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11:27 |起航號 |浙大一院
近些年腫瘤成為一個熱門話題
談到腫瘤的治療方式
化療、放療、手術都是常見手段
而對化療,大多數人心裡不由地發怵
脫髮、噁心嘔吐、發熱、有毒……
化療的副作用總是讓人不寒而慄
民間也一直盛傳化療是「以毒攻毒」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因此常常聽到有人說
腫瘤失去手術機會就是宣判死刑
不能手術就不用治療了
化療那是得不償失,不但痛苦還沒效
那麼,化療真的這麼可怕嗎?
化療真的沒效嗎?
腫瘤患者可以不做化療嗎?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專家表示
化療是腫瘤的基礎治療手段
隨著科技發展以及新藥研發加速
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明顯降低
而且很多腫瘤經過化療可獲得很好的預後
5年前懷二胎時確診乳腺癌晚期
系統治療後,如今她與常人無異
39歲的李女士(化名)看著一雙兒女,心中感慨萬千。5年前,在懷二寶的時候,她被查出罹患乳腺癌,平安生下小女兒後,如今女兒都已上幼兒園了。這5年期間經歷了化療、手術,疾病進展、疾病控制,不放棄的她堅持治療,生活已與常人無異,對於現在的狀態,她很滿足。
2015年2月,李女士正滿心期待二寶的出生,當時她已經懷孕快8個月了。「我有一天突然摸到右乳有一個腫塊,在做產檢的時候就順便檢查了一下,結果可把我嚇慘了!」李女士回憶,當地醫院的穿刺結果顯示,她得了浸潤性乳腺癌,這是種最常見的乳腺惡性腫瘤,這樣的結果讓她一時不知所措。
一邊是即將出生的新生命,一邊是隨時走向枯萎的生命,彼時的李女士猶如站在懸崖峭壁邊緣,被恐懼、不安籠罩的她慕名來到浙大一院腫瘤內科就診,經全身檢查後發現,疾病已是晚期,並且出現了肝多發性轉移瘤。
經過醫生的綜合評估,李女士在孕8個月時剖宮產下了女兒,並在產後半個月開始接受全身靜脈化療。經過8個周期的化療後,她的乳腺腫瘤明顯縮小,肝臟上的轉移瘤幾乎消失了,隨後她在浙大一院順利接受了右側乳腺癌根治術。
「我覺得我蠻幸運的,化療前籤字,醫生曾告訴我很多化療的副作用,說實話剛開始我怕極了,感覺自己撐不下去,但這些副作用沒怎麼出現在我身上。」李女士說,醫生將化療可能發生的小概率副作用都跟她一一耐心解釋,她做好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並且浙大一院在處理毒副反應方面非常專業,有很多很好的藥物來預防這些反應發生。在整個靜脈化療過程中她幾乎沒有出現嘔吐、感染這些情況,雖然頭髮掉光了,但掉頭髮的那個化療藥停了半年後,她的頭髮就長得挺好,甚至感覺發質比之前還要好。
乳腺手術後,李女士仍繼續接受靶向治療聯合化療,肝臟內的腫瘤也沒有復發,「現有的臨床試驗數據告訴我們,像她這樣的晚期乳腺癌患者,經過正規治療中位生存時間在56.5個月左右,但她起病至今已經65個月,她的預後既是預期之內也是意料之外。」李女士的主治醫生之一、浙大一院腫瘤內科何夢燁醫生介紹,李女士目前使用的靶向藥和化療藥都是口服,不影響她的正常生活,「她常常帶著藥物出去旅遊,看上去和正常人無異。」
而對自己的小女兒,李女士也鬆了一口氣,醫生告訴她,她的基因檢測沒有異常,也就是說她的乳腺癌不是因為已知的具有家族遺傳的基因突變導致的,所以不會遺傳給女兒。
快速分裂的腫瘤細胞
被它打斷生長過程
得了腫瘤並不等於被判了「死刑」,浙大一院腫瘤內科(二)主任沈朋主任醫師表示,化療是腫瘤治療的基石,像李女士這樣,經過正規系統治療實現良好預後的患者還有很多。
要了解化療,還得先從腫瘤細胞的生長屬性說起。腫瘤的發生是由於細胞的增殖與分化失常,腫瘤細胞通過異常活躍的分裂增殖的形式不斷在人體內生長,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細胞在生長分裂過程中需要DNA的合成。化療就是通過化學藥物作用於細胞分裂的各個時期,幹擾這種合成來「殺死」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扼制腫瘤生長的目的。
為什麼有些化療藥物會導致患者出現脫髮、噁心嘔吐、白細胞下降、感染等症狀呢?
這是因為人體內的正常細胞也會進行新陳代謝,也會發生細胞分裂,而化療藥物對所有細胞分裂增殖都有扼製作用,因此對正常細胞也會有殺傷作用從而導致了毒副反應的產生。人體內絕大多數正常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比較緩慢,但骨髓細胞和毛囊的更新速度較快,受到藥物的影響更大,所以患者常會出現白細胞低、血小板低、脫髮等症狀,「之前一直有種說法叫『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相較於腫瘤的整體療效,這些都是附帶損傷。」
以毒攻毒?化療藥也在更新迭代
這種方法可以對腫瘤「精準打擊」
看到這,很多人可能還是疑惑重重,這不還是以毒攻毒嗎?
沈朋主任強調,化療藥物的屬性決定了它對人體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傷害,但隨著新藥研發力量加強、藥物劑型改革,化療藥物更新換代越來越快,現在很多新的化療藥物毒副作用明顯下降。浙大一院腫瘤內科在處理化療毒副反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系統的方案,專家表示,骨髓抑制和噁心嘔吐是兩種最常見的毒副反應,針對預期發生的噁心嘔吐,通常會在化療之前就進行合理預防性止吐,而針對化療後預期發生的骨髓抑制則會進行預防性的生白支持,儘量將毒副反應降至最低。
而且隨著醫學研究對腫瘤的認識和發展,很多腫瘤都已經有了專門的靶向藥,副作用比化療藥物更小。
什麼是靶向藥?靶向藥其實也是化學藥物,但靶向藥物不是作用於DNA,而是作用於腫瘤所特有的一些靶點,比如抗體或受體,這些抗體和受體往往在腫瘤中呈高表達,而在正常的細胞中表達比較低或者不表達,所以靶向藥物對正常組織的損傷就比較少,毒副作用也比較輕。如果把腫瘤比作「打擊對象」,化療藥物就是散彈,在打擊這個目標的同時還會打擊其他非目標對象,而靶向藥就是一顆飛彈,可以實現精準打擊,「指哪打哪」。
又有人要問了,那為什麼攻擊腫瘤細胞不都用靶向藥呢?前面說了,靶向藥必須要找到靶點,才能精準打擊,而靶點需要通過基因測序來找到,並不是所有的腫瘤都可以找到靶點,這些情況下化療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除了化療、靶向治療,還有一種治療腫瘤的方法叫做放療,它是通過射線聚焦「照死」腫瘤,更像是醫生把射線作為一把無形的手術刀切除腫瘤,是一種局部治療方式。
「免化療時代」來了?
這樣做,可以與腫瘤和諧共生
「像乳腺癌、胃腸道腫瘤、肝癌等患者都可以通過化療進行治療,有些晚期腫瘤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只要藥物使用得當,患者配合度高,都能實現較好的預後。」沈朋主任介紹,這些預後好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放棄,積極配合醫生治療。
「腫瘤患者首先要改變對腫瘤的認知。」沈朋主任表示,目前化療主要應用於輔助化療和姑息化療,前者是指在腫瘤根治術後,醫生綜合考慮患者腫瘤術後情況,對可能存在的殘餘腫瘤細胞進行的固定期限的周期性治療,而姑息化療則是晚期腫瘤治療的常見方式,是延長生存時間的重要出路,是用來救命的,「目前我們對很多心存顧慮的患者都可以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選擇最適合患者的化療藥物。」
隨著科技發展,個別癌症已經進入了「免化療時代」,比如對存在靶點突變的肺腺癌已經跨入了靶向治療時代,但整體癌症的「免化療時代」還在探索中。專家表示,通過腫瘤的綜合治療很多腫瘤已經能夠得到有效控制,世衛組織更是將乳腺癌患者治癒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將其期限大大延長。癌症漸漸成為一種慢性病,能與人體和諧共生,「帶瘤生存」的患者越來越多,特別要強調的是,患者一定要有信心,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浙大一院腫瘤內科專家門診安排
1600572446000