完成人申請國家專利2項,並在投SCI英文論文1篇。

他將以此作為新的起點,把愛國情懷和責任擔當體現到學習中,落實到科研上,開啟勸學扶智扶貧的新徵程。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青春奮進】我校信息學院學生楊孟平榮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近日,在教育部、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社教育部、《大學生》雜誌和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主辦的「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中,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學生楊孟平喜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這也是我校學子近4年內第3次獲此殊榮。
  • 袁治航:大山裡走出的「自強之星」
    掃一掃 看視頻從剛進大學時窮到蹭同學的飯吃,到創辦公司為數以百計的同學提供崗位,幫助71名貧困生償還了助學貸款。前不久,袁治航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的消息在湖北工業大學校園裡傳開,感動了無數師生。
  • 「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遊學活動走進西昌
    本報訊(汪龍華)近日,「夢想啟航——走出大山看世界」公益遊學活動在四川省西昌市委黨校啟動。  在活動開幕式上,四川省直機關系統的9家2018至2019年度省級青年文明號單位與大涼山舉行「號校互動聯建」授牌,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四川中心作為省級青年文明號單位代表在啟動式上發言。活動期間,將舉辦主旨講座、草坪音樂放牛班、參觀西昌城市規劃館、科普嘉年華、文化嘉年華、《我和我的祖國》觀影、大山夜話、足球特訓營等。
  • 那片大山
    有的人,走出了大山,有的人,沒走出大山。於是,走出大山,成為了我們的願望。在孩子的眼裡、在父母的眼裡、在祖祖輩輩的眼裡,山的那邊是我們理想中的桃花源。但為了走出大山、尋找海洋,我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我的心中,求學是一條相對容易的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堅持下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分道揚鑣了,有些人,也還在這條路上慢慢地前行著,我就是前行隊伍中的一員。山裡的孩子,只有兩條路。上學走出去,上不了學就自己拼出去。
  • 這位南開學子,當選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他是南開大學學生最高榮譽「周恩來獎學金」獲得者。他是「天津市大學生年度人物」第一名。他曾帶領團隊一舉斬獲「網際網路+」國賽金獎。不久前,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結果揭曉。盧彪成為全國20位「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之一。博士畢業後,盧彪現已留校工作,作為人工智慧學院的一名青年教師,他正以百倍熱情投入到教學科研之中。立大志——以「智」報國,為夢想蓄能
  • 女大學生被騙進大山:《盲山》的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從改革開放之初到1990年代末,人口販賣已成為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被販賣的人大多是剛走出象牙塔,並且幾乎是沒有生活經驗的女大學生。人口販常常以工作和金錢的名義將他們帶到大山裡,然後拿著錢離開了。留下涉世未深的女孩們與大山為伴,苦苦掙扎,無助,不願意認命,忍受折磨,卻守望僅存的一點希望,但隨著時間流逝,只能選擇屈服了。
  • 張桂梅的女高學生,走出大山十年後
    走出校門時,黃付燕哭了。她難過的是,自己辜負了張桂梅和學校,沒有讓張老師滿意。2008年,張桂梅在雲南麗江市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華坪女子高級中學(以下簡稱「女高」)。12年來,穿著黑布衣,滿臉皺紋,頭頂稀疏短髮的張桂梅手拿小喇叭催促學生「快點,再快點」。獨棟教學樓逐漸擴大成校園,女孩們「啪嗒啪嗒」跑向教室的腳步聲一年年地響。
  • 從地頭蛇通向獨角獸,大山教育前方的無數「大山」丨藍鯨觀察
    上市前三年,大山教育毛利也實現快速增長,由2017年度實現的9489.7萬元,增長35.79%至2018年度的1.29億元;並於2019年度再度增長31.66%至1.70億元。年內溢利及全面收入從2017年的2.81億元,增長了60.17%至2018年的4.49億元。而到2019年,年內溢利及全面收入雖然增長至4.90億元,但同比增幅卻下降8.95%。
  • 692篇「扶貧日記」背後的故事:幫孩子看到大山外面的世界
    過去兩年多,28歲的駱胤成一直在雲貴高原的大山深處,陪著小涼山上的雲南省寧蒗彝族自治縣鄉親一起,與貧困作別。碩士研究生畢業那年,脫貧攻堅決戰的號角在全國吹響,駱胤成的母校天津大學用代代傳承的「家國情懷」向年輕學子發出號召,時代的鼓點敲擊著這位年輕人的心,他一頭扎進蜿蜒在祖國西南叢山峻岭中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決心「為社會和國家做點實事」。
  • 興安馴鹿走出大山
    在中國最冷小鎮呼中,認識曹樹權的人都叫他大權。大權在林場當過運材司機,對大山有深厚的感情。2014年黑龍江大興安嶺人放下了斧頭鋸,開始了新的生活方式。大權也開始探尋新的生財之路。莽莽大興安嶺,森林資源豐富。
  • 教育幫扶讓更多孩子走出了大山……
    從學校結對共建到教師交流培訓再到學生異地培養,教育幫扶為大山裡更多的孩子插上了知識尋夢的翅膀。今年,來自大涼山的47名樂山一中首屆"美姑班"學子參加2020年高考,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理科最高分581分,文科最高分522分,重本上線6人,本科上線37人,另有10名同學也將選擇專科學校就讀。
  • 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特別獎事跡簡介
    中共黨員,西安財經學院2016級金融學碩士生陳春林  女,漢族,共青團員,華中師範大學物理與科學技術學院電子信息類專業2017級本科生阿斯哈爾·努爾太  男,哈薩克族,共青團員,南開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2015級本科生編者按:第十三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活動由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人民日報社共同指導,人民網、光明日報教育部、大學生雜誌社和中國大學生在線聯合主辦
  • 用生命感動生命,她乘風破浪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影響三代人
    她被大山裡人們淳樸的心和厚重的恩情給感動了,她希望自己能夠做點事情來回報他們!2、夢想的力量 無畏山高路遠「辦一所女子高中可以改變三代人,我把命搭上都應該的!」當時她在民族高中教學的時候發現,接受教育的女孩子實在太少,後來經過了解,大山裡的窮人不讓女孩子上學,倔強的她決定要承擔班裡所有女孩子的學費,她見不得每一位女孩子失學。
  • 大山裡的海娃希望小學
    走出大山,是一代又一代山裡人的夢想。山與海的距離有多遠?而今,走進金寨縣燕子河鎮龍馬村採訪,記者聽到最多的回答是:「『海』,就在山邊!」「村民們所說的『海』,就是海軍士官學校援建的這所海娃希望小學。」站在學校寬闊的操場上,金寨縣希望公益服務中心秘書長周玉梅動情地講述起海軍官兵的扶貧故事。
  • 讓小黃姜走出大山江淮大皮卡立汗馬功勞
    因雲南特殊的地貌特徵,這裡大部分農產品種植都在山上,更因當地溫暖溼潤的天然氣候條件,讓這裡的小黃姜早已馳名中外。沈老闆在雲南做小黃姜生意多年,祖祖輩輩的小黃姜,在沈老闆這一輩徹底走出了大山。沈老闆說,「現在小黃姜還沒熟的時候就有大批訂單,我們直接帶著箱子上去,裝滿下山,雲南小黃姜出名,現在不愁賣。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保鮮。」
  • 讓核桃走出大山 洽洽京東駛入精準扶貧快車道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12日訊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而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已經進入決戰的關鍵期。距離2020年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只有兩年時間,政府、企業乃至社會各方都在積極探索答案。
  • 從大山到山大|這一次,山的那邊是海
    二零一八年的冬月,我們帶著大山裡的孩子們走出了大山那年,從大山到山大,從種子到萌芽我們告訴他們:下一次,山的那邊,是海。二零一九年的冬月,我們再一次帶著大山裡的孩子們走向山外這次,從大山到山大,帶你去看外面世界的顏色我們說:山的那邊,終於是海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4日訊2019年11月25日,在聯想idea精英匯和山東大學研究生支教團、騰訊互娛高校聯盟的努力下,「從大山到山大」支教地學生遊學活動第二季在期待中拉開帷幕,三所支教地貧困學校的12名孩子將一起坐上火車
  • 甘肅扶貧車間助力山野菜走出大山
    新華社蘭州6月22日電  題:甘肅扶貧車間助力山野菜走出大山  新華社記者屠國璽、梁軍  六月的隴南細雨濛濛。文縣碧口鎮一處扶貧車間裡,農民劉素瓊埋頭分揀菜葉,經過分揀包裝後,這些山野菜變成商品等待出口海外。
  • 回到大山,是為翻過這座「山」(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行走「三區三州...
    本報記者 賈豐豐攝   核心閱讀   從考上大學走出達坂山,到回鄉創業幫助鄉親們再翻過貧窮這座山,在青海省門源回族自治縣,一根細細的網線成了馬興全、馬興軍兄弟倆戰勝貧窮的得力助手。
  • 大山裡託起「奧運」夢
    從籌備到比賽,用了不到1個月的時間。對「老師夏開嶽」而言,100多天的支教早就駕輕就熟,但對「民警夏開嶽」來說,骨子裡的嚴謹認真還是讓他前一晚輕度失眠。「這次運動會,在夏開嶽老師的帶領下打破了咱們學校歷來最好的記錄,在17個參賽學校中獲得了團體第四名的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