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千年王八萬年龜」,這雖然是一句比較俗氣的俚語,但足以證明烏龜這種生物的長壽。但其實自然界中,長壽的生物並不在少數,但是100餘歲往後的生物可就不多見了。比如傳說中的彭祖,據說他的壽命高達800歲,簡直是成仙了。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現今社會中可沒有能達到修仙歲數的人。但是動物卻有例外,比如這隻深海蛤,憑實力活到500多歲,但最終科學家卻終止了它的「修仙之路」。
原本這隻蛤生活在冰島的海底,作為一隻深海蛤,它的外殼擁有獨特的特性,和樹木的年輪有些類似—每年夏季的時候,如果海水溫暖且食物充足,它的貝殼上就會長出一小條厚度約為0.1毫米的紋理,年復一年的生長紋理,變成了它壽命增長的依據。而科學家正是被它外殼上密密麻麻的紋理所驚訝到,才將它帶回陸地。
也因此這隻深海蛤的命運就此改變,它擁有量屬於自己的名字「明蛤」,科學家一開始發現它時,推測它的壽命已經高達400歲,而往前推400年正是我國的明朝萬曆年間,因此以朝為名命名「明蛤」。後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檢測方式的更加精準,明蛤的年齡被更正為507歲。可以說是相當長壽了,也許再過幾百年會「白日飛升」也說不準。
然而科學家們捕撈它上岸就是為了研究它長壽的秘訣,所以,它先是被放入冷凍櫃中保存,後來又被帶到實驗室進行研究。這樣一頓折騰,讓這隻「老蛤精」遭受了不少折磨。而在研究完外殼之後,一位英國的科學家想要看看它的內部構造,但買過蛤蜊的朋友們都知道:這種生物除非自己打開殼,否則從外部是很難撬開它們的「嘴」的。但科學家沒有管那麼多,為了能夠繼續進行研究,他用工具而強行打開了這隻明蛤的「嘴」。
然而長壽並沒有使明蛤進化出特殊的技能,因此在它被強行打開殼後不久,它的生命跡象就消失了。這個目前為止發現的最長壽的生物,就這樣死在了實驗室冷冰冰的機器之下。而它長壽的原因和秘密,也隨著它的死亡,一起湮滅了。現在想想若是當初,科學家能夠理性地用適當地方法讓它張開殼,或許這個快成精的老蛤現在仍在海洋博物館裡繼續「修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