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

2020-12-03 文藝的土豆啊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文藝的土豆34,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魚類在海洋中的分布。

在廣闊的海洋裡,魚的種類繁多,形態千奇百怪,生活方式和分布的水層也是千差萬別。海洋魚類根據它們自身的需求和身體的適應性會選擇在不同的水域或水層生活。有些魚類喜歡生活在陽光充足的海洋上層的淺水區或水面附近,有些魚類則喜歡生活在沒有陽光照射且接近底層甚至是海底以及海底的泥沙之中。漁業專家往往會根據魚類分布的水層及深度,將海洋魚類分為中上層魚類、中下層魚類和底層魚類。各層魚類的色彩、形態特徵與它們所棲息的海洋環境競出奇地相似,體現出物以類分、魚以群集的自然特性。

中上層魚類

海洋按平面可以劃分為遠洋區、淺海區和潮間帶。海洋的中上層魚類的身體呈梭形,兩端尖細,魚兒在海水中遊泳時受到的阻力小,因此這些魚類大部分為高速遊泳魚類。遠洋區的中上層魚類,例如金槍魚、白槍魚、箭魚、噬人鯊、藍點馬鮫、東方旗魚等都是遊泳速度較快的魚,它們的背部呈藍黑色,與遠洋區海水的顏色一樣,腹部顏色較淡。淺海區的中上層魚類的背部顏色與淺海區的海水一樣呈灰黑色,腹部為銀白色。

典型代表為玉筋魚,會飛的燕鰩也常在淺海區活動。在海洋的潮間帶,海水由於受降雨、潮汐及陸上注入淡水的影響,溫度、鹽度的變化較大,因此大部分魚類都屬於廣溫性和廣鹽性,而且有的魚類可以長時間暴露在空氣中。典型代表如彈塗魚,它除能在水中遊泳外,還能靠吸盤和發達的胸鰭跳躍,有的甚至可以爬到紅樹林的枝頭上去捕食昆蟲,被稱為「會爬樹的魚」。在潮間帶,黑色魚類一般生活在巖石間,綠色魚類多生活在顏色較淺的海藻間,橄欖色魚類常在馬尾藻間出沒,赤色魚類則可在紅珊瑚礁間找到。

中下層魚類和深層魚類

中下層魚類通常指生活在水深200米以內的魚類。淺海海底常可分為巖礁與泥沙海底。黑鯛、真鯛等就常生活在多巖礁的地區,而皺唇鯊、鱘魚、扁頭哈那鯊、扁鯊等,它們的嘴都在頭的下部,常在泥沙質海底覓食。分布在水深超過200米的深層魚類常被稱為深海魚。人們把水深200~3000米稱做半深海,把水深3000~6000米稱做深海,而把水深6000米以上的海溝稱做超深海。深海光線昏暗,食物匱乏,水的壓力大,故深海魚類的形態比較奇特。

深海魚類的色彩一般都呈銀色、黑色或紫黑色。如生活在半深海環境中的巨尾魚、後肛魚,因為它們長著望遠鏡式的眼睛,可充分利用微光來搜尋食物。再如看上去好似有頭沒有尾的翻車魚,頭重尾輕,常會潛到半深海生活,有時它們也會跑到中上層海面上緩慢遊泳,隨波逐流。因為它們身上長著發光的鱗片,所以,當它們遊動時,身上的鱗片就會閃閃發光,故被人們稱為月亮魚。許多深海魚會發光,燭光魚身體兩側有多排發光器,像一支支蠟燭,可作為異性互認的標誌。

許多深海魚的眼睛都已退化或埋於皮下而失去視力,於是它們常用觸覺器官代替視覺器官,如深海盲帚魚,其鰭條延長似掃帚。巨喉魚和囊咽魚常會張開巨口過濾海水以獲得食物碎屑。在近萬米深的海溝環境中,哪怕只是指甲般大小的面積都要承受近萬牛頓的壓力,即便如此,生活在那裡的魚類卻依然自由自在。法國「阿基米德」號的考察人員在勘察近萬米深的海底時,曾發現幾十條3-4釐米長的小魚在該海溝自由遊蕩。小小生命能在如此的高壓環境中生活,不能不令人驚奇。

底層魚類

典型的底層魚類身體扁平,背部為灰黑色,常貼附在海底,這樣有助於隱蔽和保護自己,如赤魟、孔鰩、鮁鯨、比目魚等。鮁鯨的背鰭特化為一根「魚竿」,竿端還有「誘餌」,似蠕蟲可動,過路的魚蝦以為是可食之物等吞入後再想脫身已不可能了,這時鮁鯨就會一口將其吞入肚中。比目魚則會將全身都隱埋在海底的泥沙中,僅僅露出雙眼靜候食物的到來,遇有可食之物便會躍身捕捉。比目魚的體色還能隨著周圍環境的變化而改變,生物學上稱為保護色。還有些魚如毒鈾,常模擬周圍環境而形成擬態,而綠鰭魚的胸鰭常有游離鰭條,可在海底爬行和尋覓食物。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的海洋魚類
    從數量上看,雖然《名錄》所涉及的海洋魚類物種及類群有一些新增,但總體數量依然相對較少(表1)。在海洋生物資源嚴重衰退背景下的今天,這似乎讓人覺得難解「瀕危之渴」。這種尚需改善的現狀或許是一種無奈的選擇,這其中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對海洋魚類物種瀕危等級的確定受到了科學認知水平的局限。
  • 她們是海洋中的最大魚類
    導讀: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根據周三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
  • 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為何只吃小魚小蝦呢?
    鯨鯊隸屬於軟骨魚綱鬚鯊目鯨鯊科鯨鯊屬,是海洋中體型最大的鯊,也是最大的魚。鯨鯊主要生活在緯度30度到40度之間的溫暖海域,成年個體的身長通常都在10米以上,體重達10噸以上。為了維持這麼龐大身體機能,需要每天進食大量的食物,然而它們的食物來源,主要以磷蝦、小金槍魚、魷魚、沙丁魚等這些小型的海洋動物,這是為什麼呢?無論是在海洋還是陸地,能夠捕食大型動物都可以稱為頂級捕獵者,能夠勝任這一稱號,必須要同時具備幾個條件,比如巨大的體型、尖銳的牙齒、嘴部巨大的開合空間以及咬合力、敏捷的身形,只有這些條件都同時滿足,方可制服大型動物,使其成為自己的「盤中餐」。
  • 《海洋科學前沿》:雌性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
    《海洋科學前沿》:雌性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鯨鯊身體龐大,通常體長為8或9米。但近十年來,鯨鯊的「性別之戰」依然存在:雄性和雌性誰更大?根據周三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魚類生物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Mark Meekan指出,一些鯨鯊體長甚至已經達到了18米。「這絕對是巨大的--大約相當於城市街道上一輛大型公共汽車的大小,」他說。「但即使它們很大,它們的生長速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
    全球珊瑚礁魚類生物量分布確認 研究結果顯示:加強漁業管理有助珊瑚礁保護 2016-06-17 科技日報 張夢然 【字體:大 中 小】
  • 高清組圖:神秘海洋中十大最奇異魚類
    海洋,佔據著全球表面積的71%,但是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只有極少一部分,全球有95%的海底世界還是未知的。相比陸地來說,海洋更是神秘。海洋中的物種數也數不清,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都有。日前,有媒體盤點了海洋中最奇異的十種魚類,我們來看看生命到底能給人多大的驚喜。
  • 海洋魚類可以生吃,難道海洋魚類真的沒有寄生蟲?
    現生魚類共2萬餘種,其中海洋魚類約有1.2萬種,為魚類中最繁盛的類群。海洋魚不是沒有寄生蟲,而是寄生蟲比較少。寄生蟲可以分成兩大類,一種是終身寄生在宿主體內的寄生蟲。還有一些寄生蟲,在整個生長階段會變化成不同的形態,在這個過程中會從一個宿主轉移到另外的宿主身上。這一大類的寄生蟲佔了寄生蟲總數量的一大半以上。但是在海洋中,這一類寄生蟲幾乎沒有。●海洋的魚類,雖然生活在鹹水中,但是魚肉並不鹹。
  • 《哆啦A夢牧場物語》全魚類分布點怎麼樣 全魚類分布點介紹
    導 讀 《哆啦A夢:牧場物語》全魚類分布點介紹。
  • 臺灣2種海魚快被吃光 首將海洋魚類列保育動物
    臺灣首度將海洋魚類列為保育類動物。臺當局「農委會林務局」昨預告,將分布於墾丁、綠島、蘭嶼海域、各剩不到30尾的曲紋唇魚及隆頭鸚哥魚,列入臺灣「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未來違法捕撈、釣獵者,最高可處150萬元(新臺幣,下同)罰鍰。
  • 翻車魚:海洋中最大的硬骨魚
    它黏糊糊的,身上長滿了寄生蟲,它比海洋中任何一種脊椎魚類都要擅長隱藏身份。接下來,就讓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這種古怪的魚——翻車魚吧!翻車魚是什麼魚翻車魚(學名:Mola mola)是翻車魨科、翻車魨屬大型大洋性魚類。體高而側扁,呈卵圓形,無尾柄。頭高而側扁。
  • 白堊紀海洋竟然存在這種生物 十大遠古魚類盤點
    【科技訊】12月05日消息,說起白堊紀人類首先想到的就是恐龍,其實不然,在海洋中除了恐龍還有各種遠古魚類,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見識一下吧。目:菊石亞目;科:杆菊石科:俗名:菊石;時代:白堊紀晚期;分布:全世界。研究這種筆直菊石的生活方式仍無定論:有的古雅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在水中是垂直生活的,觸鬚在海床中搜索食物;有的則認為它們是水平地生活在靠近海面的地方。
  • 世界海洋日,介紹一些奇葩的魚類朋友給你認識
    壽命為7-10年,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西部及南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分布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是大型大洋性魚類,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幼魚被瘤狀棘突,隨年齡增長而漸消失,身體變為卵圓形。
  • 中國特有的5種魚類,分布在中國各地,全吃過的相當於吃遍中國!
    中國海域眾多,也是有名的海洋大國。在中國的海洋河流中生長著數以萬計的生物,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我們中國特有的魚類,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特有的5種魚類,分布在中國各地,全吃過的相當於吃遍中國!第一種是黃河鯉。
  • 海洋所在魚類異型染色體融合起源研究中獲進展
    該研究首次從全基因組層面證實條石鯛雄魚存在染色體融合現象,解決了雄魚異型染色體Y融合起源問題,為魚類異型染色融合演化及性別決定機制解析奠定了重要基礎。  條石鯛隸屬於石鯛科,該科包含7個種,其中條石鯛和斑石鯛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海域,其它5種主要分布在印度洋海域。
  • 鯨鯊的「性別之戰」:她們才是海洋中的最大魚類
    圖片來源:CNET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據外媒報導,鯨鯊身體龐大,通常體長為8或9米。但近十年來,鯨鯊的「性別之戰」依然存在:雄性和雌性誰更大?
  • :南海海洋所在海洋魚類抗病毒多肽研究...
    圖註:A,綠色螢光顯示在正常培養的細胞中,石斑魚hepcidin 均勻分布於細胞核和細胞質中;B,在病毒感染細胞後,hepcidin多肽凝聚於細胞邊緣(箭頭所示),形成屏障,發揮抗病毒作用。石斑魚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最重要的海水養殖魚類品種之一,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統計,全球石斑魚年產量2007年已接近20萬噸,經濟價值巨大。然而,在大規模和高密度人工養殖條件下,石斑魚的養殖成活率還不到40%,制約石斑魚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在於各種傳染性疾病的暴發和流行。
  • 明日之後魚類分布位置大全 明日之後各地圖魚類分布圖
    明日之後至釣魚玩法上線後,釣魚就成了玩家們津津樂道的事情了,那麼明日之後魚類怎麼分布的呢?下面小編為您帶來明日之後魚類分布位置一覽。  明日之後魚類分布圖  明日之後的魚主要在野外場景獲得,不同水域釣出魚的品質不同,目前在秋日森林,遠星城和夏爾鎮可以釣魚,後續有新的地圖我們也會持續補充~
  • 海洋中的頂級掠食者——大白鯊
    大白鯊,又稱噬人鯊,是最大的食肉魚類,同時也是海洋中的頂級掠食動物,分布於各大洋熱帶及溫帶區,一般生活在開放洋區。圖為:虎鯨與大白鯊同為海洋中頂級掠食動物的是虎鯨,它是鯨目的一個種。雄性 9.8米 9000千克雌性 8.5 米 5500千克初生虎鯨 2.1-2.4米 180千克憑藉較大體型和群居生活的優勢,成年虎鯨在海洋中幾乎沒有對手
  • 鯨鯊的「性別之戰」:她們才是海洋中的最大魚類
    根據周三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魚類生物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Mark Meekan指出,一些鯨鯊體長甚至已經達到了18米。「這絕對是巨大的——大約相當於城市街道上一輛大型公共汽車的大小,」他說。「但即使它們很大,它們的生長速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 海馬屬於魚類嗎? 海馬是海洋中的龍還是魚?海馬科普知識
    海馬屬於魚類嗎? 海馬是海洋中的龍還是魚?海馬科普知識時間:2021-01-13 21:13   來源:百思特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海馬屬於魚類嗎? 海馬是海洋中的龍還是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