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很厲害嗎?他們與普通王爺有什麼區別?

2021-01-09 喵喵愛歷史呀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個歷史小知識是關於歷史上清朝的鐵帽子王,我們總在關於清王朝的電視劇上聽到有人一旦談起鐵帽子王就會肅然起敬,甚至連清朝一品大學士兼軍機大臣見了鐵帽子王都要禮讓三分,那麼鐵帽子王真的有有這麼牛嗎?

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王爵的稱呼,整個清朝只有12個,8個是開國之初,戰功赫赫的皇親,4個是穩固江山,立下大功的宗室。

清代鐵帽子王和旗主的關係:清代一共有12家鐵帽子王,8家親王4家郡王,其中有6家是清初的旗主。具體為:禮親王——正紅旗旗主。睿親王——原兩白旗旗主,後正藍旗領主。肅親王——原正藍旗旗主,後鑲白旗旗主。豫親王——原鑲白旗旗主,後正藍旗旗主。鄭親王——鑲藍旗旗主。克勤郡王——鑲紅旗旗主。(清代宗室的旗分清初變動比較大,如睿親王平反後進了正藍旗,也就失去了旗主的身份。)除去這6家外,其他的幾家都屬於領主,而不是旗主。具體為:莊親王——鑲紅旗領主。怡親王——正藍旗領主。恭親王——鑲藍旗領主。醇親王——鑲白旗領主。慶親王——鑲藍旗領主。

鐵帽子其實並不「鐵」,絕味雖然不會除去,但繼承者雖是可換,皇太極建立大清時,冊封鐵帽子王。乾隆時期,規定爵位可世襲,乾隆43年,接著多爾袞平反的機會,乾隆重新梳理了皇室宗譜,恢復清初8大宗室王爵封號,並將爵位世襲制明確頒行,這才有了最早的8大鐵帽子王。

鐵帽子王比其他爵位多享受3項特權。第一項,王爵世襲,隔代不降級,第二項,年薪1萬兩銀子,大米十萬升,死後配享太廟,第三項,次於鐵帽子王府,七十鐵帽子王在當時,僅能享受耿海的生活待遇,擁有多大權力,取決於能否受到重用,否則,也只是一個閒散三王爺而已。

普通王爺也是世襲的,但與鐵帽子王的世襲罔替相比,在前幾代承襲爵位時,是要遞降一個等級的,在遞降至一定的等級後,才可以原爵位繼承。

朋友們,

相關焦點

  • 清朝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哪個鐵帽子王實力最強?
    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到了清朝時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全是王爺,為何清朝王爺鐵帽子王只有九位?
    在清朝統治時代,經常會出現一個詞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麼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一種鬥勁通俗的說法,其實就是清朝最高級別的爵位。一樣平常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可是清朝並不是如許。那麼,在清朝統治時代,若是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必要滿足哪些前提呢。
  • 一個普通的王爺,如果想成為鐵帽子王,需要滿足哪些要求?
    在清朝統治期間,經常會出現一個詞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麼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其實就是清朝最高級別的爵位。一般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但是清朝並不是這樣。那麼,在清朝統治期間,如果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 清朝鐵帽子王有哪些特權?好使嗎?
    鐵帽子王?這物件也就是清朝的時候有,初期八個,靠的累累戰功戴上去的,中後期加了四個,說是對清朝的鞏固有助力的,這叫恩封。所以滿打滿算一共十二個。那麼他們有嘛特權呢?這最主要的一個按照官方的話說,叫世襲罔替。啥意思呢?
  • 清朝有一官職叫鐵帽子王,如今相當於什麼官職?
    關注清朝歷史的人應該都聽說過鐵帽子王,地位很高,但是有多高?怎樣才能成為鐵帽子王?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清朝的鐵帽子王的地位相當於英王室的公爵,全國就那個幾個,可以世代相傳。縱觀清朝二百多年的歷史,鐵帽子一共有十二頂,其中八頂是開國初期賞出去的另外四頂是中晚期賞出去的。前八頂中有六頂是和碩親王,兩頂分封給多羅郡王。最晚分出去的三頂——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很倒黴,因為剛得到,往下傳了沒幾個後人清朝就亡了。想要成為鐵帽子王,首先必須是皇室宗親,其次還要有非常大的貢獻,比如開疆擴土。
  • 清朝的鐵帽子王、親王、郡王有什麼區別
    在清朝時期,最高等級的爵位為親王(第一等爵)和郡王(第二等爵)。而且這兩個爵位只有清朝宗室和高等級蒙古貴族才有資格獲封。但我們在關於清朝的影視劇中經常會聽到鐵帽子王的稱號,這個鐵帽子王又是什麼來歷呢?鐵帽子王就是指爵位可以世襲罔替,這是一項早在魏晉時代就有的爵位制度,只不過到了清朝換了個更酷的名字罷了。中國古代的爵位繼承制度是每一次被繼承都會降一個等級,以清朝為例:某位親王死後,他的兒子(一般為嫡子)繼承他的爵位就會被降到郡王,到孫子繼承的時候會被降到貝勒,曾孫繼承會被降到貝子,以此類推。
  • 清朝近300年歷史,才有12位鐵帽子王,足以見得其地位特殊
    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有一種王爺叫做鐵帽子王,想必在看清朝相關的歷史資料或者影視作品的時候,我們都會聽到鐵帽子王這樣的稱呼,只是最開始我們對其不是特別熟悉了解,甚至不清楚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東西,其又有著一些什麼特權呢?
  • 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清宮劇中,人們經常接觸到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等爵位。很多人對此一直傻傻分不清,始終搞不清他們的關係,不知道誰的官大。那麼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到底有何區別?我們先來說說清朝的爵位設置。
  • 清朝:「八旗旗主」和「鐵帽子王」見面,誰給誰行禮?
    八旗中每一旗在權利上是平等的,除了汗王(皇帝)自己統領的鑲黃、正黃和正白三旗外(上三旗),其餘五旗 和歷代王朝一樣,清朝都有嚴格的爵位制度,親王等級最高、郡王次之,最低為鎮國將軍,每一級都有世子一名
  • 混到要飯的地步,和珅也得跪安的清朝鐵帽子王,到底牛在哪?
    【老袁侃一侃】:很多朋友都看過有關和珅的電視劇:作為清朝的巨貪,和珅在與任何人比財富的時候,都是不怵的。但是在鐵齒銅牙系列之中,有這麼一個人,叫金大菸袋。和珅與他鬥富,無意中知道了他的祖上身份是正紅旗旗主,二話不說,直接就給人跪了。今天,老袁就給大家說一說這混的再差,哪怕要飯去,旗人見了也得跪安的鐵帽子王。清朝「鐵帽子王」什麼意思?
  • 清朝牛X的鐵帽子王都有誰?他們的結局怎樣?
    清朝的「鐵帽子王」很有名氣,似乎戴上這頂鐵帽子的人都很牛,那麼縱觀滿清歷史,戴上鐵帽子的牛X人都有誰呢?他們的結局有都怎麼樣呢?下面,就盤點一下那些戴過「鐵帽子」的滿清牛人。清初因功戴上鐵帽子的王爺一、和碩禮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徵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嶽託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 清朝一官職,歷史上只出了兩位,鐵帽子王和八旗旗主都不敢得罪
    說到大清王朝,很多人腦海裡都會浮現出康熙、雍正、乾隆這幾個簡直被電視劇提濫的名字,事實上,大清王朝從來不缺優秀的皇帝,更不缺優秀的皇子,但在清朝漫長的統治歷史中,能當上攝政王的卻是鳳毛麟角,堪堪只有兩位。
  • 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他是其中一支的始祖,兒子孫子皆皇帝
    清朝時期王爺封號那麼多,全都放在一起未免讓人分不清。可是奕譞這個醇親王的封號卻很有分量,不是哪一個王爺想要就能得到的。而這又涉及到了清朝的一個著名的封爵制度,那就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的鐵,含有鐵飯碗的意思。在地位待遇優於一般王爺的同時,他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世襲罔替。
  • 被奪爵或賜死,清朝的「鐵帽子王」究竟有多「鐵」?
    「鐵帽子王」是指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的一種俗稱,發端於清初,定製於乾隆。清初設立世襲罔替的王爵,也只因為立國之初,這些皇親宗室對皇室與社稷有大功績。這些皇親宗室是先有極大的權力,才能成為「鐵帽子王」,而不是成為「鐵帽子王」後,才有了權力。入關初期,這些被封為世襲罔替的王,有參與議政權,基本都是八旗旗主,也掌握了兵權。所以那時的「鐵帽子王」相當有權,握著槍桿子嘛!
  • 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克勤郡王的故事——王爺也開造幣廠做錢幣
    清朝設立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就是他們的爵位繼承和普通的王爺不一樣。普通的王爺,哪怕是親王,他的兒子繼承的時候就要降一等,一般是郡王,然後孫子繼承繼續降等,降爵位為貝勒等。這樣的目的是避免大量宗室冗員,造成國庫的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皇室後代們保持戰鬥力,永遠保持為國盡力立功的戰鬥力。
  • 古代攝政王,鐵帽子王與王爺地位誰高誰低?看完你就有所了解!
    古代攝政王,鐵帽子王與王爺地位誰高誰低?看完你就有所了解!由於古裝劇的推崇與發達,我們對於古代人的生活習慣,語言常識等等都有了比較豐富的認識,特別是關於皇宮裡的各類官職稱謂,我們都有顯著地了解,各類娘娘,王爺,郡主,伯爵等等都是在古裝劇中才得到的了解,然而我們了解的只是皮毛,古裝劇與正經歷史畢竟有出入,今天我們來深入了解一下王爺的各類等級與地位高低,我們來比較一下並肩王,鐵帽子王,攝政王,這幾個王爺到底是誰的地位比較高。
  • 鐵帽子王並不「鐵」 清朝有三個鐵帽子王被殺掉
    所謂「鐵帽子王」,指的是清朝時期得到「世襲罔替」許可的親王或者郡王。有了「世襲罔替」許可,親王或者郡王的爵位,能夠不被遞減地傳襲給下一代。只要大清江山永固,這種爵位就可以永遠傳襲,跟「鐵帽子」一樣。正因為鐵帽子王的特殊性,所以清朝對鐵帽子王的授予極為慎重。
  • 曾經赫赫有名的鐵帽子王,清朝滅亡後,這些人都去哪了?
    說起鐵帽子王這個清朝的專用名詞,經常看清宮劇的朋友都不會陌生。截止清朝滅亡時,清朝共有12個鐵帽子王。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就意味著世襲罔替。這和清朝特殊的爵位制度有關,清朝的爵位不是一直保留的,而是隔一代降一級。在明朝時期,親王的嫡子還是親王,其他的兒子封為郡王。
  • 清史專家:歷史上曾有「鐵帽子王」被賜死奪爵
    2015年全國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上,發言人呂新華的一句「鐵帽子王」,紅遍大江南北。  一時間,「鐵帽子王」成為權力不受約束的代名詞。和大多數網友想像不同的是,真正歷史上的「鐵帽子王」,「不僅沒法任性,而且權力很小」。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史學研究院副教授、清史專家李典蓉坦言。
  • 明朝為什麼不準王爺進京?清朝為什麼不準王爺出京?哪個效果更好
    王爵也分兩種:一種是對國家有巨大貢獻的人,例如齊王韓信;另一種就是皇帝的宗親兄弟,例如明朝的藩王、清朝的親王。而在明清兩朝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就是:明朝禁止王爺進京,而清朝卻禁止王爺出京,為什麼這兩者會這樣,我們看看哪一個更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