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阿拉善7年「修復」約8萬畝梭梭林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內蒙古阿拉善7年「修復」約8萬畝梭梭林
2015-03-25 17:32:5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阿拉善3月25日電 (包秀文 曹明宇)25日,記者從內蒙古阿拉善盟政府新聞辦獲悉,經過7年退耕環牧和再種植,在內蒙古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境內的部分科泊爾天然梭梭林經修復後已形成8萬餘畝綠色屏障,絕跡多年的黃羊、狐狸、豬獾、沙雞、老鷹等野生動物也重返這片世界最大野生梭梭林。

  阿拉善盟科泊爾天然梭梭林位於中國三大沙漠之一——烏蘭布和沙漠,是中國三北防護林體系的組成部分,總佔地200餘萬畝。科泊爾地區靠近黃河,生長在此的大片野生梭梭林對阻擋烏蘭布和沙漠侵襲黃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前因多方面原因,部分梭梭林區退化,當地政府也通過各種手段推動環境保護建設。

  據阿拉善政府新聞辦提供材料顯示:這片野生梭梭林中有近8萬畝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經濟開發區境內。開發區為保護這片原生態梭梭林,2008年實施搬遷牧民退牧還林,並將梭梭林核心區29戶牧民轉產成為護林員,使得原生態梭梭林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復壯。且2012年開始每年還在林區邊沿退化區栽植梭梭。每年進入3月,當地烏斯太鎮為科泊爾自然村農牧民免費提供梭梭苗和相應補助,目前人工綠化面積累計達6300多畝。日前,政府又將今年的30萬株苗木免費發放給當地牧民。

  據阿拉善政府新聞辦提供材料顯示,目前開發區內的原始林區和人工林區連成8萬餘畝的梭梭林,絕跡多年的黃羊、狐狸、豬獾、沙雞、老鷹等野生動物重返科泊爾梭梭林區。

  當地牧民劉紅青表示,退耕環林後,人少了,牲畜少了,黃羊成群結隊出沒在梭梭林裡;林子大了,老鼠多了,狐狸來了,老鷹也來了;樹木密度大了,地上挖一米就能見水;每年候鳥遷徙的時候,天鵝、灰鶴、各種水鳥在這裡停歇一周多,那景色很迷人。豬獾很聰明,專吃熟透的西瓜和西紅柿,還時常跑到院子裡偷玉米。(完)

相關焦點

  • 為了防治荒漠化,他們在阿拉善種下5000萬棵梭梭樹
    漫天黃沙裡,他們種下5000萬棵「荒漠保護神」奧藍攝對於熱衷於戶外穿越探險的人而言,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是「生命禁區」,更是荒涼神秘又浩瀚的寶藏。對於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阿拉善的人而言,這裡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窩子,缺水多沙塵暴、生存不易。據官方統計,阿拉善27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居住人口僅僅只有24萬人。
  • 內蒙古「大漠駝鄉」雙峰駱駝正面臨滅絕(組圖)
    在阿拉善草原,這一幕正漸漸消失。2005年12月22日,記者驅車230公裡,從巴彥浩特至阿拉善荒漠草原深處,沿途所見,僅有兩群不足20峰駱駝,在冬日遼闊的荒原上覓食。  阿拉善盟(以下簡稱阿盟),位於內蒙古最西,由額濟納旗、阿右旗與阿左旗三旗組成。27萬平方公裡,三分之一是沙漠,三分之一是戈壁,三分之一是荒漠草原。
  • 媒體人走進阿拉善種下梭梭樹
    本報訊(記者 閆瑩)5月2日至4日,20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人走進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參與了以「只為遇見多彩阿拉善」為主題的華遠地產2019年媒體梭梭春種活動。5月3日,在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蘇海圖嘎查內,媒體團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種植了梭梭樹,為改善沙漠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
  • 百靈受邀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廣場群眾文化活動
    2018年8月3日,為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星光大道冠軍百靈(張雁)受邀參加由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委宣傳部主辦,旗文旅局、教體局、巴丹吉林鎮共同承辦的「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2018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廣場群眾文化活動」在巴丹吉林廣場啟動。
  • 阿拉善胡楊林預計10月3日進入較佳觀賞期
    新華網呼和浩特9月16日電(曹楨 楊梅 丁可)根據氣象資料分析,今年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胡楊林將於10月3日前後進入較佳觀賞期,持續至10月25日前後,約23天。    阿拉善盟氣象部門預測,今年9月下旬胡楊林景區平均氣溫與常年基本持平,10月上旬和中旬較常年偏高1℃左右,因此胡楊林樹葉變黃速度整體上較緩慢,預計較往年偏晚2天。
  • 18年種4000多畝梭梭樹,退休夫妻成「活愚公」,值得敬佩!
    這令人生畏的地方便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 曾有人說:如果愛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秋天,因為那裡有大漠胡楊,是天堂;如果恨一個人,就帶她/他去看額濟納旗的春天,因為那裡沙暴肆虐,是地獄。地獄與天堂,美麗與恐怖,有時僅一線之隔,再苛刻的旅行者也無法對額濟納旗無動於衷,那裡是天堂和地獄距離最近的地方。
  • 在阿拉善種梭梭樹,嫁接蓯蓉建設2萬畝沙漠農場|投融界專訪
    2018年1月內蒙古阿拉善盟的肉蓯蓉被收錄入藥食兩用的名單中,這將為肉蓯蓉產品開拓出新的市場。有專家預測,2021年肉蓯蓉市場需求量將達到10000噸以上,我國肉蓯蓉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12.92億元。內蒙古阿拉善盟為肉蓯蓉道地產區,質量最佳。
  • 內蒙古沙塵天氣主要起源於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 為近5年最早出現
    圖為沙塵天氣中的內蒙古呼和浩特。 胡永鳳 攝中新網呼和浩特1月14日電 (胡永鳳)持續4天的沙塵籠罩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鄂爾多斯市、烏蘭察布市和錫林郭勒盟在內8個盟市的53個旗縣區。
  • 全國土地日|阿拉善沙漠大改造!這兒有你種的梭梭樹嗎?
    它就是 阿拉善▲阿拉善世界沙漠地質公園核心區——巴丹吉林沙漠(攝影/納仁)綠帶鎖黃龍「風起額濟納,沙落北京城。」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最西端的阿拉善,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橫貫全境,一直被視為國內沙塵來源地之一,也是沙塵進入祖國腹地的主要路徑。
  • 內蒙古阿拉善:黨建引領點燃城市社會治理「紅色引擎」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以黨建引領點燃「紅色引擎」,通過創新「紅色驅動」、搭建「紅色平臺」、構築「紅色脈絡」、打造「紅色品牌」,以城市基層黨建高質量發展推動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幸福感。全盟36個蘇木鎮(街道)設置了基層黨建辦、綜合行政執法局、黨群服務中心等6—8個必設機構,城關鎮、重點鎮普遍增設了城市管理辦公室,調整和下劃編制515個,人員轉隸739人,賦予蘇木鎮(街道)對下沉執法力量考核權重。阿拉善盟網格員志願打掃南湖公館附近環境衛生。加強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
  • 探訪中國海拔最高梭梭林:「沙退綠來」生態逐年恢復
    中新社青海德令哈7月6日電 題:探訪中國海拔最高梭梭林:「沙退綠來」生態逐年恢復  作者 李江寧 潘雨潔  幾場雨水浸潤後,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柴達木盆地上煥發出盎然綠意。柴達木盆地既是中國資源豐富的「聚寶盆」,也是中國八大沙漠之一,其中沙漠化土地總面積近947萬公頃,是中國沙化土地分布海拔最高的地區。
  • 內蒙古舉行2019年生態氣象綜合監測與評估報告新聞發布會
    (三)沙塵暴情況  2019年,氣象衛星在全區監測到沙塵天氣過程16次,比2018年多1次,其中有11次影響範圍超過8萬平方公裡。全區被沙塵覆蓋過的區域面積達112.6萬平方公裡,佔全區總面積的95.2%。
  • 中國海拔最高梭梭林生態恢復項目完成階段驗收
    圖為柴達木梭梭林。(資料圖)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11月13日電 (孫睿)記者13日從青海省海西州官方獲悉,中國海拔最高梭梭林——柴達木梭梭林生態恢復項目正式完成階段驗收。梭梭樹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小喬木,一般生長在中國青海、新疆、內蒙古和寧夏等省(區)的沙漠地區。位於青海省海西州柴達木盆地的梭梭林是中國海拔最高的梭梭林,梭梭林具有降低風速、阻截流沙、提高空氣溼度等作用,生態價值和科研價值極高。
  • 「毒地」修復:湖南170萬畝土壤試點土方子治汙
    其中,僅僅長沙縣施用生石灰的面積就達到41.97萬畝。  選擇長株潭做先期試點,一個重要因素是「鎘大米」事件的曝光。據了解,該事件發生以後,湖南耕地重金屬汙染問題引發社會高度關注。去年7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長株潭地區汙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工作。  今年3月,農業部、財政部出臺《湖南重金屬汙染耕地修復與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試點意見》,正式啟動該項工作。
  • 阿拉善雙峰駝
    阿拉善雙峰駝,1990年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從歷史上考證,遠在5000年前就己經開始進行馴養。作為一個古老的原始品種,獨特的適應荒漠草原的生物學特徵。阿拉善雙峰駝,是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特產,集產絨毛、產肉、產奶、產特產、
  • 內蒙古大大大大大森林 請查收!
    內蒙古橫跨東北、華北、西北118.3萬平方公裡的大地充滿著神秘也蘊含著無數的寶藏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揭秘內蒙古的寶藏之一大大大大大大大森林!內蒙古森林總面積約2080萬公頃新中國成立以來堅持不懈推進生態保護和建設截止2019年9月全區森林面積增加2.5億畝佔中國森林總面積11%目前森林面積居全國之首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想問「這麼多的森林在哪裡?我要看!」
  • 重慶專家團隊完成沙漠生態恢復建設17000畝
    其中,內蒙古阿拉善烏蘭布和沙漠6000畝,新疆和田塔克拉瑪幹沙漠10000餘畝,四川阿壩州若爾蓋草原沙化區800畝   經過權威機構STI(華測檢測)檢測,沙漠土壤化的添加材料安全,「土壤」達到綠色食品產地環境標準   「沙漠土壤化」成本為2000-5000元/畝,遠低於我國各省市土地復墾費用   烏蘭布和沙漠裡怎麼能種出6000畝的高粱、蔬菜瓜果和花草灌木
  • 中國駱駝之鄉——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盟七大著名景點
    全盟總面積27萬平方公裡,總人口25萬人,在內蒙古自治區12個盟市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少。「蒼天般的阿拉善」遼闊而神奇。全球唯一以沙漠為主題的世界地質公園、世界三大胡楊林之一的額濟納胡楊林、世界三大載人航天中心之一的東風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坐落於此。20世紀中國四大考古發現之一的居延漢簡,被稱為「美術世界的活化石」的曼德拉山巖畫和賀蘭山巖畫古樸典雅。
  • 江西:2019年完成造林104.7萬畝 溼地面積保持在91萬公頃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19年江西深入推進系統保護修復,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據悉,2019年,江西實施國土綠化和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完成造林104.7萬畝,低產低效林改造177.9萬畝,下達生態公益林補償資金11.2億元,補償標準居中部首位。  2019年,江西加快生態鄱陽湖流域建設,出臺流域保護治理規劃,劃定河流管護範圍5042公裡。
  •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
    從阿拉善三座藏傳佛教寺院,看有別於藏地的內蒙古寺院建築特色圖文/舒放藏傳佛教和蒙古族有著極深的淵源。一方面,藏傳佛教目前所形成的的格局,基本上延續了元朝時期。另一方面,蒙古民族不論境內外,從整體而言,全民信奉藏傳佛教。如蒙古國,我國內蒙古自治區及其他蒙古族同胞居住地,俄羅斯聯邦四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民族的加盟共和國(布裡亞特共和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