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
以遊無窮者。
莊子可能是最喜歡魚的哲學家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莊子在逍遙遊中為我們虛構了一個神奇無比的鯤鵬的形象。鯤鵬等風來、乘風起逆風行,到最後如果能夠取消對風的依賴,就能實現逍遙的境界。
人生其實也是這樣,人生是從有所待到無所待進化的過程,你掌握了無所待,你就能成為莊子眼中的至人、神人和聖人。
為何《莊子》的開篇,就是逍遙遊?因為逍遙遊中寄託了莊子的人生理想。莊子,把人生的三種境界藏在鯤鵬扶搖而起的故事中,讓我們去細細品味。
01
等風來
莊子在《逍遙遊》裡寫的第一條魚,是北冥有一條名為鯤的魚,能化作鵬,遨遊於九天。它會乘著六月的風,飛去南冥。可是莊子卻說它不自由,一旦沒有風,就只能從高空墜落。
那時候有一個名叫列子的人,能夠駕著風在天上飛,跟神仙一樣。但是沒風,他也要發愁。站在風口,誰都能飛起來。這樣的自由,靠的是外物。是靠著財富,名聲,才能夠填補自我的空虛。
等風來,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不為物所累。
02
乘風起
《莊子·秋水》中記載「有一天,莊子和惠子路過濠水的橋上。莊子說:「你看這些儵魚在下面遊得多麼快樂。」惠子卻說:「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快不快樂?」莊子立刻答道:「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
生活就像一齣戲,我們不在別人的曲目裡,怎麼能知道別人的悲歡。魚的快樂是自由嬉戲在水中,人的快樂是能夠自然生長在世間。人最大的悲哀就是:你明明與眾不同,卻總希望和別人一樣。與其絞盡腦汁去想著活成別人喜歡的樣子,倒不如努力去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乘風去,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不為別人的評價所累。
03
隨風去
天命無常,人如風絮。
不知道哪一天屬於你的池塘水就乾涸了,和你相伴的人總有一天會離場。人與人都是相伴而行的旅者,只有自己才能走完全程。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人,不要成為別人的附庸。
杜甫曾經和李白結伴而行,策馬江湖。杜甫羨慕李白的灑脫和瀟灑,崇拜他的天賦與才華。可惜我心向山,君心向水,他們終究揮手而別。
寫不出「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那就寫「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隨風去,在莊子的智慧中,就是找到自我。
我的身體和靈魂是完全自由的,我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欲望,超越了人世間一切的功利,我的手段就是目的,目的就是手段,我已經化為宇宙中的一切,實現了人生的超越,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無所待的逍遙境界。
達到這種至高無上境界的,只有至人、神人和聖人,因為在莊子看來,至人忘記自己,神人忘記功利,聖人消亡了稱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