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星婷
八月八日,內蒙古烏海市,重慶交大的科研人員們在街頭銷售沙漠裡種出來的華萊士甜瓜。記者 萬難 龍帆 攝視覺重慶
位於內蒙古的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在蒙古語中是「紅色公牛」的意思。千百年來,它的脾氣如其蒙古語義一樣,頑固、暴烈、桀驁不馴。
8月8日至10日,重慶日報記者赴烏蘭布和沙漠採訪發現,來自重慶交通大學的治沙團隊,用他們的力學治沙技術,自2016年在這裡成功試種25畝作物後,這幾年不斷探索治沙新路,將科學治沙與生態恢復、產業化探索相結合,取得明顯成效。
今年,團隊試種出原本不在阿拉善盟和烏海市一帶出產的華萊士甜瓜。這一成果說明,經過「沙漠土壤化」試驗的沙土,正變得越來越利於作物生長。
沙漠裡也能種出甜瓜
「這瓜好甜。」「烏海能種出華萊士甜瓜?還是在沙漠裡種出來的。」……8月10日上午,在內蒙古烏海市德順祥庭小區對面,10餘筐黃燦燦的華萊士甜瓜擺上街頭,很快就吸引了不少市民駐足品嘗、購買。
「我們是重慶交通大學力學治沙團隊,2016年來烏蘭布和沙漠試驗治沙,這是今年試驗基地裡新種出的華萊士甜瓜。」重慶交大治沙團隊幾名成員一邊解釋,一邊忙不迭地劃開甜瓜請人品嘗。
華萊士甜瓜個小,扁球形,一般一個一公斤左右,熟透的外皮是黃綠色的。為什麼烏海市民對當地產出華萊士甜瓜感到新奇呢?
原來,華萊士甜瓜是距烏海市大約100公裡的磴口縣特產,與其相鄰的阿拉善盟、烏海、臨河等一帶都不產它。「我們本地人愛吃華萊士甜瓜。七月份價錢高的時候,要賣五六元一斤。」烏海當地一位居民告訴記者。
8月8日下午,磴口水果老闆陳容特地來到重慶交大治沙基地選購成熟的華萊士甜瓜。「磴口的華萊士甜瓜7月份就過季了。」看著基地裡即將陸續成熟的華萊士甜瓜,陳容滿心歡喜地說,當地華萊士甜瓜上市期很短,治沙基地裡的華萊士甜瓜可以繼續滿足當地居民的需求。
試驗基地土壤更肥沃
為什麼土壤化後的沙漠能種出華萊士甜瓜?
專家們曾對磴口的土壤進行檢測,當地土壤有其他地方不具備的成分。重慶交大治沙團隊也曾採集過試驗基地的沙土樣本送往西安檢驗。檢驗數據表明,土壤化後的沙土裡,7項有機化合物以及銅、鋅等11項指標全部合格,微生物也非常豐富。
記者幾年裡數次前往烏蘭布和試驗基地,發現在歷經幾年耕作後,基地不少地方已出現生物結皮。生物結皮又稱生物土壤結皮,是由微細菌、真菌、藻類、地衣、苔蘚等與土壤砂礫粘結形成的複合物。它好像土壤的一層皮膚,覆蓋在基地一些溼潤的地方或植物的根部。
「乾燥的沙漠是無法出現這種結皮的,生物結皮對沙漠的固定和土壤抗風蝕水蝕等都有重要作用。」力學治沙創始人、重慶交大副校長易志堅說。
「一塊地往往需要耕種很多年,才會出現這種結皮。」當地村民張國民告訴記者,結皮是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一種體現,有這種結皮的地方,說明土壤肥沃。
8月9日,記者觀察了在試驗基地和當地普通田地種出的向日葵、高粱、玉米等。目測所見,試驗基地裡種出的作物普遍要比普通田地裡的長得高,果實也更大、更多一些。
數據顯示,治沙團隊去年在試驗基地種植了高粱、辣椒、蘿蔔、土豆等經濟作物,其中蘿蔔畝產達到10000公斤,番茄畝產達到8000公斤,其餘作物的畝產量同樣高於普通田地。其實在2019年10月,阿拉善盟就組織專家對烏蘭布和沙漠土壤化基地核心示範區的高粱進行了測產,其最高畝產達到932公斤,平均畝產達到789公斤。而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全國的高粱平均畝產量為324公斤。
試驗基地裡生態變好
8月8日,記者在試驗基地看到,除華萊士甜瓜外,治沙團隊今年還種植了番茄、蘿蔔、枸杞、辣椒等10餘種經濟作物,共1500畝。每當清晨或傍晚,大型灌溉機就會均勻地澆灌每塊田地,讓每種作物都茁壯成長。
烏蘭布和,這頭野性的「公牛」,在科學治沙的力量下,正露出罕見的「溫柔」。
治沙還在繼續。這個暑假,重慶交大的科研團隊陸續來到試驗基地。土壤組、植物組、水分組、微生物組,每個組負責不同的數據測驗。
「我們會採集不同地塊的土壤,分析保水量、營養值等。每周對同一種植物的生長狀態、果實、根系等進行對比,對試驗基地產生的微生物、生態環境變化等進行記錄、分析。」治沙團隊成員聶啟霞說,有時團隊兩周就會形成一萬多字的分析報告。
事實上,治沙團隊的各項科研成果已獲得中國、澳大利亞、摩洛哥等國發明專利授權22項。試驗基地的生態情況也日益變好——2017年,團隊特意安排了200畝荒漠化試驗基地。在這塊基地裡,團隊在沙漠土壤化後種上沙蒿、沙打旺等耐旱植物,僅種植時澆了一段時間的水,之後便不再管護,任其自由生長。如今,這塊地上的植物一年比一年茂盛,起到固沙的作用。這也意味著,試驗基地的生態足以使荒漠植物在沒有人工灌溉的條件下自然生長。
重慶交大治沙大事記
2016年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25畝試驗基地種植展開。
項目前期理論研究成果在中科院權威刊物《中國科學》上發表。
項目前期應用成果在中國工程院院刊《工程》上發表。
2017年
烏蘭布和沙漠1萬畝種植試驗一期4000畝展開。
治沙團隊在新疆塔克拉瑪幹沙漠展開試驗。
2018年
四川若爾蓋沙化草原沙化區域800畝試驗取得成功。
塔克拉瑪幹試驗基地擴大到3000畝。
2019年
烏蘭布和試驗基地嘗試產業化路子,種植多種經濟作物。
塔克拉瑪幹試驗基地擴大到10000畝,大量種植牧草、高粱等經濟作物。
(資料來源:重慶交通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