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沙漠引進2000隻大鵝除雜草!省下人工費養大還能賣錢

2020-09-05 燕趙都市報


近日,烏蘭布和沙漠一生態產業園引進了2000隻大鵝,不過它們不是用來下蛋的,而是為了進行生物除草。工作人員說,當地僱工不方便,為了保護果樹,讓大鵝去吃掉雜草,不公僅省下大量人工費而且還能吃蟲,糞便能施肥。大鵝長大後還能出售,效益極高。

(梨視頻)

相關焦點

  • 內蒙古沙漠引進2000隻大鵝除雜草 網友:大鵝也上班了
    8月24日,據媒體報導,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一生態產業園引進了2000隻大鵝,不過它們不是用來下蛋的,而是為了進行生物除草。報導稱,中國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態產業園位於我國第八大沙漠烏蘭布和沙漠腹地,是推動沙漠綜合治理與綠色農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性園區。隨著園區建設推進,750畝果樹種植區內果樹長勢漸旺,但雜草較多對果樹生長造成了極大影響。
  • 為保果樹生長,內蒙古沙漠引進2000隻鵝除雜草
    為保果樹生長,內蒙古沙漠引進2000隻鵝除雜草 2020-08-24 14:39:56  來源:新華視點
  • 2000隻大鵝「軍團」遷徙,主人道出「一夫多妻」的秘密
    主人霍慶海說,「我共有5000隻大鵝,今天放出來的是2000隻小的。」這樣的圖案,2000隻大鵝組成的鵝「軍團」不像是鵝,仿佛大草原上簇擁的羊群霍慶海解釋,「春夏兩季地裡都是玉米,大鵝不可能出現在這裡,出來放養只能順著小道兒往河邊走,不扎堆不成團。到了冬天基本就圈養。也只有在秋收之後,才會把幾千隻大鵝放到玉米地裡。」
  • 沙漠的救星!中國沙漠養150隻「猛獸」,一天能「吐」40畝綠洲!
    現如今沙漠或問題越來越嚴重,不僅在我國成為治理環境問題最棘手的一方面,同時也成為世界性難題,在我國西北地區擁有大規模的沙漠地帶,由於嚴重的水土流失嚴重,這裡的植被根本無法生存下來。但是我們今天就介紹沙漠當中的救星,中國沙漠養了150隻猛獸,一天吐出40畝綠洲,這到底是什麼情況?跟著小編一起來了解吧。我們國家在防風固沙方面主要是採用植被覆蓋的方法,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這種種植方式會損耗大量的人力財力,效率比較的低,如何才能夠更加省時省力的完成任務指標呢,成為科學家需要集中解決的問題。
  • 投資兩千隻鵝需要多少錢,一隻鵝能賺多少?看看過來人咋說
    那麼如果規模化養殖,養2000隻鵝大概需要多少錢呢?平均一隻鵝有多少利潤?其實每次大家問到這種問題,都只能模糊計算,因為行情在變化,養殖水平不同,品種不同,養殖模式不同,這樣計算出來的成本和利潤都有很大區別。今天就給大家按照商品鵝和種鵝兩種養殖模式來探討一下。
  • 果園裡的雜草幾年不除,效果堪比施肥,果樹年年大豐收!
    如果你的果園裡長滿了雜草,你會怎樣做,是千方百計的使用各種除除草劑,還是任其瘋狂的生長呢?大家普遍認為雜草和果樹會爭奪土壤中的營養,導致果樹掛果少,或者影響果實口感!在果樹早期的時候確實會存在營養爭奪的問題。
  • 來過內蒙古才知道,中國人在沙漠也能種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九行,ID:jiuxing_neweek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多人對內蒙古的印象,僅僅停留在一望無垠的大草原和繁如白雲的牛羊群,要不就是簡單粗暴勾勒成遍地是蒙古包的地方。但實際上內蒙古的複雜,說像是包羅N個省的特徵也不誇張。
  • 點沙成綠 內蒙古沙漠種出1500畝果蔬
    八月八日,內蒙古烏海市,重慶交大的科研人員們在街頭銷售沙漠裡種出來的華萊士甜瓜。記者 萬難 龍帆 攝視覺重慶位於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在蒙古語中是「紅色公牛」的意思。8月8日至10日,重慶日報記者赴烏蘭布和沙漠採訪發現,來自重慶交通大學的治沙團隊,用他們的力學治沙技術,自2016年在這裡成功試種25畝作物後,這幾年不斷探索治沙新路,將科學治沙與生態恢復、產業化探索相結合,取得明顯成效。今年,團隊試種出原本不在阿拉善盟和烏海市一帶出產的華萊士甜瓜。這一成果說明,經過「沙漠土壤化」試驗的沙土,正變得越來越利於作物生長。
  • 大鵝養殖第一步:小型養鵝場的選址與建設
    農村的發展越來越好,很多人都回鄉發展副業奔小康,南方水土資源豐富,正好可以辦的小型養鵝場,也可以致富創收,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大鵝養殖第一步:小型養鵝場的選址與建設!養鵝場選址1、地勢要求最好遠離市區,有山有水的地方放養大鵝,具體的附近要有綠化和樹木,綠化率不低於30%,最好附近有池塘,要有5°~10°的坡度,向水面傾斜,這樣有利於排水和乾燥。
  • 重慶專家團隊完成沙漠生態恢復建設17000畝
    下一步,研究團隊有什麼樣的打算?帶著這些問題,重慶日報記者前往內蒙古進行了實地採訪。58歲的村民侯金福告訴記者,村裡本來有百來戶人,如今「沙進人退」,只剩下十來戶人家。   「因為風沙太大,每過十多年,村民就要被迫搬一次家。到今年,我已經重新搬家蓋過兩次房了。」他說。   2016年,重慶交通大學副校長、力學教授易志堅研究團隊開始在烏蘭布和沙漠進行「沙漠土壤化」試驗,最初他們開闢了25畝沙地做研究試驗。
  • 搞生態綠色果園-果園裡的雜草怎麼除?
    除草是果園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尤其是進入夏季,溫度高,降雨頻繁,各種雜草生長得特別快,人工除草的話,這邊還沒除完,那邊又長出來了,很是讓人頭痛。每年光是除草就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工。一般果園除草,種植戶會選擇噴施除草劑,雖說除草劑解放了人工勞動力,但同時給果樹和果品帶來了較大的弊端,因為除草劑在使用過程中,不但將果園裡的雜草殺死,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害果樹根系的生長,另外,除草劑在土壤中殘留,會長時間影響果樹的發芽、抽葉等正常生長,繼而對果品品質及產量產生負面影響。
  • 狗子挑戰霸主「大鵝」,卻落荒而逃,大黃狗:有種被鵝支配的恐懼
    在我們農村有三個「村中霸王」,第一個是李大伯家裡的大黃狗,另外一個是我家裡的一群大鵝,還有一個就是髮小家裡那隻「威猛」的大公雞了。說起我們家裡的這群大鵝可是遠近聞名吶,扭人的功能那是無比強大,經常嚇哭過路的小朋友,每次它們追村裡過路的人的時候我都要追著它們打半天,搞的人家從我家門口走的時候都離得遠遠的,生怕我家大鵝突然跑出來。
  • 內蒙古沙漠那達慕+2020穿越內蒙古集結賽
    內蒙古沙漠那達慕+2020穿越內蒙古集結賽 2020-09-16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知道大鵝喜歡咬人的原因後,網友: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要說到大鵝,可以說是很多農家都養過的一種家禽,並且在鄉下,一隻大鵝可以賣到將近150元左右,很多人也是會養大鵝一方面是自己的家裡吃,另一方面就是賣錢貼補家用。不過養過大鵝或者是見過大鵝的人都知道,大鵝非常喜歡咬人,伸個脖子就開始追你,當時氣得真的是有一種想給他一腳的衝動,因為大鵝不想小雞,你嚇唬他一下,小雞就會後退,不敢再過來,大鵝就是你越是嚇他,他越是追你。
  • 沙漠、鹽鹼地裡養蝦,吃貨們還要擔心什麼
    但到了20世紀90年代,對蝦病毒感染在全國開始蔓延,水產工作者開始研究替代品種,南美白對蝦就是在這時候引進的,成為對蝦養殖的新增長點。自1988年開始,我國開展了南美對蝦的引進,適應性養殖及大面積推廣工作,由於南美白對蝦是海蝦,最初的養殖區域主要分布於沿海省份。
  • 內蒙古沙塵天氣主要起源於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 為近5年最早出現
    圖為沙塵天氣中的內蒙古呼和浩特。 胡永鳳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4日電 (胡永鳳)持續4天的沙塵籠罩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和錫林郭勒盟在內8個盟市的53個旗縣區。
  • 如果國內沙漠在綠化下可以種植,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國內的沙漠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陝西省、青海省、甘肅省。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二大的流動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國第二大沙漠,同時也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 農村養的大鵝,看家比狗還厲害,現在卻很少見
    大鵝看門比狗還厲害,只要有人闖進了家門一定會嘎嘎的亂叫。有一隻鵝撲了過去,其他的都會跟著一塊上,擰到之後就不松嘴了,趕出了自家的地盤才罷休。大鵝的領地意識特別的強,人們也正是利用了鵝的這一特性來看門,平常還有鵝蛋吃省的在養一條狗了。
  • 江南大漠銀沙灘,「最貴」的沙漠,一斤沙子貴過大米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土地面積大,人口數量上達到了世界第一,擁有自然的一切美麗景觀, 平原、高原、盆地、沙漠、湖泊等, 中國的主要沙漠分布在北方,如新疆和內蒙古等地, 北方主要是高原氣候,盛產小米,土地大部分是沙漠,相反南方土地溼潤,湖泊多,幾乎沒有沙漠,而中國江南地區有不同的沙漠,有江南大漠銀沙灘之稱
  • 內蒙古舉行2019年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隨著生態保護及生態建設等生態工程實施,部分地區荒漠化和沙漠化趨勢初步得到了遏制,通過分析1990年至2019年近30年內蒙古西部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亞馬雷克沙漠與巴音溫都爾沙漠面積現狀及其邊界動態變化,結果表明:  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巴音溫都爾沙漠、亞瑪雷克沙漠總面積10.64萬平方公裡,分布於內蒙古自治區境內面積10.58萬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